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工程代号521 > 第86章 万事俱备

工程代号521 第86章 万事俱备

作者:创里有作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1 19:03: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型号命名为T**201的第一批产品经测试,各项性能指标全部达到规定标准,消息传到上级机构,主管部门的领导非常高兴,以部委的名义向天晨材料研究院发来了嘉奖令。

与此同时,陈耀华接到了来自全国各地二十余家医疗器械生产单位的电话或电报,订货量成倍增加。因为T**201是一种全新的产品,暂时还未纳入全国调拨计划,用户们只能直接向521工程指挥部订货。

把需求情况汇总以后,陈耀华跟周玉明商量,他想知道现有生产装置在规模上能否满足需求。

看到用户的需求信息,周玉明做了一番核算,“装置的设计规模可以满足目前的需求,将来就不好说了。但是,现在的问题是,生产T**201的一种硅烷原料是试验二组开发的,如果T**201要想大规模投入生产,这种原料的产业化也得跟上,否则,T**201的生产计划就会成为无米之炊。”

近半年陈耀华的主要关注点,先是田海涛课题组的工业化试验,再就是周玉明课题的产业化,加上一大摊行政工作和他自己负责的一项科研课题,这期间他很少顾及其他工作,其中试验二组孙良才负责的原料生产线搬迁,还有他们课题组负责开发的新原料课题进展情况,孙良才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上交汇报材料了,因为太忙,老陈也没催问。

周玉明提到T**201正式投产,需要试验二组开发的新原料及时配套,这让陈耀华猛然想起了试验二组的工作,“对呀,原料不配套,一切都是枉然,不过这件事我来处理,你专心准备正式投产的有关事宜就可以了。呃,你们项目的工业化试验和试生产期间使用的这种原料,是从哪里得到的?”

“这种硅烷原料其实用量并不大,但不可或缺,工业化试验和试生产阶段使用的硅烷原料,都是试验二组从实验室制备的。”

“也就是说,即使T**201正式投产后,这种硅烷原料的用量也不大。玉明,你能否估算一下每年的总需求?”

“即使T**201满负荷生产,每年对这种原料的需求量也超不过20吨。”

“需求量不大嘛,”陈耀华想了想,“好吧,咱们分头准备。”

本来打算把所有原料都转到地方企业生产,但这种硅烷原料用量这么少,老陈估计地方企业对规模很小的项目不会感兴趣,他找二组组长孙良才商量对策。

知道情况后,孙良才十分肯定地说:“每年用量才二十来吨?地方企业不可能接受这么小的项目。”

“我也认为没有企业对小项目感兴趣,虽然你们把原料制备技术开发出来了,如果没有企业愿意接手,生产T**201还是缺乏一种关键原料,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孙良才皱着眉头,“主任,我们只管开发技术,至于如何落实生产单位,不是我们的职责呀!”

“我知道不是你们的职责,这不是跟你商量解决办法嘛。”见对方无计可施,陈耀华想了想,“要不这样吧,你抓紧时间拿个技术方案,这么小的产量,咱们自己在试验车间也可以生产。”

“在试验车间生产?就当做工业化试验,嗯,这倒是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是原料生产线搬迁,我的时间也很紧张啊!”孙良才觉悟没那么高,他没有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良才,这件事非常着急,事关T**201能否按时投产,哪怕你牺牲一点休息时间,也要尽快把技术方案拿出来,只要有了技术方案,其他事就不用你管了。”

以孙良才倔强的性格,如果换做其他任何人,他都不会给这个面子,但陈耀华不一样,一方面他敬佩老陈的为人,另外,在T**研究室成立不久,因为孙良才在所有课题组长中工资最低,陈耀华把极其难得的涨薪机会让给了他,想起那件事,他至今心存感激。

“好吧,我一个星期内拿出硅烷原料的生产方案。”

“一个星期太长了,尽量争取三五天之内吧。”

孙良才迟疑片刻,最终还是答应抓紧时间工作,他不负重托,在第四天把生产方案交给了陈耀华。

有了技术方案,陈耀华把周玉明和试验二组的小高找来商量实施计划,他把硅烷原料面临的境况向两人做了简要介绍,“因为需求量太小,没有企业愿意接手这样的小项目,为了不耽误T**201的按时投产,现在只能靠自己解决原料问题了。”

周玉明对此并不在意,“其实这倒没什么,这点产量就相当于一个工业化试验的规模,安排十几名职工就能完成。”

“生产管理好办,关键是接下来的装置建设,孙良才已经给出了技术方案,小高把这个方案拿去看一下,玉明,咱们帮小高在试验车间选择一套旧装置,让安装施工队改建一下,也许能节省一些时间。”

“试验车间有好几套旧装置,二组以前就有两套,我认为还是在他们的旧装置上改建比较好,小高对你们以前的工业化试验装置还有印象吧?”

小高点头称是。

“玉明这个建议非常好,就在二组以前的试验装置上改建,不仅小高熟悉,其他职工可能也有印象。”

在陈耀华和周玉明的指导下,小高带着五六名安装施工人员第二天便开始了设备改建,他们指示小高,为了节省时间,可以让施工人员加班。

小高也想趁此机会表现一番,他不仅整天泡在施工现场,还亲自动手干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施工人员加班,他也跟着同步上下班,但不申报加班费。

改建过程中需要的设备零配件,陈耀华要求特事特办,一路绿灯,不得出现任何延误。

在陈耀华的亲自关怀下,仅用了十天时间,便在旧设备的基础上,改建完成了一条小规模硅烷原料生产线。

随后,小高带着试验二组的十余名职工,准备开始硅烷原料的生产。虽然生产规模跟工业化试验几乎没有差别,但小高毕竟没有这方面工作经验,所以,投料试车的当天,陈耀华亲自到现场,他不仅鼓励小高大胆指挥,某些关键操作步骤,老陈还动手操作,给职工做示范。

毕竟装置规模不大,职工们又都在实验室进行过类似操作,只用了两三个班,所有职工对生产过程就基本熟悉了,投料后的第三天上午,产出了第一批硅烷原料,经检测,质量达到使用标准。

关键原料解决了,陈耀华终于放下心来,生产T**201可谓万事俱备,只等他的一声令下。

在跟周玉明商量后,陈耀华决定立即投产T**201。

经过工业化试验和几天的试生产,这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正式投产之后,周玉明课题组将T**201生产技术全部交给521工程生产基地,他们的任务就算胜利完成了。

但是,各岗位的操作工都是从原料生产线转过来的工人,T**201跟以前的原料毕竟是两种不同的产品,其生产技术没有相同之处,操作方法自然也不一样,所以,生产基地主任许巍建议,让周玉明课题组的职工暂时不要撤离,因为课题组的职工熟悉操作方法,把他们分配到每个班组当师傅,直到教会了生产基地的职工,他们才能离开。

生产车间的工作环境跟实验室没法比,周玉明课题组的个别职工当然不愿继续留下来,但许巍的要求合情合理,周玉明告诉那些职工,这是一项任务,必须完成,谁也不能逃避!

许巍的建议得到了落实,周玉明课题组的十余名职工被平均分配到四个班组,他们知道越早教会生产基地的职工,他们就能越快离开生产车间,尽早回到实验室。所以,每位师傅都尽心尽力,把自己掌握的方法毫不保留地传授给生产基地的职工。

这个方法很奏效,没用一个星期,生产基地的职工就基本掌握了T**201的生产工艺和操作过程,师傅们又跟班观察了一两个班次,在征得周玉明同意后,他们先后从生产基地撤离。

头几批产品的检测结果已经出来了,也许是职工们对操作条件把控不严,或者操作手法不完全一致,每个班组所得产品的质量存在一些差异,但都基本合格,陈耀华觉得不能向用户提供这种质量的产品。

“用户们不是一直在催问吗?什么情况下才能向用户供货?”销售科长不理解这样的做法。

“我知道用户们很着急,但T**201现有用户以医疗器械厂家为主,我们的产品要用在医疗器械上,人命关天,必须等产品质量稳定后,才能向用户供货,宁愿晚几天,也要确保质量万无一失。”

“前几批产品怎么处理?”

“先存放在仓库,T**201还有别的用途,将来遇到那些无关紧要的用户,可以降价卖给他们。”

随着职工们对工艺条件的进一步领会和操作熟练程度的不断增加,各班组产品质量逐渐趋于一致,陈耀华指示销售科,根据他接到电报或电话的先后顺序向用户发货。

不久之后,陈耀华陆续收到用户的信息反馈,每家用户都对T**201的性能大加赞赏,但有那么两三家用户提到产品的毒性试验问题,他们希望天晨材料研究院能提供这方面数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