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锦衣夜行 > 第607章 皇上太客气了

锦衣夜行 第607章 皇上太客气了

作者:月关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7 20:57:59 来源:小说旗

臣子住在行宫,虽是皇上特许,夏诗心里终觉得有些不当,他连忙起身辞榭一番,朱棣哈哈一笑!说道:“这事儿不忙,你若真不肯住在行营里!一会儿纵便已闭了宫门,朕下特旨放你出去即是。 文字版更新最快到 来,先讲讲辽东情形。”

夏清见状,只好先把此事放在一边,耐心讲互起来。

一会儿,御膳房又呈了晚膳上来,朱棣赐了宴,君臣二人各据一桌,很简单的几样菜,边吃边谈。

夏诗从自己到辽东所见所闻仔细讲起,这些现状是支持他的政略的有力依据,务需要讲得仔细,要有许多详尽真实的数据,才有说服力。

最后夏得才谈到眼下急需解决的三个问题。

第一个,阻力应该是不大的,因为朱棣原本就已有了这层意思,那就是在辽东设府衙治理政事。随着辽东幕府在各个领域的作用越来越大,眼下由幕府专署升格为朝廷官府的时机已经成熟,如果规格继续连结在幕府层面上,就会呈现许多问题。

名不正则言不顺,就像唐杰不把司法署、长史衙门放在眼里一样,在朝廷上有正式官职的人,从根子上就岐视这些辽东幕府的“临时工。”他们施政的权威性自然大受影响。并且专署是幕府下设本构,制定、公布的诸多政令,会让苍生们担忧其梃定牲。

朱棣听了点颔首道:“嗯,在朕的预料之中,应该至少还需两年的治理,幕府专署才能铺开摊子!想不到辽东形势成长得如此之快,好吧,朕与几位随行大臣再议议,尽快颁旨,简拔幕府专署,纳入朝廷官制0”

说到这里,他瞟了夏涛一眼,笑道:“专署一撤,幕府也就没有存在的需要了,这些官署不在你的直接掌控之下,掌控辽东形势,你还有几多掌控?可莫出什么乱子才好。”

夏诗欣然道:“皇上,辽东形势,若是非得让臣在那里才镇得住,那只能证明经略辽东的政策是失败的,是臣以钦差身份、以陛下宠任之臣的威望,强行镇压。这种政策,如水中浮萍,无根无底,那它也就没有推行的需要了!”

朱棣哈哈一笑,说道:“你倒自得的很,看来对你治理辽东的方略,你是很有信心的0好,你再说说,还有什么难处,需要朕来解决?”

夏得神情一肃,郑重地道:“皇上,接下来这两件事,如不是皇上您颔首,那就根本没有施行的可能。可是臣以为,这两项政策,对辽东……”不止是对辽东,我想对我大明其它处所,也有借鉴意义。若它得以施行,辽东当可如陛下所希望的娜样,成为我大明边墙,坚不成摧,若否则,这两件事,早晚成为我大明自毁长城的根由所在!”

夏诗这一说,朱棣马上慎重起来,忙也身形前倾,凝神道:“文轩,你仔细说来!”

夏诗提的这两件事,归纳起来就两句话,一是民族政莱、二是军队改革。

这两件事听着简单,可是因为辽东部族的自力性比较强,所以在大的规模上,这两项权力却别离乒属于外交和国防,要改变这两项政策,简直需要皇帝颔首,他是一等公爵也好、皇帝特旨任命的幕府将军也好,都无权变动。

夏清的主张上,对原本的归附部落的措置政策,有一紧一松两个改变。

紧的方面,夏诗否决原来对归附部落过度的纵容和粗放式管理,不赞同让他们戈地自治,连结自己原有的部落建制和生**例,希望让他们尽量和大明边民融合杂居,同时以先进的生产体例,逐渐渗透到这些以游牧和狩猎为生的部落中去。

松的方面,是洪武元年时起,禁了胡语胡姓;洪武四年起,禁了胡礼;洪武五年起,强令蒙古人、色目人禁绝与本族内嫁娶,违者治罪……”这实际上也是朱元璋谋求民族融合的手段0还有比娟姻嫁娶更好的融合体例么?一旦他们与汉人结成家庭,其生**例、思想意识渐渐就会产生转变,与夏绮的目的其实并没有二致。

可是夏诗否决这一政策,因为这种想法是好的,可实际上这种不合情理的行政性命令,根本不存在推行的可能。就像到了现代,法订婚姻年龄是二十多岁,可南方有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根本不成理会,十三四岁的小姑娘照样嫁人生子,计生委的人敢去千涉么?闹大了就是民族性质的事件,只好听之任之。

胡人的礼法虽不似汉人一般重视传承和祖宗,可是强迫其改姓更名、换一身汉服,这也是令其极为反感的,这种形貌上的转变,其实不克不及改变他们的本意天良,并且施行起来很是困难0就像朱元璋禁绝刃有功名的商贾、平民穿丝绸一样,只要人家家里有钱,大不了出门的时候外边套一件布衫,在家里日更是一身绫罗,谁管得着?

少数民族更是这样,这种强迫性的政令,只能让他们在户籍挂号时胡乱取个汉名,出门在外时穿一身汉衣,并且这还是特指北京、大同等一带处所,在辽东地区对归附的部落,朱元璋担忧他们骄悍野蛮,与汉人生事,对他们的安设基本上都是戈‘地自治,这种情况下推行以上政策更是绝不成能。

至于强迫的禁止本族内部嫁娶,更是有其令而根本未得施行0这是朱元璋理想主义的一个想法,具体做事的官员不想阳奉阴违也得阴奉阴违,这和元人戈分四等人,对汉人和南人的政治权利、人身权利固园重重有异曲同工之妙,属于一种岐视性的戒备,除挑起民族坚持和不竭的冲突,根本无甚益处。

这些强制性的同化办法,是急功近利的,它只注意到了这么做,历经几代之后能够达到的效果,却忽略了执行它的人,是有自己的感情和思想的,这些卤莽简单的政策,只会让一些真心归附的部落也觉得朝廷岐视他们、不信任他们,晦气于怀柔和争取。

这些事情,夏涛每一件都讲得很是仔细,否决什么,因为什么否决,赞成什么,因为什么赞成,理由讲完了就举出很是详细的事例,夏诗道:“辽东强迫嫁娶的极少,这条政令名存实亡0即便在有条件的地区强力推行,他们明明在本族内部有可意的佳偶,却得迫于政令,强迫另择婚姻0

结果大多是制造了一对怨偶,进而造成两家的矛盾,然后即是两个族群间的冲突啊!”

朱棣就藩北平二十多年,这些事他并不是一无所知,对夏诗所说的“与其强迫融合,反而迫其时立,不如润物无声,虽需时日更久,反而更丹成效”的说法深以为然,朱棣轻轻颔首道:“嗯,朕久居北京,这些事情也时常听说0你所说的这些,朕大体赞同只;所涉具体政策太过复杂,一时理会不清,回头你上个详细的奏章上来。”

夏涛忙恭声应是。

朱棣目光一凝,又道:“所谓军队改制,又才什么?”

夏诗深深吸了口气说道:“一则屯田之制;二则军户之制!”

屯田之制和军户制定,也是朱元璋极为满意的两项政策,不过从这两项政策制定之初,就有一系列的问题呈现,即便在洪武朝时,哪怕是朱元璋那样强势的一个皇帝,也常有大臣上疏,就这些政策的短处提出异议,建文、永乐两朝时,政局气氛【较宽松有关这方面的争论更是时常可见,做为皇帝,朱棣对这方面的利弊得失一直很是清楚。

所以夏涛只说了这两条,还没说内容,朱棣的眉头就微微蹙了起来。

其中的复杂水平、改革难度极大,如果一旦在全国施行,要涉及数百万军队和数百万个军户家庭这是国本,即便皇帝,也不敢一拍脑门,便轻率地承诺。

何况,简拔辽东幕府下设的专署为官署,大批由夏绮一手提拔起来的官员就会摇身一酿成为朝廷官员,再让也着手规画屯田和军户……”摊金和陈寿等人的话又将一层阴霾掩上了他的心头。

朱棣不是长在深宫妇人之手的一个蠢蛋,对捧杀之语未必尽信。不过,提防权力的流失乃是身为统治者的一种本能,也是身为统治者的一个必定。权力的牢固,是江山稳固的保障,哪怕是亲生儿子,也不克不及寄望于感情和信任,这是必须的手段。

朱棣站起身,在殿中徐徐踱了几步,缓缓说道:“这些事情,很难!并且,真要变动的话,涉及太多的子民了,没有十年功夫,怕是一点成效也见不到。”

夏诗也站起身,说道:“皇上现在去办,或许要难上十年。可若皇上不做,等将来其情其状更力不堪的时候,叫皇上的子孙去做,将会更加困难。再者,臣所言,可以先在局部施行,尤其是辽东,辽东一则屯田有限,二则户口少、土地多,用不了十年,只须五年,即可完全大变样儿,到那时,有了成功的例子和摸索出来的经验,皇上再在全国施行,也就容易多了。”

朱棣扭头睨了他一眼,问道:“那……,朕把辽东交到你的手上,给你五年……”不!朕给你十年功夫,你可有掌控将辽东治理得阡陌千里、屯堡相连、人口兴旺、马壮兵强?”

夏诗把胸一挺,慨然道:“皇上,另外处所目不敢包管,辽东处所,资源雄厚却未得开发,故而转变也易。无需十年,只要施之得法,五年功夫,辽东就一定可以达到皇上所希望的模样0不是…”

夏涛肩膀一塌,苦着脸,小声央求道:“皇上,这事没皇上颔首,一定办不成,若是皇上点了头,而必须由臣去办才办得成,那就证明,这件政策是上不符天心、下不合民意,乃是以强权施为的逆天之举,人在政在、人亡政亡,没有推行转变的价值……。”

朱棣听他主动请缨,说是只需五年,即可让辽东来个大变样,心中即是一沉,可再听他这一句,似乎不肯久层辽东,眉头即是一挑,睨着他道:“怎么?”

夏诗吞吞吐吐地道:“这个……”臣是说,为皇上分忧,是臣的本份匕辽东么,只要皇上颔首,臣去铺铺路就好,三五个月的功夫,总可制定出较详细的政策。然后,皇上派一老成稳重的大臣坐镇辽东,确保政策实施无误就好了。”

朱棣绷紧的脸皮子松驰下来,眸中掠过一丝笑意,似笑非笑地瞟着他,问道:“哦,你刚届三旬,年轻力壮,为朕守着辽东不是正好么,把辽东交予一老成稳重之臣……”那你想去哪儿?”

夏诗干笑道:“皇上管着这么大的天下呢,可不只是一个辽东。臣想追随在皇上左右,为皇上出谋画策、分忧解难,哪儿有了急事,皇上一声令下,臣就风风火火赶去料理了0经营辽东么,臣乌轻力壮、精力充分是不假,可年轻也有年轻的差处……

皇上您也知道,臣不是一个静得下心来,数十年如一日地专注一件事的人,若是臣有那般定性,当初考中秀才之后,继续认真念书,怕不考个举石进士,正途身世?就算不济,凭着臣家中资财,衣食无忧,在青州皓首穷经,钻研学问,将来也是个年高德劭的博学鸿儒,怎会借了齐王府的门面,跑去北平经商呢?

皇上,臣是怕自己做事没个定性儿,若是久镇辽东,日久生厌,疏忽了政事,误了朝廷大事,辜负了皇上的信任,也害了辽东的军民,所以……。”

朱棣看他搓着手,绞尽脑汁地想着理由,生忙自己真把他“发配”辽东似的,不由“噗哧”一下笑作声来,摆手道:“好啦好啦,朕和你开个玩笑,看把你急的,真让你久镇辽东的话,茗儿还不与朕拼命么?呵呵,好,你先仔细说说,你对屯百之制和军户之制有何看法。”

朱棣刚说到这儿,木恩蹑着脚尖,幽灵似的呈现在门口,细声细气儿地道:“皇上,天色晚了,娘娘叫奴婢来,促请皇上安息。”

朱棣一愕,便笑道:“好好好,那就歇了吧,明日再谈!木恩,引杨旭去寝居去歇息了!”

夏诗忙躬身道:“臣遵旨,躬送陛下!”

夏得所献的辽东方略颇称朱棣的心意,一番长谈又去了他的一块心病,是以十分轻松,不想欣欣然转回寝宫,迎面徐皇后便抛来一个白眼,嗔道:“杨旭刚刚回来,你就拉着不放,若非我派人去轰,还不知要聊到什么时候,哪有你这样做姐夫的,好不近人情!”

夏涛由木恩引着,东转西转的,就到了他当初在燕王府养伤的那处殿阁,抬眼一望,宫灯高挂,照着廊下一个丽人,罗襦绣袂,一件颜色素净的丝棉比甲,亭亭玉立,摇曳生姿,只是身子站得稍往里了些,看不见容颜。

夏诗心头怦地一跳:“居然还有宫女侍寝?皇上也太客气了吧,这不是逼我犯毛病么……。”

大家的推荐票、月票都投下来吧,不要客气,俺不怕犯毛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