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现言 > 我家娘子猛于虎 > 第723章 幸灾乐祸

我家娘子猛于虎 第723章 幸灾乐祸

作者:宋御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2-11 03:40:52 来源:小说旗

不过谢显也没把事做绝,也不想永平帝看出端倪来。

至少就目前来讲,谢家不宜与萧皇后在明面上撕破脸,好似世家联起手来欺负他们两口子一样,倒让人觉得谢家多强权一样。

有心把谢婉送宫里应应景,直接在袁夫人那里就给挡了。

“七娘眼瞅着就要成亲了,你就别拿她挡刀了。七娘这性子不行,成亲前怎么我也得把她给教好了……该忙,忙你的去吧。”

难得袁夫人没给谢显面子。

谢显摸摸鼻子,又打起王十二娘的主意,没办法,家里同辈中就这几个人,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王十二娘已经没了受宠若惊的感觉,知道自己打的是萧宝信的替补,她家大伯担心怀孕的夫人吃不消宫里的繁琐,没必要,也不需要挺着大肚子迎合皇室。

作为谢家一员,自然是早已知道萧皇后的作为。

但王十二娘生性宽厚温和,心里有数,但面上却是滴水不露的,进宫待萧皇后如同以往一样。并不谄媚,高攀着她,也不因萧皇后把谢家架上去,架虎难下而有所怨怼。

进宫待了半天,功成身退,得了一堆的赏赐回了府里。

彼时萧家关于密折举荐的折子,圣旨已经颁布下去,一如他应承皇后的一般,萧家举荐悉数应允。

只不过谢显的角度和永平帝并不一样。

永平帝可不是为了什么萧皇后,抬举萧家,而是必须这么做,必须允了萧家所求。

如果永平帝不允,首先派过去做刺史的人选就够他头疼,派给谁他都不想落在其他世家的掌控之中,与其分到其他世家手里,不如握在是自己妻舅的手里。再者,真的派人过去,萧家这数十年的经营不是假的,必然是会受到从上到下的掣肘,想要有所作为势必要经过一番激动的交锋,甚至要做好会引起流血事件的准备。

益宁两州交界的异族分布极多,虽然都是一盘散沙,各自为政,却并不妨碍他们扰乱滋事。

大梁国内局势平定,但益宁两州边境一直并不太平,这也是拖住萧刺史延缓进建康城的根本原因。

新派过去的人,不仅要面对内部与经营益宁两州多年的萧家,还要同时面对随时可能滋事的外族,于永宁帝来讲,其实萧家才是最好的选择。

萧家这边处理得当,萧司空在徐州那边坐镇数月,而一直平安无事,也在近日陆续有关于北吴的消息传来。

建康这边才知道原来北吴已经分裂成东吴西吴,为了争夺地盘,抢占话语权,北吴已经陷入了内战之中,不可自拔。

永平帝听后都高兴坏了。

这就是典型的,知道你不好,我就放心了。

北吴自己手忙脚乱,自顾不暇,自然是没有多作的精力和能力攻打大梁了,这可不就是天佑大梁吗?

永平帝登基之后,难得的好消息,兴奋的他差点儿就要祭天祭祖了。

还是礼部拦着没让,才阻止了永平帝荒唐的行为,不然留在史书上就成了笑话了。史上最幸灾乐祸的皇帝啊。

只等到永平帝头脑冷静下来,就开始考虑换防,把徐州刺史的位置给腾出来。

毕竟萧司空临时上阵,本来就是做应急的准备,真要长期驻守徐州,萧司空也是大材小用,形同降级了。

只不过,永平帝刚把意思往外透露,萧司空那边举荐的折子就上来了。

同样,举荐的是他麾下长年征战沙场,战功赫赫的安西将军。

这位安西将军正是当年大梁内乱,为拢住人材以免外流作乱而封的,如果永平帝没记错,和萧宝树的安北将军是同一批封的。

此举就跟一根刺一样扎进了永平帝心里。

萧皇后家里举荐人接任,那是没办法,萧刺史死了,儿子要守孝致仕。

萧司空举荐,这是往心腹重阵安插进去人,占地儿啊。

不只永平帝反对,都没用叔侄两个对过,淮阳王便率先起来反对了。

任谁也知道徐州重镇,人选轻易疏忽不得,谢显在朝中已经说一不二了,萧家再占据了徐州,万一真要挟兵自重,皇室可不就仰人鼻息了?

谁去?

他呀。

他是皇叔,正正经经的皇室人,虽然他去了也是大材小用,可也比在建康城窝着强太多。

永平帝不愿意萧司空指的人,更不愿意淮阳王,这位可是有过倒戈庶人王氏的黑历史的,谁知道他会不会拥兵自重,逮着机会自立为五?

……谁都得防着,心太累了。

可抛出人选杨劭来,没一个人同意的。

杨劭虽然在桂阳王攻城之时立下大功,但首要是谢显在城中坐阵,又有淮阳王江夏王等众将倾全力一战。

有功,但真正的实力还有待商榷。

毕竟徐州是军事重镇,皇帝可以随意安排心腹重臣,但其他臣子考虑的就相对公正,至少也要有实力把徐州给守住吧。

北吴现在是乱成一团,谁能保证不会像大梁一般,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就平定内乱,重整旗鼓呢?

综合各种考量,自然是萧司空提议的人选更为合适。虽然朝中也有极少数反对,但大梁一朝历来是有举荐这种行为,有人因受名人举荐而做官的也不在少数。只不过如果被举荐之人犯错,举荐人也会受到连带责任就是。

所以这种行为,一般被视为休戚相关的利益共同体。

有大公无私的,举荐良才,但是少。

永平帝郁闷,谢显倒是一句重话没说,吏部也好,下面的朝臣也好就已经有不少把杨劭给排除在外了。

淮阳王倒是个好人选,至少是以前打过几场胜仗的。

二选一,永平帝是宁可选萧司空举荐那位安西将军的。

那些朝臣能不理淮阳王黑历史,但永平帝心里却始终是个阴影,不能给淮阳王坐大的机会。

和谢显其实是一样的,杨劭有才,可以在眼皮子底下重用之,但真要放虎出山,放他们出建康城坐镇军事要塞,他们都是一百个不愿意,也不允许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