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重生迷梦 > 第162章 杂糅的剧本

重生迷梦 第162章 杂糅的剧本

作者:薛定谔的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15:02 来源:小说旗

这次书面买剧本的是沈正辉爸爸的公司,沈正辉也没有想着在国内在成立一个班底了,没有必要。人手什么的到时候从日本和香港调过来就是了,正好刷高成本,抵税。

沈兴国的公司名气不大,但是如果把他投资的片子名称列出来的话,还是能够说明他的公司在这个圈子里面的地位的。唯一的问题是国秀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在圈子里面还太年轻,关系网不够大不够深,很多片子需要和其他公司合作拍摄,很多时候都是充当出钱的角色,所以不免被其他民营影视公司看不起。

不过当钱多到一定程度,也能够形成足够的竞争力了,特别是听说国秀影视集团公司老总的儿子在日本创造了十亿人民币的票房,现在又回来帮他爸爸的忙,即使是圈子里面的老大哥华艺兄弟公司,都不得不对国秀公司高看一眼,时刻关注国秀公司的动态,生怕他们弄出个大新闻。

国秀公司投资拍摄的《铁齿铜牙纪晓岚》,这是早就有的消息了,这部片子也是年度大戏,关注度颇高,想插教进去的没有钱,被国秀公司抢了先。

紧接着,国秀公司和海润公司一起投拍一部战争电视剧——《亮剑》,一听名字就是主旋律电视剧,海润也是业界数一数二的公司,《亮剑》作为一部刚刚出版不久的小说,一下子被国秀和海润看重,不少业内人士得到了消息都去翻原著了,看完之后若有所思。

现在,国秀居然又和网络文学捆在了一起。起点文学网站高调宣布国秀影视公司看中了本网站发布的小说——《无家》,购买了影视改编版权。

业内人士又开始议论纷纷,网络小说是个什么玩意?《无家》又是什么小说?一看,又是战争小说,难不成国秀以后准备走军事主旋律路线了?从日本回来的国秀的公子是怎么想的?消息灵通的人自然打听到沈正辉在国庆宴会上收到的待遇。不禁开始琢磨这是国秀发现了一个新的赚钱的路径呢?还是沈正辉本人准备进行政治投机呢?

不管怎么样,起点的名气经过沈正辉的两个动作彻底打响了,一跃成为了网文界的霸主。此时的网文界,虽然群雄并起,风云变幻,有时候一个注明作者就可以支撑起一个网站。但是起点因为两部作品的电影、电视剧、动画、漫画版权彻底打响了自己的名号,它给了网络写手更高、更多的期待,绝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作品被人欣赏,能够赚到钱,更在于在小说的形式之外。作品可以获得其他的收入。

起点的兴起自然是其他网站的没落,当然,这样的宣传也吸引了其他投资者的目光,大量的出版社开始关注网络小说这个作品库,与此同时,一些敏锐的投资家也开始注意到网络小说作为一个基础的娱乐素材的提供渠道,可以为更高级的娱乐方式提供原材料。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原本因为互联网泡沫破灭而萧条的互联网市场。逐渐发现了这一新的经济增长点。因为沈正辉的提前布局,网络问题也提前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而沈正辉正在做的事情便是编写一个新的战争题材的电影剧本。他还呆在余杭,难得地过着这段无人打扰的时光。趁着这段时光,沈正辉急着将一个战争题材的电影剧本炮制出来,这算是他参加了国庆晚宴之后产生的紧迫感。

自己煽动产生的蝴蝶效应已经足够多了,如果让中国的大片时代提前到来,自己想要在大陆刷出足够的声望不知道又要多花多少钱,因此很有必要先于张、陈、冯这些人搞出大片来。在这方面,自己应该说是经验丰富。班底成熟,特别是资金充足。条件优越简直就不是那几位纯粹的导演比得上的,唯一的问题就是自己在娱乐圈人脉不行,但是人脉这东西,不就是靠钱砸出来的吗?眼下,真的豁出来用1亿人民币来拍电影,无论是导演、演员还是幕后谁又能够挡得住这个诱惑?甚至广电总局也不一定能够挡得住,免不了大开绿灯,这就是刷声望的好时机啊!沈正辉这样想着。

但是完全按照《无家》的这个小说编剧本显然不对。

《无家》这部小说在网络上名气这么高,时间是一个很大的原因。

作为yy之物的网络文学,一开始,从1840到1949这个时间段,从来都是题材的重点范围。真实的历史始终让人不满意,于是作为历史的同人小说,穿越文就出现了,无论它是为了满足个人对于某段历史的爱好,还是为了满足个人对于某段历史的不满,从本质上讲,穿越文本身还是带着作者对于历史的理解的,因为近代史的残酷,尤其因为它的残酷,所以产生了两种情结——一种是救世主情结,希望能够改变残酷的历史;另一种是个人英雄主义情结,希望能够在如此的历史背景下成就自己的英雄事业。这二者之间有交集。

一直以来,国内的宣传重点都在共军这一边,虽然对于*的宣传并不是没有,但是就力度和效果来讲,没有给青年们以深切的感受,在网络开始起作用的21世纪初,受到教科书和真相文影响的青年人开始了自己的yy同人之旅。

和平时代的教育肯定不能让青年们深刻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真正的结果和意义,毋宁说,教科书的宣贯反而激发了学生的逆反心理。于是网络文学的历史军事文一开始很大的一个重点就是所谓的*抗日文。

和一般的yy向*正面抗战不同,《无家》描写的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从头到尾都是士兵,并没有成为将军。也没有娶几个老婆,加上作者的优秀的文字功底,整体的故事设定,自然让人产生了真实的、优秀的文学的感觉。仿佛作者做出了一个类型的浓缩,将一个典型人物写成了一个人物典型。

从本质上讲。《无家》确实是和《亮剑》一样,他们都是同样虚构了一个人物形象,将其放入到了具体的历史背景中去,因为这个人物形象太鲜明,与以前大家所熟知的历史形象差距太大,让人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因为它是如此跳出俗套。所以特别让人觉得新奇可爱。

但是要明白,它还是虚构的,作品要表达的东西是作者构思的,即使作者将其放进了真实的背景之中,作者本身的理念也并不代表它是真实的历史。

对于历史本身的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就好比网络小说。2000年一直到2008年,甚至到2010年,都有人坚定地相信和认为,kmt推行的片面的抗战路线是有可能胜利的,tg的土地改革是血腥残忍不可原谅应该批判的。如果说在上一世的大学的时代,沈正辉还相信心灵鸡汤文所宣扬的真诚和善良的话,到了社会上之后。沈正辉就开始逐渐褪掉自己的幼稚和不成熟。他看待历史的态度也就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不再单纯从所谓的道德的角度对历史进行评价了,特别是当道德也是有阶级性的时候。

对于《亮剑》的讨论。上辈子龙空论坛上已经说得足够透了。《亮剑》从本质上讲是一部小说,作者所要赞同的是自己的臆想而不是真实的历史,所以最后让沈正辉来理解的话,《无家》同样是一部小说,作者的技巧也同样高超。相比较日后的抗日神剧,这两部作品还算是有节操的了。不过当沈正辉的视角站在若干年之后看的话,这两部作品是否能够支撑他们的主题就很值的疑问了。至少在沈正辉心里,这两部小说是否能够支撑一部优秀的电影。也很值得疑问。

沈正辉的爷爷就是一个kmt的老兵,96年的时候已经去世了。就他自己所提及的自己的经历和他在县政协文史档案杂志上口述的历史来看,都显得过于平平淡淡,乏善可陈。不同于小说中的精彩,沈爷爷对于自己的经历叙述得颇为平淡,河南土匪杀死了沈爷爷的父亲,为了活下去,他和哥哥抽签,一人留在家里照顾母亲,一个人去当kmt的壮丁,然后在国内参战,出国去缅甸打仗,师长被打死了,背着师长的骨灰回国,给师长守灵,再然后就向共军投降了,跟着共军一路到了巴蜀省,在这里找了老婆,然后待了一辈子。

一点起伏都没有,所以不得不说《无家》是一部小说,整部小说中的郁郁不平之气都是从后来者的。

沈正辉停下来又重新开始想。

21世纪作为战争题材的大片值得一提的就是冯导的《集结号》,除了学习美国人和韩国人的拍摄手法之外,冯导想要表达的就是一贯以来的宣传所造成的陈旧的印象——那就是中国tg军人也是怕死的。

整个故事的场面镜头效果姑且不说,从主题上讲,冯导就非常大胆地质疑了tg的军队的性质,必死的任务战士们会怀着怎么样的心情去完成,冯导进行了人道主义的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正如他的批判者所说,这是一部反装忠的电影,如同对于《亮剑》的批判,从根本上讲,是一个故事,但是如果要把这个故事当做真实的宣传的历史的话,那还真不如去读心灵鸡汤算了。

沈正辉想的是这三个内容集中到一起来,在立意和主题上要站得正,同时在表现形式上有要让人耳目一新,同时在烧钱上能够让大家感受大片的感觉。

在十年以后,小说论坛龙空上面,关于kmt的无能已经是一个不用讨论的话题了,他们无能到什么地步,这倒是一个可以讨论的话题。在2000年,这个显而易见性还没有普遍地让大家接受,很多人也是逐渐接受现实教训的,譬如不是2008年汶川地震和奥运会前火炬传递的闹剧,许多人也不会激发热忱的爱国情怀,如果不是2011年日本的大地震,许多人也意识不到解放军能够做到世界最好的救灾水平。一些历史都是当代史。正如曾经的白富美香港和台湾,最后都露出了本性一样——好吧,起码是一部分人的本性一样。历史只有在历史中才能够被了解

沈正辉觉得拍摄电影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充当某种恶趣味的先知,就好像冯导在他的《大腕》的结尾中的那段关于房子的台词一样,又好像陈导对他的《无极》所做的评价一样——过五年再看。

想起了这些例子。沈正辉就有些喜不自胜,但是重新看了看乱七八糟的大纲,他又有些沮丧了,超越时代就是这样,有些趣味没有人欣赏。

沈正辉想了想,决定用集结号作为模板。把自己爷爷的经历和《无家》的部分剧情填进去,他觉得更为重要的是填入日后网络上的种种段子,有着极强的概括性的段子故事,很有趣味,能够吸引人。只是如果过分了将整个电影拍成了段子集锦就完蛋了,所以段子都在细节上。作为底本的《集结号》需要在立意上需要稍微修改一下,之后的事情就交给烟火和细节就足够了,沈正辉觉得有这个底气。

就好像日后仔细回看《大决战》里面的细节一样,邱清泉问立功的士兵,“你是怎么当上*的?”

士兵回答,“我在火车站卖鸡蛋,买鸡蛋的排长让我举高点。举高点,我就举高,他一把把我抓上车。我就这样当上*了。”

这种真实的细节就是这类电影魅力所在。

同时他又想到了王安萍介绍八一厂的前厂长给自己认识隐含的意义在里面,这个片子不交给八一厂拍摄还真的不太好弄。

埋首好几天,沈正辉总算是把一个剧本大纲弄出来了,但是具体的细节之类的东西还要让人考证,他已经呆不住了。

十月份开始,《叛逆的鲁鲁修》已经开始在东京电视播出了。东京电视安排了黄金时代放送,收视率一下子突破了当年历史记录。十一区一跃成为了热门词汇,成为了广大电视观众自嘲的用语。连续两集收视率的走高,让东京电视对于接下来的收视率充满了信心,也因此,他们开始催促刘欣开始下一季动画片的制作。

刘欣手上的《悟空传》的剧本已经出来了,按照刘欣的想法是直接制作成电影动画,这一下牵扯的就比较多了,无论是人手还是管理方面,都捉襟见肘。到了最后刘欣不得不给沈正辉打电话寻求他的帮助。原本刘欣的工作室和gonzo分开就是因为gonzo想要全力制作动画电影,而想要将tv动画的业务转交给刘欣的工作室制作,现在刘欣也想要上动画电影,这难免步子太大,容易扯着蛋。

与此同时,阿衡在香港、台湾跑了一圈,好不容易拉了几个投资意向,想先把一部短篇的港漫改编成动画,也拉到了投资,他也急匆匆地回日本希望能够从刘欣这里得到人手的支持,一时之间,刘欣自己也混乱了。

沈正辉迫于无奈,只好先把自己的电影计划放下,将剧本分别交给了自己的父亲和王安萍,交给自己的父亲希望他能够找人从细节完善充实这个剧本,交给王安萍的剧本是希望她能够将剧本转交给她爷爷审核,同时希望能够借助军方的关系,让专业人士审核一下剧本是否存在错漏。此外,和八一厂的联系也一并委托王安萍,如果这个片子要拍摄的话,显然专业必须有所依靠。

王安萍对此倒是有些不满,“什么事情都交给我,你自己又跑到日本去会情人去了吗?”

“这完全是两码事,”沈正辉不得不解释,“刘欣的动画公司想要上一部国产题材的动画电影,他们经验还不足,需要我回去协调一下。”

王安萍若有所思,“你的女朋友还真是有用呢!”

对于这样的话,沈正辉只有呵呵了。

“但是为什么要让我去帮你联系八一厂?”

“这片子你不是要投资吗?”沈正辉装糊涂,“既然是你爷爷期待的片子,肯定你也是要有所表示的吧?”

王安萍终于被这个说法给击败了,她看了看预算,直截了当地说道,“一亿投资我拿不出来,你这根本就是烧钱,这种题材也就国内能放,你能收回成本不?”

沈正辉心里面说,谁说只有国内能放?不过他倒是不介意王安萍如此误解,“不用你全拿,你看着给,剩下的都是我出。”

“根本收不回成本!”王安萍说道,“这可不是国家投资拍的。”

“收不回成本你投资多少,我回头补给你,但是你一定要投资。”沈正辉这样说道。

“你这就是投名状。”王安萍说道。

“你不投资我不放心啊!”沈正辉这样回答道。

“那么,什么时候能开拍?什么时候能拍好?”王安萍问道。

“明年九月一日之前一定上映。”沈正辉这样回答道。他心中理想的档期是明年五月份,就不知道赶不赶得及。(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