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现言 > 农家小福妃 > 第622章 被洗脑了

农家小福妃 第622章 被洗脑了

作者:百里砂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2-07 18:39:14 来源:小说旗

最新网址:.

笑过之后,有人头脑清醒的反问:“相爷,你说的这些,与‘司贸’又有何相关?”

“你还不明白吗?”

晏时玥道:“经济是一门学问,销售是一门技巧,对买卖双方来说,不存在‘盘剥’谁,更多的时候,是双赢,多赢,皆大欢喜。而从‘国’的角度而言,这是一种资源的循环和置换,我们与邻国通商,是为了赚他们的银子,拿回我们想拿的东西。”

林弗建终于开口道:“家有万金,若将之投入商铺,也许可得万万金。”

“对,”晏时玥道:“让钱生钱,才是生财之道。”

她退后一步:“我想请父皇与诸位,看一样东西。”

明延帝点了点头。

她摆手,守在外头的人便鱼贯走了进来,各自捧着盒子,打开,便有一样一样的玻璃制品,被拿了出来。

连明延帝也好奇心起,离了御座观看。

其实如今玻璃制品才刚刚开始试作,在晏时玥看来,制的并不算好,但对于土着而言,却是划时代的发明,其中最招人的,就是镜子。

清晰度远远超过铜镜,连明延帝一拿过来,都吓了一跳。

其它的小饰物,小花瓶等等,亦是晶莹剔透,形状远比水玉之类的要多而且又精巧,尤其最最普通的玻璃珠子,看上去居然比金银珠宝还要炫目的多。

诸人细细传看,纷纷赞叹。明延帝道:“这是何物?”

晏时玥道:“这叫玻璃,我刚叫人弄出来的,工匠方子都是现成的,只要有了国营,就是阿耶的了,要没有……哦,那就活该我发财?”

明延帝瞪了她一眼。

晏时玥直等着这些人都看过了,才道:“诸位觉得这东西好不好?”

大家自然是一番赞叹。

晏时玥抓起一把玻璃珠:“那么,这么一把,你们说说,价值多少?或者说,你愿意花多少银两来买它?”她看向徐明修:“徐相?”

徐明修道:“老夫不爱这些物什,但想来,应当至少值个二三百两吧?”

“林大人?”

“若心有所好,千两亦可得。”

旁人也纷纷道:“总得三百两吧。”

“若入竞卖行,五百两也会有人买的。”

晏时玥笑了笑。

然后,她缓缓的走到众人中间,把手举高,轻轻松指,玻璃珠顿时从指间滑落,一时满室俱是叮咚之声。

连明延帝都吓了一跳,其它人更是纷纷惊呼出口,效果极为震撼。

晏时玥看有不少大人,弯腰去捡玻璃珠,这才慢慢的道:“那如果我告诉你们……这么漂亮的一颗珠子,成本价还不到一文钱,你们信么?”

正在捡珠子的大臣惊呼道:“一文钱?”

“对,”晏时玥微笑看着他们:“所以,我才要建国营,如此的暴利,这么香的饼,朝廷不吃,还有谁敢吃?还有谁吃的下?我们拿一文钱的东西,去邻国换他们的万金、万万金……这样的买卖,不值得一做吗?”

她微笑着,不紧不慢,不急不燥,却从头到脚,都写满了无言的蛊惑:“所以,从利润这方面来说,我觉得‘做不做’的问题,真的不必考虑了……我们如今需要的,是考虑‘怎么做’的问题,你们说是不是?”

“至于风险……呵,吃饭也会噎死,喝水也会呛死,任何事情都有风险,那我们直接就地自尽好了,何必还要活着?诸位都是人中栋梁,学富五车,历练老成,我相信一定能想出规避风险的法子。”

她拱了拱手,这才功成身退。

其它人,犹陷在方才的震惊之中,一时回不过神来。

明延帝也在沉思。

这不同于水泥。水泥这种东西,是一个看上去比较朴实,“便民”范儿的东西,在他心中,可以做为某种“恩”去施。

但这个“玻璃”,一眼就可以看到其中蕴含的巨大利润,这的确惊到他了。

正如晏时玥所说,这个买卖,国家不做,还有谁敢做?又有谁能做呢?

而这样的买卖,收回来让它蒙尘,也确实太可惜。

看下方诸臣瞬间改弦易调,商议起了“如何施行”的问题。明延帝恍然发现,他被他小闺女给洗脑了。

方才那一幕实在太过震撼,而她随后公布的数字也太过震撼,这就好像平地一声雷,把他们给震懵了,然后就不由自主的,被她牵着鼻子走了。

“皇上,”林弗建上前道:“臣忽然想到一个故事。”

明延帝道:“哦?”

“臣想到了昔年管仲‘服帛降鲁梁’之事,似乎略懂了相爷所说之‘经济’。”

服帛降鲁梁,是一个什么故事呢?

说齐国的国力衰弱,管仲看到鲁、梁两国都善于织绨,就向齐桓公献了一计。

于是齐桓公和大臣们都穿上了绨服,上有所好么,百姓也就跟着穿绨。

由此,齐国的绨价格大涨,鲁、梁商人也跟风把绨料运进齐国,两国百姓种桑麻织绨,然后再用赚到的银子,低价购买齐国的粮食,齐国也配合的卖粮。

这样一来,鲁、梁二国为了发展丝绸业,就难免荒废了农业,而齐国,则乘机大力发展农业。

表面上,所有的国家都繁荣了起来,齐国的国力大增,兵强马壮,而鲁、梁二国的织作业发达,同样是国富民强,看上去是多赢的局面,危机却正隐伏其中。。

数年后,鲁、梁的粮食完依靠从齐国进口,时机便成熟了、

齐桓公改穿帛料衣服,同时禁止百姓穿绨,之后“闭关,毋与鲁、梁通使”,十个月后,“鲁、梁之民饿馁相及”。

也就是说,鲁、梁二国已经将田地种了桑树,改种粮食已经来不及了,存粮难以为继,很长时间都恢复不了农业生产,在饥饿难耐之下,两国就不得不归顺了齐国。

这确实是古人在经济学方面运用的一个出色例子。

管仲在这方面,绝对是一个专家,“衡山之谋”、“买鹿制楚”、“买狐降代”等等,都是类似的运用。

晏时玥听林弗建复述了一下这个故事,就明白了他的用意。

他,不直接劝明延帝做或者不做,而是纡回的表示,这个事儿,咱要是好好盘算盘算,有可能会非常有用,兵不血刃削弱别国国力什么的……

毕竟,咋说呢,玻璃它总归是个装饰品,有啥用呢?

卖给邻国他们也不能用来打仗,所以,用我们无用的东西,若能换来他们有用的东西……那就是成功。如果我们细细筹谋,兴许还可以达到“服帛降鲁梁”这样的效果。

明延帝若有所思。

最新网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