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 第十二章 兵器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第十二章 兵器

作者:晓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20:01: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大人,小人再三再四的点过数字了。”张世强跑腿惯了,为人十分乖觉机灵。叫他砍人和割首级,这厮打死不敢,不过做些小路细活,倒是十分称职。

到武库领东西时,大人们当然不能直接上,张世强就老实不客气的去上前领物,记帐,画押,一手一脚的全办了下来。

这件事他办的漂亮,张守仁也点了点头,笑道:“你小子,就是这些事能!”

这么一夸,张世强浑身骨头都轻了几两,笑嘻嘻的答道:“小人就是这么一点能耐,再有这种事,还是交给小人办就行了。”

“嗯。”

张守仁不置可否,点了点头,也是到了大车跟前,去看那些兵器。

身为一个现代人,什么钢口的兵器他都见的多了,包括境外的各种特产,什么大马士革刀,日本的百练倭刀,都曾经购买收藏过。

一个军官,爱的就是刀枪,虽然现代人是使用的热兵器,但一个军人,灵魂深处也是藏着对冷兵器的热爱。

眼前这些兵器,说好是真的好,毕竟是以前打造出来的上等货色。

自从明中期后,工部出产的武器就越来越不能用,枪就是木杆子包个枪头,刀钝的割不动肉,更不要提砍人。鸟铳,按戚继光的标准要用闽铁二十斤才合格,工部最少克扣了一大半,然后发明了用几层铁管钻通了粘在一起的鸟铳。

这种火器,打三枪最少炸两次膛,不要说杀敌,不杀自己人就幸运了。

还有铠甲,盾牌,都是老货好,这几十年新造的,不合格的居多。

张守仁眼前的这些,都是冷光森森,摸起来有金属的触感,试拿着一根铁矛,也是十分称手沉重,是上等的好货色,用料铸工,都很讲究。

就算是后世的那些工业产出,也并不比眼前这些工匠们千捶万打制出来的武器高明多少。

“腰刀二十柄,盾牌十五面、弓箭三十柄、撒袋二十、羽箭一千支、三眼铳五支、鸟铳十支、虎蹲炮两门,火药两石……长枪并铁矛五十支!”

在张世强报过数目之后,张守仁还没说什么,一边的张世福却点头道:“千户大人还真有讲究,这就是一个百户的标准了。”

“世福,你说的是什么意思?”

张守仁倒听不明白,不过张世福是他的同族,整个张家堡有七成是张氏一脉,张世福为人稳重,年纪也大,知道的掌故多,自己这个百户向他请教,也不算丢人。

“哦,是这样。”张世福倒也不敢拿大,连忙躬身答道:“回大人,按洪武年间的规矩,军满百户,置火铳手十人,刀牌手二十人,弓箭手三十人,枪手四十,按规矩训练弓箭火铳刀枪,不得懈怠。”

“原来如此。”张守仁先是点头,不过接着就摇头:“天下百户,照这规矩的,怕是一个也没有了吧。”

张世福笑道:“那是一定的。”

有了这些兵器,在场的军户们倒是精神一振。虽然不少年不曾摸过刀枪弓箭,不过到底是世袭的军人,好歹曾经敷衍差事,学过一些基本功。

而且,军人骨子里对兵器的喜爱,也是世代传袭,不会一下子就消失掉的。

“这就是虎蹲炮?”

抛开冷兵器,张守仁也是对明军的火器特别有兴趣。

在他原本的印象里,中国古代军队就全部是大刀长枪,一打仗,帅旗下鼓声隆隆,小兵们拿着刀枪冲锋,弓箭对射,但到了明朝之后,才知道自己的记忆是错的。

明军在开国初年就有大量的火器装备了,到中后期后,得益于海洋贸易的方便,又有不少欧洲人从万里之外到达中国,他们带来了不少新进的火器,被明军大量仿制,同时还从欧洲进口机床,自己铸造出来。

到现在崇祯十年时,明军铸的千斤以上的火炮也很不少了,光是在不远的登莱,当年兵乱时就有好几十门大炮,鸟枪火铳最少也有一两千杆。

至于和盘踞辽东的清军打仗,明军的火器装备就更多了,孙承宗在辽东时,一个车炮营火炮好几百,各式火铳过千杆,不过这质量,可就是没法说了。

眼前这虎蹲炮有两门,长一米左右,张守仁伸手一抱,掂了一掂,笑道:“四十斤不到。”

“对的。”张世福笑道:“三十六斤!”

这个总旗,说起来就是这个堡子的副堡长,平时催缴军粮赋役什么的,是个苦差,好处捞不到,被人戳脊梁的时候倒不少,要不是世袭脱不开身,还真没几个人愿意干。

不过这张世福倒还称职,最少对军务上的事,懂得的还算不少。

张守仁点了点头,用心去看这形制古朴的铁制火炮。

短短的炮身上有七道铁掴,这是防止火炮发射后炸膛的防护,炮口下面是两只铁抓,这是发射时用来固定炮身用的。

在火炮边上,是一个布包,里头装的是十几斤铁片碎屑,这门小炮,装填引药后可以在炮身里装一斤重的碎片,点火喷发后打出这些碎片,如果填药足,距离也近的话,威力还是不小的。

张守仁看着心里怪痒痒的,但也不能随便浪费火药硝石,这些东西,明朝在辽东用量极大,山东这里可不多,要省着用。

看了炮,就是鸟铳。

这个鸟铳就是叫人大失所望了。

是近年来做的次品货色,枪管很长,但是是三四根管子拼接起来的,看着就是歪七倒八的,这枪膛怪不得鸟铳手根本不敢靠近瞄准,天知道是一枪就爆膛,还是第二枪?

再拎起来看看,一根火铳只有五六斤重,根据张守仁自己的记忆,这种轻飘飘的鸟铳装不了太多引药,百步之外连纸也打不穿,力道太差,倒是二三十步远打打树林里的小鸟,因为是霰弹,效果倒不错了。

鸟铳之名,也就是从这里来的。

“这不成啊。”

看着这十支火铳,张守仁有点苦恼了。

他毕竟是一个出身在热兵器时代的军官,原本的那个张守仁对阵战之事也是所知不多,所以这一次对付海盗,原本的想法就是要用火器,但眼前这些冷兵器还好用,两门小炮也算中规中矩,但这十支火铳,看着也不比烧火棍强什么。

其实原本也是他想的太美好了,火铳是军国重器,和铠甲一样要紧的军需物资,刀枪什么的,山东这里的武库可能还有一些好的,火铳和铠甲,那就根本不可能有好的留存下来,早就全运送到九边重镇去了。

“咱们百户里头,有多少人能使弓箭?”

眼前黑压压的人头,最少是小二百精壮,每天在海边熬盐的灶户都全部过来了。抛开手头那五六斤重没用的火铳,张守仁向着众人发问。

一问过去,却是面面相觑,没有人能答他。

冷场了半天过后,孙良栋才红着脸道:“俺在二三十步距离,倒能射中靶子。是前年在即墨营耍子时和人学着玩的。”

张守仁十分失望,摇了摇头,道:“射不中移动的靶子,可不能算是会射箭。”

按张世福说的洪武旧例,一个百户要有三十个弓箭手,现在二百多年下来,这个百户最少有二百以上的精壮,结果连三个弓箭手也挑不出来了。

就算是张守仁自己,弓箭能在几十步内中靶,他毕竟是武官,从小学过射箭。

明朝武官袭职,原本是要考试的,现在制度败坏,不考也能袭,但还需要防止哪天某个大佬兴趣一起,考核这些低层武官。

所以张守仁学过射箭的基本功,但也只限于射固定靶。

至于移动靶,不要说射飞鸟和兔子,就是隔几十步在走动的水牛他也射不中。

弓箭手要根据天气,风力,目标移动的速度来射箭,小规模战斗相隔一两百步,弓箭手要准确的射中目标,才算合格。

张守仁这样的水平,当然谈不上是弓箭手了。

问了弓箭,再问刀牌,果然也是一个没有。问到长枪时,倒是有二十七八个人站出来,包括张世福等人在内,都是曾经习学过枪术。

明军的长枪兵是最贱的兵种,战场上用来送死的,这些最下等的穷军户,习学的也就是这种最低劣的战斗方法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