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 第一百六十七章 扩编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第一百六十七章 扩编

作者:晓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20:01: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大拉练的主张,确实是张守仁提出来并实行的。

其实还是后世越野拉练的思路,只是以前浮山营拉练最多是二十里到四十里左右,时间半天最多了,没有超过一天的。

宿营也是没有,基本上都是回营去睡。

最牛叉的就是登州之行那一回,那一次除了六百破三千外,一天一夜行二百多里路,也是成为胶莱一带一个传奇之事。

听说曹州的刘泽清总兵对此事就十分不屑,认为是浮山这边吹牛,一定是备了大量骡马和大车,假充步行,以次邀名。

反正在刘泽清这样的宿将来看,张守仁不过是无名小辈,根本就是无足挂齿。

所谓大名,就是胶东一带空虚,没有真正的强藩镇着。

要是他刘某人在胶东,哪有姓张的什么事?

这等狂妄之语,在阴毒惨刻,为人十分刚愎自用,向来跋扈嚣张的刘泽清说出来,当然是十分正常。

别的大人物,就算心里不信或是对张守仁不屑,但顾忌自己身份都不会轻易说这等话。毕竟张守仁是二十来岁的小伙子,又是刚任职的游击,和总兵还隔着参将和副将两个很难跨越的级别……国朝营制将领可不是那么好升迁的,不少将领当了十几二十年游击,死活升不上去的例子可太多了。

最有名的是陕西将门世家的贺人龙了,贺氏一门世镇陕西,为国捐躯都不知道多少人,麾下有几千强兵,是洪承畴和孙传庭剿李自成的主力之一,不过贺人龙的副将一职,却是死活上不去,不管立过多少功劳苦劳,差了这半级,就是不大容易跨的上去。

有的事,不是光靠本事,还得看实力的同时再看人脉和运气啊……

总之不管别人怎么说或怎么想,张守仁在登州一役后一直在考虑把拉练正常化的事情。

在大明这会子,拉练的作用比后世更大,后世其实更注重的是对人的精神的锤炼,可是在这个时空,到处是响马,处处有烽烟,道路条件,卫生防疫,宿营吃饭,从安全到卫生到食宿,没有哪一件事是省心的。

明朝将领带兵出征,平均一天十里到十五里,走二十里就是高速,超过这个速度就只能用奇迹来形容了。

就算是纯马队,速度也快不起来,原因也简单,马是走的快,但长途行军掉膘厉害,所以必须要人照顾,还得带大量的精料跟随,否则一路吃草,十天半月就瘦的脱形,当不得战马用了。

女真人和蒙古人打仗,彼此在草原上长途万里的挑逗对方,一仗打了大半年时间,并不是需要走这么久,是因为打打停停,要歇息马力,要想办法喂马料补肉,否则不等人家来打,自己就先跨了。

如此种种,行军,宿营,紧急集合备战等后世军队很轻松的事,在这个时代反而是极为难得的最强的军人素养。

既然如此,那就往死里操练罢!

张守仁是说干就干的性子,正好,大佬们都走人了,他的浮山营营号也不用流行的什么选锋,刚锋了,就用浮山二字,将来再立新营,就按卫所取名,正好也一目了然。

这一点就是张守仁实在没有几分雅骨,营号取的这般掉渣,实在是叫人笑掉大牙。

营旗也是设计出来,和勋章一样,正面是刀剑相交,背面是绣的浮山图景,有山有水,倒也漂亮别致。

这些表面功夫一做完,接下来就是充实营伍。

六百多兵,几天功夫就扩充到了两千人左右,并且预计在半个月内,收足五千人。

当然,是包括辎重营和辅兵在内,否则五千战兵就太逆天了,够大明一个省的军镇抚标镇标相加的数目了。

营设五个步兵队,一个炮兵队,一个辎重偏厢车队,当然,还有一个张守仁一直想建立的马队。八个队三千多人,加上一千多纯粹的辅兵,五千人的架子就能立的起来了。

各队原本的队官几乎照旧,都是第一批亲丁队时的小旗官的资历才够格,辎重车队还有炮兵队的队官人选尚未确定,马队的队官更是叫张守仁头疼,还好五个步兵队不仅编入人手,而且队官除了甲队调入曲瑞外,别的队官都是十分稳定,省了他不少事情。

补进来的新军,原本在方家集和堡中训练的就有一批,人数不多,但算是教导队的前身,都是识字和机灵的营兵立功后选进去的,读书,识字,学习管理和更强化的技能训练等等。

人数是不足五十人,培训三个月后,正好赶上了这一次大扩编,他们全部充实进了底层的军官队伍,这使得各队扩编之后,好歹还保持了最基本的运动和调动能力。

“原来如此。”

林文远虽然久隔军伍之事,但很多东西还是烙在骨子里的,听了几句就是明白了。

新入伍的加入二十来天了,现在是七月快下旬的天气,中午热,早晚凉,每天跑步和队列训练之外,也是开始格斗和军阵阵战的训练,这个时候,拉出来吃点苦头,把长途行军和宿营,警备等诸多行军时遇到的问题实践一下,学习一下,对各队官和哨官正目副目等军官,对普通的士兵,都是难得的考验。

倒是有一点林文远不大明白,向着曲瑞问道:“怎么才二百人不到?按大人的编制,一队满编得四百人才是。”

“大人说,浮山一带的精壮已经差不离了,几次招亲丁,合格的早进来了,不合格的补补身子,也是第二次就进来,或是列为候补,这一次也直接补进来了。再继续收浮山一带的人,兵员素质就得下降了。”

曲瑞的声音很小,尽管身边的都是贴队副官和老资格的哨官,没有什么闲杂的人,哨官以下,都在继续打扫战场或是追击逃敌,不过事涉机密,曲瑞谨慎的天性还是占了上风。

“原来如此。”

林文远立刻就会意了。

按浮山人的想法,营兵当然是继续在浮山招就行了,最多要一些方家集的民户,毕竟也是离的近,算是乡亲。

当了营兵,一个月一两五的俸禄加支粮,还有衣服鞋子等物品下发,浮山营的福利早就在胶东一带传扬开来,人近皆之。

加上屡胜强敌,死伤也不大,老实说,别的营头将领没事砍脑袋玩都比浮山的历次大战要死的人更多一些。

如此种种,能进营当兵当然是最好不过。

但浮山一地的人口是有限的,合格的精壮就是现在这些了,两千人不到。

剩下的,要么是性格不合适,要么就是年龄不合适,或是心志不坚,或是体能不足,要么就是家中独子等等。

继续在浮山招兵,兵员素质确实无法保证。

不过张守仁向来是以浮山保护神的形象示人的,这等事,就算是在理上,也是不在情上,只能瞒着。

“大人的意思就是借拉练为名,沿途招募豪杰志士,是好汉子的,我们浮山营都收!”

“这样当然最好,正好,我也随甲队一起,如何?”

“求之不得,哈哈。”

两个队官都是聪明人,这个话题并不适合再聊下去,也就适时打住了。

此时打扫战场的士兵大半回来,火铳手们也是把枪膛清理干净,背在肩膀上往回走着,沿途到处是面色狰狞的尸体,这些士兵也象没看到一样。

“高密真不太平啊。”曲瑞看着战场情形,还有呆若木鸡的百姓们,感慨道:“拉练了两天,打了三仗,斩首过百,最菜的菜鸟都开过荤……嗯,我是说最少都拿枪捅过人了。”

“开始是难,不过习惯了就好了。”

“这等事,不习惯也没办法啊。”

“大人在哪里?”

曲瑞笑道:“我以为你一开始就要问来着,怎么到现在才问?”

“其实我和大人天天有书信往还,所以其实不大关心。”

“怪不得……大人在登州,领关防印信,还有谈粮饷的事,还有,从海上运来一批货,大人亲自去收货去了。”

说到这里,曲瑞挤了挤眼,用很罕见的俏皮态度笑道:“大人说了,粮饷的事,叫大伙儿还是不要多想的好。”

这么一说,林文远也是噗嗤一笑。

鲁军向来就是后娘养的,各营都没有什么足饷的时候,新立营头,又没有重任,想得到粮饷补给根本就是做梦。

朝廷立浮山营,多半是顺势而为,而且其中有不少是面子上的事,倒不是觉得浮山这边需要这个营头。

笑毕之后,林文远也是摇头,换成苦笑:“各地都这么不太平,平度州想来更不太平,梁山一带更不必提了,官兵不击贼,朝廷不给饷,这样下去如何得了?二哥,你知道么,我从咱山东一路北上,路过河南境时,看到的那样子,那叫伤心惨毒。”

林文远在河南一路所见所闻,也是写成书信回来,军官开会的时候,张守仁当众念过,当时也是极为愤恨。

曲瑞沉默不语,半响过后,才长叹道:“尽人事,听天命,反正吾辈追随大人,最少保胶东一方太平就是了。为武人者,不过就是这一点责任而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