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 第一百八十五章 矿区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第一百八十五章 矿区

作者:晓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20:01: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总之,此事和利丰行也是息息相关,老头子这里多帮些忙,我们东主也不会说什么的……国华此去,从我这里调给你十来个人手,都是商行的老手,也略懂一些铁矿的好手跟随,遇事也有一些助力……”

“好,多谢了。”

此事谈妥,也是张守仁一大目的完成,当下宾主皆欢,再谈一些生意上的细务时,就是没有什么争执,很容易就谈下来了。

等张守仁步出商行时,外头已经有十几人站着,都是出门的劲装打扮,每人都有一匹适合长途出行的好马或是健骡,行李也打好了,等张守仁过来,各人都是一躬身,齐声道:“见过大人。”

“好,上马走吧。”

看到杨英明等几个自己人也在其中,都是精明外露的样子,张守仁心里也十分高兴。

钟显那边确实严重缺人,整个浮山营架子搭起来了,加上政务财务庶务工程器械一大摊子事铺排开来了,人手不足是明显之事,想要解决,最少还得有一两年甚至三年以上的功夫。

等杨英明等众多的青年学生成长起来,能力又强,忠诚度上肯定比外人强出很多,到时候,人才荒才算勉强度过。

从胶州出行,一路自是餐风露宿,辛苦自不必提,张守仁自穿越至今,除了几次登州行之外,连莱州府城也没有去过,这一次从胶州沿胶州一路西行,经高密,过安丘,特意走青州府城走了一圈。

青州比起登莱要富裕的多,府城之中人口过五十万,到处都是怡然自得的城市市民和过往的客商,人群稠密,脸上光泽也都较为红润,衣料也比登莱一带要讲究。

当然,时逢末世,叫花子乞丐的数量明显超过了正常水平,城中也有好几个粥厂都在放赈,这个年头,人心畏惧天命,为富不仁的当然不少,但富者愿周济贫民的也是更多。

张守仁除了注意各家商行卖的盐的产地是哪里,也关注价格。

青州几乎就不产盐了,虽然也有日照等靠海的地界,但海水含盐量不算高,也没有适合的滩涂,所以盐几乎全是外购。

现在浮山盐已经占领了青州盐七成的市场,因为浮山盐质优价廉,在登莱等处就是实打实的官盐,到青州这边来也是走的官盐路子。

胶莱一带的盐提举和巡检都是张守仁用银子喂饱了的,私盐就是官,官就是私,已经分不清楚,这些盐到了青州地界,直接就是把各种小路来的私盐冲的七零八落,虽然张守仁没有用强力进入青州,只是黑室派了一些人过来,有时候秘密解决几个想暴力赶走浮山盐的青州私盐贩子,除此之外,就是靠的商业手段来抢占市场。

剩下的三成,就是未来的强劲对手,淮盐。

淮盐到登莱太远,就算价廉加上运费就不值当了,至青州西南到青州府,也是有少量淮盐借着河道过来,但价格比浮山盐要稍高,之所以还有三成市场,是因为张守仁不放货给青州本地商行,迫于无奈,这些商行只能继续卖淮盐。

这道理很简单,现在张守仁是垄断经营,几个大商行是早就参与其中,算是有半个合作者的身份。

借助这几家商行,他能把市场扫荡的干干净净,产多少货,出多少货,利润几何,都是一目了然的事。

再多几家分销商,短期内可能会多产多销一些,时间久了,绝对是弊大于利。

后世来的人,就算不是经商者,一些最基本的东西还是接触和了解过的。

现在青州一境,包括青州府这里的商行,只要是经营淮盐为主的,多半是苟延残喘,艰难经营了。

他们继续经营淮营,要么倒闭关张,要么转行,要么就只能从利丰行拿货,成为商行以下的分销商,这个与他们直接到浮山拿货就是两回事了。

看商行,了解盐的行情,再看铁器,果然是到处都在缺铁,打铁的铺子倒是不少,但没有矿石生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光是在城中一转,农具什么的就是已经卖极高的价格了,甚至是主妇必用的顶针缝纫针之类的小物件,价格也是比以前涨了好几倍上来。

至于最要紧的兵力布防,看的张守仁几个是频频摇头,林文远还好,跟随出来的亲卫们都是一脸的鄙夷。

青州城守营帐面上不知道是多少人,但实际上估计也就三四百人,其中还有一半是老弱,扛着木枪都嫌费劲的样子。

青壮也全是兵油子的样子,在城中四处巡行勒索,城门口处也是勒索商旅,不少人手中的兵器都绣的不成模样,根本就是吓唬人的摆设。

这副模样,连胶州这个州城都不如,青州府好歹还是府城,十几里的城墙,看着高大厚实,但凭这些兵来守,怕是人家一鼓之后,就能把城池攻破了。

“这样要是遇着敌兵来袭,如何得了!”

山东腹地,包括临清济南一带,也确实是没有遭遇过兵灾,山东上一次有事也就是闻香教的叛乱,一群闹事的农民罢了,根本不算什么威胁。

看到青州这样的情形,明显就是太平久了,心都懈怠了的原故。登莱一地,好歹以前要支应辽东战场,援助皮岛的东江镇,后来又被孔有德兵变闹的遍地烽火,所以登莱兵马好歹还象个当兵的样子,城守营和海防营总有一二百能披坚执锐的兵丁,看青州这里,堂堂一府,拉出来的兵连即墨营都不如,差距实在太大了。

现在看似无事,一旦有事,就是不可解的死局了。

怪不得李自成也好,张献忠也罢,除非遇到大股官兵,不然的话,纵横地方,几无能制者。

明朝的兵制,实在是大成问题,对地方的防守和控制,实在是非常的弱,中都凤阳,在明朝是何等要紧的地方,居然被流贼一攻就破,还差点威胁南京,而且现在各地流贼闹腾的年头也不少了,山东这里还是这般模样,也委实叫人不知道说什么是好了。

只能用“全无人心”来形容这些尸位素餐的地方官员了。

从青州再次南下,经青石关到济南府地界,再往南,便是莱芜。

到了莱芜地界,明显的感觉就是山多。

浮山一带,就是后世的青岛和崂山地区,原本就已经是山区了,这莱芜一境,更是群山绵延,放眼看去,到处都是绵延不绝的群山。

往西去,就是高绝千米的天下第一山泰山,往西南一点是冠山,宫山等等,到处都是群山山脉。

只是别处山脉,都是碧绿苍翠,莱芜这里的群山,多是裸露的石山为方,有一些地方,还是在不停的冒出烟火出来。

到处都有开挖过的痕迹,只是又重新被岁月的风雨给重新洗礼干净,只是留下一些残骸,叫人能约略看出当年的繁盛程度来。

“嗯,是铁矿石没错。”

张守仁再大能,开矿的事他就真的不懂了,几乎是完全的不通。

但好在李老掌柜推举的人中有好几个真正的内行,进入莱芜境内后,一直往西南就是进入了盆地矿区,绵延几十里到处都是矿山,整个矿区东西长达百里,南北宽也是三十余里,大型矿区就有好多个,张守仁一群人经过时,也是多次下马攀山,到裸露的岩石层去观察情形,很容易就能看到铁矿石露在外头,开挖起来,十分的方便。

就是道路条件十分恶劣,山上立上炉子,就是羊肠小道下来,然后经过坑坑洼洼的官道,送到莱芜城或是泰安境内,泰安是南北通衢的要道,生铁和熟铁送到泰安,运转就方便许多了。

但就是莱芜境内,运输十分困难,加上矿脉悠长,矿坑到处分布,都是一个两个的小炉子,出产有限,运输能力也有限,所以莱芜这边,一年出产的生铁就十分有限,以这个矿区规模来说,简直就是没有在开采。

“这也算是暴殄天物了。”

张守仁神色冷峻,连连摇头。

“大人,前头就是方下镇,内有金牛山和铁铜沟,都是蕴藏极丰富的矿区,也有可容骡车上下的道路,是现在莱芜这里最主要的矿区了。”

说话的是利丰行的一个伙计,姓徐名永,四十来岁,人很精明,就是一脸谄媚的微笑,叫人看着十分不欢喜。

但张守仁并没有歧视的感觉,人只要精明向上,懂得又多,就是可用之才。

至于谄媚,一般的小人物没有机遇,想要家人和自己过的好,不谄媚难道又能如何。总比那些手不能提,肩不能挑,偏又一身死硬脾气,自视极高的秀才们要好的多吧。

现在的张守仁,因为胶州城外之事,对大明的秀才和士绅集团,从开始的好感和仰视,已经到现在的鄙夷和瞧不起了。

“好,我们去瞧瞧,咱们的官照就在金牛山,现在就直接过去!”张守仁应答着,不过突然神色变的古怪,他的肚皮,也是突然发出了古怪的声响。

林文远在一边笑的差点从马上跌下来,只道:“大人,你这肚子可是提抗议了!”

从莱芜城一路下来,张守仁心急公务,催马急行,早就过了饭点,各人以他为主,当然不能说什么,只能一路跟着。他就是这种急脾气,众人也知道说也无用。

不过别人不说,自己的肚皮却是提反对意见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