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 第二百三十四章 天使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第二百三十四章 天使

作者:晓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20:01: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卢象升的心情确实十分愉快,他老父病逝后,原本他是一力请辞官回家居丧丁忧,身为人子,理应尽孝。

但皇帝再三慰留夺情,不准他辞官,此时也正值战时,卢象升原本一心想居丧的念头也淡了下来。

大明的读书人,无非就是两件事,一曰孝,二曰忠。

此时奉命击奴,不能尽孝,也可为国尽忠。

宣大,辽镇,蓟镇诸路兵马相加,可得铁骑强兵五六万人,集中一处,可以痛歼顽敌。

此次进关来的清军有十万人左右,其中应有一两万的蒙古人,相当数字的辅兵,汉军,真正的女真八旗,也就三四万人,其中护军、骁骑、前锋等诸营精锐的数字不会超过两万,剩下的就是有马和无马的跟役,旗营弓手等等。

卢象升镇边有年,对清军已经有所了解,八旗的人数没有关外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多,除了三四万人左右的精锐外,余者也不足道。

他现在有所计划,打算把宣大和蓟镇辽镇兵马集结在麾下,以精锐骑兵为突击力量,集中一处有三到四万人左右,一直咬着清军不放,确保京师无忧的同时,使得清军首尾难顾。

若是清军不分兵,他就倚城与敌对峙。

一旦清军分兵抄掠,明军的优势骑兵就能包抄打击一路,只要一路获胜,天下勤王兵马士气提高,清军将会在关内蒙受严重的损失!

清军数次入关,给关内人民带来的就只有血与火,村庄被焚毁,青壮和女人被掠走,老人孩子被屠杀,这样的血仇下来,一定要叫这些人形野兽付出足够的代价!

看到卢象升的模样,虎大威与杨国柱相视一笑,彼此都觉得振奋。

只有王朴面无表情,只是唇间有一抹极细微的表情,似乎是在冷笑,或是嘲讽着什么。

“制台大人,”正在此时,外间有一个小校掀开帐幕进来,见卢象升面露不悦之色,这个小校忙半跪着,禀道:“外头来了几个中使,道是来传旨的。”

“嗯,料想也该有旨意下来。”

卢象升站起身来,便是大步向外行去。

督标营地的正中,已经进来一队京营兵马,都是穿着银色锁子甲,骑着雄健的高头大马,人也是长的样子漂亮,高大健壮。

但神色之间,就是面团团的,没有什么杀气,举手投足,最多说是干练,一点军人的孔武之气也没有。

当时京营的战力,已经是叫全天下人都瞧不起,在场的宣大将士也没有人把他们当回事,这些京营兵也很局促拘束,凑在一起,不怎么敢出声。

“京营将士们远来辛苦了,伺候天使也是要紧差事,你们怎么不赶紧招呼人家?”

卢象升见此,用严厉的眼神看了一眼自己的中军,中军会意,连忙将一群京营兵招呼下来,叫人替他们涮洗战马,并且喂料,同时给每个京营将士发了一锭银子,并且叫人赶紧预备酒饭,叫这些营兵下去吃。

这一下,这些京营兵都是眉开眼笑,十分满意的下去了。

“下次莫要再叫我提醒了!”

在太监们准备开读的时候,卢象升对自己的中军吩咐道:“我很可能在京城脚下与奴决战,到时候这些京营兵哪怕摇旗呐喊,也好过与我们生嫌隙要好的多,你明白了没有?”

“是,末将知错了。”

“一切以大局为重,下去吧。”

此时卢象升也是十分小心,他奉命总督天下勤王兵马,自是要对各支兵马都一视同仁,不能叫人生出怨望来。

眼前这些京营兵虽没有要紧人物,但回京之后的述说很可能带来不利的影响,欲行大事,小节也不能疏忽。

卢象升行事,向来就是率直中有精细的一面,不然的话,也到不得如今的身份地位。

京营兵号称二十万,实际有五六万人可以做战,当然,是指守城,出城野战的话,一千人也没有。

但就是这样一支力量,也是要算在自己可操控的棋子之中。

为大将者,必须如此。

“臣,永服辞训,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天使开读诏旨之后,卢象升神情十分激动,整个宣大镇的将士们也是兴高采烈,十分高兴。

这一次崇祯皇帝仍然在诏书中命卢象升总督天下勤王兵马,而且再一次赐给了卢象升以尚方宝剑。

这是卢象升第三次获赐尚方宝剑,在营伍阵前,临战时赐给宝剑,无疑是皇帝对他十分信任倚重,特别用这种方式来加强卢象升的威望,震慑那些骄纵跋扈的大小军头们,能得到这种荣誉,无疑代表卢象升在皇帝心中有极高的地位,这是一件十分值得高兴的事。

“皇上赐我宣大兵马银三万两,赐银牌,铁鞭,马匹若干,诸将士,谢恩!”

“万岁,万岁,万万岁!”

数万将士一起挥动手中兵器,呼喊之时,犹如山崩海啸。

“好,甚好。”

传旨中使笑的见牙不见眼的,对着卢象升道:“宣大兵马十分忠勇,咱家回去后,会上奏给皇爷知道的。”

卢象升明知道这厮只是宫禁中的小角色,勉强算是三流货色,再过十年也未必能到崇祯的身边伺候,更不必提奏事了。

不过太监向来就是靠着内外隔绝谋取好处,他也不必对此事太过认真了。

当下转过身去,吩咐自己的心腹家人取出五十两银子,对着中使笑道:“公公远来辛苦了,理应有所厚奉,然学生向来清俭自奉,所以只能小小致意,尚乞公公莫要怪罪为是。”

“哦,哦。”

出京对这些中层的太监是一件两难的选择,他们不能做监军太监和镇守太监,只能是临时的传旨,监督,清军,或是当矿监税监。

在大明地方势力极其强硬雄厚的前提下,没身份的太监很容易被搞死,就算是传旨这样的简单事,来回奔波,吃沙子咽泥土,一身风尘,着实不易。

这次送几万银子和铁鞭银牌还有大红表里绸缎等各种物品,可惜遇上卢象升这种不会拿公使银做人情的瘟生呆官,这一趟是白跑了。

五十两银子,京营兵那边不说,卢象升自有开销,但传旨太监一个正使,两个伴当,三个人分这么一点钱,怎么分法合适?

当下怒上心头,已经打定主意回京找机会狠狠参这个姓卢的一本……皇上的跟前他倒不了,几个大太监跟前,却是能说上话的!

脸上却是面无表情,还谢了一句,最后才又道:“卢大人,咱家还带了皇上的一句密诏,你可要听清楚了。”

“嗯?”

卢象升十分狐疑,问道:“这不合规矩吧?哪怕是中旨,也是要有旨意才行。”

“大人听或不听,悉听尊便。”

原本崇祯是要叫这个太监详细解释自己这个密语口诏的良苦用心,还有其它的后续安排,不过因为拿到的银子太少,这太监也不解释了,横眼看着卢象升,这太监缓缓道:“皇上说,卢卿主持天下兵马,实乃国之干诚,安危存亡,不可不慎。是以,兵马不可滥用,也不可与奴浪战!卢大人,听清楚没有,不准与奴浪战!”

“浪战?”

这一瞬间,卢象升觉得自己的头都快炸开了。

他沉着声音问道:“请公公开释,什么叫浪战?”

这话,几乎是他咬着牙齿说的,出口之时,宛如金石之交。

一边的杨国柱等总兵看出不对,脸上露出不安的神色,忍不住向这边看过来。

这个中使先有点胆怯,不过来自皇宫内院的身份使得他仍然有十足的傲气,尽管在历史上,他连卢象升的屁也不如,但此时此刻,卢象升这样的大臣却因为他而无可奈何,就算是怒发冲冠又如何?他代表的可是皇帝的意志!

“没有什么,就是不准浪战,其中关节分寸,难道卢大人自己不懂得把握吗?”

太监讪笑着,脸上满是讥嘲的表情。

“如何?大人怎么回话,还请快告诉咱家,咱家等着回去覆命。”

沿途过来,地方官供奉极其丰厚,都是酒池肉林般的感觉,卢象升这里十分寒俭,这太监可是不愿再呆下去了。

“请天使上复皇上,臣愚昧,只知杀奴,不知其它。”

既然不是正式的诏旨,卢象升这种传统的士大夫也不会把这种不正经的口诏当一回事,更加不会对它俯首称臣,或是顶礼听命。

此令,乱命也!

皇帝应该是担心着这一点家底,唯恐宣大和关宁铁骑在与奴贼决战时损失干净,东虏不管怎么杀伤百姓,最后肯定还是要退出关外的。只要山海关和宁远在,东虏不可能通过蒙古草原源源不断的补给,等于是没有后方,又不能强攻下北京等大型城池,建立不下根基,所以现在崇祯和朝中一些大臣已经不把清军放在心上。

在他们心中,生死大敌是农民军,清军只是小患。

至于百姓损失,民间的死难,这又何尝被崇祯和那些大人物们看在眼中过?

他神色俨然,几乎是把崇祯的密诏原封拒还,根本一点面子也没有给。

“好,很好!”

传诏太监又惊又怒,连声冷笑,终于拂袖而去。

中使一走,京营兵们也是跟上,数十骑风卷残云一般,迅速消失在地平线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