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 第二百四十四章 井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第二百四十四章 井

作者:晓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20:01: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陈公子并没有直接回答他的提问,而是看着不远处田埂中间的挖开的深洞,以及一边的配件,良久之后,才沉吟着道:“张大人,这些打出来的大洞,怕也是井吧?而且不是那种轱辘把的浅水井,看这驾式,你是要打六七丈深的深井……这个就不知道是为什么了?”

在后世,怕是人家要答他:“你横竖都是二,这么弄法不是打井,难道是挖盗洞?尊驾怕是鬼吹灯看多了。”

但在这年头,上来直接就是问这话的,还是三个字:大行家。

这洞刚挖的时候,四乡八里的老百姓来瞧热闹的很是不少,但看归看,还真没几个人看出这是打井来。

说来还是一件悲哀的事,中国人其实在西周时就会打井灌溉了,但这方面的进步一直有限,就是打提井或是轱辘把的摇井,水层浅,味道苦,浅层地下水,容易干涸。

象张守仁这样,一打三十米深左右,想用以前的老法子来取水是不可能的,所以很多人都是奇怪,不知道打这么深的洞做什么。

这陈公子能看出来是深水井,而且深知其中道理,从这一点来说,确实是难得的大行家。

到这时,张守仁对他的身份简直是好奇到极处。

明朝读书人,有几个象这样懂得杂学的?能弄清赵匡胤是谁对他们就算不错了……懂打井,知道兰州井的来历,这说明眼前这人不仅懂八股,于经济之道,也是浸此道有年矣。

既然是个懂行的,张守仁的态度就更好了,不过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把地上的一个物件取在手中,然后举在陈公子面前,接着才道:“七丈以上的水深,是地下深水层,不易枯竭。用此物来取水,你看,摇把上下压动,并不费力,这里是活动的,如同风箱一般来回的拉动,只是风箱是取风,这个手压井却是取水用的。一个壮汉,这么劳动一天,几亩地的水就够了。虽然辛苦,不过比起收成无着来,还是要强不是?”

“是,要强,要强!”

虽然在刚刚已经讨论过张守仁的举措,但此时李老掌柜还是神色激动,脸上是十分赞赏的神色。

这老头子,对张守仁是太熟悉了。他深知张守仁做事,向来不会无的放矢,一定是做一件,成一件。

而且做事是不做则已,一做就是大规模。

眼前这些的土地田庄,应该只是试点,接下来张守仁一定会大买庄园,把屯田的事成功的搞起来。

就是因为有这种认识,所以老掌柜拼命怂恿秦东主尽快过来,把下一步的合作之事敲定,先投钱,后得利。

但这陈公子却是拼命拖后腿,令得老掌柜十分不满意,此时见张守仁凌厉反击,自然是大表赞同。

“是强不少!”

饶是陈公子见多识广,又是天生聪慧,触类旁通,对杂学不只是懂,而且是精通。这样一个人,也是对张守仁的决心和用意十分赞赏,回答之时,语气就带了几分认同的味道。

“还不止是人力压井。”

张守仁乘胜追击,接着笑道:“还可以把井打的宽大一些,装上转轮,用骡子或是驴子来拉动摇把,这样可省人力,灌溉的范围也要超出几倍。近河的,用水车,离河远的,用人力井或是牧畜井……我浮山二十万亩地,一定要正常浇灌,不管是水车,井,引水渠,明春之前,我会调集大量人力,全部修筑成功!”

在场的人,都是听的心驰神摇。

现在的江南有一个叫张国维的十府巡抚,负责苏州松江常州等十个府,是一个权力极重的大官。在他的治下,江南一带也是开始重修废弃的河道和渠道,重新开始注意引水灌溉的问题,国初一府缴纳十分之一实物粮食赋税的苏州,现在眼看就要有水旱灾害,并且粮食不能自给,这得是多大的笑话?

张国维是一个有能力的官僚,他在江南的动作,也是明显和张守仁的考虑相同。

不管在多有钱的地界,粮食才是根本。

哪怕是几百年之后,看着人类都能上火星了,粮食仍然是一个没有解决的根本性难题,物质高度发达的时候,每年被饿死的人仍是很多。

真正的杰出之士,就是要抓最根本的东西,张守仁穿越一年,算是找着最重要的关键之处了。

“大人的心思,是很好的……”

看着张守仁在眼前侃侃而言,适才提起“张大人”还是微带嘲讽之意的陈公子,一时也是默然。良久之后,才是用很诚挚的语气向着张守仁道:“不过山东这里的地,和南方不同,不是解决缺水就行的。”

“愿闻其详?”

“缺水,缺乏良种,耕地下田为多,就是土性不好,没力。百姓耕作,也是缺乏深耕细作的经验……当然,这都是其次,要紧的就是,地不好。没地气,没劲,还有盐缄地,空气湿润,容易出虫害。嗯,最关键的是没肥力,这一点,我想大人也知道吧?”

“嗯,我知道的。”

张守仁当然是知道的,山东的地,一直到后世很久都是只种旱作物,比如玉米高粱和麦子,水稻就很少。

地力不足,这是没有办法的事。象湖广一样,一年稻米两熟甚至三熟,此外还能种值麦子等高产作物,地力够,产量高,湖北一亩最高的亩产达到六石以上,江南一带,平均的亩产是三四石左右。

在山东,两石的地就是中田,三四石就是近水易灌溉的上田,一亩地收一石一石半的,才是最普通的旱田。

浮山军户手中留着的田地,大半都是这种低产的旱地。

缺水,多虫,少雨,缺肥,这是不可解决的大麻烦。陈公子的意思也简单,抽水上来固然是解决了缺水的麻烦,但地力问题是无论如何也解决不了了。

江南一带的地有肥力,这可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是靠的人力,可不是靠天。

这会子的辽东是黑土地,地力足的能叫山东人在地里打滚,但江南的地也是不差,千百年下来,每代人都是不停的起江河沟汊的淤泥来肥田,淤泥里头有大量的微生物,鱼虾蟹的排泄物等等,起出来覆盖到土地里,可以弥补生产作物带来的地力损失,补充肥力。

试想,光是用人和牧畜的粪便才能甩几亩田?而且平时还得累的半死,起一次淤泥,最少能肥几十亩田了,江南一带,到处是河流和水塘,肥泥多的是,只要你想起出把子力气就行了,起出淤泥还能清一清航道,是一举两得的事。

每隔几年,江南一带就会大起塘泥,奥妙就在这里头。

要不是有这种便利,凭什么江南在唐朝之后就成为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没有一点上天给的好处,没有这种得天独厚的优裕的自然条件,这种转移也不大可能发生。

听张守仁说是知道,陈公子也有点意思,不过他紧接着点一点头,笑道:“既然大人知道,那是最好不过,我也不必多说了!”

他的神色中有释然之色,也有一点怜悯的感觉,刚刚的那一点读书人潜意识里瞧不起武夫的傲气,也是被收敛起来了。

这公子哥虽不是那种迂腐的人,但潜意识里还是有点那啥的,但张守仁的表现也是折服了他,现在他和张守仁说话,已经是平等论交的感觉了。

说来也是好笑,登莱一带,张守仁是不折不扣的土霸王,就算是高品文官见了他,也是客客气气不敢拿大,而这陈公子到此时此刻,才勉强有点平等视之的感觉,这种自信和骄傲,实在是叫人惊奇。

“哈哈,不知道陈兄有空没有?”

“嗯?在下要赶往登州,在浮山这边似乎不便久留了。”

陈公子不知道张守仁是何意,下意识的就拒绝。

不过他说的也是事实,他是出来游历的,事前早就有信到登州,正好登州的亲戚到济南去了,所以他在胶州和浮山一带游历。

现在看也看的差不多了,也是该到离开的时候了。

“雨也不停,秋雨伤人,我叫人备几个火锅,我们山东没有好河蟹,不过海蟹还是有不少的,前几天我留了不少肥蟹下来,叫人用膏熬火锅,我们晚上用蟹膏和蟹黄涮羊肉吃,怎么样?”

这话说的陈公子食指大动,一时间,这脚步就是挪不动了。

“怎么样?很好哇!”

秦东主兴致很好似的,立刻就是答应下来。

李老掌柜也是凑起,笑着道:“羊肉我们出吧,前天刚从口外到一批肥羊,叫人宰了切成薄片送过来吧。”

“好,这事就这样定了。”

两个商人是看出张守仁对这读书人的拉拢的意思,虽觉不太可能,但还是尽可能的凑趣。

而且张守仁是不做无聊之举的人,既然留人,肯定是有自己的用意,秦东主和李老掌柜是一对老狐狸,此时自然就是上前凑起趣来。

只有钟显无可不可,显是对陈公子没有兴趣,他的心情不大好,做为屯田官,被人说屯田毫无意义,情绪自是很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