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 第二百七十八章 乱象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第二百七十八章 乱象

作者:晓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20:01: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个师爷,平时脾气也敢狂放吗?”

似是看到祖父为难,孙之洁大着胆子,冒着被祖父斥责的风险,半真半假的笑道:“难道为幕客者,不该敬重家主么?这个,晚生真的是不知所以然了。”

他曾经在国子监当贡生,在京中与当时名士来往,名头颇大。现在也年近三十了,在孙家一门也算一个青年俊杰,此次到浮山,却是无人理会,一口怨气难出,这一下又算是发作出来。

“呵呵,这是我的过错。”

张守仁不打算和一个冒失后生较真,对方只是纨绔脾气重些,不值当再叫他难堪了。

当下笑了一笑,指着停筹皱眉的高个子男子,对孙家众人笑道:“这位不是我军中将领,更不是幕客师爷,这位是胶州通判陈子龙陈大人……嗯,他虽是官,但是惫懒的很,每天在我营中出入,熟不拘礼,一时竟是忘了给阁老和诸位介绍了。”

孙承宗刚到胶州时,已经快卸任走人的秦知州十分欣喜,不是谁都有机会招待一个帝师阁老这样身份的大名士来着。

当时大宴宾朋,胶州够资格够的着的士绅和官员都请到州衙门里头去摆酒款待,但当时陈子龙在下头各处巡查屯田和牧畜的情况……入冬以来,牧畜都要精心照料,大型的牧畜,比如牛和马,都要建马厩和牛栏,要大量的干草,一则给这些大牲口取暖,二来随时可以喂食,至于平时的豆料麦麸一类的精料,更是每天都不能断,发现疾病,更要及时防治。冬天是大牲口的一道关卡,到春夏草木复苏,人照料就不必象冬天这么费事了。

巡查马厩牛栏,看田间地头,查视鱼塘,商量过年时给百姓的赈济,到慈济局和抚幼局看那些孤老和幼儿,查视穷困的低保户过冬的情形,有无棉衣,有无取暖的柴薪……这些事,有的是营务处,有的是仓储处的职责,但陈子龙是有事无事都要插一杠子,没过多久,浮山控制登莱各地的底细都是叫他摸的清清楚楚。

好在陈子龙没有丝毫的反对之意,这年头的强藩象左良玉那样,直接就敢抢光襄阳城,刘泽清那样的,派部下当强盗强钱,张守仁这样也算是循规蹈矩,而且做的全是好事,有什么可反对的?

只是这样一来,陈子龙这个通判几乎没有在任上的时候,每天就跟着浮山营的文职官员们到处乱跑,他地位高,身份足够,能力也高,没过多久,登莱一带很多人都是把陈子龙当成浮山文官系统的老大,钟显等人,反而是要排在他后头了。

“唉,卧子都叫你骗了来么?”

陈子龙是几社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故大学士徐光启的弟子之一,同时也是复社的中坚之一,同时还是名满天下的诗人,词人。

这样一个大名士,又是极年轻的江南才子,整个中国,只要是精英阶层的,怕是没有几个不知道陈子龙的。

孙承宗虽然和陈子龙的辈位相差的太远,两人的科名差了十几场,按官场规矩,陈子龙已经要叫孙承宗老前辈了。

而孙承宗又是东林党的中坚之一,是当年叶向高系的出身,只是老孙头不大喜欢党争,对他的同林同党平时只是维护,自己很少主动出击,这一点和他那些遇事就打了鸡血一样的同党完全不同。

陈子龙则是东林外围,这一层关系又是极亲近了。

这么一个优秀的后辈,虽然科名不高,班次在三甲,所以不能选翰林,也没有留任京官,但陈子龙也没有必要去当惠州的司理官,直接在家闲居,养望著书,将来可以复出直接主政一方,从州县起步,到方面大吏还是问题不大的。

至不济也能成名儒,摇摇折扇,一生衣食也不必忧愁,到了哪里,也是笑傲王侯,谁成想,他居然来给一个营游击和州守备帮忙打下手?

一念及此,孙之洁一直留在身上的傲气都打消了。哪怕是被人救了性命,这些读书人一样傲气十足,瞧不起武夫,而一旦看到一个名满天下的士子中的大名士也替张守仁效力帮忙,吃惊之余,这一点酸腐的傲气就一下子消失的无影无踪。

张守仁看在眼里,心中只觉好笑,亦复觉得这些人可怜。

孙承宗这样的人物,是明朝数十年上百年一出的大人物,不过他也没有办法扭转儿孙们因为读书产生的迂腐气息,还有他们对武夫的这种既定的恶劣印象和不堪的感觉。

哪怕就是孙承宗本人,如此人物,也不是在犹豫迟疑?

毁灭一个城池是很容易的事,毁灭一个国家也不是办不到,但想毁灭人的信念和社会的主流思潮,反而是极难极难,甚至是办不到的事了。

对武人的轻视和歧视,从宋初到明,清初武人有过反弹,因为八旗是以武力得天下,但到了清中晚期,武官又是远远不及文官,历史的惯性如此,神仙也是无计可施。

有陈子龙在前,孙承宗的最后一点顾虑也打消了,他原本也是豪气十足的人,脾气是老而弥坚,当下便是大笑道:“既然骗了卧子来,老夫也留下吧,就替国华多多壮一壮声势,蛟龙岂是池中物,嗯?”

这么一说,就是对张守仁十足的肯定,在场的浮山武将听到了,都是感觉十分的欣喜,忍不住都是欢呼大叫起来。

如此一来,张守仁这里,有两个标杆似的人物留驻,就算将来陈子龙和孙承宗一定会走,但有几个月时间,对张守仁在士林中的威望来说,也是已经足够足够了。

“来,大家请满饮此杯。”

张守仁自己亦极为高兴,当下举起杯来,大笑着道:“今日实在高兴,请一定满饮,尽兴为好!”

……

……

数日之后,济南城中,也是有另外的一番景像。

清军击败两支强军,将明朝最后的机动力量打扫干净的消息,在传到浮山的同时,也是开始在济南城中流传了。

眼看没有几天就要过年,往年这时候,不论贫富,到处都是喜气洋溢,各家各户,都是在做过年前的准备。

洒扫屋宇房舍,准备吃食,贡物,鞭炮,喜字,擦洗铜活,不论是男子还是主妇,都是要忙的不可开交。

得一直到腊月二十八之后,各项事情都停下来,衙门里头都放了假,各商行店铺也是准备关门停业,待来年过了初五初六,再开业迎新。

只有那些小商小贩,卖各种年货用品的,在这个时候反而更忙,但越是忙,心里头自然是越发高兴。

张德齐在十一月时,经朋友举荐在知府衙门里充任师爷。以他秀才的身份,原本教书一年也不愁吃喝,不必到衙门里做事,每天弯腰揖让,摧折性灵。不过张德齐知道现在局面千变万化,随时可能有不对的变化,以他秀才的身份观看到的邸抄和塘报都是过时的旧消息,得消息传扬开来,才可能看到详细的塘报抄稿……为了得到一手消息,分析利弊,同时尽可能的和官场人物结交,以保全自己的家人,不得已,只能委屈自己了。

他的文字通畅大气,大字写的尤其漂亮,入衙不久,就被知府苟好善看重,留在身边做书启师爷。

大官身边的师爷,最亲近和看重的是钱粮和刑名师爷,如果是领军的总督巡抚,当然也要重兵谷,要知兵的幕僚协助。

苟知府这样的,承上启下,书启公禀比较要紧,也是明显对张德齐较为看重。时间不久,外面来的消息塘报,张德齐就能先拆阅观看了。

从卢象升全师覆灭,高起潜仅以身逃之后,张德齐就十分紧张,感觉到大势不妙,这一天外间又有塘马赶到,赶路的士兵跑的浑身大汗,塘马脖间的棕毛也是被汗水湿透了,在府衙二门前的院里不停的打着响鼻。

他接过转来的兵部公文,也不先呈给知府,而是自己先行阅看。

一看之后,便是面色十分难看,只觉一颗心不停的下坠,沉甸甸的十分难受,喉咙之间,感觉干涩欲呕。

“兵部尚书咨山东巡抚,东虏入寇,声势日迫,兵锋有凌山东之意,着令该抚速领麾下兵马入援德州,限文到日为始十日为限,若违期不到,该抚并其部均当请旨处分!”

这一封文书十分严厉,是兵部咨文至山东巡抚衙门,然后转抄给各衙门,一收到文书,巡抚颜齐祖必定会带着抚标人马立刻赶赴德州,将济南城中仅余的一点力量抽空。

“天啊,天……”

张德齐知道,这一份兵部咨文,必定是杨嗣昌下令所发,身为阁老和本兵,他的命令是无可抗御,不能怀疑的。

但以京师大佬的身份地位,还有高人一等的眼界,难道就看不出来,清军的用意已经十分明显,他们将要对山东进行拦腰一击吗?

“大人,这是兵部咨文。”

张德齐匆忙赶赴二堂,将公文转呈给知府苟好善。

“哦,哦,我知道了,转给我们,无非是备办粮草,这个好办,请替我写一份禀帖给巡抚衙门,就说备了冬衣五千件,鞋两千双,干草束十万,干粮两千担,豆料若干……嗯,反正是备办了两万银子的物品,还有五千现银,转呈巡抚大人备赏兵丁,好了,就是这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