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 第三百零三章 济南城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第三百零三章 济南城

作者:晓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20:01: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张守仁的脾气,在场所有的武官都是明白。

孙良栋先是一笑,也是跳下马来,指着自己脚上的绑腿笑道:“就知道大人一定来这么一出,今儿早晨我就把绑腿打好了……就没指望能骑马。”

姜敏只抿嘴一笑,也是悄没声的就带着一群参谋军官就先行上路了。

他们不必走队列,也不和大队一起。

这一次长途跋涉对浮山营参谋处是难得的锻炼良机,大家一边走路一边绘制地图,把山川、河流、村庄、城镇,战略地形的要点,一一记录在草图之上。

等将来回到浮山,整个山东大半地方的最详细的地图,都会出现在参谋处的墙壁之上。

曲瑞洒然一笑,钱文路已经大步流星的到自己的队伍之前,张世福在炮队,张世禄指挥车队,但他们也都是没有坐在车上或是骑马,也都是和普通的士兵一样,打着绑腿,老老实实的走在路上。

“走吧!”

张守仁满意的笑了笑,脚踏大地的感觉十分良好,他挥动双臂,开始大步流星的向前方走去。在他身后,是一群牵马步行的亲卫亲兵,然后便是甲队的官兵,一队又一队的士兵,除了哨探侦骑外和马队的成员外,所有人都是大步向前,没有任何一个人例外。

一股又酸又热的感觉袭击了兵备佥事李佑达,他只感觉自己身上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张守仁的领导艺术来自后世,鼓动士气的方法也来自后世数百年后,所以在李佑达眼中是格外的新鲜,但也是无比的有效。

现在他能理解,为什么这支军队,拥有这样的赤诚,这样的勇力,还有这样的决心。

有这样的主将,还有什么事是不可为的,还有什么奇迹,不会发生?

“我也下马走一段吧。”

说这话的时候,李佑达有点不好意思,为官十年,少年时候的一些报国济民的想法早就不知道丢哪儿去了。

居此官,行此礼,对上行媚术,对下则是另外一副嘴脸。不知不觉间,自己也是早就习惯了。但在此时,他不好意思一个人骑在马上了,整个军队,只有马队和侦骑还在骑马,但早就跑的不知去向,放眼看去,这西向的铁流中,也只有自己和随员们在骑马前行。

随员们的脸上早就露出异样的神色,听了李佑达的话,众人都是连忙跳下马来,只有和李佑达最亲近的家仆才小声道:“老爷,你这身体……”

“不妨,我走一段再骑马,或是坐他们的大车歇息一下。”

李佑达没有狂妄到觉得自己也能一天走**十里地还行若无事,他也是知道,眼前这些将士经历过艰苦的长途拉练,所以在前几天的行军都不会太吃力。

但到了旅途最后的阶段,体力肯定会消耗极多,所有人都要咬牙才能撑的下来……连这些最勇武的将士都是如此,他这个文官还是免了,下马走一阵子,只是表示和全营将士同甘共苦罢了。

果然,在李佑达下马的同时,不少浮山将士的眼中也是露出赞许之色,不少人冲着李佑达一行善意的微笑着,也有调皮鬼小声道:“瞧见没有,官老爷也下来走了。”

“求咱们救济南,不拿点态度出来还行?”

“也不是这么说,人家还是不摆架子来着,算是个好官了。”

“嗯嗯,说的也是。”

将士们的议论并没有刻意的压低,说的很随意的样子,似乎不是在议论一个朝廷命官,而是自己家村头住着的邻居一般的轻松随意。

这就是浮山的传统和作风,除非下令时,不然上下尊卑可没有那么分明。

李佑达也是习惯了一个接一个的冲击,在浮山,永远不怕没有新鲜的东西可学。他也不敢太小瞧这些士兵,大明的别的营头士兵是消耗品和炮灰,在浮山却是每个小兵都是可回收再利用的重要资源。

整个大明,怕也是没有哪个营头给士兵办扫盲班,每天都有固定的识字任务了。

传说中的教导队是张守仁亲自负责,每隔半年开一次班,只有战斗最英勇,同时识字也最多的将士才有可能被选入。

如果光是一个勇猛,可能终其一身只能干到一个帮统,张守仁绝不会叫一个老粗当队和哨的主官,绝无可能。

所以浮山上下,求学成风。

昨夜行军那般辛苦,一样有人抱着书在帐篷中苦读,这种事,李佑达自己都不知道忘了多久了。

“大约济南有救矣……”

连续数日的奔波,加上极度的担忧,这使得李佑达心中十分虚弱,昨天在入营后的骄傲多半就是用来掩盖自己的这种虚弱。

此时此时,人在铁流之中,目标直指济南,他的心中,终于也是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宁与平静。

……

……

济南城中,已经是在一片慌乱之中了!

十九那天,消息就传过来了,临清州这样重要的东昌府的州城都被鞑兵攻陷,而鞑兵显然不以在东昌府的攻掠为满足,已经有传言,鞑兵的前锋已经朝着济南府城的方向赶过来了。

当天下午,留守济南的文武官员就聚集在府城衙门会议,德王也派了宫中的承奉官过来,问及这些官员,守土是否有信心。

这样的压力下,这些平时十分颟顸的官僚难得的快速行动了一把,当即就是写了一纸公文,请巡抚衙门留在城中的师爷用了印,然后交给兵备佥事李佑达,飞速赶赴浮山,飞檄调张守仁所部兵马,十五日内赶赴济南。

对明军来说,十五在限制近七百里,这个要求已经是异常严格,是非常紧急的一个时间了。

但就算如此,在期限之内援军就算赶至,能不能赶在清军前头,城中的大人物们也是十分的惴惴不安,根本很难确定。

官员心中不安,在自己府邸中打点金银细软,预备车马,准备随时安排妻小出逃。

风声一传出来,整个济南市面都是大乱。

二十上午,几百士绅齐集布政使衙门,质问留城的大官们有没有什么守城的打算,与此同时,莱州兵继续在城民逼捐军饷,引发城东的贫民暴乱,当场打死十几个莱州兵,不过领军的登莱参将大怒,又率自己的部下往城东,杀死了几十个反抗的贫民。

这一天,对张秉文这样的留守官员来说,简直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噩梦。

晚间,往临清方向的侦骑和德州的传骑同时赶到,清军在攻克临清后,前锋已经开始往济南运动了。

但这个消息张秉文等人害怕引起更大规模的骚动,于是会议决心隐瞒下来。

只是在傍晚时分,这些官员的家小带着大量的私财,分批离城往北,明显是去德州方向,这个消息,更使市面混乱,人心惶恐之至。

二十二日后的几个白天都比较稳定,官府出具文告,安定人心,表示济南府城高深坚固,此时又是隆冬,沿途有雪,清军的行动不会那么快。

如果真的是从临清方向攻往济南,德州方面是会派回援兵的。

德州和济南相隔并不算远,德州到济南不到三百里,快马疾驰,一天的时间都够通信息了。

有这样的承诺,城中民心稍安,才不至更加混乱。

莱州兵的凶残也是叫城中愤怒之余,更加害怕。那天被杀的几十平民,人头还挂在城墙垛口和各要紧街市的牌坊上头,有这样的警告,虽然人心不服,但没有人再敢出面反抗了。

当然,城中的人也并不知道,德州和济南虽相隔不远,但德州方面有一支清军游骑在,城中一夕数惊,几万明军都挤在城里,根本不敢有所动作,就是山东巡抚等要紧官员,也是没有什么胆气来做什么。

同时,兵部尚书阁老杨嗣昌还是坚持认为,德州才是清军的主要进攻方向,哪怕清军已经有明显的绕道的迹象,杨嗣昌还是认为,这可能是疑兵之计,于是连发堂谕,令德州方向的明军严加戒备,对济南方向的请求援兵的请求,一律置之不理。

等清兵越过会通河,离济南很近的时候,北京才察觉出不对,不过那个时候,杨嗣昌等人已经是手忙脚乱,根本是毫无办法了。

要是有办法,他们也不敢将一个亲王和一个郡王失陷在城中,最少也该派兵把城中的宗室给救出来,实在是反应和应对的速度和手段全部没有,这才坐看城陷,而亲藩失陷。

百姓被屠杀,这些官员是不会放在心上的,失陷亲藩,这个罪名却是杀头。

稍有办法,或是稍有能力,山东的官员都不会和自己的脑袋过不去。

王朝末世,官员之无能鼠辈的模样,想来也是令人齿冷心寒。

二十七日的傍晚时分,济南的几个城门突然同时拥进了不少逃难的难民,这一次难民过来的方向是打西面而来,很多人众口一词,清军兵锋已至,距离济南已经只有一百多里的路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