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 第三百五十六章 敌踪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第三百五十六章 敌踪

作者:晓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20:01: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明朝到崇祯年间,早就病入膏肓,不是哪一个人的责任,朱恩赏在这里拍桌打板的叫骂官员贪污,但各地的亲藩宗室,哪一家都是鱼肉一方,占据良田和矿山盐场,这一层他倒是见不到,或是见到了也不肯说了。

不过宗室之中,有这么有良知的存在,也算是猪圈里蹦出了头驴。

“兄长莫急,将来总会有海晏河清的一天嘛。”

张守仁不负责任的安慰着,酒倒是没有少喝。这几天是真的把他累坏了,民政上的事千丝万缕,比军政其实还要复杂。

怪不得明朝文官十分骄傲自负,能把大明那些千丝万缕的民政给理顺了,然后还能在倾轧斗争十分激烈的官场里混出头来的,哪一个不是人尖子?

还得有十年以上的寒窗苦读打底,这样混出头的人,睥睨万方,不把武将看在眼里也是可以理解的。

好在总社的士绅们是本地人,疫情威胁之下总要出一点力,加上浮山营带来的营务处班底行政能力也是十分强悍,好歹是把这一件事做了下来。

现在疫情初步得到控制,城中粥厂粮食充足,数目也够,流民排几千人长队在一个粥铺子的情形也是一去不复还了。

对张守仁来说,济南城的这一切经历,也是给他好好上了一课。

在此之前,他可从来没有掌握过一个这么庞大的城市!

胶州不能和济南比,浮山更不能,就算是胶州在他控制之下,莱州也渗进了浮山势力,但毕竟是有朝廷州府正印官在,很多事都是潜规则在起作用。

这一次在济南,却是堂而皇之的理政抚民,更有天花这一场大乱子出来,还好他雷厉风行,渡过了这一场考验。

总体来说,张守仁日后在军政两端的齐头并进,也是和这一次援助济南有极大的干系。

虽然事情很顺,但张守仁心里隐隐还是觉着不对劲,总感觉有事没处理好一样。但仔细一想,商铺已经又重新开业,流民被安抚好了,疫情得到控制,粮食也够……到底是哪儿不对,这一时半会的,倒还真想不出来。

正郁郁之时,门前道路上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声。

这里就是济南城的一个寻常小馆,门前一个酒招,上头画着酒菜的模样,大明这会子可没多少识字的人,幌子上纯用文字,老百姓不识字也是白瞎了,所以剪刀铺上画剪刀,酒馆饭庄画菜色,也是叫人一目了然。

“大人,”来的是一个内卫亲兵,肯定是在附近转悠了一大圈,这才找了过来,一进门就是一个军礼,然后喘着气道:“今天骑队回报,风声渐紧,有点不对。”

“都初七了,他们搞什么飞机哪?”

张守仁推开酒桌,猛然站起。

“飞机是什么?”

朱恩赏已经喝的五迷三道,这会子大着舌头,还是有点好奇宝宝的感觉。

适才张守仁和他一通忽悠,把浮山的生态小循环系统和这个宗室将军说了一通,令得朱恩赏十分感兴趣,种种新名词都要问过几遍,了解了之后才能满意。

“是一种鸟。”

张守仁大步出门,留下了翻着白眼的朱恩赏。

这个宗室,脾气不错,人也不错,难得的就是超然的身份使得他不必对张守仁有嫉妒心,或是提防心,也不必如那些商人或是下属一样,对张守仁有敬畏甚至是巴结的感觉。

虽谈不上是朋友,但也算是有一见如故的感觉了。

……

……

匆忙回到城头,仍然是那个破败的城门楼子,只是里头收拾的精洁,适于居住,然后就是乱糟糟的军用物品,包括几座调校的十分精准的西洋座钟,试制的怀表,千里境,大型木图等等。

虽然有专门的勤务内卫,负责打扫收拾,不过这些卫士都是二十左右的壮棒小伙子,杀人在行,打架更是特长,但做细致活计,那可就真的是为难了他们了。

“大人!”

一进门,就是有人声若雷鸣的问好,然后是虎虎生风的敬礼的动作。

“朱王礼,才几天功夫,你就又出城了?”

一见来人,张守仁也是瞪眼,忍不住就是责问。

来人就是初四受了伤的朱王礼,才养了两天,这厮就是又带着部下出城去了。

“大人你规定了不准离城超过十里,俺去几步疏散一下筋骨罢了。”

朱王礼先是咧嘴一笑,接着就是面色一变,沉声道:“见到鞑子主力了。”

“来了?”

“来了!”

两人都是互相瞪眼,朱王礼还是那副大大咧咧的样子:“我亲眼见到的,大队步骑,为数在万人左右吧。”

“好家伙,应该虏骑主力了。”

“不好确定,人数是这么多差不离,但不能离近,鞑子把侦骑撒开很远,一见靠近,就立刻过来撵咱们。”

朱王礼十分郁闷的道:“咱们现在就是一群群的兔子,叫人家见了就撵,还偏生没有什么法子,真是气闷死了。”

“别再叫唤了。”张守仁警告他道:“这几天我耳朵都叫你磨出茧子来,你再叫唤,你把你调到炮队当哨官去,和赵启年搭伴放大炮去。”

“好吧,那下官告退了。”

“告退个屁。”张守仁虚踢此人一脚,整个人也是虎虎生威:“传警讯,全城戒备,鞑子大军来犯我济南,全城军民小心齐戒备!”

他就在西门的主城楼上,西门这里是有翁城的,一直到民国尚且存在,后来才被拆除,这里城墙高绝,城下有树木郁郁葱葱,是市民消夏休闲的好地方,一条笔直官道,通往东昌府地界,也是当时人们南下的几条主干道之一,此时张守仁按剑而立,放眼看去,天地间却是一片苍茫,唯有在西南方向,已经明显可以看到大军前行的烟尘了。

虽然他不大明白,为什么清军在犹豫了几天后又来攻此坚城,不过来的正好,浮山营这一次出击,只和汉军打那么一仗,将士们还真的是不过瘾。

很快,城头的炮队放了三响空炮,然后在城楼子上竖起大白旗,然后全城头上所有的守卫的各队的战兵和队官都是敲起鼓来,民壮们则是拼命的打起了手中的竹梆子。

这种声响一起来,城中上下,军民人等,都是知道鞑骑来攻城了,全城戒备,准备迎敌。

所有人都是取出了兵器,站在了垛口处。

很可能会是一场不死不休的血战,战争之中,攻城守城最为惨烈,往往十不存一,在场众人,谁能活到战后?

众人凛然之时,各队官将领,也是纷纷赶至。

老成稳重的张世福,大将之风的曲瑞,轻兵锐进勇猛无敌的孙良栋,个人武勇融入所率队中的钱文路,谨慎细致的张世禄,其余张世强,苏万年,黄二等等,还有新冒起的李勇新俱是站在了张守仁身后。

这些将领,各有特色,俱得众心,不夸张的说,随便拉两个出去,在大明王师足够资格当个总兵官。

为将领者所需要的素质和学识,一年时间的浮山特训班,足够使这些将领成功毕业,成为名震一方的名将。

只是此时众人还团结于张守仁的麾下,在未来的岁月中,注定会大放异彩。

警讯声声中,钟荣等书记官也是都动作起来。

城中动员的民壮极多,城下屯积的物资也多,遇到警讯,便是在紧张而有序的分发调配下去。张德齐和李鑫等泉城中人也是不遗余力,十分合作,且能力过人,在很多事上能和浮山这边配合的相得益鄣。

文有钟显钟荣及陈子龙等人,并且有学校大量培训出人才,文武班底,虽然文弱于武,但也是在不停的茁壮成长起来了。

整个济南,此时也是轰动起来,整个城市,到处都是涌动的人头,如果在绝高处往下看,就是一群群的蚂蚁在涌动爬行着。

这其中有一些大号的蚂蚁……就是一群群的官员,正在坐着轿子,往西门处赶。

清军自临清和高唐州等地而来,要打肯定也是从西门,在南边,北边,都可能会有明军的援兵,东边则是青州胶莱方向,对清军来说是一个未知的地方,不知道深浅。

加上清军人少,肯定不能围城或是火力全开一起攻打,只能攻一点而不及其余。

最方便省事的,就只能是从西门这边。

还有一个要紧原因,就是南边和东边都有护城河,虽然冬天水枯,但烂泥也不是那么好趟的,能省事还是省事的好。

张守仁显然不需要多费力就能判断出来,所以他的甲队和乙队,加上炮队,马队当预备队,全部都布置在西门这里,外城和翁城之中,密密麻麻,全是浮山官兵,民壮在这里只是打下手,主要是配合,艰苦卓绝的战斗,肯定要靠职业军人来打了。

此时清军行踪已现,从城墙上看过去,密密麻麻全部是清军的各色旗帜,在旗帜之下,是一望无边的人群和浩浩荡荡的马队。

论起这气势之强,兵马之盛,顿时就是叫城头之上,压力倍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