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 第三十八章 盐政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第三十八章 盐政

作者:晓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20:01: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苏万年,你贩过私盐,说说这里头的行当是怎么弄的,利益有多大。”

张守仁没有直接回答问题,而是把球先踢给了一直沉默着的苏万年。

“这个……”

苏万年有点不擅言词,但也并没有推辞。今晚的气氛很好,大家围拢在张守仁这个上司身边,原本就是打算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事实上收到邀约后,大家都知道是大人要商量将来的路子怎么走,这事关系到一个刚有点生命力的小团体的未来。尝过了好日子的甜头,没有人想要回到过去,所以无论如何,都要商量出一个好的前途来不可。

略微一犹豫,苏万年便是侃侃而谈,把盐利之事,向着众人和盘托出。

大家熬海煮盐,其实赚的是最低层次的盐利。

盐烧煮好了,送到浮山盐场,盐场的盐就是官盐,由盐大使收仓发卖,一石盐一百二十斤,从军户们手里收取最多给三钱银子,而掺了三十斤左右的沙子再卖时,一石盐就是卖到三两左右。

这就是十倍以上的暴利了,不过官盐粗劣,价又高,所以一般不是穷掉底的人也不吃它。胶莱地面近海,一般百姓就是吃的海盐粗盐,价格比官盐要略低,一担是二两五,盐的质量也要高一些。

至于卖私盐的,都是各地的豪强和有背景的商人,他们的私盐自然就是从小贩子手里收来的,甚至是直接来自巡检司,按苏万年所说,最底层的私盐就是小盐商,一石盐是一两左右的价格往手里收,他们再往上,然后大盐商层层吃下来,最后到老百姓手里,就是二两左右的价格。

盐大使对私盐没有什么办法,私盐命脉是控制在那些大世家,豪商,地主,还有驻在胶州城的盐政巡检手中了。

整个胶莱地面的私盐贩子,不论大小,都是走的巡检冯三宝的路子,给冯三爷上贡足了,自然就有贩卖私盐的路子可走,要是没有,那就对不起了,一旦被巡检司的盐丁遇上,轻则毒打一通,没收私盐,重则连命也会丢掉,走私盐的路一般就是荒僻小道,杀了人往河沟里一抛,或是干脆挖坑埋了,谁能知道?

原本贩卖私盐就是杀头的罪名,苦主就算知道是谁干的,却是到哪儿打这种官司?

这么多年下来,这冯三宝最少养了三四百的盐丁,其中真的不少凶悍之徒,舍得拿命出来拼,论起实力,不要说浮山所这样的千户所了,就算是把驻在即墨的即墨营给拉上,当面对打,能不能是盐丁的对手,也是难讲的很。

整个胶莱地方,加上青州,登州,四府几十个县,几十万户几百万人,一年总得有二十万石左右的私盐流通,加上冯三宝在盐场勾结盐大使低价收的官盐,一年的利益肯定是在十万两以上,甚至更多。

崇祯年间的盐税一年不过几十万两,反正不超百万,一个小小的巡检一年就能捞这么多,不要说普通百姓了,就是皇帝知道了,怕也要吃上一惊吧。

今年已经是崇祯十一年,去年皇帝在平台几次召见大臣,问及天下事时,第一件事就是问饷钱的事。

可惜那些儒臣说起大道理是一套一套的,真正治国的方略却根本拿不出来。

这一年也是著名的大臣杨嗣昌干脆提议加派田赋,反正把危机转嫁给老百姓是最安全的。因为百姓除了造反也没有别的招数,至于造反……反正造反的人已经够多了。至于灾害地区的民生,谁来管他?反正张守仁在翻看去年的邸报时,全身都是发寒,某地数百万人受灾,朝廷的赈济就是崇祯从内库中发给三千两白银赈济……这不是赈济,这是在激怒百姓,使得更多的人站在朝廷的对立面去。

于是在崇祯十年,除了丢掉朝鲜和皮岛外,朝廷更加进一步的丢掉人心,再一次加派使得西北处处烽火,河南这个中原腹心之地也十分不稳,愿意造反的比愿意种地的人更多,对于忍耐力极强的中国人来说,这就是到了要更迭王朝的时候了。

这些大事,在场的军户们十之七八不知道,最少在山东这里,日子过的还算平静,大家想的只是升官发财,不是造反。

登莱之乱已经过去好几年,地方也平静了好几年,最为残破的登州也所有恢复,登州的十二营又重建了,兵丁又有九千多人,实力也恢复了,巡抚,总兵,兵备道,又是驻节在登州,只是在援助朝鲜和皮岛失败后,登州的战略地位是更进一步的下降了。

曹州有总兵刘泽清,也是一个混世魔王,连张守仁这样的历史小白都听说过他的大名。这人就守在曹州,势力范围也在曹州附近的州府,看着自己的地盘很少出去,朝廷调兵他十次有九次都不听,嚣张跋扈,但因为朝廷要借助他的两万兵看守山东,再加上怕这人造反,所以事事隐忍。

这也是崇祯的毛病,对这类的武将步步退让,生生把明朝的祖制坏的一干二净,结果成就了明末军阀横行的状态,到了南明,武将干脆就废立皇帝了。

几个总兵,加上巡抚在济南坐镇,李闯和流贼到不了山东,山东地界还算太平,从眼前这伙军户的表情也能看的出来,一听说贩卖私盐都能弄这么多银子,所有人都张口结舌,孙良栋的下巴都掉落了下来。

呆了半响过后,张世福才摇头道:“咱们贩私盐,卖给谁去?谁来收,又怎么摆平冯三宝放在即墨这边的人?”

“卖给谁,我倒知道。”苏万年道:“浮山盐场就有坐地的私盐商行,只要有盐就收,当然,是你有本事把盐送到人家手里。”

大的私盐贩子是早就有自己的线路,走的是哪条水道,贩卖到哪里,都有规矩,盐只要到了他们手中,自然就是不干巡检司的事,或者说,不干眼前这些人的事了。

“干了,就他娘的卖私盐!”

孙良栋和钱文路两人一起站起来,叫道:“私盐利这么大,凭什么咱们就干不得?咱们的盐,盐场收才三钱,咱们卖给私盐贩子,一石一两,整整多赚了三倍还多,凭什么不干?”

张世禄和林文远要冷静的多,两人和曲瑞凑做一堆,商量了一会后,也是道:“咱们是穷怕了,再穷下去,不如拼一把的好。”

连这几个向来稳重的人也是如此,其余的人当然也没有意见。张世强是向来以张守仁的意见为意见,此时也是眼巴巴的看向张守仁,眼神中的热切,不问就知。

“刚刚世禄说的对,我们浮山这里,称的上是穷山恶水。”

张守仁看向众人,眼神坚定,既不狂热,也不冷淡,但其中却是蕴藏着极强的自信和强悍的人格力量。

他对未来当然也思索过,也想过闲时翻过的一些穿越根据自己脑海中对胶莱这里情形的了解,还有明朝政权运作的轨道痕迹,发觉很多作法,要么不切实际,要么纸上谈兵,要么就是自寻死路。

脚踏实地,在自己所在的这一方土地上先做出点成就来,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而浮山这里,靠着大海,但因为辽东战事,海盗太多,海运贸易并不发达,甚至是萎靡的,想靠海贸什么的致富发家,还是免谈为好。

靠山吃山也是吃不着,山里没有矿藏,除了树就是树。这个年头,树是最不缺乏的自然资源,就算有那功夫伐出木头,也是没有什么利益价值。

土地贫瘠,想靠种地屯田来养兵,也是痴人说梦,绝无可能。

别的不说,开沟挖渠,光是一个张家堡最少要大几百的银子,有时引渠不到的地方,还得挖深井,又是一笔庞大的费用。

没有这些投入,想要田地高产,绝无可能!

引水,粪肥,这几样都远不及江南,想和江南比地产收入,简直就是笑话。

“只能是这样了。”看向众人,张守仁沉声道:“从海上打主意,咱们,贩私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