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 第三百八十四章 狂喜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第三百八十四章 狂喜

作者:晓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20:01: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哈哈,印公过奖了。”

虽然对死太监并不感冒,但薛国观北方人,十分豪爽,听着好话,也是放声大笑。

一时笑毕,突然话锋一转,问道:“听说是有捷报送进来?”

这人在内廷中消息也如此灵通,王德化心中倒是一凛,点了点头,答道:“确实不错,济南守军在城外与东虏野战,功勋了不得。”

“那个张守仁,算是老夫门下了……”

“咦?竟然是如此么?怪不得,这就怪不得了。”

“呵呵,他的功业,还是自己创的,和老夫没有什么干系。”薛国观微微一笑,朗声道:“不过老夫总不能教人欺负了他去,该有的功劳,该得的赏赐,是不是都是该给啊?”

王德化是何等人,薛国观在下午求召对,又在这个时候出来堵着自己,就是要自己表态了。横竖张守仁的功劳是明摆的,薛国观的态度只是叫自己秉持公正……这其实是好办的事,因为此事,得罪了老薛,也是很不值当。

当下便是笑着应道:“这么泼天大功劳,谁敢昧了他的?谁敢,咱家就第一个饶不了他。”

其实就算是张守仁功劳比天高,还是在秉政者和皇帝身边亲信的人怎么说,热火头上,加一把柴还是泼一瓢冷水,这里头功夫很深,太监做这种事,得心应手,管你天大功劳,三拖两拖,再加上几句诸如“侥幸得的功劳,不值得厚赏”,或是“太过跋扈,需得提防小心”这一类的话,三下两下,皇帝的热乎劲有限,对外臣记忆力也有限,唐太宗是把想用的人才刻在寝殿的柱子上,标记特点,崇祯用人的方法就是拿一本《缙绅》名册,随便一指,然后就用为某官,稀里糊涂,以为是君心不可测,但下头的人都是笑的肚痛,只是崇祯还自以为英明神武罢了。

当下便是说好此事,薛国观离开,王德化入内。

半途之中,便是有一个穿着天青色曳撒,白皮靴,戴三山帽,手中持铜拂尘的太监迎了上来。

“拜见宗主爷。”

“你怎么在这里?”

来的太监,也是位高权重,十分显赫,正是提督东厂的太监曹化淳。

此人也是一个有学识的太监,身上还颇有几分儒雅之色,因为恶了东林,名声不是很好,在李自成入北京时,有谣言说是他开的北京城门……但其时他已经在乡闲住,根本不在京城之中了。

此时闪了出来,躬身问好后,便是笑道:“还不是杨某人托了我来,求见宗主爷。”

“哦?什么事?”

“说是浮山那姓张的,嚣张跋扈,不当人子,所以请宗主爷一会在说话的时候,稍加留意,这个人情,容他后报。”

“嘿,这事可真有意思。”

王德化摇头一笑,却是将薛国观的请托也说了出来。

“既然如此……”曹化淳想了一想,笑道:“咱们帮哪一个?”

“你说呢?”

“皇上今日召见首辅,可是说的借助捐输一事。”

“呵呵,咱家明白了。”

两个太监,相视一笑,都是明白了彼此意思。

杨嗣昌确实位高权重,对内廷也算向来招呼的可以,和曹化淳私交也不错。不过内廷向来只讲利益,不讲交情。薛国观最近银子送的不错,十分大方,这是一宗。

另外,皇帝借银子借上瘾了,去年借到了一些,今年还是打算着落在老薛头上,看看能不能再行捐输之事。

原因就很简单,国家缺钱!

没钱,就没饷,没饷,就没兵,没兵,国家便不得安。这是个死节,原因是出在朱元璋身上,崇祯的见识也根本破不得眼前这个死局,只能等死。原本在崇祯十二年,翻过年后就有一个议足兵足饷的大朝会,然后借饷一事失败,崇祯听了杨嗣昌的话,加征了七百多万的练饷,等于是一仰脖子,喝下了一杯剧毒的毒酒。

打加征练饷后,百姓更无活路,造反不是冒险,而是求活,大明王朝失去了最后的存活的机会,往着覆灭的道路上越跑越远了。

这些国家大事,太监可不管,但捐输一事,风声很大,而且有不少不怕死的读书人正在议论内监钱多……内监当然捞钱,不过外官又捞的少了?这些读书人,要么是真傻,要么是装傻,想把祸水往内廷来引,真是不当人子。

这是一宗,还有一宗,便是勋戚平时和太监往来较多,彼此关系比起外臣来亲密的多。万一老薛真格动手,先弄个人情在手,真有自己底实关系出事时,方便求个情什么的。

这等小事,不过几句话的功夫,彼此就明白过来,能在几万内监充斥的宫中出人头地,哪一个不是吃尽苦中苦,哪一个不是在人精子里头拼杀出来的,不须微言,便明大义。

当下彼此点头一笑,王德化便是继续前行,曹化淳躬身送行之余,也是暗自感慨:“这张守仁不知道是怎么走通了首辅的门路,这一次看来,造化不小。”

……

……

崇祯正在用一些点心。

此时是下午四时一刻,皇帝从早晨天不亮就起身,先在乾清宫洗漱更衣,吃早饭,然后就是开始披阅奏折。

奏折很多,奈何一桩好消息也没有。到处请兵,请饷,到处报警,请王师援兵,到处烽火,到处是百姓流离失所,妻离子散。

真是触目伤心,哪怕崇祯是帝王,早就练就的铁石心肠,但一想天下人对他的评价,自然是如坐针毡,心中十分愁苦。

他这个皇帝,当的委实辛苦。

过了十点,就是午膳时刻,皇宫还是保持着上古之风,以前古人是早起忙农活,快响午时吃饭,到下午再吃一餐,一日两餐。

现在民间已经是三餐了,但宫中正餐仍止是两餐。

用了午膳,开始见大臣,召对臣工,奏事时崇祯最关切的不外乎还是钱谷兵粮诸事,偏生朝中事多,那些臣子又十分罗嗦,每次奏对完事,崇祯就疲惫的恨不得死去算了。

到了此时,他已经疲不能兴,晚餐之前,略用一些点心,一个时辰之后,又是他回乾清宫披阅奏折的时候到了,每天不到三更之后,断然不会休息,有时候甚至已经睡下了,想起一事没有处置,就又得一骨碌爬起来,把该办的事情办完,才能躺下继续睡觉,就算是睡觉,也是满怀心事,很难睡好。

总之,这个三十还不到的人,已经满脸皱纹,华发早生了。

现在文华殿中,都是乾清宫的御前牌子伺候,宫人和太监从里到外站的满满当当的,总得有一百来人,点心是各式各样,在精巧的官窑瓷器里装着。

王德化进来时,正好崇祯正在喝汤,有一股异香扑鼻,饶是王德化吃过见过,日常起居还在皇帝之上,也是忍不住多闻了两下。

乾清宫的掌事牌子吴祥自然也是王德化门下,此时迎了上来,轻声问道:“宗主爷,皇爷刚刚歇着,有什么要紧事么?”

这是提醒,皇帝此时在休息,能不奏事就不要奏事的好,否则的话,长此以往,皇帝自然对某人印象极为不佳。如果要卫护某人,就不能在这种时候替他通传,如果要坑某人,就专门在皇帝不愿见人的时候通传奏上。

这种内廷内监的手口相传的秘决,对王德化这样身份的内监当然是用不上,吴祥此时就是纯粹的提醒了。

“皇爷在用什么汤,这般香法。”

“王瓜对的海对虾,鸡汤打底,自然是香气扑鼻,皇爷十分爱用。”

“霍,这时候还寻得着王瓜,你小子当差了不得。”

“嘿嘿,也是碰巧了遇上了,要不然,真正寻去也未必寻得着。”

这会子可不比后世,大冬天的想吃什么有什么,历来寻常百姓,冬天只能吃泡菜酸菜,一坛子酸菜吃到开春,吃的胃酸泛滥。达官贵人和皇室当然不能这么着,京师丰台有暖房,不停的供给时蔬,不过今年战乱,京师在鞑兵接近时城门整天也不能开,蔬菜早就吃完,菜农也逃离不少,现在还有王瓜吃,就比往年稀奇了。

“十两银子一根,”吴祥笑着一竖巴掌:“用了整五根,皇爷进的香,也就值了。”

“算你小子能耐。”王德化微微一笑,对他道:“禀报给皇爷知道,就说我来了,放心,是好消息。”

“好勒。”

吴祥到得崇祯近身,低声禀报,崇祯心绪烦闷,前两天折损兵马之事还没有处理完,德州和济南尚在危险之中,一听王德化来了,他唯恐这个掌印太监带来什么不好的消息,顿时就是将碗一放,一碗鲜汤,尽管是五十两银子的本钱,他也是一口都喝不下了。

王德化却是满面春风,一脸的狂喜之色,到得金台之下,便是跪了下来。

“怎么了?”

太监每天在御前,不必事事下跪,一见王德化跪下,崇祯心中一沉,沉着脸便问道:“什么事情?”

“奴婢恭喜皇爷,大捷,大捷啊!登莱镇浮山营游击将军张守仁疏报,他率麾下兵马出城击奴,与正红旗奴酋岳托交战,阵而破之,斩北虏首级八十一级,汉军首级六百三十五级,东虏首级九百六十一级,一共是……一共是一千六百七十七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