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 第四百三十八章 东暖阁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第四百三十八章 东暖阁

作者:晓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20:01: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人群之中,不乏知兵者。

人们的议论,如果不在点子上,很多人便是懒怠回答了,听到有人疑惑的内行,便是有人答道:“不是所有精锐都是在镇标或左右协副将直领,这是浮山营,原本只是守备胶东的地方营伍。不过,此次济南大捷,便是他们的游击,现在的征虏张将军领着这个营打下来的。一阵斩首近两千,其中真正壮夷有近千,甲仗粮草无算,这是国朝自萨尔浒之后的最大胜仗!此前,我尚且有疑惑,这其中怕有吹牛的地方,今天一看这浮山营的军纪如此,心中疑惑尽消矣。”

“不错,征虏将军由游击一跃成为武臣一品,尚且加了不少荣衔,这个营将来也就是镇标直属了。”

“不是侥幸啊……我家在广渠门,历次虏骑入侵,见的勤王兵马多了,有这浮山营一半军纪的,也是凤毛麟角啊。”

“怪得我听说这张征虏二十来岁就位至左都督加少保,原来就是他带出这虎狼之师来。这么说,加副总兵也不算什么了。”

“唔,大约是朝廷是压一下,毕竟太年轻了嘛。”

“听说浮山营是来祝捷献俘的……这是从未有过的大胜,皇上要告慰祖宗了。”

“好事儿,我也听说了,赶明儿一定得跟着瞧瞧热闹去。”

“张征虏在哪儿呢?他没在这里头领兵?”

“听说昨儿就走了,今儿得去兵部和礼部办献俘的手续,这是大事,不能马虎随意。”

“浮山营和杨阁老可不对付嘿……我家三舅就在杨阁老府里帮厨……”

要不说,京城的百姓不是普通常人,在地方,很多事情就算是州府县郡的官员们也未必清楚,就算是总兵副将,也未必尽数了然内幕,而京城之中,很多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关系到朝堂风云政争的要角,在他们嘴里,也就是三大爷二叔七舅姥姥,云淡风轻的,不咸不淡的,就是这么很轻松的将这些十分要命的事,以市井闲聊的口吻说了出来。

“怪不得这些兵住处也没有……”

“吃的也差啊,就是买点馒头稀粥,这可是立了大功的兵啊。”

“岳王庙可就在这不远,做这等事的,小心雨天落雷!”

“这不就下着雨么?这些达官贵人,哪里真的把老天爷看在眼里头!”

议论声里渐渐也就有了很多不平,和真正知晓内幕的人不同,这些朴实良善的百姓可不需要顾忌什么!

一个穿着宝蓝棉直缀的中年商人打着油伞,冲入雨中,没过一会,就是拎着几只酱鸭子回到棚前,脸上也是诚挚的笑容,对着棚内的浮山将士叫道:“众位军爷,你们杀鞑子辛苦,到京城地界,咱不是什么有钱人,断然也不能够叫列位就干吃这馒头……这几只鸭子,不要嫌少,一棚一只应个景吧!”

一边说着,一边就是将酱鸭不停的抛在浮山营将士们的餐桌之上。

砰砰声中,在场的浮山将校们都是哭笑不得。

军中用餐,早中晚三餐各有规矩,今日早餐就合当用此,但这些京城的民众显然是不明白这一点。

酱鸭之后,就是酱肘子,酱牛肉,酱猪手……

这个年头,没有冰箱什么保鲜的电器,保鲜的最好办法,无非就是把食材制成腊或酱的,南方以腊为主,北方自是以酱为主。

此时各式酱肉在天空中飞舞起来,比如棚子外边的雨点落的还要更加密集几分。

将士们原本都快吃完了,士兵用餐,只要不伤胃,就是能多快便有快。

但此时所有人都低下头却,捧起碗来,继续静静的用餐,只有军官们强忍着自己的情绪,用随身的小刀把这些吃食分开,招呼部下:“来,都吃几口,这是京城里爷们的一番心意,咱们断不能浪费了。”

筷子这才伸了出来,挟一筷子,尝上一口。

味道不一等,有的很好,有的平常,不同的铺子自是做出不同的酱鸭来。但每个浮山将士的心间,却是有着相同的滋味。

张守仁每常和他们讲说的军人荣誉,还有“子弟兵”的概念,在这远离浮山的地方,又是很鲜明的浮上了心头。

……

……

雨水落在皇宫的廊檐上与落在民居上时没有丝毫的不同,但雨水顺着檐沟下落,然后沿着排水道不停的排走,虽然半夜落雨,但在宫禁之中,广场上的方砖也就是一层层清浅的水渍,绝不会绵延成片,成为积水。

行走在庞大的宫殿群中,四周是积帘般的雨幕,而惯常的映入眼帘之中的明黄色调也在雨水中变的柔和了一些,令人觉得心头的冰冷和森严之感也减低了一些,弱化了一些。

曹化淳是天明后从东华门入宫的,也是最早的一批。身为大太监,他在宫外自有居处的府邸,不需要每天都居住在宫禁之中。

哪怕是王承恩这样的心腹大伴,从信王府就跟出来的近侍太监,在成为秉笔太监后也是接来家人,在京城中购了宅邸,全家一起居住。

太监,也是需要亲情的,或者说因为身体的残疾,他们比起普通人来,更需要亲情。

从东华门进来,再经过中左门,后左门,过日精门,等曹化淳赶到乾清宫廊檐下的时候,崇祯皇帝早就起身,梳洗完毕,因为不是常朝的日子,又是雨天,皇帝暂且没有召见任何大臣,只是在用完早餐之后,便是开始批阅奏折,处理政事。

乾清宫的御前牌子们都是王德化的门生,曹化淳费尽心力也没有办法在这里安插进自己的人,好在这些人对他也是有足够的尊敬和照顾,见是他过来,乾清宫掌事太监吴祥便是迎上来,先打了个躬,接着才道:“这阵子进去正好,皇爷正等着呢。”

在另外一侧,锦衣卫掌印指挥骆养性也是按着绣春刀在等候着,见到曹化淳的眼光,骆养性便是大步过来,躬身一揖,问好致意。

对这个京师武职官的世家武官,曹化淳也不怠慢,点头还礼致意后,两人便一起走入乾清宫的大殿之中。

对比皇极殿,乾清宫的大殿,包括它的金台在规制上都只下一等,就算是皇帝在内廷召见大臣来说,它也嫌太大,所以每常见人说事,皇帝都很少选择乾清宫。

而且它也算是内朝,内外有别,召见外臣并不算方便。

以住人的角度来说,它就更嫌太过空旷了一些,特别是冬天时,那一块块硕大的金砖看着冰滑无比,丝丝冒着寒气,这样的地方,住人实在是有点为难了一些。

好在皇家富有四海,乾清宫东西两暖阁就是收拾的还不错,大是大了些,但阁中有暖盆取暖,床帐更是上等优选,只苦了坐更的小内侍们,每天皇上睡觉的时候他们得拿着铜拂尘坐在地上,伺候夜里皇上起夜,万一睡着了,就是得挨板子的大罪,这年头的帝王享乐,原本就是普通人加倍的辛苦之上,舍此之外,别无它法。

“叩见皇爷。”

“臣叩见皇上。”

一个是阉奴中掌东厂的亲信太监,一个是勋戚旧臣中掌锦衣卫的特务头子,两人都无需报名,更无需报职衔,只是东暖阁崇祯的御案之前,轻轻跪下,一跪一叩首的礼节行过,便是自己站起,无需崇祯说话。

“昨日已经有丰台暖房的新菜上市,菜价不菲,韭菜是四十文钱一斤,青菜是三十五文钱一斤,白菜是二十八文钱一斤……鸡蛋五文一个,和戒严前相差不多……猪肉是六十八文一斤,鸡是两钱银子一只,鱼价似乎是跌了一些……”

先是由骆养性汇报,从京城的菜价到东城西城南城北城各地的动静,治安,有无异样情形,甚至是童谣内容和变化等等。

说到最后,骆养性斜眼看了看曹化淳,见这个提督东厂太监轻轻一点头,当下便是会意,将昨日浮山营入城,张守仁与张若麒冲突一事,包括双方的语言等等,俱是说了出来。

“嗯?这个张守仁,有点骄狂啊……”

崇祯一直是在伏案批阅着奏折,在听到这样的事之后,微一皱眉,放下笔来。

“张若麒也是有点过份了些……”

皇帝这么说法,四周的太监和骆养性都是面无表情,不置一词,涉及到皇帝对大臣和朝政的具体评价,任何人都不能在这个时候插嘴,否则一定会被皇帝猜忌,下场绝不会好。

“张守仁现在在何处?”

“臣今晨接到禀报,张守仁昨夜安居如常,天明就起身,现在已经在皇城之中,宫门处投了请见的奏折,然后去礼部和兵部分别办理太庙祝捷的事宜去了。”

“嗯,还算他知道好歹进退,安份守礼吧。看来,这张守仁是个气性臊的,发过脾气不耽搁做事,嗯,还好。”

骆养性额角见汗,他是隐藏了张守仁昨天在薛国观府邸参与酒宴的事……不过这又怎么样?厂卫在崇祯年间早就是聋子的耳朵――摆设了。崇祯早年,废弃厂卫监督官员之权,后来虽然羞搭搭的重新建立厂卫,但以厂制卫,厂卫一体,而不是以前的厂监督卫,卫行侦辑之事,事实上,自从皇帝设东厂监督锦衣卫,卫权就被不停的侵削,时至今日,自己这个指挥使要说什么,报什么,又岂能决定于自己?

一切,都是眼前这个不动声色的太监掌握着,而御案前的皇帝,看似耳聪目明,其实只是一个受制于家奴的小丑式的角色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