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 第四十七章 交易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第四十七章 交易

作者:晓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20:01: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回大人,”两人把臂同行,到大堂坐下,周炳林又吩咐人上茶后,张守仁一边喝茶,才一边把今天的事向周炳林和盘托出。

这么大的事,杀了近三百人,他说的时候却是轻描淡写,根本不当回事一样。

“这……”

周炳林先是吃了一惊,面色青红不定,过了半响之后,脸上还是一脸的为难,一时半响,没有说话。

大堂上的气氛,一下子就冷了下来。

这种反应也是在意料之中,张守仁也不急,只是捧着茶碗,悠闲的吹开茶叶,品着千户府私藏的好茶。

这件事,对他张守仁是要紧,对周炳林一样是大好的机会。

巡检司养着几百盐丁,谁也不看在眼里。死这么多的盐丁,妙就妙在手尾干净,人已经挖坑埋了,尸体剥的光光,这种事,搁普通百姓叫杀人越货,斩首抄家有份,升官发财莫想。

搁在有势力的人眼中,只是看这样的事,可不可以参与其中,利益多大,风险多大,值不值得冒险。

“国华,要是老夫也派人收盐,以后这帐怎么算?”

都是聪明人,也无谓讲太多的废话,周炳林也是直入主题,根本不扯别的。

“大人,烧盐煮盐都是费事的活,要请人看着,还要自己投钱进去,何苦来?”张守仁脸上是一脸灿烂的笑容,看着周炳林,极为诚挚的道:“以后下官这边的生意不管做到多大,始终有大人一成就是。”

“一成?”

周炳林面露不悦之色,他也不是不知道下头的情形。一个百户所一般一个月就是赚十几两银子,百户只能到手几两。

现在就算把盐全部直接销到商行,才能多赚几个钱?自己才一成,那就更加不必提了!

看到周炳林拂然不悦的样子,张守仁微笑道:“这一次下官出了五百担,六百两银,去掉收盐成本和抚恤伤兵的银子,还有三百两净利,大人这一成三十两,下官已经带来。请大人莫要嫌少,登州兵备那里,下官也要送一成,还有莱州府、胶州、即墨县,都要打点,或多或少,总要有个意思……”

“我懂,我懂!”

一听说是三十两,周炳林的脸色立刻由阴转晴,听到张守仁的解释后,更是大放晴天。

虽然张守仁有三百两,但确实是各方都要打点,这三百两最少再去一半,才能买个平安。三十两银,也很不少了!

当时银价虽然暴跌,通货膨胀比万历年间厉害,但三十两银也是一个知县不贪污的官俸净利了。普通百户人家,五六两银子就能过活一年,还过的比较滋润,三十两银,够周炳林养活五六个亲丁了。

就算是给宰相一级的阁老送礼,五十两的门包加二百两的红包,也就够关说一般的小事了。要是送一二千两,就够买个州县官了。

大名士钱谦益谋求复起,走周延儒的路子加上送宫里太监的钱,一共也不到两万两银子!

周炳林这个千户,一年收入也就几百两,开销也大,有这么固定的一笔干股收入,很值得跟着张守仁合作了。

“这事,就这么定了吧!”拦住张守仁的话头,周炳林的脸涨的通红,老头子就跟喝醉了酒一样,醉醺醺的,人都要飘了起来。抚着下巴上的大胡子,周炳林断然道:“本所是守御所,地方上有什么事,老夫就先替你扛下来。要是再不服,叫他们到山东都司那边去说去!”

明朝地方来往不易,公文往还就要好多天时间,巡检司要从官面上告状,无非是走胶州这边,要么就是直接找千户所,登州那边张守仁下过功夫,根本不怕,胶州这边再打点一下,人家最多两不相帮,山东都司那种大衙门,象冯三宝这样的地痞人物,怎么有可能把关系打点进去?

只要周炳林扛住,官面上的麻烦就少很多,兵备道再不找麻烦,一切就是顺顺当当,不会再起什么风波。

“国华,这边老夫扛住,不过你也要小心,冯三宝这厮掌握巡检司多年,也不是善主,你要抢他的口中食,他是一定和你拼到底的。”

“是,下官完全明白。”

张守仁呵呵一笑,答道:“大人放心,以后银子会越来越多的。”

“哈哈,放心,国华,老夫放心的紧呢!”

……

……

此后近一个月的时间,果然是风平浪静。

张家堡这边仍然是每天煮海出盐,有了上次的分成红利,所有人的干劲都是更足了,出的盐也是又多又好。

亲丁们仍然是被苦操,上次的胜利在张守仁这里连屁也不算。

几次讲评,就是把大家的表现说的一钱不值,眼前这支亲丁队,按说是十分精锐了,但以张守仁的标准来看,还真的是差的很远。

此时训练已经接近三个月,队列训练已经接近结束,大家已经可以用一定的距离和速度跑完五圈,到结束时,队列还不乱。

就算是一边刺杀,一边按既定的步速前行,这样的高难度动作也能办的到。

张守仁还把腰鼓加了进来,一定的鼓点有一定的步速,超过或慢了,都要挨打受罚,十天不到的功夫,所有人都能按着鼓点前进或后退了。

到了这个时候,张守仁才勉强承认大家练的不错,已经不必再刻意一直练队列和军姿了。

这个时候,他就开始因材施教了。

短小精悍身材不是那么壮实的,就施教刀术。

院子里每天是有固定的目标,每天先练力气,再练出刀劈砍,前几天训练的时候,每个刀牌手的胳膊都是肿的,筷子都拿不起来。

等胳膊消了肿,熟悉了这种出劲和练刀的办法,张守仁才又教授刀牌配合之法。

出刀要迅猛快捷,绝不犹豫,劲力要用的恰到好处,不是每一刀都要出全力,也要看对方和战场上的情形。

刀是叫匠户们特别打的,和明军那种三斤重的轻飘飘的腰刀相比,这种五斤重的刀厚实,刀背沉重而刀锋轻锐,劈斩起来更有力道,而张守仁教授的刀法,招数其实就是那几下,但练了一阵后,所有刀牌手都是知道,这几路刀法威力极大,套路流程极为精准老到,练熟了,战场上必定能杀敌建功。

刀牌手的人数很少,一共也就不到二十人,枪阵才是锻炼的核心。

分为两排,三排等排阵的排法,战场上的步伐训练,如何保持阵形的训练,戳刺的时机等等,每一样,都是要练到熟极而流,下意识的就能听从命令时为止。

除了武器训练,火铳的瞄准和上膛击发的动作分类训练也是一直进行,哪怕是没有一支可用的好火铳,张守仁仍然挑了一些目力好的,每天坚持训练他们。

至于赤手空拳的格斗术,原本就是张守仁的强项,更是对这些士兵倾囊相授。

到三月的时候,每个新丁都经历了类似脱胎换骨的变化。

不论是军人仪表,还是体能储备,或是格斗技巧,甚至于谈吐说话,都是有了根本性的变化。

因为第二个月之后,还添加了文化课程。

从最简单的三字经教起,张守仁自己讲兵书,雇了个老童生教认字,每天在这上面要花一个时辰,对于时间宝贵的亲丁来说,一开始坐下就犯困,甚至有强烈的抵触,时间久了,把字认进去了,民间又有读书最高的认识,这才把这件事坚持了下来。

这期间又出过一次货,在方家集明着虽没有留人,却也安插了几个人手在那边,有在客栈的,也有在商行做事的,那边集上有什么动静,这边都是清清楚楚。

说来也怪,冯三宝吃了这么大一个亏,除了打笔墨官司,向胶州莱州和浮山所告状之外,就没有别的动作了。

告状当然没有下文,查无实据,就把巡检司挡了回去。

登州那边刘景曜并没有收银子,不过也是把冯三宝的状子给驳了回去。张守仁知道,这是刘景曜对自己还有一些好印象,两边也有门生对师尊的那种关系,而且冯三宝名声太臭,不然的话,以刘景曜的性子,自己未必能平安过关。

总之到了三月时,一切顺当,又是七百多担盐从利丰行出去,八百多两银子到手,各方分润后,两个月加起来,张守仁的银库又多了四百两白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