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 第五百九十三章 齐会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第五百九十三章 齐会

作者:晓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20:01: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宫禁之事,向来能保密的时间极短,况且文华殿议时,有众多的太监,东宫僚属讲官,内阁官员,还有翰林并起居官们,想保密是完全不可能,对于这么一桩大喜事而言,朝廷的态度肯定是宣扬的越快越张扬才好,哪有压着人不准爆料的道理?

一个时辰不到,东安门外至十王府,再到棋盘街和正阳门一带,所有靠近皇城收到风最快的地方,还有崇文门一带,鞭炮声就是此起彼伏响个不停,到处都是一片欢声笑语。|三八文学

高兴的先是官员和士绅,还有京营将士和他们的家属,前几年,流贼在河南与山西一带闹腾的厉害时,京营也曾几次奉命出征,挑捡将士的时候,到处都是一片哭泣之声,谁也不愿意离开京城,出兵放马的到外省去打仗,而张献忠凶名在外,此贼一去,所有人都感觉天下重复太平有望,这种欢喜和放松的心情,哪怕就是普通的百姓也是一样的。

在这种欢乐情绪的感染之下,加上接近年关,各家各户放炮的都不少,呼朋唤友,到正阳楼等大酒楼买上一些酒菜,提着食盒聚在一起畅饮的也不在少数,整个京城,都是沉浸在一种特别的欢乐气氛之中。

这种高兴的心情,对一些被东虏残害过的百姓或是士绅来说,还有一种特别的滋味。

南方的官绅士大夫已经在欢腾和感激张守仁,特别是被流贼攻陷残害过的地方,更是十分的高兴,而对北方士大夫来说,张守仁被赐封为征虏大将军,将会到关宁前线主持对东虏战事的消息,更是令得他们振奋非常。

张守仁的年纪,经历,在此时已经被套上了一层百战百胜的光环,在这个时候,以国人特有的心性而言,张守仁的地位已经只在关圣和岳王之下,比中山王等开国诸将还稍逊一筹,但已经可与戚继光和李成梁等国朝名将可以并肩了。

坊间的说书人已经在加班加点,诸如大将军跃马湖广,八大王授首白羊寨的段子已经在编写之中,三五日后,京城的书场就一定会新鲜出炉,然后影响到其余地方,整个大明,在一个月内,在邸抄和塘报的影响之下,张守仁的大名,将会传遍十几个行省的所有地方,包括如云贵这样的边陲之地。

这是这个王朝和帝国能给一个武人最高的荣誉,在这一天,张守仁全部得到了。

……

……

天黑之前,吴伟业向王铎等东宫讲书的同事们告别,从东华门出宫,再出东安门,往着他在临近皇城的住宅策马前行。

他是江南士族出身,虽然不是豪阔的大世家,但家底也颇不薄,在甫为京官之时家族就为他在京城买了一座三进的宅院,这在普通的穷京官根本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但在吴家这样的世族来说,也只是一举手般的小事罢了。

一路上,吴伟业骑在马上沉思,两个从江南带过来的仆人一前一后的跟着,天黑之后,一人牵马,另外一个也赶到前头来,点燃灯笼,在前头照亮。

“老爷,咱家门房里头似乎有客人。”

“唔,我也看到了。”

吴家只是一座三进的四合院,门房三间并不大,隔着窗纸,可以看到一个戴着软脚幞头的客人,正背着手,在门房里来回的转悠。

“大约是同乡小京官儿来告帮。”

熟客肯定被放到里头客厅或是书房去了,只有这些来告帮的同乡,不好撵,也不好放进来,只能在门房里候着。

吴伟业嗯了一声,跳下马来,慢慢踱到门房,打眼一看,却是吃了一惊。

“是来之兄……怎么不到书房去做?”

同是复社盟友,又都是江南一脉,吴昌时和吴伟业交情自是不恶,是那种来拜会可以直入书房的熟客。

只是两吴中吴伟业文名更大,诗名更显,而且简在帝心,现在已经是开府詹事的五品东宫讲官,清流中的上品,而吴昌时才是六品主事,虽然权重,格局上差了不少,所以平时吴昌时无事也不登门,今日前来,情形更加怪异,吴伟业询问的同时,自己也是加了几分小心。

“今日前来,只为打听消息。”

吴昌时也没有心思绕弯子了,直截问道:“张守仁授伯爵,封大将军,坊间传言是皇上有意叫他去打东虏,未知实否?”

“殿中廷议是如此,知者甚众。”

“哦,那么,大约是何时调出呢?”

“总得再过半年吧?现在东虏在攻宁远锦州一线,朝廷大军还在调度,粮草在积储之中,转运甚为困难,湖广尚有曹营和革左五营等残敌,少说五六万流贼,不收全功或破其大半,恐怕不会将大将军调回。”

吴伟业为人谨慎有君子之风,这是崇祯最为欣赏他的地方,当时江南才子,恃才傲物者多,放言指斥朝政毫无顾忌者多,浮浪无行更多,吴伟业诗才文才超出常人,而为人端谨,这才最为要紧。

此时不明吴昌时的用意,他的回答,也是十分谨慎小心,只把廷议听到的消息奉告,此外不多加一语。

就算这样,对吴昌时来说也是足够了。

他呆若木鸡,以手抚额,颇有支撑不住之感。

“来之兄?”

吴伟业试探的叫了一声,吴昌时惊醒过来,拱手一笑,只是笑意凄惨:“多谢奉告,弟还有一些俗务,等过几日有了空闲,再来府上求见。”

“是,兄来之时,必扫榻相迎。”

知道吴昌时有沉重的心事,吴伟业也不敢留他,肃立拱手,将吴昌时送到自己的家门之外。

临别之时,但见吴昌时神色惨然,口中喃喃语道:“嘿,大将军,嘿嘿,不料我朝又复见大将军……”

在京城绚丽的礼花与震耳的鞭炮声中,这样的喃喃低语,更是打动人心,而其中的深刻意味,更是令吴伟业为之心惊!

而更令他心惊的,还是这些复社中的盟友,一个个身居下僚,却是心比天高。左右逢源,妄图以小吏操纵国事,将来如何,殊难逆料!

“老爷,咱们要不要放炮?”

在吴府关门之际,管家上前来询问,吴伟业摇了摇头,道:“你们不懂,今日之事,实在是没有可欢喜的地方啊……”

……

……

十二年的春节热热闹闹的过去了,对湖广一带的百姓而言,自从张献忠和罗汝才和贺一龙等巨贼在湖广勋阳一带驻扎以来,算是真正过了一个安心的好年。

这其中,士绅之家还只是落了一个安心,普通的百姓,特别是大山中的山民,才是真正落了实惠。

驻在谷城的张守仁并其部下,养活了附近百姓,使得商业繁荣不说,在年前还连续放了两次赈,一次在勋西一带的山里,放了五六千石粮,精粮和粗粮各半,放赈之时,漫山遍谷的百姓欢声雷动,赞颂之声,不绝于耳。

谷城附近,也放了一两千石,平地百姓要富裕一些,主要就是放给那些孤苦无依日子过的很艰难的贫民。

如此一来,年前是各家都过了一个好年,士绅之家弹冠相庆,没有流贼为患,过年过的格外踏实,用度起来也不那么简省小心。

只是登莱驻军在谷城,官府派捐很多,银子和粮食的负担加了不少,加上驻军放赈,耗费很大,难免有些怨气和怨言。

百姓之家,则家家没有保留的欢庆,太平镇在逢集的时候,杀猪的案子就摆了一条街,足有一百多台,此外杀的肥牛和羊也不知道有多少,鱼市供给也足,战事之余,湖广的百姓们,竟是过了一个仿佛太平年月间的好年。

这么一来,张守仁的声名在湖广勋阳一带,自然也是扶摇直上,而一路从河南过来的好名声也被加了佐料一般,更加的浓郁起来。

原本张守仁是订在正月初六那天在太平镇大摆宴席,为自己远在浮山的儿子庆贺满月,同时也是与湖广和勋阳的文官武将们打交道和拉关系的良机,请柬发出之后,在襄阳的杨嗣昌听到消息,为了给张守仁做面子,以自己督师辅臣的名义下令在初七这天召集诸将于谷城会议,议题当然就是来年的军事计划,事关要紧,年前就派出旗牌官和传骑,四处下达军令,两处巡抚并监军道兵备道和府、州、县的文官,辅佐杂官,并游击以上总兵以下,所有的诸将和文官齐集。

这样一来,等于是湖广勋阳的文武官员齐集一处,替张守仁小儿做寿赴汤饼会,这个面子,可是真的不算小了。

各官与诸将也是凑趣,张守仁的兵力不算出奇,左良玉盛时有数万之众,别的总兵麾下也有过万人的,但论起战斗力之强,十个左良玉拍马也跟不上,只是他在湖广一带日子短,众人想巴结也巴结不上,有这个汤饼会的邀约,加上杨嗣昌凑趣,过年之后,整个谷城地界,竟是前所未有的热闹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