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 第六百零五章 真相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第六百零五章 真相

作者:晓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20:01: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众人七嘴八舌,说的唾沫横飞,好生热闹,当日明军之不堪,封疆大吏们的糊涂,在他们嘴里真的是不值一提。

也怪不得这些人被晋商搜罗了来,运送军资往清国一方……人家的立场已经是定下来,只是还不曾剃头罢了。

丁宏亮心中实在鄙夷,也是有些不愤,听到刘六几个不停嘲笑明朝大官的时候,便忍不住道:“当日一役,不是有袁崇焕在宁远坚守,还用红夷大炮发射子药,一路糜烂十余里,听说老汗也是受了伤,后来伤重不致,说来也能算是被袁某人率部下打死的。”

“尽是些昏话。”刘六不屑道:“红夷大炮这山海关城头就有,你能找一门打数里之外还有准头的给我瞧瞧?”

“红夷大炮装四斤八两药,用炮子六斤,最多不超过八斤,这样炮身已经四千余斤重,上下调整不易,更不提左右调校,所以只能直直打去,说是数里外能杀伤一路,那是真的在胡说八道了。”

孙七以为丁宏亮真格不懂,看在同行一路这小伙子还算听话识作,人也精细的份上,好心的给他解释着。

“唉,所谓宁远大捷,就是这样么?”

丁宏亮心中确实有几分失落,在学校受训上课时,国朝的几次大捷也是课程内容之一,张守仁为了提高民心士气,并没有什么拆台的说法,况且他对当年的宁远和宁锦两次大捷的内幕了解的也不算太多。

此时崇拜的过往被打破,偏孙七看他失落模样还故意说道:“一路上火路墩和军堡尽数不守,除了山海关和宁远、锦州这几个大城之外,方圆千里之地不守,粮草军械尽没,几万大军龟缩在宁远一城,每个城堞要站三个兵,再把城门堵死,这样的城,叫老子去守也是守的住啊。”

“兵都缩在宁远,觉华岛囤了几十万银子和粮食,还有万把人,都叫老汗带人一扫而空,岛上十来万人屠了个精光。”

“这事儿倒不能怪袁蛮子,他当时不过是宁前道,管辖的范围不含觉华,此事是与他无关。”

“喔,原是如此。|三八文学”

“好了好了,人家已经死了十来年,我们何必替古人担忧。”孙七吆喝道:“最迟三五日就至宁远,再往北二百里至大凌河,到大凌河一带交割,咱们就能散伙了。到时候弟兄们是自己折返关内,或是往沈阳、辽阳一带办货,悉听尊便。”

提起这话,刘六摸着下巴愁道:“若是以前一定是往沈阳一带办货了,那里鞑子商人多如牛毛,皮货堆积如山,还有朝鲜商人,多有东珠和人参,虽然上品都被八旗贵人们先搜罗了去,但小贩一笔,也就小发一笔。最近听说有商船源源不断的从威海卫还有登州水关过来,运南货过去,再运北货折返,他们手笔大,皮子一收就是整船整船的搬抬,咱们如何和他们斗的过!”

“这几个月,东珠,鹿皮、人参,价格涨了三成。”

“就算涨了三成,这些船商也有暴利啊。”

“算了,咱们去瞅瞅也罢了,能带则带,不能带就看有没有商队从草原绕道到张家口,跟着再押一次车队,多少赚几个回程的脚钱。”

当时的大明已经封锁了对清国和蒙古的贸易,在草原上的蒙古部落们也全部与大明国敌,几百年的藩国朝鲜也被皇太极征服,大明在整个北疆已经没有任何盟友,所以边关贸易口岸一律关闭,再无贸易可言。

但这事是对朝廷的政治层面而言,对民间来说,贸易是以我之有易你之无,互通有无才是贸易的精髓,饶是两边打生打死,这贸易是不可一日断绝的。晋商的粮食布匹药材源源不断的走私往草原和辽中,而草原上的皮货等特产也是不停的送往内地,如果不是如此,那些朝廷勋贵和大官们身上披着的貂皮大衣是从哪里来的?

至于东珠人参等特产,更是当时的辽南和朝鲜一带的特产,在浮山的船队进入之前,是毛文龙控制着皮货和东珠人参贸易,靠着做生意,毛文龙这位东江大帅日子过的还算不坏,最少在他在时,东江镇还能拖拖八旗的后退,盖复等州不得安宁,还从宽甸直插赫图阿拉,杀伤纵不多,声势也够了。

毛文龙死后清朝虽设计杀陈继盛,东江势微,地盘大半落在清国之手,但八旗不善生产,更谈不上贸易,所以这些年来空放着诸多特产而不能出手,同时还连累了朝鲜,除了南边的皮货能卖到日本一些外,大多的货物只能在鸭绿江边发烂起霉了。

浮山船队一至,整个清国和朝鲜的大宗货物才算有了正经买主,浮山船队也是由此扩大,实力与日俱增,当然,清方与朝鲜一方是见识不到如此的,大航海的威力,八旗要等二百多年后被人揍的灰头土脸的时候才能回过味来呢。

不过对商队这些人来说船队的出现就算是要了亲命了,人家有大宗稳定出货的渠道,谁还耐烦理会这几个小虾米办的那么一点货物?往常时候总能靠着贩卖货物小赚一笔,从崇祯十二年浮山船队出现之后,到现在虽然才半年多时间,但已经是物是人非,光景与以前不同了。

长吁短叹声中,整个粮队顺利通关,负责检视的是巡查关门的一个山海镇的一个游击,只是象征性的验看文谍证明之后就放行了。

当然也少不得这个游击的好处,二百两银子是由孙七带着丁宏亮亲自送去,游击的十来个亲丁是每人五两,四个书办和幕僚老夫子是每人十两到二十两不等,最后才登堂入室,在游击大人案头放上二百两银子,沉甸甸的,压着条案一沉。

游击大人意态甚豪,屋中生的暖炉,烘烤的十分暖和,孙七和丁宏亮入室之后,游击大人正用银制小刀切割羊肉下酒,解手刀纷纷落下,挑着肥嫩的羊肉就着白酒,看起来就叫人食指大动。

待银子放下之后,戴游击很随意的道:“老七,你再取二百两来罢。”

“成,只要大人开口,这是小事。”

孙七到底是见多识广,能够带管粮队的人物,虽然被人张嘴多要了一倍银子,脸上却是丝毫看不出什么波动的痕迹来。

“哈哈,老七你是爽快人。莫要以为这是我要,这是宁远那边的张游击要。”

“是那个管宁前墩堡库藏的张游击?”

“正是!”

关宁一带和内地不同,很多事情就是镇帅或是宁前道,或是巡抚总督直接下牌子委给游击一级的武官,管粮库、火药、兵器、甲仗等事物的,多半就是委到游击一级的武官。戴游击所说的张游击,就是在宁远一带管粮食库藏的游击将军,关宁将门出身,人情来得,四十来岁就痴肥的快上不得马,是在关宁一带有名的人物。

“他怎么要这个钱?”

“人家也是好意,宁远正在打仗,虏骑犯境,其势汹汹,你们粮队现在出不得回不得,得叫老张帮你们找地方先停住,等战事过后,再继续前行罢!”

“这可是真真晦气!”

孙七在关外时就听说宁锦一带局面不大好,恐怕由小仗会打成大仗,若是小规模的接仗倒还不怕,反正两边都趟的熟,出了宁远清国那边一样有熟人接手,要是打起大仗来,万军阵前,他的车队总不能大摇大摆的在战场上打横过去吧?

前头一打起来,这边粮队入了关,管粮库的张游击就跟猫儿闻到腥味一样,立马就扑过来了,这银子要的不仅是理直气壮,还显的有几分义气在,孙七当下哭笑不得,拱手道:“两位大人都是有心了,在下感激莫名。”

“哪里,哪里,”戴游击抚须笑道:“咱们多年的老熟人了,不会叫你吃亏!”

他们是游击一层,到手的好处一次也就是一二百两银子,想要再多也是没有。从普通的管事兵丁到书办,文吏,幕客,再到主官将领,往上就是府、道、巡抚和总兵大帅一级,反正晋商每年拿出来打点的银钱绝不会是小数,不然的话,范家和亢家的人常年在京师又有何益?

这些晋商才是牛逼之极的人物,在大明时做这些违法犯禁卖国的买卖,到了大清一开国,多尔衮和顺治帝先后亲自接见这些晋商,确立其皇商地位,近三百年时间就看这些晋商扑腾了,家资过千万的都好多家,最少在此时此刻,这关宁一带打的热火朝天之时,对这些晋商和其爪牙来说,也就是看戏一样的感觉罢了……

“虽然宁远城无碍,但外围墩堡还是十分危险的,依我看,把粮队安置好后,你们就到山海关的关城来住吧。”

看着一脸沮丧的孙七,戴游击好心劝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