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 第六百一十一章 设计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第六百一十一章 设计

作者:晓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20:01: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咳,这又不是我要的,要找麻烦就找大人去……”

关键时刻,李勇新这个勇将也面色发白,把所有的责作都推给了张守仁。在众将悲愤的眼神中,张守仁也有顶不住劲的感觉。

而与此同时,一向敏锐的孙良栋也是发觉了这个骑战计划的不妥之处,他昂然道:“大人,这么说来,马上放完一铳,肯定就接着连上,这样临战和颠簸之时,哪有功夫收好前铳,这样不是容易丢失么?”

“这个……”张守仁呐呐道:“按训练编成条例,放完一铳后,迅速丢掷,然后拔第二铳击发,第二铳丢掉后,再拔第三铳……”

在场诸将,都有毛发悚然之感。

要说浮山军自成立以来就没穷过,先是打海盗小发了一笔,然后抢盐丁卖私盐,一步步都是走的发财的康庄大道,现在大伙儿不能说和真正的大富商比,但花起银子来也没有太大的感觉了。

但再有钱也不是这么使法的吧……这战场上千骑万马的,火铳那样小的东西丢掷在地上,几千杆一万杆的丢下去,踩踏过后,战后回收,能收回两三成就算是运气极佳了。

而且,也不能说浮山每次都打赢罢……这样似乎也太狂妄了一些,就算是诸将吹牛皮时总是说自己的部下海内没有对手,也就是同镇的同僚们能勉强扳一扳手腕,但真的说起来,东虏甲坚兵利,骑射过人,上下一心,虽是相比大明是小国,但论起整体力量来其实已经在大明之上,真打起来,东虏举国总有小二十万兵马,浮山连新兵在内才五万不到,难道这样也能包自己百战百姓,这未免过于狂妄了一些!

“大人,这万万不可!”

“太过虚靡浪费了!”

“末将期期以为不可!”

一句过后激起千层浪,厅内顿时就是一片反对之声,七嘴八舌,如同雨后池塘中不停声的蛤蟆一般。

这般嘈杂,听的张守仁大怒,不得已提气开声,将这群吵闹不休的丘八全部都撵了出去。

待众将全部走开,张守仁才转过颜色,对着心有灵犀留下来的几人道:“这帮家伙都走了,我们该议议正经事了!”

北上不行,张守仁也没有留在湖广打死老虎的想法,杨嗣昌那里明显是有忌惮之意了,再留下来毫无意思。|三八文学

况且左良玉一伙人也力图上进,被张守仁忽悠的要减家丁多练营兵,多造精良火铳,留下和他们争功,辛苦栽培的人脉就浪费了。

“大人是觉得将来北边有变,是以要开始经略南方吧?”

不愧是舅哥,而且是在北京混过,并且掌握军情的高参级部下,张守仁的打算一下子就被林文远一针见血的说穿。

当下干笑两声,算是默认了。

在场的人,无非就是张氏三兄弟,世福世禄世强,一个本份一个精细一个老成,而且担子也是偏文职,可共机密之余,也能出出主意。

一边是舅哥,一边是堂房兄弟,留在房中的外人,便只有沉默旁中的曲瑞一个。

大明的国运在溜檐儿,张守仁的看法就是朝不保夕,几年之内就能玩儿完。这个判断在张氏兄弟和林文远之间最多只是信三成,这三成还是因为张守仁迄今为止的判断没有失误过,否则的话,半成也不会有。

所以林文远的话虽然精准,但还有几分嘲讽之意,显然是不以张守仁的布置以为然。

“俺总是觉着,大明尚有二百万军兵,所有行省中只有湖广河南尚有大股流贼,其余地方尚算平静。东虏虽然入关闹事,但有宁远和山海关外,需得绕道千里,后勤为难,不能久驻,所以也不能说是有亡国之忧啊。”

“俺和世福哥想的一样。”

“虽然如此,大人的布置也不错,早早着手,以免措手不及。”

“这说的也是,俺听大人的。”

“要经营,湖广这边需布子,凤阳到扬州和淮安府,江北地界和俺们山东接壤,也需早早布置才是啊。”

“这其间隔着一个兖州,刘泽清这厮现在正谋夺济南总兵一职,李青山后头怕就是兖州豪绅和此人,咱们要隔着他夺江北的地盘,难哪!”

张氏兄弟三人确实也有杰出的一面,那就是负责和专精,对事十分下苦用心。

几年前还是海边煮盐的军中灶户,苦的两眼通红,怕是连当时的胶州正印官是谁都不知道。时到如今,不用地图,整个南中国如在胸中,这对后人来说不是难事,但对当时的人来说就是难能可贵了。

古人之中,一百个里头能通本省地理的就是难得,万人之中,也未必能找到一个通全中国地理的大才。

所以谋士之中,通地理,知人情,谋划晓畅,就是一等人才。这样的人才,一般只有读书人里头才会出,军汉先天不足,除少数寥寥杰出之士外,是不大可能出现如此的妖孽人物的。

国朝之初,太祖高皇帝禁武将与读书人接触,就是有这方面的深刻教训和先见之明,其外甥李文忠为当时的六国公之一,立下不世之功,为大都督掌五军都督府,就是因为幕府中养了不少读书人,被朱元璋以为阴谋不转,虽然是亲外甥,下场也是十分的不美妙啊……

现在张守仁的身边,等同高级读书人的武将一抓一大把,眼前这张氏三兄弟的议论就得了解地理并晓畅世情才能说的出来,而且切中实际,虽然没有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也算是难能可贵了。

不过这三兄弟提起江北,也就是淮、泗、徐、扬这几府紧邻山东的地界,也确实是张守仁的必需拿到手的地方。

徐州是战略要地,地处要冲就不说了,泗州则是河南通往皖北,再由皖北直插扬州的战略要冲,隔着一条淮河,身边是洪泽湖,地方十分紧要,守住泗州和徐州、淮安这几府,也就是扼住了南下的战略要道,所谓守江必守淮,大约也就是说的这几处地方。

除了战略要紧外,江北这几府人口十分之多,农业也发达,矿藏丰富,在淮安和扬州又是当时的转运基地,每年不知道要过几万条船,商业十分发达,物流通畅,是十分富裕的好地方。这样的地方还是民风剽悍,是历来出强兵的地方,比起朴实厚道为性格主要成因的山东胶莱人,淮泗一带,可是向来伏莽处处,专出职业造反者的地方。

大汉的开国集团是出身徐淮宿一带,这大明的开国武将集团,就是出身淮泗一带啊……

除了这些,最叫浮山集团眼红的,莫过于淮扬盐利……

大明出盐的地方,质量最好的是四川和甘青一带的井盐,最多和行销天下最为广泛的地方,则属淮扬。

淮安府在当时管辖地方极大,近海地方,后世盐城地区有无数的盐窝子,扬州的泰州等几个州窝本更多,光是扬州一府,城中有盐商三百余家,每年产销五亿斤盐,盐引二百余万引,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产盐之地。

在大明和后世的某清,淮扬盐商都是势力庞大金银多的用不完的地方,其中扬州是盐商盘踞地,淮安是漕运南北转运中心,地位还在扬州镇江临清州德州之上,漕运总督驻节淮安,在清季还有南河总督等治河的督抚驻节,是南北通衢要冲,两府各有优势长处,如果把这几个地方交给张守仁如在登莱两府这样经营法,几年时间就旧貌换新颜了。

但现在济南和德州尚未到手,而且朝廷经制之法尚存,还没听说过某个武将能任职三镇总兵,并且直接管理地方民政,这样的做法,只有唐末藩镇节度使才够资格啊……

但张守仁明显不打算要什么名义,他要的只是实质。

当下言简意赅的道:“淮扬盐场必得,淮扬商业繁华,人力充裕,又不似江南那样被士绅地主把持了地方,不易着手,得此地,连同山东,将来便是与东虏或李自成争胜的根基。”

在场数人闻言都有震惊之感,这几年来,这还是张守仁头一次提出自立一说。

而思想起来,由百户到副千户,再到游击将军,济南一役横空出世,确立大功,然后为副总镇,接着便是南下,又一战擒斩了张献忠,成为天下之望的国朝武勋第一人,万历以后武将封爵第一人,拜大将军第一人!

这样的资历身份手腕,谋取根基自立,大约也不是什么不可为之事吧?

眼见众人虽然是亲戚加心腹,仍然惊的外焦里嫩模样,张守仁微微一笑,举掌道:“自古得天下最正者,无非是本朝,而以天子守御国门抵抗外敌者,亦只有本朝。天子虽然行事处处失败,然而毕竟不是昏君,以求治而致有亡国之危,大约也就是本朝了吧。有此上者,纵我能自立,亦不会取明朝而代之,而是兴利除弊,再造大明,若违此语,则天地必不容也。”

这般立誓,似乎是自绝有异志之念,众人都是动容,一边旁观久久不语的曲瑞吐了口气,插话道:“欲回山东,在李青山,除刘泽清,应在济南,欲得江北,尚需缓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