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 第七百五十九章 沈阳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第七百五十九章 沈阳

作者:晓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20:01: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沈阳南门,在老奴时代就是铁匠铺子集中的地带,此时是更加的密集和集中。i^相隔十几里远,就能看到火光冲天,再近一些,就能听到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一直不停歇,再近些,便能听到无数铁匠的呼喝口号声。

等车队抵达近时,看到无数剃光了大半个头颅,只在脑后留一小撮辫子的汉民奴隶在拼命挥动着铁锤,敲打着那些被烈火融化了的铁块,把铁块中的杂质拼命敲打而出,然后锤炼成精铁,最后再打造成一柄柄精良无比的兵器。

清国八旗的兵器,不论是虎枪,长枪,短枪,又或是挑刀、镰刀,长柄大刀,还有重斧,飞斧,投枪,任何一种,都是十分的精良,全部是熟精铁打制而成,论起精良程度,一般的明军绝比不上。

除了兵器之外,便是在打造铁甲,打造此物更加费时和费铁,就算是一直重视甲坚兵利的清国也没有办法打造很多,他们的铁甲,更多的是从明军那边俘虏缴获过来的。

老奴身前最后的宁远一战,开始冲向辽西时,孙承宗费千万白银修成的几百个堡垒和十几万明军不战而降,大量的物资被八旗兵抢走,推小车的汉民包衣排成了长队,从沈阳一路排到辽西,一直到宁远城下和觉华岛上,过百万的金银也就算了,大量的铠甲和兵器被充实到了八旗军中,此役过后,八旗兵的战力上了几个台阶,铠甲的缺口被有效的弥补了,从那时起,他们才真正从一个部落强盗武装,成为成就大国霸业的基础。

若是一般的汉民百姓或是商队成员,看到沈阳城外这样的场景时自然会心生敬畏,冷兵器时代,对重铁甲和优良兵器的畏惧是后世人无法想象的,而且除了眼前这些之外,清国一方还有传闻中骑射无敌的骑兵和长弓大箭。

看到粮队过来,这些工匠都用希翼的眼光打量着丁宏广一行。

在他们的身后是破烂的窝棚,一股恶臭从这些窝棚中发散出来,在还算健康的匠人身后的自然是他们的家人。

都是一些面黄肌瘦的妇人带着一些头大身子小的小孩,一个个都是目光呆滞,瘦弱不堪的模样。

已经快四月了,但沈阳这里仍然是十分寒冷,这些妇人和孩子没有什么御寒的衣服,一个个都缩在破烂的棉絮里头不敢出来,就算如此,也是冻的瑟瑟发抖,面色铁青,小孩子们都是鼻涕流个不停,看着粮车时,眼睛里好象有勾子一样……这些小孩和女人,显然都是饿的十分厉害。%&*";

“老爷,卖点粮给俺吧,俺这里有积攒的银子,是上头主子赏赐下来的,把粮卖点给俺吧,俺全家都感激不尽,给老爷你立长生牌位。”

就在丁宏广带着人往前走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工匠闯了过来,趴在他们车队的前头跪下,把头在地上砰砰的叩着,一边哀求丁宏广等人卖点粮食给他。

“李忠旗你是不是想找死?”

这些工匠都是归汉官来管理,毕竟汉官管理上比较负责,也不象八旗的主子们那么粗暴,动辄就杀人。

此时汉军编旗已经开始了,原本是十五年的事却是提前进行,原本汉军旗是分为左右翼两旗,石廷柱和马光远分掌一旗,后来又分为四旗,加了王世选和巴颜执掌两旗,现在又分八旗,加了祖泽润和刘之源、吴守进金砺还有佟图赖李国瀚等。

马光远仍掌汉军正黄旗,实力雄厚,这些匠人编在正黄旗下,不过当然不算旗丁,只能算包衣,汉军正黄旗的固山额真是马光远,也是十几年前投降老奴的辽东汉将,十几年下来,在汉军势力中马光远和石廷柱等人算是老势力,还有转为文职的张存仁等人都是和他们声气相连,加上皇太极有意扶持汉人势力来对抗其余的满洲各旗,所以这些汉官汉将们的势力其实并不算弱。

沈阳城外的这些铺子都归马光远管,他当然不是三头六臂,底下还有大批的参领佐领官帮着管理,这个跪下去的工匠刚刚没叩几个头,他的牛录额真便走了过来,作势要踢他。

“官爷,不必打他,看样子也是苦捱不下,叫他走便是了。”

丁宏广现在是一副普通的江湖刀客头领的模样,有点谨慎,但更多的还是大大咧咧,漫不在乎的神色。

“大人,俺实在是苦得,但孩子和女人实在受不了了……”

李忠旗又转过来,向着自己的牛录拼命叩头,他知道这事情不小,所以拼了命的叩首,不一会就把额头叩烂了,鲜血直流。

他的女人和孩子见到自家男人和父亲这副模样,都是哀哀哭起来。

四周的匠人都是按棚而居,路边往里延伸过去,象一个个村庄一样,大家景况都差不多,看到李忠旗家的模样,不少人家都一起哭起来,一时间哀声四起。

“都别嚎丧了,你们想死,不要拉我一起!”

这个牛录是个善心人,原本是打算放李忠旗一马,但事情一下子闹大了,他也是面如土色,一时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你们这些尼堪要反不成?”

哭声一起,一群光头留辫子马甲和步甲旗兵策马飞奔赶了过来,一看到李忠旗趴在地上,不由分说,立刻就有两个满脸横肉的健壮旗兵下来,一个扯辫子,另外一个将自己身上的顺刀解了下来,这是一柄精铁打造的好刀,刀刃闪烁寒光,刀背厚实,这个清军马甲也不多话,只是用两眼的凶光扫视了一下四周,所有的汉军工匠都不敢出声,刚刚上前一起哭诉的都退了回去,只有那个李忠旗的家人趴在地上,全身都在颤抖着,几个小孩想上前,却被妇人按着,手指抓地,不一会指甲把地抓的十分零乱,自己的指甲也翻过来,鲜血淋漓。

“丁哥,他们这是为什么?”

一个军情处的见习武官也是打扮成了刀客,看到鞑兵拉着匠人就要杀,气愤不过,但也知道不便多事,只得侧转过身,为了分散注意力,便是向丁宏广打听此事端底。

“清国缺粮呗,咱们是干什么来了。”

丁宏广却是面无表情,看到要杀人,根本就视若无睹。

在去年的辽东之行里,他见了太多的惨剧了!

皇太极号称满汉一家,确实是在对汉民的政策上有所改变,总体来说就是叫汉民有活路,但高抬的还是那些为他效力的汉人奴才们,比如石廷柱和张存仁宁完我这样的忠心耿耿的汉人奴才。

他要靠他们来对抗女真八旗的贵胃们,若不是他扶持汉人势力,恐怕他早就被几个兄弟和侄儿们撕的粉碎了。

这一手当然高妙,不过对普通的汉民来说,他们除了不会被大规模的屠杀外,其待遇和老奴在时没有什么变化。

清军入关辛辛苦苦千山万水抢来的男女丁口,女的卖到草原去换粮食换牛羊马匹,男的就肯定是做苦力耕地种田,或是在这里辛苦打铁。

想舒服,除非是甘为异族鹰犬,加入汉军之中,替主子扛枪上阵,当炮灰,效力疆场。如果上几次战场后侥幸不死,抬旗解除包衣身份,那时候就可以转回头来,重新奴役其余的汉人同胞了。

曹雪芹先祖就是在辽东为包衣,不过他们不是普通的包衣,而是上三旗的旗鼓包衣,是用来在战场上打着大旗或是击鼓助战的专门用场的奴才,地位不低。

更多的汉人包衣,挣扎在死亡线上,受到的是残酷的虐待和欺压,生命也随时不保。

眼前这些工匠,辛苦做活,发下的口粮自己都不一定吃饱,家中的妇人孩子自然饿的够呛,而且他们还是包衣的身份,不准自己随意离开,也不准买粮,就算有钱也不准,挨冻受饿,果然是十分辛苦。

“这是在做什么?”

眼见那清军马甲已经挥刀,不远处马蹄声响起,一个穿着明甲,头顶樱盔的将领急驰而来,远远便是语带不悦,喝道:“你们是哪里来的,怎敢擅杀我的旗人?”

来者却是正黄旗的固山额真马光远,按满洲话的意思其实只是一旗的总兵官,后来改称为都统,也是满清武职一品的高官,只在各地的驻防将军之下。

此时固山额真的地位比后来要高的多,马光远一至,汉人工匠们都喜动颜色,几个闻讯过来又不敢出声的牛录额真都暗自松了口气。

那几个马甲看甲胃镶边是正白旗下,马光远一看就大为皱眉。正白旗主是多尔衮睿王爷,是那种绵里藏针的脾气,不是好打交道的人,但凡事讲理,事事以皇太极的主张为自己的主意,所以对汉八旗的人还算客气,不象别的王爷贝勒,看到汉八旗的人直当看到一条狗,不管你是固山额真还是别的什么。

如果是睿王爷的人就好办了,怕就是是武英郡王阿济格的人,当年阿济格犯法,多尔衮奉皇太极之命兼并了阿济格的牛录,兄弟二人因此而反目,现在阿济格的牛录发还了给他,但兄弟之间有严重的裂痕,阿济格反而和肃亲王豪格十分交好,武英郡王脾气十分暴燥,对汉人也十分歧视,更加不守法度,因此被皇太极多次严责,却只是不肯悔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