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 第七百八十三章 吐露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第七百八十三章 吐露

作者:晓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20:01: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自剿贼以来,已经有十余年矣。为将者不能尽心协力,以致流贼一日盛于一日,国家大局一日危于一日。今日本督师亲自于此督战,诸位将军,万不可如以前那样避战,必要全力以赴,为国家解除危亡的局面,以后,大家也能共享太平之福,解下盔甲,放下刀剑,居于乡里,与好友至亲和儿孙为伍,何必弄到铠甲生虱,不能安闲?一战毕其功之后,免去早晚奔波之苦,居家为官,一样尊荣富贵,诸君,此理可明否?”

“督师大人开解的甚是有理,我等都是明白。”

“末将等遵命行事,请督师大人放心。”

声调虽然是七零八落,没有什么声势出来,杨嗣昌勉强也满意了,当下又道:“诸位一定要约束部下,奋勇戮力,千万不要辜负朝廷,也辜负本阁部的殷切期望。”

“末将等绝不敢。”

“好,下面,本阁部再来说一次具体的机宜。”

诸将都是俯首听命,杨嗣昌心中感觉高兴很多,当下叫来一群赞画,对着诸多将军开始指示具体的机宜。

无非就是何时渡河,在何地扎营,何时会师,何时进军,以何战法,遇到紧急情况,如何处理等等。

猛如虎在这一年多来,被左良玉排挤压迫,心中有很多不满的地方,他原本死掉几个子侄,对农民军恨之入骨,是剿贼最坚决的一个总兵,若不然,也不会被授给剿贼总理一职。但现在,他对打仗没有什么兴趣,一心只想保存实力,这两年来,大家都是这样的做法,朝廷毫无办法,连他这个向来忠勇的老将,也是如此了。

至于张任学和陈宏范等人,向来就是十分奸滑,从来都是出工不出力。

而且因为他们的部下不够精锐,本人也不是良将,所以补给向来都是最后,欠饷缺粮是常有的事,所以他们的军纪很坏,根本毫无打仗的意愿。

只有刘国能这样的降将,部下虽然只几千人,但跟随多年十分悍勇,本人也想建功立业,所以精神奕奕,有几分战将的样子。

诸将都是各怀心思,到最后却都是装出凛然的模样,齐声说道:“我等一定矢尽忠心,报效朝廷,明后日对贼作战,有进无退,请督师大人放心。”

在送走诸将之后,杨嗣昌又叫来一个赞画,亲自吩咐他去一趟左营,将今日军议之事,还有布置好的动态都告之左良玉,叫左镇在其余各部动作的时候,配合做战,齐头并进,一举在明后日两天破贼。

在一切都结束之后,看着蜿蜒流淌的河流,杨嗣昌无声叹息,他知道今日会议虽顺,诸将没有表达异议,很多督抚也表示要带着自己的督标和抚标亲自上阵,但结果如何,殊难逆料。

在这个时候,他惟有期盼上天赐下奇迹,替大明,替天子,也替他自己解决危局了。

……

“今日督师大人差点吐血,你看到没有?”

“怎么没有?”

离开军议之后,张任学和陈宏范因为驻地相近,两个总兵并马而骑,他们的亲兵遥遥跟在两人的马后。

“嘿嘿,兆头不好啊。”

“狗屁兆头,今日之事,无非是督师不放心,战前给我们鼓劲,不过,你瞧这劲鼓的起来么?”

“除了刘国能,怕是没有人有心气吧?”

“就是,咱们兵少粮少无饷,凭什么卖这把子力气?”

“左良玉想当大将军,想封伯,我们凭什么替他效力卖命?他给咱们什么好处?”

“老兄和我一样的想法,嘿嘿……”

“嗯,明后日相机行事,若是不用出什么力气,自然有便宜大家一起上。若是要硬碰硬,嘿嘿,恕我等不能奉陪。”

“天下大事明显要有变化,这个时候,留有兵力才是真的,别的全是虚话。你看唐末宋末之时,手握重兵相机而动的,谁吃亏了?”

“嘿嘿,就是这话!”

这样的对话,想来也是发生在猛如虎等诸多大将身上,而这样的情形,杨嗣昌当然是不会知道,也是绝不可能知道了。

……

自从入秋以来,田妃的身体变的极差,原本是一个婉转承欢,心思灵动的女子,不管怎样,都会伺候的崇祯十分舒适。

不论是用具,吃食,甚至是伺候的宫人,都是十分精巧,伶俐,国事烦忧,崇祯只有在田妃的宫中才会感觉到为天子的乐趣,才会吃的多一些,玩的多一些,笑声也多一些。

但在此时此刻,他已经感觉不到什么乐趣了。

田妃已经病入膏肓,并且对他避而不见,每见时,都用轻纱遮面,不肯叫他看见。每次来时,宫中都是冷冷清清,只有田妃所出的几个皇子跪接,然后他视疾,说一些废话,再匆忙离去。

此番前来,他怀着沉重的心事,脚步几乎要抬不起来。

兵部已经向他坦承,现在根本凑不起解救松山的兵马,勉强凑起一些兵来,连宁远都不敢去,吴三桂等辽兵总兵根本不敢与东虏交战,也就是说,朝廷根本无力援助松山了。

不可否认,洪承畴是崇祯十分喜欢和欣赏的臣子,在感觉自己无力援救他之时,崇祯心中,罕有的出现了天子很少有的抱愧和惋惜的情绪。

这样的情绪已经够坏,而接到开封送来的奏报,官兵已经云集在前线,据杨嗣昌等人奏报,已经连接打了几个胜仗,斩首数百级,贼势受挫。

在崇祯登基为帝的早年,他还可能相信这些奏报,不过在此时,他已经明白这是在大战刚起时为了提升朝野士气,增强他这个皇帝的信心,督抚和总兵官们都会有不尽不实之言,就算以他的性格,也是知道不必深究严查,否则的话,就是太不给前方督抚和总兵们脸面了。

但就算如此,他也是在这些奏疏阅看之后,下了几封措词异常严厉的手诏,严令杨嗣昌等立刻进兵,务必要在年前剿灭李自成,收复开封。

中原腹心之地,绝不能久落贼手,否则的话,贼逆愈炽,将会难以遏止。

他对杨嗣昌已经基本上失去信心和信任,几次和陈新甲密议,都是打算换人,但陈新甲却坚决认为,在当前阶段下,已经没有人具有杨嗣昌的指挥和协调能力,更不具有杨嗣昌的威望,在当前空前危险的局面下,阵前易帅,是自掘坟墓。

陈新甲还算精明干练,特别是敢于说别人不敢说的话,崇祯对此还算满意,虽然有时感觉自己帝王威严受到触犯,不过在当下无人可用的局面下,也只能忍了。

在松山之围不可解,开封将爆发决定命运的大战之时,他踉踉跄跄的赶到田妃宫中,却是有更深的心事,想要与自己的爱妃倾述。

在往常,他不是这般脆弱的人,他的庙号说明了一切。

而且,崇祯很注意不叫后妃干政,以致留下恶名。

不过眼下皇贵妃已经命在顷刻,也就无所谓顾忌了。

在宫门前,几个皇子跪下迎接他,口称父皇不迭。崇祯用冷漠的眼神瞟了儿子们一眼,天家父子无亲情,皇帝也就是对太子有几分注意和刻意栽培,对这些普通的将来之国的皇子,几乎没有任何关注。

在他袍袖轻拂之后,诸皇子连忙后退,在崇祯十四年的冬天,最年长的皇子才十二三岁,未脱童稚之声,实在也派不上什么用场。

待他赶到田妃寝宫的时候,见对方仍然是轻纱遮面,崇祯心中不觉气苦,叹道:“我知道你是害怕我见你的容颜而生厌憎之意,但我何尝是这种轻薄之辈?”

“臣妾并非是如此想,只是不愿陛下见臣妾憔悴的容貌,等臣妾稍稍好转,一定精心收容妆容,再见陛下便是。”

“唉,随你,不勉强你罢。”

只有在自己心爱的女人面前,崇祯才收起帝王威严那一套,象一个心事重重的中年人,重重坐在了床头一边。

他才三十出头,但已经是鬓角有白发了,经常在白天批阅奏张时就睡着,此时坐在宠妃面前,脸上露出沉郁的表情,眼角的皱纹,也是越发深刻。

“皇上有什么心事吗?”

对崇祯的了解,田妃不做第二人想,一看崇祯的表情,她便小心翼翼的打探起来。

“朕是有一些心事,想要吐露给你知道……”

崇祯深深叹息,半响也不说话,田妃知他脾性,也不催问。

“辽事日坏,朕每日每夜睡不着,苦思办法……”

“皇上莫急,东虏不过一时跳梁,嘉靖年间,曾经有北虏为祸,河套之事,闹到京畿都门,嘉靖皇爷也十分震怒,当时也没有办法,后来不也是渐渐平息了……”

田妃倒果然是崇祯的知已,寥寥数语,竟然给她隐约探到了皇帝的想法。

“你不愧是知道朕的人!”

崇祯大为感动,执住田妃的手,泪水已经滚滚流下。

虽然看不见面容,但两人相视对眼,已经都感觉到对方的情意。对一个帝王来说,真是难能可贵。

“朕知道,议款一事传出,必定有人说朕的不是……不过,朕思祖宗当年,一时忍让,终换百年平安,后来也不曾丢失寸土,今东虏之事比当年北虏相差仿佛,辽东虽然失土,但只要暂行议款,容朕腾手剿灭陕寇,将来国家元气恢复,也是一定能收回来的……”

崇祯象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趴伏在田妃身边,絮絮叨叨,将自己的心事,一一对爱妃吐露着。

田妃却是知道,要紧的是那句“必有人说朕的不是”那一句,皇帝的性格,她太了解了。崇祯求大求好,绝不会允许后世人议论自己是如赵构那样的求和皇帝,以他的自尊心,绝受不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