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 第七百九十四章 海上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第七百九十四章 海上

作者:晓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20:01: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轰,轰,轰!”

随着轰隆隆的炮声,海面上的靶船应声而粉碎,炮声停歇之后,是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响了起来。

一转眼已经是崇祯十五年的九月,秋意袭人,浮山港口外的海面碧蓝喜人,而身后山上已经成了一片浅黄色,树林上落叶纷纷而下,这一年,一晃就过来大半年了。

张守仁已经留了胡子,他已经不是那个崇祯十年时还二十出头的青年模样了。

虽然不过才二十五六岁的年纪,但身居上位久了,已经叫人忘记了他们的统帅才是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

朱元璋二十五岁才造反,三十岁左右就拥兵数万,四十岁得到整个天下,张守仁倒没有觉得太过得意的感觉。

他现在身处于广宁舰上,这是一艘从英国过来的大船,耗资四十万两,一手交钱,一手交船,先给付的定金不是银元或银锭,而是浮山自铸的金元。

现在这种金元已经流通于整个东北亚和东南亚,铸工很好,成色很好,大量发行,欧洲佬也大量收进,他们对黄金的贪婪是没有止境的。

有了黄金,就有战舰。

虽然英国人对卖给一个异教徒国家大型战舰有很有些疑虑,但张守仁显然还是赌对了。

这当口的英国人连印度都是刚刚插进一脚,马六甲在葡萄牙人手里,澳门也是在葡萄牙人手里,在几十年后,英国人考虑过在中国打下一个落脚点,此前考虑过澎湖,被荷兰人赶走,清初时,曾经多次进攻澳门,都被葡萄牙人用炮台顶了回去,这年头的炮舰遇到固定炮台还是很吃力的,英国人撞了一鼻子灰,后来一直到与中国人的贸易额一直超量逆差时,才派了大规模的使团到中国来,企图用珍尼机织的布来打开中国市场,卖给中国人钟表,用来弥被贸易逆差。

当时的中国是大一统状态,还有表面上的文明帝国的落日余辉,不过使团一至,纸糊的到底就是纸糊的,被人一眼便看穿了端底。

乾隆还在十全武功里陶醉时,英国这个他眼中的英夷小国已经在打中国的主意,而在几十年后,鸦片战争就开始了。

而在此时,英国对东亚这边没有大的贸易利润,也没有殖民落脚点,所以没有太多的野心,没有野心,也就没有利益冲突,而张守仁的金元可是硬通货,加上郑家的关系,英国也得考虑东印度公司不能竖敌太多……现阶段的不列颠海军最大的敌人是海上马车夫,在和荷兰苦战几十年后,英国人才是真正的海上霸主,拥有无可争议的海上霸权,现在,还早的很呢。

有钱赚,一切藩篱就不存在了。

从十四年接单开始造船,到十五年夏天时,船只从英国陆续驶来。

当时从欧洲到中国需要不短于半年的时间,广宁舰抵达浮山港口时已经是八月,到现在,接船下来不过一个月。

但一个月的时间也是足够了。

送船过来的英国佬们原本有十足的傲气,毕竟这个时代欧洲已经开始大航海时代超过百年了,整个世界已经在他们的脚下,整个南美已经被占据,南美的黄金和特产源源不断的供应欧洲,欧洲已经从蒙昧的中世纪走了出来,不论是贵族还是民间都十分富裕,原本阴冷潮湿食物不足的中世纪已经成了回忆中的事情,白人的傲气和自信已经开始膨胀,他们已经确信,自己确实是天之选民,是上帝的宠儿,而异教徒都是野蛮人,是上帝的弃儿,不配拥有财富和文明。

在这个时代,南美被占,非洲也开始被殖民和贩卖黑奴的历程,北美也有大量的殖民者了,而亚洲的南亚被英国殖民,东南亚是荷兰人和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的天下,整个亚洲,只有日本和朝鲜,还有中国等寥寥无已的国家未被殖民,而包括越南缅甸在内的国家,都是有了欧洲人活动的身影,只是这些国家背后毫无例外的有中国的背景存在,所以这些贪婪的殖民者们还不敢随便下手,一直到清朝被凌辱和打跨之后,才渐渐将这些中国的藩属国逐个吞并下去。

在当时的欧洲人心中,中国勉强也能算文明国家,毕竟和那些南美和南亚的猴子们不同,中国人不会用活人祭祀,也不是懒到什么也不穿,只在树下等椰子掉下来的废物,中国人拥有中央政府,有先进的科举和文官制度,有辉煌和久远的文化,有组织完备的军队,也有火器和水师船队,人民文明富足,有礼仪……这一切都被当时的欧洲人传递回去,在欧洲有相当长时间的中国热,直相一直到乾隆之后,才慢慢揭穿。

但承认中国是文明国家的同时,这些高傲的白人又觉得中国武力装备十分落后,并不算是一个海洋国家,特别是中国人的戎克船,小而落后,几乎没有远洋能力,只能走日本海路和往吕宋这两条较近的海道,再远一些,就是当时著名的马尼拉大帆船来承担,中国船,不行。

民船商船不行,战舰更差,西班牙人扬言三万人能征服中国,主要原因是觉得中国人没有海防,毫无抵抗能力。

他们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登陆,用娴熟的战术和优良的兵器,横扫中国。

这个计划当然没实施,不过同为欧洲人,英国人当然也是知道的很清楚。

或者在造船的过程中,英国的那些造船的工匠,准备接船的海军军官,水手们,都是在嘲笑着中国人的异响天开。

或者中国佬有制造瓷器和丝制品的天赋,那些见鬼的玩艺确实是好东西,弄的欧洲人神迷不已,从南美搜刮来的财富,被这些精巧的小玩意又带回到了亚洲,每年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国,令贵族和有识之士心疼不已,但对普通人和下层的民众来说,中国无非就是瓷器的代名词。

在这个时代,中产之家的伦敦人如果能在下午茶时间由女主人端出一套正经的中国瓷器来,那种光彩,能叫主妇自豪好些天。

至于中国人开大型战舰,争雄海上……嗯,这个笑话不错……

等到了登州,看到登州港口成百上千艘商船来往不绝,云帆成片时,英国人的傲气就减少了很多……见鬼的中国人也是和犹太佬一样精明的存在,不知不觉中钱就被中国人给赚去了。

他们一路北上,看到了广州,泉州一带的无数的商船,成千上万的帆船装载着各色的货物,从南中国海一路过来,几乎就没有一天不看到十艘八艘帆船扬帆出海。

对中国,他们从开始的不了解和轻视,一路北上过来,已经足够惊奇。

但一切是在看到浮山水师时,才有了质的改观。

浮山水师已经拥有四百吨到一千二百吨的战舰一百五十八艘,其中六成是自造,四成是来自英国和郑家水师的出产。

郑家的船只已经不算主力舰,主力舰全部以大的城市命名,都是八百吨到一千二百吨之间的巨舰。

按浮山的命名规矩,超过两千吨到三千吨的巨舰以行省命名,张守仁一直期盼有这么一天。

所以浮山坚持自己造舰,哪怕购买更省心省力也是如此。

横亘在英国人眼前的就是这么一支庞大的舰队,这样的规模在当时的海上强国来说只算是中等,不过放在亚洲来说,已经是庞大巨物。

当时的西班牙在亚洲算是较强大的存在,它的亚洲分舰队整个加起来也就三十艘不到的规模,其中还有不少是三四百吨的中小型战舰,只装配三四十门火炮,已经算老旧了。

荷兰的实力要强一些,不过强的也有限。

在东亚海面上,英国人的存在感是最弱的,可能就只有几艘船在这里保护着寥寥无已的商船队。

以纯粹的战舰数量来说,眼前这一支突然冒出来的舰队已经是亚洲顶级!

英国人惊叹着,不过以约瀚牛的性格来说,能叫他们牵动一下嘴角就是了不起的成就了,战舰虽多,毕竟还不能和英国人的主力舰队相比。

更多的人心里还在嘀咕着,用钱堆出来的舰队,其实力未必有表现出来的这么强。

但很快,这样轻率的论断就被推断了。

不论是牵引小船上的水手们动作是那么的熟练,引领水道时是那么的自信,那些大舰上的水手,升帆降帆时的动作是无比的纯熟,没有丝毫可挑剔的地方!

指挥的军官不论是仪表,风度,还是下命令的正确程度,都是叫英国人感觉到毫无可挑剔的地方,很多红脸膛,一嘴牙齿快掉光了的老水手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牵动脸部皮肤的频率又大了很多。

他们当然不知道,浮山水师已经成立几年,这个时代最先进的海军军官学校培育出大量极其优秀的年轻军官,在船上实习之后,已经飞快成长,成为最优秀的一群海军军官。

在他们和胡得海等海盗和老水手出身的军官指挥下,登莱一带原本就有大量的合格的弄海的好手,这四五年来商船贸易越来越发达,水手也越来越多,水师都是从精中选精,挑的全部是年轻力壮或是富有经验的好手,交船的英国人挑不出毛病,大感震撼,也就理所应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