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 第七百九十七章 水陆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第七百九十七章 水陆

作者:晓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20:01: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大人!”

张守仁步入会议室的时候,二十几个副将以上的武官一起站了起来,军靴并拢,发出碰的一声巨响,所有人行起军礼,向他问好。

眼前也是将星闪烁了,新军制后,军衔制度基本和后世差不多了,只是延续了一些明军中的特有的东西没有废除,张守仁不是完美主义者,把后世的一切凭空拿来也不是好事,空中楼阁要不得。

“大家请坐吧。”

张守仁神色悠然,并不刻意,但一股上位者特有的威势,油然而生。

眼前的这些将领,地位最高的是两颗金星的总兵官张世福,此次战事,他是后方的总指挥官,负责协调所有的陆军和水师的协调做战,此时夷然正坐,虽然张守仁在场,他仍然是有前线指挥官的感觉。

毕竟张守仁只顾大局,真正的细节,还是要靠张世福和前方参谋人员一起商量之后,下达军令由各部执行。

张世福外,便是总参的姜敏和刘子政,姜敏神色还算是镇定,而刘子政的眉宇之间,却满是激动的神采。

这一次做战,刘子政几乎熬到了日以继夜的地步,好多次,都是张守仁这个最高上位亲自给他下令,令他必须休息,否则的话,不等开战,刘子政就能把自己累跨了。

然后便是负责支援做战的第一军的将领们,负责陆战主要任务的水师陆营的马洪俊,靠着这两年在水师和胡得海的互相配合,凭着多少次小规模战事的功劳和经验,马洪俊终于在肩膀上也扛上了一颗闪耀的金星……官拜副将,成为大明武官序列里几乎与总兵相当的高级武官,这个速度,已经走在了他很多同伴的前头,当年在骑兵队里的伙伴,比如韩朝等人,现在不过是参将,肩膀上是银星,马洪俊算是因祸得福了。

换成两年前,这厮肯定是喜形于色,此时却是神情凝重,一副如临大敌,如对大宾的神情。看到他这样,张守仁轻微的点了点头……大家都在成长,领军做战的人,不管怎么自信,拥有怎么强大的力量,首先就是要有一种对战争戒慎小心的感觉,否则的话,他肯定不愿以小兵的身份在那个将领的麾下!

再有一个水师总兵官胡得海,眼前这些人,便是此次战事的主要负责人了。

“大人,适才午宴,一群英夷的态度突然转变,此前那种讨人厌的傲气,一扫无余啊。”

胡得海搓着手,十分高兴的大笑着。

做为一个老海盗,虽然一直在北方海域活动,不过见识肯定不是普通的渔民或是长期生活在内陆的人们可比的。

南方的荷兰夷,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也就是大明说的佛郎机人,还有这些英夷,越来越多的红毛夷涌入南中国海,与中国人争利,争夺海上商路,甚至抢夺中国人的土地。

光是和荷兰,不论郑家,此前大明福建水师尚在时,就和荷兰有过多次交锋,红毛夷已经出现在中国超过百年,真正影响到南中国海的局势也有几十年了,胡得海这样的老海盗对南方的局面也是知道不少,能叫一个红毛夷在自己面前毕恭毕敬,这是很难想象的极大的成就。

和内陆那些闭关自守,仍然自以为是天朝上国的人们不同,海盗反而是最早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人群了。

“很好,很好。”张守仁也很高兴,颔首点头,笑道:“既然如此,叫他们跟着一起北上吧,胡提督,叫他们知道我大明水师和陆营官兵真正的实力,好好打一场,叫他们开开眼界。”

“是,大人,请放心吧。”

张世福是后方的前线指挥,前方的临敌指挥,也就是提督水陆的总兵,便是由胡得海来担任。由一个差点被斩的海盗,到现在成为浮山军序列中的总兵,甚至是提督水陆总兵,胡得海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至于是不是大明朝廷授给,现在这种局面了,谁还在乎?

张守仁的人望,在崇祯十五年开始之后,已经再攀新高,得到他的信任和重用,比朝廷的官爵要叫人更加高兴的多。

明眼人谁看不出来大明那边是日暮途穷,日薄西山?这一年来,投效山东镇的文人名士越来越多,几乎每天都有人过来,甚至,北方军镇中的大同镇,榆林镇,还有山西镇,都有将领派人过来联络感情,这其中的意思,简直是太明显了。

明朝已经尽失人心了,连武将集团也是在谋求后路。

这可不是普通的武将集团,是如榆林尤家那样的与大明国运同休,世镇地方二百年的军将世家,连他们都起了异心,对大明的忠诚不是那么足金足赤,那些普通的军镇将领,还有那些没有根骨的文人们会做什么样的选择?

人心就是在这样不经意中就起了变化,在原本的历史天空下,李自成取得了朱仙镇战役的胜利,打跨了保定军和湖广军,但开封没有顺利拿下,影响了他在中原的布局,后来茫然之下,南下湖广,打下襄阳和武昌四府,设官置守,算是真正有了一片基业,但在打跨孙传庭的秦军之后,李自成没有顺势再经略中原,或是沿江而下,去争夺南京,反而一路打回关中去了。

这样的做法,说明此人就是毫无战略眼光,当时的关中已经不是秦汉时期的关中了,残破不堪,水利破败,连年灾荒,这样的地方,哪里能够做王业之基?

以张守仁看来,就算李自成现在守住开封,但仍然不象是个能经略基业的模样,李自成在崇祯十四年时尽得河南人心,后来败退,河南和山西等地的百姓和士绅没有人支持他了,仍然视他为流贼,主要就是他在经营地方上太失败了。

光能打仗是没有用的,会经营地方,叫人看到过太平日子的希望,这一点,比打几场胜仗要困难的多,可惜的是,李自成从始至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明末,真是一个缺乏英豪的时代,在张守仁看来,唯一可称道的反而是西营的残余,他们流窜到云贵,真正做了一些经略地方的事,云贵由是成为大西军的牢固基业,李定国在南明末年的辉煌,屡次击败清军的基础,就是在他和孙可望经营云南的那两年打下的,有时候,不经意的民政事务所迸发出来的力量,远比名将们在战场上获得的几场胜利要重要的多。

只可惜,孙可望私心太重,李定国又过于顾全大局,是英雄,却不是枭雄……

张守仁对山东的经营,已经在无形之中替他获得了大量的,各阶层人士的认可,不止是儒家阶层,还有工商阶层,普通的民众更是交口赞颂。

在河北有兵灾和旱灾,河南千里赤地,山西疲弊,陕西是流寇的发源地,甘肃向来是贫瘠之地,辽东更不必提,原本的辽民十不存一的前提下,山东从崇祯十年到十一年清军入寇的创痛中恢复过来,不仅如此,还迸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这样的成绩,在朝廷的文书邸抄上是巡抚和文官们的功劳,但天底下谁不知道,山东在几次大战之后,已经是张守仁的禁脔,一切军政事务,巡抚等各官都仰张守仁鼻息而行,他的农庄系统更覆盖山东全境,民政军事一手全包,这样固然是有跋扈嚣张之讽,但也是叫人明白,山东现在工商发达,治安良好,基础设施建设远超四周,这一切成绩,自然也是张守仁的一手之功。

在北方残败的基础上,山东就算没有这样的成就,保持正常的状态都会引人注目,更何况现在的山东,富裕超过四周太多,被吸引来的不止是士绅名士,还有大量的百姓。

河南的流民,除了捱苦的,或是逃难乞食的,或是加入李自成阵营造反的,还有相当一部份逃到山东,被充实进农庄,或是招募其中的精壮,以为军人。

以一省之力,有得天下之望,这是一个不小的奇迹了。

“你们讨论细节吧……”张守仁吩咐完了,往椅北上很舒服的一靠,笑道:“我就听着,这一次,事先说过我不干涉细节,你们讨论完了,形成决议案,到时候,我直接批复。”

已经是到了放手锻炼麾下大将的时候了,曲瑞和孙良栋放在了外面,现在到了放手锻炼水师的时候了。

张世福和胡得海都是面色凝重,此番进军,确实是浮山这两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不要说兖州之战,临清之战,甚至是湖广之战都不能比。

湖广之战只是张守仁带去了所有的大将和主力精锐,但人数尚不足万人。

此次出兵,时间定在九月中,预计攻击的范围极为广范,水师将会全部出动,另外尚有大量的陆师和两个陆战旅,总人数,在五万人左右。

这样的规模,为浮山成立以来到如今未有过,张守仁放权,他轻松了,眼前这些人,可是如临大敌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