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 第八百零六章 两路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第八百零六章 两路

作者:晓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20:01: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清军是在九月中旬前后得知后院失火,旅顺被围的消息。接着皇太极反应十分迅速,正好清廷在集结大军,预备在十月前后征明,既然有敌来犯,就是索性将出征兵马中调了一部份精锐出来,还是由阿巴泰率领着,赶赴辽东半岛,前去迎击来犯的敌人。

原本想这是一次简单的做战任务,很多人估计明军听到大军赶来的消息会不敢应战,直接再从海上逃走。

承政张存仁等官员已经接连上疏,请在海边多设军堡,锋火台,或是如天命年间故事,将沿海数里,甚至是十里到三十里内的所有百姓一律迁往内地,沿海地方,只留烽火台和军堡就可以了。

明军想来袭后路,占便宜,留下的全部是骨头,没有土地,百姓,城池,看他们来了能占到什么便宜?

这法子又毒又辣,十分老到,坑的只是那些沿海的渔民,至于外贸……登州兵一过来,平时那些明里暗里和登州有生意往来的都关张歇业……谁也不敢在这种时候出头露脸的找死。私下里,不少贵人和大商家都是抱怨,不知道登州那边发了什么疯迷,好好的生意不做,一年大几百万的银子不赚,却要来干这样没有由头也不可能成事的烂事!

这里头,只有少数人心里还略有点明白……不论怎样,大清国似乎也是拿海上的力量没有办法,既然这么着,登州方面这样敲打一下,似乎也是有利无害的事?

至于说清兵可以由陆路攻到山东,那得是猴年马月的事?不打下山海关,大清永远都只是过客,你在海上拿人家没办法,陆上又不能灭了人家,岂不是由得人家来来回回,随意出入?

这么一想,心思活泛的人也是悟出来点什么……都说张守仁是七窍玲珑心,这几年下来,人家不论是军功还是弄钱,都是远远超过常人,此次旅顺之事,难道突然就转了性,把自己辛苦经营的大好局面,一把全送了出去?

只是想是这么想,敢在这时候望风下注的人,却是没有……登州货的利再大,也是没有办法和自家的脑袋相比,任何家族,都是严格戒谕自己家里的子弟,这种时候,可千万不能因为绳头小利给家族添祸,敢犯禁的,一律拿到祠堂里头,打死了事!

在这种气氛之中,清军主力分做两路,阿巴泰的兵马几乎全部是骑兵……哪怕是跟役都全部是有马跟役,在清国立国早年,跟役分为有马和无马,是十几级序列中的最低两等,现在虽然没有取消无马跟役的说法,但毫无疑问,随着清国国力蒸蒸日上,和蒙古诸藩部关系越来越紧密,草原上和辽东自己养的战马越来越多,马匹根本就不是问题,大量的战马足够平时使用和训练,更经的起关山万里远征明国来回的损耗。

在天聪年间,皇太极以战马掉膘来处罚莽古尔泰这个哥哥,在当时可是个严重的罪名,现在么,也就稀松平常了。

因为是全骑兵,行军的速度很快,加上是在本土做战,补给充足,也不必担心被人抄了后路,所以阿巴泰狂飙猛进,不过五天时间,就从沈阳抵达沈阳一线,并且往复、盖一路预备深入进去。

一万七千人的军队能有这样的行军速度,堪称是不小的奇迹了,阿巴泰这样的行军速度对比汉军的乌龟爬行般的速度,更显满洲八旗的勇武与彪悍,立刻就引起一阵称赞声。

在沈阳,皇太极对七哥的行军速度也很赞赏,特别吩咐内院学士宁完我,颁赐金银器物给阿巴泰,做为奖赏和鼓励……但很快,不好的消息传了回来。

明军没有沿着预想的旅顺、南关、金州、复州这样的路线行军,而是在轰击旅顺的同时,一支五千人左右的明军从金州身后登陆,将从旅顺逃出来的残敌,连同金州和望海堡的两个满洲和一个蒙古牛录,加上十一个汉军佐领,全部一锅端!

从后金到清,八旗和大明的战事中损失在十几二十个牛录也是常有的事……一个牛录最多三百来人,最少才一百多人,平均也就是二百五六十人的数字,一场大的战事,损失几千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象皇太极大笔一挥,将锦州之战的损失从近三千人改成八人,这是说明他写作的功底十分深厚,但却代表不了实际的情形。

只是十四个佐领除了少数逃出来报信的之外,连牛录章京带三个甲喇章京,一个梅勒额真,还有出差到金州的一个启心郎,六部的一些官员等等,全部被这么一锅端的情形,却是在老奴造反之后,开天辟地的头一回!

“十四个佐领,一佐领最少三十到五十披甲,六七百披甲人,加上余丁最少两千人,就这么被人全端了?”

皇太极的震惊在情理之中,十几个佐领,其中还有放在金州的两个满洲佐领,和南关及旅顺不同,金州是往复州的咽喉,虽然是后方,还是放满洲佐领才能放心,三地十几个佐领,几千丁,一下子被这么一锅端了,这一下虽说是损失的汉军为主,皇太极也不能不表示十分的心疼。

但坏消息接连而至,闻讯而来的王公贝勒,亦是越来越多。

明军不止在旅顺出现,还在沿海的各岛出现了大量的战舰,都是火力强悍,十分犀利。现在回报过来,先失皮岛和鹿岛,再失铁山和义州,估计镇江也是不保。

这样一来,沿江的重要军堡,全告失守。

在那里驻守的可不是全部的汉军佐领,虽然也只是十几个佐领,但以满洲佐领为主,占七成以上,汉军和蒙古只占三成。

那是因为皮岛是重要岛屿,义州和铁山一带,更是与朝鲜一江之隔,为了震慑朝鲜,势必要放一些精锐兵马在那里。

根据回报,战舰一至,溯流而上,沿途军堡卡寨,几乎无能当其锋锐。

驻守兵马,或死或伤,几乎损失殆尽!

这还是没有认真防守的情况下,在突然的炮火突袭下,损失就是这么惨重了。

放在鸭绿江边的人,真正的满洲还是少数,多半是索伦、鄂伦春、鄂温克等异族,这些小部族的男丁,更加悍勇,更加不畏惧死亡,三十年前的女真人和他们一样,三十年后,满洲的男子已经不如这些小族的男丁勇武敢死了。

这些佐领的死伤,令皇太极有更难接受之感。

大政殿中,济济一堂,但所有人都是面色阴沉,脸色十分的难看,似乎都是能挤出水来。

此时的清国,对内虽然勾心斗角,甚至你死我活,但对外时,尚能上下一心,一致对外。

哪怕是皇太极死后,各旗争夺皇位,多尔衮和多铎兄弟一派,豪格一派,双方闹到剑拔弩张之时,也最终没有闹成决裂的地步。

此时战局为前所未有的不利,所有的旗主和贝勒章京们,自然也是十分紧张。

“说到底,不过是小患,这些明狗是抓到我们的空隙了。”郑亲王济尔哈郎为人老成,但不代表不精明,他的话向来十分有理。

“就是,偷袭罢了。”

“明狗狡诈,待抓到他们,一个人全杀了,这一次我们不要包衣!”

“肃亲王说的是。”

“不可以小患视之了。”

皇太极觉得一阵阵的头晕,太阳穴和鼻间一阵阵的跳动,发热,他知道这是自己的老毛病可能发作了……他人太胖,中年之后又只劳心不劳力,落下了头晕目眩流鼻血的毛病,爱新觉罗家族好象在这方面都有病根,他的十四弟多尔衮也是早早落下病根,三十来岁,全旗上下都知道睿王爷身子不好,后来果然也是没活到四十。

他强忍着不适,理着思绪道:“两路出击,大举进兵,这是要毁我根本,已经不可以小患视之……睿亲王?”

“奴才在。”

多尔衮看出八哥的不适来,心头一阵窃喜,但他强忍住自己的情绪,连忙上前,垂袖听命。

“饶余贝勒已经到辽阳,估计再往海州去了,义州和镇江一路,必往宽甸,凤凰城,如今宽甸可以不必理,但凤凰城与老寨绝不容有失,你速带兵马,往那里驰援去吧。”

宽甸是密林多于平地的地方,在那里不论是行军还是驻营都十分困难,多尔衮不大相信来袭的明军能够深入这样的老林,再从宽甸杀出来,直奔赫图阿拉……那是东江镇的故伎,当然也是没有成功过。

心里虽是这么想,但皇命不可违,他很干脆的答应下来,立刻便道:“奴才一会下去就召集本旗下的披甲和余丁,立刻就出师。”

“户部承政英俄尔岱,立刻替睿亲王准备行粮等军需。”

“是,奴才立刻就去准备。”

清国自立国至今,几乎每年都在进行大大小小的战事,不论是对明国,对蒙古,对密林里的那些小部族……为了搜罗炮灰,皇太极几乎把极边密林深处都翻了个遍,叫的上或叫不上名字的小部族的男丁全部搜罗出来,全部成为女真人,充实到八旗之中。

大大小小的战事使清国上下犹如一辆坚密合缝的战车,一旦需要,就会立刻滚滚开动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