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 第八百一十二章 险山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第八百一十二章 险山

作者:晓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20:01: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两白旗往宽甸一带疯赶,前锋和后阵拖成了一条长线,披甲和余丁,加上包衣奴才们混杂在一起,战马和挽马,还有骡子,毛驴,也都夹杂在一处,加上推着小车的旗下包衣,整个官道,混杂成了一锅粥。k";

坏消息接连而至,等刚过凤凰城东北方向不到四十里,前方传来消息,发现大量的明军游骑,都是人人骑着良马,手持精良的兵器,一人双铳甚至三铳,凡是前往哨探或是与明军展开前哨战的少量的两白旗的哨探侦骑,毫无例外的都吃了亏。

十五日,十六日,十七日,三天时间,近三万大军加起来正好走了六十里路。

一天最多二十里,到十七日时,多尔衮耐受不得,加派了大量披甲兵,按每五牛录一甲喇的数字将将士集中使用,两白旗的牛录大,披甲数字也多,每甲喇最少是三百骑以上,就这样,以三百到五百骑为一个小型的骑兵团队,浩浩荡荡展开,以这样的威力,将那些马蜂一样的明军游骑全数赶开。

在前两天,因为编组不多,又因为以前的经验而轻敌,小股小股的两白旗骑兵经常遭遇到对面的浮山游骑,一开始因为傲气还在,两白旗的披甲骑兵们不仅敢打,还敢以少敌多……对面的浮山骑兵在一千人上下,也是分成一百五十人左右的一队,在方圆几百里的地方,散开来狠打。

两边这么你来我往,打过几十仗后,两白旗上下,包括多尔衮在内,还有大量的骄兵悍将,大家全部都是傻了眼。

这些明军,对八旗来说是太难打了!

论骑术,他们一点不差,马匹也是精心选育的好马,虽然说比两白旗的战马还要稍逊一筹,但骑术上,却是丝毫不差。

大量的严格的甚至是残酷的训练,几年间没有一天间断过的骑马,不仅是骑马,还有骑战术的训练,使得这些原本骑术稀疏平常的小伙子拥有漂亮和实用的马战控驭技巧,在这上头,不但不会比满洲八旗差,就算是那些骑术更好,在马背上长大的蒙古人,也未必比这些浮山骑兵强什么。

所谓在马背上长大,无非也就是能做几个花哨动作,真正狠练出来的汉人骑兵,不论是骑术还是战术,都不会比这些草原上的牧民差一星半点儿!

汉朝霍去病的骑兵比匈奴就强的多,唐朝的李靖的骑兵,候君集的骑兵,能比突厥或是吐谷浑差?

明初时候,大将军徐达所领的十几万骑兵将蒙古人硬是赶回到草原上去,伐木为矛的泥腿子掌握起骑兵来,打起仗来,一点儿也不比牧民差。k";

无非就是看国力,看训练,看有没有决心罢了!

两边枪来刀往,浮山这边骑术不差,甲胃也十分精良,看似只有前胸和后背两处束甲,但铁头盔,面具,护胫,样样都是精铁打造,工艺十分精良。

有人将战死的浮山将士的甲胃抢了一身,送到多尔衮的案头。

睿亲王看了半天,脸色也是十分阴沉,最后也只能苦笑着叫人将甲胃再送到沈阳去……这胸甲的技艺,以多尔衮的认知来说,反正沈阳的铁匠很难仿造……不是打不出来,而是打造起来太费力了。

精铁用料,打出稍稍凸起的弧线,这样的胸甲,长枪刺时着力点不好掌握,多尔衮叫人试过,铁枪在胸甲面前滑出一溜的火星,却很难着力刺入,除非是将这胸甲抵住,然后再刺,就方便刺透了。

刀砍的话,这正反两面甲加起来二十来斤,全部用铁,虽然不重,但防护能力居然不在白甲兵的三重重甲之下,砍过去,也是一长溜的火星四溅,根本砍不透,除非是用上等的顺刀离近了感,不然的话,破甲很难。

甲胃好,刀亦好,一人三杆精良的火铳更叫人觉得恐怖。

相形而言,清军的破甲箭等大箭对明军的威胁极小,更乏火器,两边对垒起来,清军冲阵时总是先被明军的火铳打的灰头土脸,死伤惨重,然后明军反击极为犀利,到最后两白旗这边不仅不可能以少胜多,就算是相同数字,也总是输的极惨。

现实给人的教训是十分深刻的,好在多尔衮就在前方,耽搁两天被骚扰的受不了后,在2323第三天终于改弦更张,使大量的骑兵突前,几乎是把一半的主力压上了,后面跟着剩下的披甲和大量的余丁,所有余丁都动员起来,弓箭上弦,刀枪出鞘,在自己的后方做战,两白旗上下居然是感觉十分的紧张……这自然令很多人感觉十分的别扭和不舒服,但事实如此,再牛逼的人物也不敢打包票说自己敢和明军一对一的硬干一场……包括正白旗的白甲纛章京在内,一般这个职务是给最勇猛的勇士,纛章京一身五十多斤的重甲,上等好马,精铁虎枪,加上长弓大箭,顺刀阔刀飞斧全有,这一身装束,以前叫他在战场上有极强的自信,但现在谁敢说叫他和一个拥有三杆火铳的明军去单挑,他一定先把那厮的满嘴牙齿给打掉……太不给人面子了。

明军的火器犀利,也成了两白旗最后的遮羞布,同样的,也是侥幸得来的马铳,多尔衮自己留了几支,送了几支到沈阳去。这东西,看都看不懂,没有火绳和火门,少了不少零件,和汉军旗的火铳比,短了不少,零件少了不少,只在枪口前后多了准星和望山,做工十分精良,用铁极佳,打造的一点瑕疵也没有,就算是短短的护木,一看就知道是用的上等好木料,保养的也是极佳,平时用油擦了,拿在手中,红红的护木和黑色的铳管闪闪发亮,这东西,一看就知道是难得的上品。

“怪不得这些明军敢来……”

出征之后遭遇这样的事情,给睿亲王的信心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不过更严重的打击还在后头。

明军明显已经控制了从瑷阳到新甸长甸大甸再到险山堡的广大地域,这一带往里走全部是广袤的平原和深深的密林,当年陈继盛等东江兵就是缩在这一带,以宽甸为核心,清军据有凤凰城到镇江一线,义州铁山再到皮岛的南线又是东江的地盘,毛文龙就在皮岛和义州一带活动。

当时有朝鲜给东江供应粮食,毛文龙也能做点生意,几十万东江兵就缩在密林深处,找到机会就出来骚扰一番,用当时明朝大臣的话来说,制敌不足,牵敌有余。

现在的局面就是当年东江镇之事的重演,明军控制的地域广泛,依靠骑兵的优势,边打边退,大股清军被牵着鼻子走,落入人家的指掌之中。

就在多尔衮被这种战法弄的十分不耐烦的时候,前方的哨骑……其实都不能算哨骑了,一半的披甲兵被编成一个个小队当哨骑使用,这在满洲八旗的历史上也是头一回,不过这种开创是耻辱还是荣耀,多尔衮自己也不想寻找答案。总之,哨骑的消息还算是振奋人心,在险山堡一带,终于发现了大股明军的踪迹。

这一次的突袭战,浮山军出动的水师官兵另算,出动的陆军有七个营三千六百余人,分成两部份,在左路那边是四个营,右路这里是三个营,两个骑兵营和一个炮营。

水师陆营则是全部出动,两个旅十来个营也是分成左右,左路是冯勇,右路由陆营总兵官马洪俊亲自率领。

两路兵力差不多,都是六千来人,而右路比左路的骑兵要稍强一些,当然,还有替多尔衮和两白旗特意准备的大杀器。

知道明军主力在险山堡后,多尔衮精神一振,两白旗的将领们也是有长出一口恶气之感。

既然你敢打,以八旗的傲气肯定是要成全你的……由多尔衮一声令下,两白旗主力汇集一起,长龙滚滚,十几里长的队伍,往着险山堡杀气腾腾的冲了过去。

……

“东虏来了。”

一处高岗之上,马洪俊很没有形象的叉开腿,挺胸凸肚的站在上头,手中持着单筒望远镜,尽管在不远处已经是大量的铁骑滚滚而来,旗帜如林,刀矛似海,大量的两白旗的余丁们也是高举刀枪和弓箭,配合主力前来。

在这个五千清兵在关内能大破宣大军和几万辽镇兵马的时代,以不到六千的兵马,面对的是近三万清军的主力,是八旗内实力最强的两白旗,如果是大明兵部的官员们在此,相信肯定有很多人会认为浮山军都是一群疯子……这是不折不扣的找死地为。

但马洪俊显然不是这么想,他身边的浮山军官们也不会这么想,甚至上岸来观战的十来个英国夷鬼们,也是坦然不惧,他们也是用望远镜打量着奔袭而来的清军大队,时不时的点评几句。

在这些英夷看来,鞑靼人的人数确实有优势,不过全部是冷兵器,而且是分散队列,似乎没有经过什么正经的阵战训练,没看一会儿,一群英国人就是耸肩……这种程度的对手,用的着这么郑重的对待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