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些什么东西,贾敏亦有听琏儿提过,并不是什么贵重的:大多就是当季衣衫之类,夹杂着几句关心的短信;偶然还会有养在邢氏身边、大哥那庶女绣的荷包,等等。
——以一个继母来说,贾敏觉得尚算有心了。
倒是李嬷嬷,听到这话,有些失态地低呼道:“还要回礼?小、小姐,这……”
“嗯,怎么?”
“小姐,奴婢斗胆……奴婢觉着,那位继室太太,是不是,有什么不好的心思?”李嬷嬷觉得就这么说似乎挺没头没脑的,斟酌一下,又道,“小姐,您是知道的。舅老爷将琏少爷留在金陵,虽是为了琏少爷的学业与亲事,但老太君那边对此一直很不满.
可您看那位继室太太,在生下嫡子之后,一边讨好着老太君与舅老爷,另一边又送这送那给琏少爷……听闻不仅在京城,在金陵也有人赞这位继室太太!……这位进贾家前,小姐也有听说过,小门小户出身;进了贾家后,也是些诸如小家子气的名声。没想到等有了儿子,这作风就完全不一样了……小姐,这位的心思,难道不深?”
贾敏听到李嬷嬷这话,并没不高兴,反而笑着说道:“我倒没觉得这算是什么不好的心思。”
“小姐?”
“嬷嬷,这你就不懂了,”贾敏瞅着自己的奶嬷嬷,道,“真正心思深的人,做出来的就不是现在这样子。”
——贾敏没见过这位继大.嫂,但对方的名声的确如奶嬷嬷说的,除了小有颜色,怕是方方面面都不能跟她原来的大.嫂张氏比较。
至于这邢氏是否心思深的人,贾敏不清楚,不好断言。
只是,按嬷嬷的说法,是认为邢氏如今是趁着琏儿在南边,各种小动作,好讨得兄长、母亲欢心,从而为自个亲子的前程谋划……这个贾敏却是不信的。
邢氏若是有那个心,对方当年嫁进贾家的时候,琏儿才多大,完全可以在那时候就做足慈善继母的样子!
如今看来,对方分明是一心想得一个亲生子的。可她那大哥,人是混了点,也不是傻的——看直到琏儿要定亲了,大哥才松口让邢氏有孕便清楚了。
这不闻不问十多年,等有了亲子再去热情讨好原配嫡子?那才叫是真的事有跷蹊!
反而这样,不过于热情、适当合理的关心,更叫人安心——
李嬷嬷见自家小姐不往下说,立时想到这应不是她能知道的事。”
“元大姑娘是个有大造化的,想必小姐很快就能听到喜讯了。”李嬷嬷奉承。
“嗯,我盼着呢!……说到喜讯,二哥的姨娘仿佛快生产了吧?二哥真有福气。”贾敏摸摸自个的肚子,低语道,“可惜我这又没了动静。”
——不过,她能有两个儿子,已经是上天的庇佑了。
李嬷嬷见自家小姐这样,本亦有些无奈。可她猛地灵光一闪,想起了什么,便神秘兮兮地刻意压低声音道:
“小姐,说到这……您可还记得,金陵那灵童,有‘那个’灵通?”
叫奶嬷嬷这么一说,贾敏也想起来了。
——说来,金陵那位“转世灵童”,起初传出来,也不过是教一般小孩聪慧,另外熟练经文、精通佛理罢了。
然而不晓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金陵城内渐渐传出:若是有妇人去见灵童,灵童观之有福,便会赐其孩儿。亦就是所谓的“灵童送子”——
贾敏明白奶嬷嬷的意思,倒吸了一口气,同样低声道:“……这,哪可能有这样的事?我一直觉得,那不过是以讹传讹的……”
“小姐、小姐您万万不可以这么说!”李嬷嬷赶忙打断贾敏的话,仿佛怕被什么听到一般,“那‘灵童送子’可是确有其事的!奴婢男人仔细去打听过,很多妇人都承认是被灵童赐了福的……”
李嬷嬷绘声绘色地说起了她丈夫打听回来的“真实案例”。说完,也不忘补充一句:
“当然,亦不是所有去见了灵童的人,都有这种大福气……”
“所以说啊……”
“但是,不去见见,又怎么知道不会有呢?”
奶嬷嬷这话好生有理!贾敏顿时一阵心旌摇曳。
……的确,不去见一见,又怎么知道,她有没这福气呢?虽说要去金陵走一趟,但那离扬州其实不算太远,以关心琏儿以及拜访张家商量亲事的名义去正好了;就是不知道夫君会不会答应让她去?
贾敏本有些松动,一想到丈夫林如海,立刻就记起了什么,连忙摆手拒绝了:
“不,嬷嬷,此事还是算了,不要多想了。”
李嬷嬷不解,正谷欠询问,贾敏却反问道:“前儿朝堂上发生的事,嬷嬷难道忘了?”
“……奴婢没忘。”见自家小姐提到这个,李嬷嬷隐隐有些明白了。
——话说,朝堂上发生的事,久居内宅的人,本应不会太清楚。此事之所以贾敏与李嬷嬷都知晓,其实是因为事关林如海——有言官向当今圣人,参了林如海一本!
用的理由,大意就是说:林如海一手把持盐政,在扬州“称王称霸”,以权压人肆无忌惮,然而无人敢置喙!
这么一顶大帽子压下来,若然坐实了,那可就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