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为头越内 > 第二百九十二章 时移世易

为头越内 第二百九十二章 时移世易

作者:落梅河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1 22:37: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爸,妈,新年好,”腊月29,也就是除夕的下午6点,在放鞭炮吃年夜饭之前,给黄静萍家打完电话,冯一平抱着女儿,给自己家里打电话,顺道拜年。

这边还是除夕,家里,这会已经是初一上午。

冯一平能听到塆里的那些孩子来家里的拜年声,接电话的冯振昌迟疑了一下,“你妈很想你们,家里都很想你们,”

在这样特殊的日子里,他第一次比较直白的跟儿子表达自己的情感,虽然依然没说他也很想他们。

爸爸这么说,冯一平还真有点诧异,真有点不适应。

两辈子加起来,父子近60年,他很了解自己老子,不扯什么父爱如山那样煽情的话,冯振昌他对儿女的爱,确实非常内敛。

也许在他的观念里,类似这样直白的跟儿女表达自己的情感,会显得软弱,会有损于自己严父的形象。

冯一平一时不知道如何回应,只得干巴巴的说了句,“我们也很想家里,”

下一刻,话筒就到了妈妈手里,梅秋萍大声问,“一平,你们好吗?晚上都做了些什么吃的?阿曼达呢?”

“我们都挺好的,做了一大桌子菜,足足十几道,”冯一平笑着跟电话那边的妈妈说,“阿曼达,快,叫几句,让爷爷奶奶听听,”他把话筒递到女儿身前。

阿曼达很配合,伸出手来抢话筒,呜哩哇啦的叫着,那边梅秋萍非常满足,一迭连声的“乖孙女,”还把电话递给冯振昌,“你听,孙女在叫,”

听着爸妈那么大声,冯玉萱在楼梯口朝楼上喊了一声,“爸妈,你们小点声,来拜年的一个接一个,你们是想叫得大家都知道吗?”

一时高兴,有些忘了这点的老两口连忙压低了声音,“那你们早点吃饭,都好好的,来年也都好好的,顺顺利利,平平安安,”

搞得冯一平眼圈都有点红,“好的,我现在去放鞭炮,”

这个女儿,真是个傻大胆,冯一平把鞭炮放在前院的地上,刚一点着,就捂着耳朵朝门口跑,她居然不爽黄静萍把她按在怀里,还捂住她的耳朵,不耐烦的挣扎着,想朝那边凑,“你这是随谁呢?”冯一平亲了她一口,“走,吃年夜饭咯!”

菜呢,还是跟去年的差不多,只是,今年这个年,跟去年又大有不同,因为他们有了一个女儿。

去年过年的时候,不但黄静萍,连冯一平也一样,在远离家乡和父母的远方过年,觉得有点像是无根的浮萍一样,是飘着的。

但今年,因为有了活泼可爱的女儿,硅谷的这栋房子,现在也有了家的感觉。

升级为父母的他们,虽然担子重了,但反而踏实了下来,因为不管在哪,他们俩就是女儿的家。

所以说责任这事,确实能改变人的心态。

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吃着年夜饭,看录下来的中央台的春晚,冯一平用手指头擦掉女儿嘴边的肉末,“你说,等女儿长大以后,会不会压根不把春节当一回事?”

“要是在这边长大,对春节,真有可能不会像我们一样看重,说不定,怕是会对这边的一些节日更感兴趣,”黄静萍说。

是啊,环境不一样,感受和体验肯定也会不一样。

就是后来国内城里的孩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日子好过起来以后,不像冯一平他们小时候一样,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好吃的,穿新衣服,如果不是春节有假期,还有压岁钱可拿,他们可能也不会理解大人们对春节的看重。

我们这个民族,之前的很多年里,从宏观上看,几乎是与世隔绝,一尘不变,但时移世易,最近的这些年,又变化得太快,飞速的跟上了世界潮流,把老一辈坚守的很多东西,都抛在身后。

冯一平带着点感慨,把杯中酒喝得干干净净,“吃好了吗,吃好了我们去放烟花咯!”

…………

随着环境的改变,改变,将是巨大和不可避免的,大年初一上午,冯一平端着酒杯,站在圣何塞希尔顿大酒店宴会厅里,和一些初次见面的校友交流着的时候,有了一个明悟。

这是北美清华校友03年新春聚会,这个“清华”,指的是两岸的“清华”,此外,参会的还有一些在硅谷校友不多的一些兄弟院校的同学,如北大、南开、成功以及两岸的“交大”校友。

是的,在硅谷,清华的校友最多,此时已逾三千人。

其中,经管院的师兄就有不少,其中,有几位还是朱院长当年亲自带过的八几届的师兄。

这事说说也挺让人感慨,这些可谓是出身名门,当初出国深造之前,还经过严格政审的师兄们,绝大部分选择留在美国,他们那几届,目前在国内的,还不足总数的十分之一。

当然,这事也轮不到冯一平感慨和操心。

听说,朱院长到“海里”办公以后,有一次,在紫%光%阁会见高盛的一个代表团,代表团里有一位,恰恰是他带过的学生,他当时还问了一句,“我的学生怎么都不回来?”

原因院长他当然知道,也许正因为知道,他才会觉得有些失望吧。

不过,在今天,就连这几位已过中年,目前都卓有成就的八几届的师兄,在冯一平面前,都一点架子都没有。

相反,今天几百位精英济济一堂,冯一平绝对就是其中的中心人物。

冯一平虽然是在场的同学里,资历最浅,年龄最小的一位,但他目前在硅谷,隐隐却是地位和成就最高的一位。

首先,他可以说是全球企业界知名的管理学专家。

其次,谷歌虽然还没上市,但在场的这些校友,都知道它的前景,冯一平不但是谷歌的大股东,而且还是它的战略总监。

如果说这还不算什么,那他的另外一个身份,苹果乔布斯的特别顾问,就足以让他傲视两岸的校友。

在场的同学,也打听出了他NEXTDOOR创始人的身份,虽然尚不清楚他在这家网站的持股比例,但加上他个人直接对谷歌投资的那一亿五千万美元,以及他持股18%,去年底上市,目前市值二十多亿美元的怡佳快捷酒店,最保守估计,这也是一个身家五亿美元以上的富豪。

更何况,他之前在国内砸下一亿美元,成立了扶持清华校友创业的知本资本,这样有名望又有资金的校友,当然受到了在场校友的热捧。

冯一平端着酒杯,和一波接一波的校友交流,不少校友都建议他在硅谷成立知本资本的分支机构,还有些,已经在跟他约时间见面,或者直接向他推销自己的项目。

这些都可以理解,只是,冯一平有点不适应的是,这些校友,很多已经全盘西化,特别是在生意上,这同样可以理解,生意总归是生意。

但是,让冯一平感到别扭的是,他们中的一些,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好像总是有两套标准,打个比方,就好像你跟他出去吃饭,他理所当然的跟你AA,但是,他跟你吃饭,又心安理得的享受你请客。

既然专业的谈生意,那么在谈自己项目的时候,能不能不要总是不专业的打感情牌,几次三番的强调自己是中国人,又是校友,来为自己争取有利条件?要是见硅谷其它的风投,你们会这么随便随意随性?

和去年冯一平参加的那个北加州留学生新春聚会不同,今天到场的两岸清华校友,和兄弟院校的校友,都已经参加工作,这样的聚会就不只是吃吃喝喝拉拉关系,还有一个主题讨论,那就是这一波互联网寒潮,将于何时结束,今年的形式会如何。

加州清华校友会会长,一直都是由两岸校友轮流执掌,今年轮值的是新%竹的邹姓清华校友,“先给在场的诸位拜年,祝大家羊年洋洋得意!”

他很老式的冲在场诸人拱手为礼,“欢迎校友们的莅临,欢迎兄弟院校的同胞,在这里,我还要特别欢迎一位我们的小师兄,今年第一次与会的冯一平同学,”他朝冯一平这里指了指。

冯一平只得笑着向大家点头示意。

“作为承办人,我要特别感谢一平同学,是他的参会,让我筹办的第一次活动,成为近几年以来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近600位,呵呵,好多年没有这样的盛况,所以,我就不多耽误大家的时间,让我们欢迎我们的小师弟,发表他对这个问题的见解,”

这项议程,事先冯一平可是不知道,不过掌声这么热烈,怎么好驳面子?

他从邹会长手里接过话筒,“我知道,让我第一个发言,是各位师兄师姐照顾我这个小师弟,谢谢大家,”

“至于对今天讨论的主题,我的看法很简单,两个字,乐观!具体的理由我就不一一陈述,大家可以去看我的那本前沿杂志上个月的那一期,那期刊物里,有我主笔的一篇文章,对这个问题,有很系统的阐述,谢谢!”

想了想,他又补了几句,“很高兴能在硅谷有这样一个组织,我相信,我们清华,一定会成为硅谷继斯坦福和伯克利之后,第三个有巨大影响力的学校。

对于校友会未来的发展,我有一个不成熟的建议,除了联系在硅谷,以及在北美的校友,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更深层次的加强跟母校和国内校友的联系,从而构建一张横跨中美,实现人才和资金交流的关系网?

因为之前一直呆在国内,我对国内的情况可能了解得更多一些,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这几年变化巨大,不说一年一个样,至少几年肯定会大变样,所以国内同样有很多创业的机会,有时间,大家可以多回去走走看看。”

只要有机会,他总是忍不住想为国内拉一点人或资金回去,当然,这其实是件双赢的事情。

不管我们承认不承认,有一件事,在场的人清楚,冯一平也清楚,在硅谷,华人创业团队受风投欢迎的程度,甚至还不如印度的创业团队。

如果他们带着好项目回国,那肯定不一样,今时不同往日,随着国库充盈,以及国内发展的需要,国家这两年为了吸引人才回流,不但提供了很多优惠条件,还单列了不少专项资金,回国创业,说不定真就功成名就了呢?

要是李家伦那伙人在,估计又得吐槽冯一平走到哪,都不忘自己党员的本色。(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