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为头越内 > 第三百三十八章 重视

为头越内 第三百三十八章 重视

作者:落梅河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1 22:37: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三百三十八章书记的重视和赏识

和其它的事不同,因为自己的规划得不到认同,盛正感觉比较挫败,对一个地方的主官来说,他对辖区未来规划,其实就是未来的施政纲要,这是他任期内关键中的关键。

要是在其它地方,他以堂堂副县长之尊,完全没必要去理会一个小小的副镇长的意见,但是在五里坳这个特殊的地方,别说是他,就是县%委书记,也要顾忌黄承忠这个副镇长的意见。

也许,等到嘉盛工业园的产值,只占镇里GDP一小部分的时候,那时黄承忠的意见,就没那么重要,可是,那可能吗?有多少投资商能相中这个大山深处,交通不便,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物产又并不丰富的小镇?

何况,嘉盛到现在,还是在以跨越式的速度发展,即便受**的影响,到四月底,已经实现了2.5个亿的产值,上半年铁定超过3亿,全年实现6个亿的产值,绝对不成问题!

要想让嘉盛工业园的产值,变成全镇总盘子里的一小部分,那得引来多少投资?原来就在工业园工作的盛正,算了一笔账,感觉完全没有机会。

只是,盛正多年工作养成的观念,还真不觉得自己的规划有什么不妥,他在办公室看了一下午的资料,看了那次会议的记录,也看了各级相关的文件,越看越觉得自己规划没错。

农村城镇化,本来就是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路,当以工业为主体的非农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农村城镇化是必然的结果,这有什么不对?

农村城镇化,是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也是地区发展良好的一个重要表征,有什么不对?

虽说已经跟黄承忠说过,会尽快跟郭国坚联系,虽然跟郭国坚个人关系也不错,盛正心里其实并不想这么做,在这样的事情上都要找前任,那是能力和水平不够的表现。

好在这样的问题,他有一个很好的请教对象,第二天下午,他就匆匆回了省城。

即便是在这样的时候,他叔叔的家里,依然有很多人请教工作,直到晚上十点多,叔侄俩才有机会坐下来好好聊聊。

“怎么样,还不错吧,”盛副省长问侄子。

“已经适应了,对工作也有了全面的了解,”盛正帮叔叔到了一杯清水,副省长睡眠不好,晚上不能喝茶,“这几个月,各项指标都发展得不错,”

“工作开展得怎么样?”

盛副省长对还没有去过的这个地方,其实很了解,至少相关数据很了解,不然也不会把自己看好的这个侄儿调过去。

有嘉盛在,五里坳自然会发展得不错,他现在更希望了解的是盛正的工作进展。

“高新区的栗主任对我的工作很支持,已经敲定了两个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加起来能近千万,至少创造一百五十个就业机会,”

栗青锋主任帮了自己,在叔叔面前,适时提几句,那也是应该的。

“嗯,其它的呢?”

“这个,”盛正知道叔叔问的是自己总体的打算。

他迟疑了一下,还是把自己遇到的困难向叔叔和盘托出,这个问题不解决,他接下来的工作,不好开展,或者说,不能持续有效的开展,只能还是像在刚开始熟悉情况的时候一样,遇事做事,而不是有计划的工作。

盛主任眯着眼睛,听侄儿讲完,“你自己的看法呢?”

“我认为我的规划大体没错,只是,他们的意见,也必须考虑,叔叔你也知道五里坳镇的特殊情况,”

“你啊,”盛副省长摇了摇头,“工作中哪能所有人的意见都跟你一致?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意见是对的,难道连一个副镇长也说服不了?还是你对自己的想法没信心?”

是有些没信心,黄承忠上面没什么基础,但是他后面有一个人,那个人,虽然到现在,自己连见都没见过,但盛正清楚,关于五里坳未来怎么发展,那个家伙肯定有很大的发言权。

黄承忠说是郭国坚主持讨论的结果,搞不好就是冯一平的意见。

“我是觉得,沿海一带的发展,就是城镇化的过程,但是他们说的好像也有道理,所以有些拿不定主意,”

“盛正,你现在是一地主官,做主官和原来协助别人工作最大的不同就是,首要的任务,不再是完成上级交办的工作,而是积极主动的协调一切可以协调的力量,为自己的辖区谋发展,”

“在这个大前提下,其它所有的顾虑都可以抛到一边,既然你拿不定注意,小郭可能已经有了另一套规划,你为什么不去找他了解清楚?怎么,顾忌脸面吗?只要是为了工作,那些又算得了什么?”

盛副省长对自己的这个侄儿有点小小的失望,做惯了别人的下属和助手,一时办事的方式还调整不过来,遇事又不够果决。

“你们年轻人,也要有年轻人的圈子,小郭现在在省%委政研室,了解省里的动态和精神,就是不为工作,和他保持联系,对你也有很大好处,明白吗?向他请教没什么不好意思,”

盛副省长算不上和蔼的提点了自己侄儿几句,“你自己也要加强政治学习,城镇化自然是没错,但是,你镇了解城镇化吗?城镇化的途径可以多样,城镇化的后果,也不尽相同,发达地区的经验是可以借鉴,但是不是就一定适用于所有地方,或者说是最好的方式呢?”

到了他这个层级,看问题的眼界,自然跟侄儿不一样,各地的条件不同,沿海的那一套,在他们这,不一定行得通,比如,他们这个内陆省份,没有沿海那么多的投资拉动。

末了,叔叔也没有给出明确的说法,盛正只能去找郭国坚谈谈,他决定,如果到那时,觉得自己的规划还是最好的,就直接找冯一平谈谈,只要和冯一平谈妥,相信镇里绝对不会有任何反对意见。

…………

盛正有些烦恼,他的前任郭国坚现在也一样,有些焦虑,怎么依然没有任何反应?

郭国坚现在的工作,比之前还要忙碌。

他所在的省%委政策研究室,还有另外一块牌子,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加上4名后勤人员,一共编制了38人,38人里,虽然只设了一正三副四位主任,但处级领导职数就有15人,所以他这个正处在这,并不起眼。

政研室一共有五个职能处,工业经济、财金贸易、社会发展,以及综合处和秘书处。

他被分配到社会发展处,主要负责调查和反应全省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情况,了解和掌握教育、文化、人口和社会保障,社情民意和社会稳定方面的重大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他感觉现在好像又跟在市共青团时差不多,虽然都是一些务虚的工作,但一天到晚,那是各种写不完的文件,至于加班,那太是常事了。

写出来的这些文件,有些可能到了省领导的案头,也有一些在省领导的讲话里有体现,不过,迄今为止,他写的那些文件,还没有一份得到省领导的亲自批示,至于和省领导亲密接触的机会,现在同样没有遇到。

虽然辛苦,虽然没什么大的成绩,但这几个月下来,他感觉自己的理论水平猛涨,于是,从月初开始,他花了十多天时间,他把当初冯一平提出来的那些想法,系统的阐述出来,写成一篇《论农村可持续发展和城镇化》的文章,得到了自己老爸的首肯之后,郑重的交了上去。

可是,到现在为止,这篇承载了他希望和心血的文章,递交上去已经一个多星期,依然没有任何反应,哪怕是领导不找自己谈话,在那篇文章上批示几个字返回来也好啊,难道领导们对自己的看法,非常不认同?

“郭处,这是你要的文件,”下班前,一个手下交给他一份材料,那是关于省城大学竞争力的调研资料。

“辛苦了小袁,”

他只翻开看了个开头,桌上的电话响起来,“小郭,你准备一下,书记明天去调研,办公厅点名让你随行,”

“我知道了张主任,”郭国坚兴奋的放下电话,在这工作了这么几个月,现在有机会和书记一起出去,这不就是反应吗?哈哈!

…………

第二天一早,郭国坚和省%委一些人,坐在一辆商务车里,跟在书记和各位领导的车后,密集的视察了好几个单位,主要是国企。

这些企业,可不像嘉盛工业园,几乎没怎么受**的影响,而是影响非常大,上半年计划的完成情况,都不太乐观。

最后的一站,是省日报报业集团,省%委领导亲切慰问了始终坚持在一线采访的新闻工作者。

日报集团门口,郭国坚和其它人站在旁边,看着报业集团的领导恭送书记,一号大秘拎着包跑过来,“郭处,领导让你上他的车,”

郭国坚知道这会周围肯定是一片羡慕,不过,他没时间好好体会,深吸了几口气,跟在大秘身后,快步走向那辆奥迪,现在在他眼里,那不是车,那是一个大好机会和希望。

“小郭,你爸最近身体还好?”书记戴着眼镜看一份文件,见他进来,笑着问了一句。

“谢谢书记关心,我爸身体挺好的,”

“身体好就好,”书记在文件上签了字,副驾的大秘连忙接过去。

“怎么样,在新单位工作还适应吗?”

“挺适应,这几个月下来,收获很大,”虽然在行驶的汽车里,郭国坚也尽量让自己坐的端正。

“看得出来,”书记点点头,“你的那篇文章我们都拜读过,很有见地,”

“书记您过奖,”郭国坚连忙歉让,怎么担得起领导的“拜读?”

“那是我在下面是工作的一点看法和体会,其实很片面,”

“呵呵,能有那样的看法,说明你是真的沉下心去工作,去思考,很不错,”

“很不错”三个字听在耳里,郭国坚又有了上学时,第一次被老师表扬的那种激动和自豪。

“你觉得,结合我们省的实际情况,城镇化最需要注意什么?”书记问。

“现在各行各业都在提倡以人为本,我认为,城镇化的中心,也应该以人为本,”郭国坚组织了一下语言,“我们国家,总体看是人多地少,我们省尤其如此,但土地又是生产和发展的基础,是非常稀缺公共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只会越来越稀缺,现在沿海很多地方的城镇化,其实是要地不要人的城镇化。

一些地方只看重土地的稀缺和升值预期,急切的征用和开发乡村土地,但对土地被征用并集中安置起来的原农村居民,并没有很好的解决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的各种问题,实质是要地不要人,这样的发展,不具备可持续性,而且会引发很多群体**件,”

“人、土地、发展,”书记闭目沉思,“你那篇文章里提出的方法,应该是为你之前工作的地方量身定做的吧,以镇为中心,但又不把周围所有的资源,都集中到镇里,底下的各村同时协调发展,可惜,不具备大规模推广的可能性,但是,可以作为我们省农村工作的一条路子来尝试,”

可持续发展,当然比发展好,但发展,又比不发展好。

那些沿海发达地区的政府,尚且那么重视土地财政,他们这个本来财政收入就低的内陆省份,也不可能对这样很快能充实财政收入的手段视而不见。

发展总是第一位的,发展过程中的那些问题,可以考考虑在以后解决。

只是,这个小郭的一些看法也挺有见地,以他现在的职位,就能思考这些问题,很难得,是个好苗子。

“想不想到党校深造一段时间?”书记突然问他。

当然想!系统内的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当然,有些领导去党校学习,是因为原来学历低,但他正规大学毕业,用不着,书记亲自建议他去党校深造,怎么也是重点培养的意思。

“我服从组织安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