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为头越内 > 第三百六十八章 商人?共产主义战士?

傍晚的喧嚣过后,小镇的夜,格外安静,鸡犬不闻。

十点多,昏睡了一个多小时的李志雄醒过来,觉得肚子里空得厉害,没辙,在热情的乡镇工作人员的款待下,他晚上灌了几肚子啤酒,就是没吃什么正经东西。

怡佳快捷酒店在乡镇里的第一家分店,依然提供着和它那些在大都市里的分店一样的周到服务,听说他要找吃夜宵的地方,前台细心的给他画了一张地图,还特意到门口为他指点方向,“顺路朝工业园那边走,工业园对面,有几家馆子还在营业,”

路灯昏黄,月光清冷,路旁的小河潺潺流淌,草丛里昆虫低声唱和,有那么一刹那,李志雄甚至觉得,在这样的小镇生活,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也就是一刹那而已,对他这样的人来说,虽然有时会讨厌大城市的喧嚣,但悲哀的是,到最后他发现,自己其实离不开那份喧嚣和浮华。

四家风格大同小异的大排档,在工业园正对面一字排开,隔着老远,就能闻到香气,看来,这里是这会镇上最热闹的所在,不少一看就是镇上居民的人,拿着把大蒲扇,坐在折叠桌旁,标配是啤酒陪烤串。

但看上去,他们现在到这,并不是为了吃,而是在消磨时间,或者是聊些家长里短,李志雄听了下,他们大多聊的是孩子们的工作,他们的孩子,并不只是局限在这个镇里,好多已经随着嘉盛走向全国,说起来,他们都颇感自豪。

“老板,来份炒粉,”虽然大排档里硬菜不少,但是在这样的小地方,李大记者可不敢随便入口那些来路不明的肉食。

“李记者,”刚坐下来,他就很诧异的听到,居然有人在叫自己,抬头一看,小楼顶上,那位主政此地的盛姓副县长正朝自己挥手,“快上来,”

楼顶收拾得很清爽,摆着一套藤编的桌椅,桌子上铺着玻璃,旁边坐着三个人,除了盛县长和陆部长,还有一位他不认识的中年人,不过,那人是属于过目不忘的那种,长得委实太有性格了些。

“李记者快请坐,不好意思,大晚上出来还出来觅食,我们这个地主没当好,来来,先润润口,”盛正又从旁边的箱子里拿出一瓶还微冰的啤酒来。

“这就免了,”李志雄连忙摆手,“晚上喝的太多,”

“呵呵,抱歉,总劝你喝酒,忘了让你填填肚子,给你,先尝几串,”他把桌上的烤串分给李志雄一半,又朝楼下喊,“老赵,再来20串羊肉,10串蔬菜,”

桌上也没什么正经菜,除了烤串,还有一盘煮花生,一盘豆腐干子,一盘看上去是酱鸭之类的东西,还有一盘韭菜炒虾米,一盘拍黄瓜。

李志雄看着这些看不出本来颜色和种类的烤串发愁,“我先吃点花生,”

“李记者放心,我们这里的只要是入口的东西,绝对没问题,”长得非常有性格的那位,笑着拿起一串烤肉,大口的吃着。

“我们这不像大城市,都乡里乡亲的,知根知底,他们要是敢玩那些猫腻,不说行政处罚,周围的人都得把他脊梁骨戳断,让他在这不能立足,”

这是乡下特有的诚信体系吗?

不过,李志雄依然有些不太放心,各地花了那么多专业的部门,花了那么多力气,还解决不了的食品安全问题,靠这样原始的手段就能解决,他深表怀疑。

“哦,对了,这位是我们镇里主管工业黄副镇长,”盛正这才想起来跟他们介绍,“他孩子,”盛正停顿了一下,“和一平一直是同学,”

“你好黄副镇长,”

“李记者好,”

女儿也是刚回家,黄承忠晚上没有参与接待,就晚上,还是被盛正给硬拉出来的。

“那对我们这位年轻的首富,黄副镇长肯定最熟悉了吧?”李志雄问。

“那你算是问对了人了,黄镇长对我们的一平,那是非常熟悉,”盛正笑,陆副部长也笑。

能不熟吗?

“原来李记者是为了一平来的?”黄承忠问,稍微有些警惕。

好像这最近,一平就没有接受过什么访问,他这样做,肯定有他的道理,没搞清楚之前,还是谨慎些好。

“也不瞒几位,这次主要还就是为了了解冯总,”到镇上的这几个小时,他很快就搞明白了一件事,镇里的所有人,看上去对冯一平那都是相当喜欢,估计自己的这个采访目的,这几位也能支持。

“自从他被媒体称为首富之后,我们就想做一个专题报道,你们知道,这么年轻的首富,而且还是国外很多年轻人心目中的创业偶像,有很多人希望能更详细的了解他,”

“他从纳斯达克回来,我们的记者跟拍了他一段时间,发现他除了去公司去学校,就是呆在家里,作息非常规律,说实话,真不像是一个首富过的日子,比他大多数同学和同龄人的日子还要枯燥。”

“这样的报道,首先没什么亮点,另外,如果就这样报道,估计有很多人看了以后不会相信,所以我们就想,干脆深入一点,结果,还没等我们有所行动呢,**就来了,只能拖动现在,这次刚好知道冯总也要回来,我们就想着跟他一起来看看,”

“我们一平,从小就是一个很刻苦用功的孩子,”说这话的,是陆副部长,“这绝不是假话,李记者,因为工作关系,我们部门,应该最了解一平,我们不但问了老师,也问了他的同学,从三年级开始,他就一直是优秀学生,以及他从二年级开始就名列前茅的成绩,同样说明了这一点,”

这些话李志雄只是姑且听着,就是冯一平小时候是个从来不好好上课,只知道打架欺负人,让老师和同学头痛的小霸王,现在肯定也会被粉饰成为一个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好孩子。

“我最想不通的一个问题,是他为什么会在这样的地方,几位别介意,我并不是说这里不好,只是从投资回报的角度来说,至少省城比这里有优势,”李志雄问。

有另两位在,其实黄承忠真不好回答这些问题,他要是回答,那就近似于自夸。

好在还有号称最了解冯一平的陆副部长。

“放在一般人身上,这样的问题,确实不好解释,但那是因为他们都不是我们一平,”陆副部长来了谈性。

“虽然我们没有机会当面问一平,他爸妈也没有明确回答,但他们家从92年开始试着做点小生意的时候,始终就坚持两个原则,首先,他们做的生意,是要能带动周围的乡亲也能致富的,其次,当然是自己也要能致富,”

李志雄是越听觉得越假,拜托,我是记者,我要听到的是事实,不是故事。

虽然他掩饰得很好,但脸上依然露出了些不以为然的神情,那三位也没说什么,听陆副部长继续讲,这样的事,盛正特别有体会,一开始,他也是不信的。

“比如,最开始,他们家在省城推着车买糖炒板栗,很快,带动村里的十几户去省城做同样的小生意,后来,他们家又开起了面馆,就是现在牌子非常响,加盟店众多的老家味道面馆,现在,他们帮助我们镇近百人,在各地开了近两百家面馆,而且,不收一分加盟费用,”

“他们在市里收购了一家破产的国有加工厂,投入大量资金改造后,从他们村带去了几十位工人,工资和原来留下来的工人同一个水平,”

“至于他们在镇里开办的第一家工厂,就是那一家,现在最靠近路边的那一家,嘉盛橱柜厂,就是为了帮助他们村更多的人脱贫,”

“如果单纯从投资回报的角度考虑,那家工厂也不应该办在这里,因为像橱柜厂需要用到的木材这样大宗的原材料,很多也要从外面运进来,”

“他高中的时候,开始在市里开便利店,一开始的所有一线员工,都是我们县里的中专职高之类学校的学生,当然,到现在也有很大一部分都是,”

“他们的装饰公司,一开始所有的工程队,都是我们县里的人,”

“后来,他们又在村里办起了食品厂和茶叶厂,前两年开始,陆续投资5个多亿,在这建起了这个工业园,和一个桑蚕丝基地,”

“李记者你应该也知道,他用的全部是自有资金,没有让银行配套过哪怕一分钱的贷款,以他这样的投资额度,别说在我们省城,就是在沿海,你说,会不会受到追捧?”

李志雄一时还真说不出话来,5个亿的现金投资,在哪都算大项目,凭这一点,他就完全可以成为很多地方政府的座上宾。

“那他为什偏偏要在这里投资?李记者,你说他就单纯是为了自己赚钱吗?”

不愧是搞宣传的,陆副部长最后来了一个反问。

李志雄大记者同样语塞。

“从客观上看,除了他现在在美国投资的那几个公司,从他们家一开始创业,他们在国内每新上一个项目,这个镇,我们县,就总有一批人会跟着收益,”盛正说。

“这样说并不准确,一平在美国投资的那些公司,其实跟我们还是有关系,他在外面赚的钱,最后还是反哺到国内,很多都会投资到我们这个山旮旯里的小地方,”黄承忠今天晚上,第一次帮冯一平说了句话。

系着围裙的老板,端着一个不锈钢的托盘给他们送上来烤好的烤串,站在旁边听了一会,这时也插嘴,“连我们这些算小账的人都清楚,一平拿那么多钱,在外面,绝对可以找到更好的生意做,赚的钱也更多。

我们没有一平那么好的眼光,但也知道哪怕就是拿几个亿去做房地产,那绝对也比现在回报高,他为什么要把钱投在这?就因为他是一个不忘本的人,因为他没有忘记我们这些乡亲。

要不是他,我这样要文凭没文凭,要本事没本事,要力气也不大的人,能过上现在的日子?我那两个女儿,一个儿子,都没考上大学,只读了个中专,能在离家这么近的地方找到工作,还拿着不比沿海低的工资?”

看他的架势,李志雄觉得,现在自己要是说出反对意见,虽然不至于会从楼上扔下去,但至少他家的东西,自己是甭想再吃。

不过,从逻辑上看,他们说的这些看上去是粉饰的话,好像确实有那么几分道理,但出于记者的本能,他对这些话,其实依然是将信将疑。

主要是他认为,这些人未免把冯一平说得太好,这里面,可能有一部分是真的,但是,肯定太过,如果真实的冯一平,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这还是一个商人吗,这绝对是传说中的是**战士好不好?

“你们说得有道理,”他明智的表示赞同,“冯家冲,离这里远吗?我想去看看,”

“不远,你是应该去那里看看,相信我,看了以后,你会更惊讶,”(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