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官居一品 > 第七二六章 梦想、现实(上)

官居一品 第七二六章 梦想、现实(上)

作者:三戒大师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01 03:02: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看 第七二六章梦想、现实(上)

天津原叫海津镇。是元朝的漕粮转运枢纽,本朝定鼎后,成祖朱棣便是从此渡过大运河南下抢了皇位,后来成了永乐皇帝后,为了纪念才将此地改名为天津,即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作为扼守京师门户的战略要地,天津并不属于地方行政区划,而是归属兵部直辖,有三个卫所,分别是天津卫,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每卫士兵足额五千六百人,三卫一共一万六千八百余官兵,先直隶于后军都督府,后来随着五军都督府的式微,现由兵部直辖。

倭患大起后,又数次加强军备,更是尽迁沿海五十里内的民众于内陆,并在海边筑起林立的炮台,在水下布满了暗桩铁索,只留几条水道以供通行。若不是自去岁起,漕运被迫改海运。由此经漳卫南运河入京,这里简直就是一座冷冰冰的军事要塞。

沈默抵达的前一天,天津卫的指挥使、巡按御史,已经为他备好了船只,恭候钦差大人光临。所以队伍一到海边,便可以直接经栈桥上船了。

等候队伍上船的功夫,沈默看到不远处另一个码头上,有一队海船正在卸货,他一问,原来正是运送京师的粮草……因为运河淤塞,海船不能入河,必须要经过河船的转运才行。沈默登时来了兴趣,紧一紧身上半旧的貂皮大氅,对陪同官员道:“走,咱们过去看看。”沈默对漕运深恶痛绝,对朝廷能主动改为海运,感到十分的欣慰……这次执意要走海路,也是有考察一下的意思。

天津的文武官员不觉着有什么好,但这里钦差最大,人家想干啥大家只有侍奉着。

于是一行人迤逦来到忙碌的货运码头,这边负责的官员也得到知会,赶紧过来拜见。沈默态度和蔼的向他们打招呼,听他们都是漕运衙门的人,便礼貌性的问道:“河运改海运,你们还习惯吗?”。

那些人竟想也不想,便一起摇头道:“很不习惯。”

“为何?”沈默淡淡笑道,心情已经不是起先那么愉快了。

他们相互看看。最后由一个领头模样的官员道:“回大人,海上风高浪急,暗礁密布,还有海盗骚扰,咱们每次都得提心吊胆不说,还得把黄水吐出来……”

“而且不到一年时间,就沉了七艘船,没了上百弟兄……”又有人接话道:“得亏明年就恢复原样了,不然小得们可真要活不下去了。”便引来一片附和声。

沈默听了很不是滋味,但见他们说得认真、不似作伪,便压着火气道:“是谁告诉你们,明年就恢复愿意的?”

“我们总督大人啊?”那官员答道:“他跟我们拍胸脯保证,坚持到开春,就不用遭这份罪了。”其余人也纷纷附和道:“是呀,大家都这么说。”“据说徐阁老也已经批准了呢。”

“哦……”沈默不由微微皱眉,那些人见他如此表情,不由惴惴道:“难道又有变化不成?”

“呵呵……”沈默自重身份,不愿引起丝毫风波,笑笑道:“本官是礼部侍郎,你们问我漕运的事情,岂不是问道于盲。”风趣的解答。让众官员放下了心,但他自己的心,却紧了起来。

~~~~~~~~~~~~~~~~~~~~~~~~~~~~~~~~~~~~~~~~~~~~~~~~~~~

其实沈默并非全然不懂航运,而且作为一个对国民经济各个方面保持高度关注,且与苏松漕帮有着密切关系的官员,他至少知道,要维系这条所谓的南北动脉,主要花费在清淤疏浚,保持其通航能力。当他从户部得到确切数字后,惊得半天没说话――取嘉靖以来的平均值,每年是九十七万八千余两白银。换言之,近四十年来,大明光维持这条运河通航,便花费了白银四千万两。

而以现在的航海水平,采取一条既近而花费又少的,从海上到京师的路线,并不是什么难事。事实上,在宋元时期,中国的航海业便可以支撑起远洋海运,何况是区区近海运输呢?

当然沈默也不是初临贵境,他知道经过漫长的海禁之后,明朝的官员和百姓,都对大海有一种恐惧心理。他们害怕海洋和侵扰海岸的海盗,以致于他们认为海运是一件风险极高,得不偿失的危险买卖。

但事实上,这种担心是毫无道理的,因为即使在海禁最严厉的时候,往来于南北沿海的走私船只,也达到数千艘。走私商们将南北的货物对运。便可以用低于市场的价格快速售罄,却仍可获取高额利润。试问连船小势孤的海商都敢走海路,朝廷有数不清的军舰大船,为什么不敢呢?

更荒谬的是,朝廷非但不进行这种尝试,反而对走私海商严厉打击,禁止海运的开展。仿佛和这种方便快捷、成本低廉的运输方式有仇一般,执意维持原先那种低效、昂贵的运河运输。

沈默深知,这条曾经辉煌夺目,如今却淤塞的、狭窄的、腐朽的漕运河道,就像极尽栓塞的血管,严重制约了大明的工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而且由封闭、迟缓、无序、低效的漕运,带来同样保守、自封的思想,一定会窒息本就稀薄的空气,使华夏文明错过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他一度以为,相较于棘手的政治改革而言,将显然落后的漕运,改为已经证明可行的海运,难度要小得多;也寄希望于开放进取的海上航运,能为这个沉重的帝国,带来习习进取的清风。

所以他早就下定决心,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把这件事情办好。但显然还不到时候,因狗拿耗子是官场大忌,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他一个礼部官员,不能对这件事指手划脚……那样只能让相关的官员对他产生厌恶,而不会有人听他的。

只有掌握到足够的权力,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所以权力啊,不论你如何唾弃它,你又怎能不追逐它?

~~~~~~~~~~~~~~~~~~~~~~~~~~~~~~~~~~~~~~~~

接下来,沈默意兴阑珊,草草看过之后。便返回了座船,这时队伍也全都上了船,随时可以出发,他便再次感谢了天津卫的官员,与他们挥手告别。

但当船驶离了海岸不远,沈默的表情便阴沉下来,望着海上薄薄的浮冰,许久没有说一句话。

看到他情绪低落,徐渭暗叹一声,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到那个浑身上下充满自信的状元郎。但这样站着也不是个事儿,他走到沈默身边,轻声道:“外面冷,小心冻着了,咱们还是进去烤火吧。”

沈默摇摇头,缓缓道:“冷点好,让人清醒。”

“唉,”徐渭外头看看他,问道:“还在为码头的事儿生气呢?”

沈默不置可否的望了望远方,那里有不怕寒风的海鸟在飞。

“其实你想多了。”徐渭宽解他道:“自从永乐十三年,罢了海运,便一直是漕运独行,已成定例……去岁是因为皇上南巡,河道被占了,南方的粮食运不来。不得已,漕运衙门才奏请内阁,暂时改为海运权宜一年。”说着笑笑道:“现在一年之期已过,自然而然的,就要改回漕运,只要跟内阁知会一声,而不必惊动百官。”

沈默深吸一口冷冽微咸的海风,抖擞精神,转头看着徐渭道:“那你呢,你对这两者有什么看法?如果让你决定,你会选哪一样?”

“我呀……”徐渭摩挲着软软的下巴道:“要我说,海运固然好,但只能在运河不能通行时,比如去年、比如冬天结冰时偶一为之吧。大多是时候,还是走漕运的妥当。”

跟徐渭说话当然不必客气,沈默哼一声道:“难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