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官居一品 > 第七三七章 礼物(下)

官居一品 第七三七章 礼物(下)

作者:三戒大师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01 03:02: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看 第七三七章礼物(下)

这个年代。立法程序远远称不上完善,在很多不涉及社稷根本的事情上,往往是一个皇帝一个样,带着执政者浓重的主观色彩。这从与蒙古马市、市舶司的几番兴废,便可见一斑……这个总督说要开,皇帝就开了,那个巡按说要关,皇帝就关了,然后某个尚书说,还是开吧,皇帝便再开。

总之是看谁的面子大、谁的嗓门粗到能压过谁,就听谁的,

沈默的嗓门虽然不大,但不妨碍利用这种随意性,玩了一把浑水摸鱼,让他引进西方人才的设想得以实现,虽然这种开放政策并不靠谱,但好歹自己的日子还长着,先干了再说。

当然,到了他这里,就不能随意了。沈默认真的为兼管此时的市舶司,拟定了《外国人暂留、暂住条例》和《人才留居规定》,两套尽可能严格的法规,来管理进入大明的外国人。

那么如何成为一个人人羡慕的明国人呢?要经过如下几步:

首先,在船舶靠岸时,首次入境的外国人,需向市舶司填写入境申请,如实提供其个人信息、入境理由、入境时间、以及两名保人的姓名、户籍,有效联系方式等,并保证遵守大明的法律、接受官府的管理……待市舶司审批通过后,方可持‘临时护牒’入境,不得超过允许滞留的时间;不得离开允许停留的城市,不得在没有‘劳工证’的情况下从事获取报酬的劳动。

至于两名保人的身份,应是具有当地户籍或有永久居留权的外国人……所谓当地户籍,是指市舶司所在城市户籍,比如苏州市舶司,原则上只接受苏州城居民的担保,但考虑到实际情况,拥有上海县户籍者也可作保。

而所谓‘劳工证’,并不是由市舶司颁发。如果持‘临时护牒’者想要在允许的城市内劳动,需要前去当地县衙报名,然后选择自己的分类,如果是技工类,且‘职业目录’内恰好有他所掌握的,可以直接在县衙申请‘技能考试’,每月上中下旬都会举行一次集中考试,但每张‘临时护牒’只有三次机会。通过后便证明他有在大明境内劳动的能力,且不会夺走大明百姓的工作机会,可以获得‘劳动许可’,又叫劳工证。如果三次都没通过,这次入境便失去了工作机会,但下次入境,获得新的‘临时护牒’后,又可以获得三次机会,但间隔不得少于半年。

职业目录,是又官府会同当地各行会,共同编制而成,罗列所需人才种类,并每季度更新一次。

如果所掌握的技术不在目录内,可以向官府申请特殊技能考试,该项考试由府一级衙门举办,通常每月一次,由官府会同苏州通译局、研究院共同举行,如经过评判过关,也可获得劳工证。如果仍不过关,可下次再考,或者提出抗诉。填写技能报告书,交由苏州两院院长判定,如果一致同意,也可获得劳工证。

获得劳工证后,有半年的时间寻找工作,在正式就业后,由雇主开具证明,并持‘临时护牒’和‘劳工证’,向府一级官府申请换发‘永久护牒’……持有该度牒,可永远在大明居住、生活、工作、并可以离开城市,在本府各县中畅行无阻,但仍然不能去其他的府。

另外,学者类、通译类、军工类、造船类、化学类等十几个特殊类别,虽然在目录上有列,但依然要参加府一级的特殊考试。不过通过后,会立刻被安排工作,所以无需劳工证,可直接获得‘永久护牒’。

获得了‘永久护牒’,可以说,已经成功了一大半了,你可在当地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并可将妻儿接来同住,他们会立刻获得‘依附护牒’,并在行动上与你享有同样的权力,但要出外工作的话,必须考取劳工证,如果考不到,就只能等你升级了。

当你安分守己的工作五年后,并带出十个以上的学徒后。可以持雇主证明、府县记录,向本省布政使司申请入籍,并通过语言考试,就可以宣誓忠于大明、忠于皇帝,成为大明的人民,与土生土长的明国人,再无任何区别。

在你正是成为大明人后,你的父母、妻子、儿女都可以申请入籍,但父母、妻子,可以直接入籍,但儿女必须直到语言考试后,才能获得入籍。

~~~~~~~~~~~~~~~~~~~~~~~~~~~~~~~~~~~~~~~~~~~~~~~~~

沈默并不觉着,自己是在故意刁难外国人,他认为这是合情合理的,接纳外国人的城市,都是未来的通商城市,除了苏州外、还有宁波、福州、广州三个马上就要设立市舶司的城市,可以说都是大明顶繁华的好去处,毫不夸张的说,也是天下最繁华富丽的地方……据通译局的几个外国人描述,欧洲最富有、最繁华的马德里,也不过就是广州城的水准,跟苏州万全都没法比。

一点都不付出。便想来享受,那是不可能的,你非得有技能,肯吃苦,才能留下来;再带出一帮徒弟,取得了明国人的身份,就不用担心政策会变,这个大明梦才算真的实现。

之所以要把带出徒的数量,作为准入的标准,是因为自家的庙里,也不能光指着外来的和尚念经吧?少字培养自己的小沙弥才是正办。但大明现在的情况。确实比较尴尬,就像老欧阳所言,会技术的没文化,有文化的没技术,尤其是在自然科学方面,缺失非常严重,不要说欧阳必进这样的大发明家,就是稍稍具备钻研精神的技工,也是凤毛麟角,无法大量涌现。

有道是‘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遍地开花,使发明创造成为一种潮流,才能带动科技的起步,这个光靠被动的教与学,是不可能实现的,关键还是要调动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为此,沈默撰写了《发明专利契约》,预备先在苏州试行,日后有机会再推广出去。该《契约》规定,第一,发明必须是就新产品而做出的;第二,专利权应当授予第一个真正的发明人;第三,专利权人享有独家生产或制造该产品的权利,有效期为十四年,可再申请延期六年;第四,他人在此期间不得利用该项发明。

该‘契约’与后世真正的《专利法》,有本质上的区别,后者是正式法律,而后者更应该看成一种合同,甲方是官府,乙方是发明人,甲方保证乙方对发明的独享,乙方支付甲方一定比例的保护费。

这种作法,显然会带来一些消极的东西,但沈默深知现在这个时代,人治大于法制。利益才是最高导向……常言道,无利不早起,如果看不到眼前的利益,哪怕是苏州城的官吏,也不会真心实意的维护专利人的权力,更遑论他处了。

而且他在法案中明确指出,由外国引进的完整技术,可以由引进人享有专利权,如果出现发明人主张发明权,经查实确认后判定引进人和发明人共享该专利。

这可是一件大杀器,只要一颁布,不愁那些泰西人不把压箱底的东西拿出来,等再过几年,在欧洲传开后,恐怕能把所有有用的技术,吸个一干二净。

吸引外国工匠引进技术,鼓励本国工匠、商人发明创造,这是‘专利契约’的两大目标,但更深层次的追求,是借此将‘发明创造’与‘创造财富’联系在一起,使人改变对‘奇技yin巧’的消极态度;而最终极的期望,是能让人们渐渐的尊重知识、追求创新,人生的追求多元化;只有这样科技之光才能闪耀神州,真正走上振兴的道路。

这都不是一朝一夕可见成效的,沈默已经做好了持久战的准备,就是豁出去了,也要保证这些法规五十年不变!虽然五十年也不可能真正成功,但他坚信正确的东西,是有顽强生命力的,而不是暖房中的花朵;如果那么长时间,还不能抵御风雨,只能说明它并不适合大明,失败了也没什么可惜的。

~~~~~~~~~~~~~~~~~~~~~~~~~~~~~~~~~~~~~~~~~~~~~~~

其实沈默还有很多构想,比如请泰州学派的人过来,共同把工学院办好;又如建一所综合类的大学,等等等等,无奈一来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