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幻之盛唐 > 第二百三十二章 吐蕃与投命状

幻之盛唐 第二百三十二章 吐蕃与投命状

作者:猫疲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2 00:46: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高原上的逻娑川,正是新草如茵的季节。

高耸连云的红山宫,飞檐女墙、走廊栏杆,以宝严饰,铃声震动,声音明亮,建造堂皇壮丽。既有象雄式简壮的柱楼,也唐式华美的拱顶、更有尼婆罗式富丽的圆尖,赞普和大妃的宫殿之间,是以银桥和铜桥来连接在一起。宫殿的基地上竖有一千支尖锐锋利的长枪,枪上系着随飘动的美丽长幡,四面又有能收集一切财物资具的四门,各门之上是穹隆的屋顶来美饰。

每当夏秋的日出日落,披云落霞的晴空,光华万丈,整座建筑群都沐浴在,接天连云的光辉和金芒中,照耀着无数斑斓的壁画、错落的白墙青石、金彩造像,仿佛天上神国降临一般。

论其精美,则等同于大自在天之胜妙宫殿,视无厌足,珠宝严饰,并以各种绫绸,作为采帷璎珞,美妙如意;论其威严,则等同于罗刹城邑楞伽布山。

宫顶的观音大殿前,大云天顶台,年轻的赞普,看着底下环周的跑马场中,角盔乌牦,背着箭壶手擎黑樱短枪的战士,在烟尘滚滚中做出突杀奔射等激烈勇武的动作,竭力的向君主,展示自己武勇和忠诚。无数马蹄激荡在广场空洞的石板上,发出震天轰鸣的声响,无数精亮的甲衣,在奔战中泛出如潮的光彩,仿佛画中神国地天兵降临人世。

(吐蕃属于以牧为主。兼营农业的民族。畜牧业非常发达,吐蕃的畜牧业带有自身的特色,尤以牦牛和独峰驼为其特产。牦牛耐寒,耐劳,又善走山地,多用为驮畜,其皮坚厚,可制铠甲。独峰驼善驰走,亦为他地所无,吐蕃马种优良,且数量众多,加以皮制重装,再加上当年王玄策借兵攻略天竺时。掳回的天竺工匠和先进的治炼之法,锻制犀利兵器,故其骑兵所向披靡)。

无数精美金银盏的珍舷果和来自天竺的密制香料,还有白、狸等浸啧着蜜汁和调料地美味,象流水一样奉承在君王面前,天竺风格的金铜各式人兽花鸟像手口中,捧具酥油灯燃烧正旺,散发出一种好闻的味道,环绕在巨大无匹白檀香雕琢的鲁格肖热――大白观音像周旁。

也是他最喜欢端坐静思的所在,代表着前代松赞干布大王武功与荣勋。当年出兵攻掠天竺,发现巨白檀香树。雕四尊观音以记,其中三尊分供尼婆罗等地。最后一尊是接近根部,分量最重的雕像,就千里迢迢地运回红山宫,供奉在这群堡的万仞之顶,让悉补野氏王家的子孙可以瞻仰先人的荣光与武勋。

身后是一干席地团坐,用谦卑和恭从的表情,配着银告身和铜告身的廷内官和外臣官,这些来自正保、洛扎、改呈术、邦木、塘艺、娘若、局巴、章村、叶若卜朗迷、辗噶尔、帕噶尔。乃至苏毗的巴、农、蔡邦家,大小羊同的革、磨家、悉立的阿苏家、吐谷浑的阿辖家。等藩臣地年轻子弟,作为对大拂庐效忠和义务,他们将在成年前,代表各自的家族在逻些城,近身服侍王家和赞普。

当然,由于吐蕃是一个多民族地国家,还有相当的异族藩附喧,就是悉补野氏王家,此时也尚未形成鲜明地民族特征,后来又有西羌等低地民族,羊同等西域民族的加入,因此这些臣子们的服色也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的,既有圆边尖帽宽边大袍的西域装,也有编发皮扎毡帽的羌服,甚至还有包头绸幅的唐服,象雄的赭面妆。连赞普也是彩编大裘之外,以彩绸扎腰,戴了一顶天竺风格地多宝庐顶冠。

此时的吐蕃,自松赞干布时代地吞弥桑不扎,以梵文为本创造吐蕃文字不到百年,各种民族的语言文字运用的相当混乱有梵文、有西域文,甚至还有西羌地区在用汉字,所谓的吐蕃文,也只出现在一些重大诚。许多重要的历史和传说,还是停留在口口相传的史诗和祭祀歌舞中。

按照吐蕃人的旧制,现在正式会盟的月份,号称雪山狮子家族的悉补野氏,自走出雅龙地就是一个游牧起家的氏族,其臣下必一年一盟,乃至一年数盟,每会盟,必由赞普主持,如果赞普幼小,就由摄政大臣代劳,会盟目的就在于以一定的仪式不断巩固诸领主对赞普的效忠,以保证全国政治的统一。

只是,现任的摄政马向是一个号称能者多劳的人,年少赞普只需要在适当的时间出现,接受臣民和宗贵的欢呼和朝拜就可以了。

想到这里少年赞普嘴角不由透出一丝冷冷的笑意。看着底下法王洞前成群,面具狰狞,彩衣飘带,手执戈矛法器,手舞足蹈的迦苯神巫,在悠远古老的锣镗金鼓声中,对着绚烂多彩,描绘着吐蕃的始祖们和前代诸王事迹与盛功的壁画,做那祈求丰饶和武功的舞蹈。

这位摄政马向是个怀古的人,自当政后,排抑佛门力挺苯教,甚至发布了禁佛令。下令在吐蕃王朝统辖的之下禁止信仰佛教,驱逐“摩诃衍”僧和西域僧,改大昭寺为屠宰场。把先王赤德祖赞时建立的寺庙全部拆毁。把文成公主带到吐蕃的释迦牟尼佛像埋在地下。

这一边的倒的做法,不但进一步加剧了佛、本二教的矛盾,而且全面激化了憎、俗之间的矛盾。由于随文成公主传入的汉传佛教,禅门诸宗的顿悟成佛的教义,在高原之地颇受欢迎,被称为“摩诃衍”唐地僧人们在吐蕃贵族已经有相当的影响,执政马向偏激的作为,现在不仅原本羊同、羌地、苏毗乃至藩臣的尼婆罗等传统佛徒的大贵们不满,连雅祖地那些始接受佛门和供养“摩诃衍”的传统宗贵们,也开始陷入疑惧和摇摆中。

不过身后这些满面恭畏和臣敬的人,还有

中向新王献诚誓忠的贵姓们,又有多少是真心实意的

至于葛尔家的人带回一个好消息,但也仅仅是好消息而已,他不会把希望仅仅寄托在一个虚无的盟约上,但是那为玩拌秘密带回交易的要求,却让他很意外,特别授意打理南边王家田庄堡寨里,只要领地里有所出产的马匹、牛羊,药材、宝石、乃至奴隶娃子,尽可以交易,作为一个暗中想有所作为的君王,展示上位者慷慨和威严,恩结和安抚那些亲近的中小部领,秘密训练和武装那些私奴和部曲,也需要大量的财货。

(此时吐蕃尚未有统一的货币,因此借鉴了唐朝的做法,无论是珍贵的茶盐,还是精美的绸帛都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流通物)。

这位舅相是一个控制欲很强,但又小心谨慎的人,表面上对少年赞普恭以臣礼,极应所需,表现的几乎无可挑剔,可不但大弗庐的大政尽在马向心腹手里,连红山宫内的用度,也在马向的眼线密切监控中,他可以做的事情实在不多,只好做一个喜欢享受和挥霍,酷爱打猎的君王,频繁的与那些附众们出去的时候,才能稍稍摆脱一二。

吐蕃王族虽然号称天神的子孙,但吐蕃并不是一个王族至上的国家,如果继承者缺乏足够的手腕和能力,那些野心勃勃的藩臣们,针对赞普的阴谋。各种拭杀和篡夺,总是屡见不鲜地,政权操纵在权臣手中历史,更是长达数十年,当年开国大王松赞干布莫名其妙的英年早逝,号称英武一世的前代老王赤德祖赞,就是被两部大臣,杀死在甲达城的夏宫内。还是王子的少年赞普虽然果断亲率大弗庐的帐卫,斩杀上千口平定囊氏、末氏两族之乱,但政权还是在各族执政大人的公议中,无可奈何的被交到母后臣出身地舅相手中。

据说雪域雄鹰的后代,在翱翔天际前,总是需要足够的时间积蓄羽翼的。在这期间,在岩涯上的其他生灵,总是能轻易夺去生命和将来。

现下的情形是,显然这位娘波家出身地马向,唯一缺少的就是军功建立起来的威望,同样他也希望通过战争获得更多,可以分封赏赐的土地、奴隶和战利品,来缓和那些大贵宗族们的关系,听说唐人陷入内乱,新遭大败。再次掉走沿线的边军,执政大人中有人认为机会到。但作为雪山狮子家族的后裔。对荣耀与武功渴求,也是时刻流淌在血脉里的。

宽广的雪原。虽然以它严酷而广大的胸怀,孕育了最勇猛无前地战士和最强健的牛马,但也残酷地限制了族人的繁衍,温暖而富饶地低地,水草更丰茂的河源,一直是烙印众多吐蕃人骨子里世代的渴望,哪怕他是高高在上的赞普。

与唐人交援不过仅仅是他对应最后备策之一,作为一个懂得低调和蛰伏的睿智大王。他不认为这个庞然大物会这么轻易倒下的,但他也不缺乏多种相对应的手段。

如果那位马向。能够出师势如破竹,他也不介意做一个相知的英主,给予一切大义和名分地支持,让白狮子幡和牛角旗插遍更辽阔的异域,但他走地越远,对逻些城的影响就越小.战不下被唐人拖住,那他也会及时的派出援军,也许那位舅相,就会突然发现红山宫里说话做主的人,不动声色中已经换了了真正主人. 贵大人的头庐,成为换取重新议和结好,甚至对唐和亲的礼物。

只是,

南边的低地似乎不太平静,谣传在几个重要产粮谷地的奴人娃子在闹事,还有一些马贼在洗掠道路,那些下贱的娃子也乘机四处流窜开来作乱,已经破了好个些小庄园,作为十四姓小王的封地远宗,已经发出求助的告急箭符,大弗庐,也已经就近从安茹派发了四个东(千户所)的正军前往镇压,连同前期负责监镇那些边羌的一万象雄军,但似乎没有什么消息,

东境的突谷浑旧地也不平静,在秀容川被拆毁的伏俟城旧址,已经出现了好些异兆,那些东吐谷浑的下等部民已经出现许多让人不安的谣传,虽然他很怀疑这仅仅是马向,为大征前集兵制造的理由和借口。上次与唐人开战的理由,便是边境过境走失的牛羊。居于雄据雪原之国的天然之利,就是拥有极其广阔的四处出击的方向,唐人为了防备来自高原的进攻,不得不维持了一条从青海到安西,到河西漫长的边城堡垒防线。

当年松赞干布卒于拉萨以北彭城斯莫岗,王孙芒松芒赞(六五――六七六)继位。赞普年幼,大相禄东赞专掌国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