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幻之盛唐 > 第四百一十五章 图舆与挑拨

幻之盛唐 第四百一十五章 图舆与挑拨

作者:猫疲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2 00:46: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打着希伯来人特有的大卫王六芒星旗的可萨人的使节队伍,特许从西城开远门开进长安之后,引起了不大不小的轰动,主要是由于近期正在进行“大唐中外军竞技大会”吸引了太多人的关注,再加上科举临近,作为街头活跃的一大力量——学子们都在准备考试前的功课,因此场面不免冷清了一些。

不过在那些自发聚集过来,好奇的大量这只异域衣冠队伍的,大量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中,有好多是震惊无比的景教和拜火教的信徒,还有大量来自西市各国各族的胡商们,再加上同样为长安的宏大和繁茂而震惊的使节们,(光从开远们走到皇城西南角的安福门,就走了他们两个时辰,各种赞叹和惊讶的表情多到都已经麻木了),给这次使节游街增加了不少火爆而热烈的气氛。

虽然没在使节队伍里出什么乱子,但是京兆府的城管,就处置了多桩群体斗殴事件。

这回就不用我出面了,因为要避嫌,自然有同样规格的人出来接待,随后自然也有人去使团的驻地,交涉相关的谈判事宜,并通过礼部的影响,给他们安排一些特殊的行程和活动,以增加对天朝上国的正面印象,以利于在谈判中的优势。

当然,在此之前他们先要完成奏请、朝见,递书、贡礼、问对、留宴等一系列详细繁琐,却不能不走的正规日程。随行的护卫虽然特准进入京畿地区,但是被安排在兴平县,那些西域藩属组成拓偈军的驻地,因为前两天皇帝陛下心血来潮的校阅了一番,倒也不虞没有地方安置。估计他们也会好奇的面对比他们更好奇的邻居。

然后是整个长安西市也因此沸腾起来,随可萨人使团一起前来的,还有蹭着队伍的东风,一同前来的吐火罗等外西域列国的商队,由于大食与唐的关系紧张,贸易主要是由这些作为缓冲的第三方势力进行中转的。虽然还没有允许他们公开贩售带来的物产,但是各种名目打探的的人等,已经包围了四方九夷院的北戎馆。他们主子的背后,少不了那些权显之家贵人们的影子。

连长安城中唯一一所公开的希伯来人礼拜堂,也一反低调谨慎的作风,大开门户,呼啦啦的也聚集百多号人,进行各种祭礼和仪式,不忌人围观,还有当场送一些小物件的。颇有些扬眉吐气的味道。

之前他们可是老是被误当成大秦景教,没少闹出些笑话和纠纷,至今还有人以为他们不过是景教的别种而已,要知道天主教的前身,许多是出自古老的希伯来人的教义,对虔诚的信徒来说,无疑是很郁闷的事情,也算借此正正名。

在这片热闹中,我却呆在金吾卫衙门正堂建筑中,最大的图舆厅内,观看进行沙盘制作。

这里,有龙武军掌握的各种图籍资料,但最重要的,还是正中十数个巨大的沙盘,用微缩比例制成的《天下山河郡县》《关内山河》《剑南山河》,《河北山河》《河西山河》《南平府》乃至大比例长安城的模型。这也是龙武军的核心机密之一。

象长安全图沙盘。

标注了整个长安及周边的详细地貌和建筑,当然还有各种详尽的防务兵力配置,不但有龙武军的,还有神策、神武等北衙宿卫、及十六卫诸军,京畿内的五府三卫,驻留河西军、安西北庭军、回纥军等路客军的防区及活动标识,连京兆府下的城管、捕吏的巡逻路线,也不尽繁复的标注在其中。

每天12个时辰都有轮值的参军和虞候军,随时根据最新渠道获得的信息进行修正。当然从官面上的说法,这是为了更好的“协助”友军做好京师的治防公务。

空白最多的还是《大唐寰宇图》,随着官学这些年陆续派出的勘测队,依照当年僧一行、南宫望等人,根据不同地区日照角度测算历法的手段,对各地道州郡县山川地理物产等要素进行重新测绘,慢慢将沙盘和图纸上的空白补全了起来。但是受限于实际情况,像大唐周边的区域和势力,还只有山川河流这些基本的东西,全图只是个粗略的大概。

当然,这主要是针对那些已经部分定居的族类。

象大多数游牧民族,是逐水草而走,根本居无定所,所以在地图上标注的只有山川走势,和一些重要的水草丰茂地点,作为他们活动范围的参考。

龙武军友时候也会卖一些低实效低精度的地图摹本,给那些朔方、河东那些友军,以换取他们行军的见闻纪要,或者干脆派出一些武装勘测队,以找矿为名,随军活动。

虽然各自的军队上层,出于避嫌也处于历史原因,颇有老死不相往来的趋向,但是却并不介意和阻拦底下人,以同乡、同年之类的名义私下往来,以获得各自需要的东西。最多被发现无法遮掩后,雷声大雨点小的“严惩”一番,然后换个人再来。

随着出使可萨人的成功,继吐蕃、回纥等国道路城邑聚落的简明图要之后,今天的沙盘中,将拼接上了中北亚拼图的重要一块。

看着忙碌的参军们,满头大汗,小心翼翼的用各种工具,将记录中的每一个具体细节,在偌大的新沙盘中从无到有的,变幻出河流山川道路城邑,用特殊的漆色喷出冻土苔原林海流域的过程。最后是插上写有,密密注解的标签。

然后以沙盘为母本,将其绘制成由等高线划分的原始立体地图,然后按照资源、军事、人口、商业,交通、统治区划,宗教信仰等分布活动情况,制成详细分门别类的特色图样。

当然,这些东西受限于此时的条件和技术,就算有被历史地理图册做参照,谬误还是很多,于后世真正意义上的军事图样相去甚远,甚至连从新华书店带路边摊里,随便都可以买到的标准中国地图这种大路货也不如,不过对冷兵器时代的战争需要,已经算是相当超前了。

看着一幅幅精致的沙盘和兵人、建筑,我顿然很有一种错觉,似乎当年通宵玩帝国时代,琢磨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兵种优劣相克的感觉,又回来了。

目光转到安东的沙盘上,代表河东军和龙武军,以及周边势力的地域划分,正犬牙一般的紧密交错在一起,我又想起前些年关于渤海人要与叛贼妥协的急报。

对于安东的消息,那些朝廷大老们也是充满了矛盾,渤海国如果和叛贼妥协,后果很严重,哪怕是短暂的妥协,本来困兽犹斗的叛贼,将获得一个修养和喘息的机会,作为安禄山之后的头号逆贼,史思明可不是什么的束手待毙的主。如果河东军不能把他们堵住,再次流窜到河北来,朝廷的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财政平衡,和进行改制收权,可能因此破产。

因此,虽然那些户部为首的官员,老大不情愿,那位皇帝陛下还是在一片吵吵嚷嚷中,追加了河东军一万七千石粮、三千匹布的军需配额,任命河东郡留守大将白孝德为松谟副都督,任命李怀光为平卢节度副使,其他部将张伯仪、白元光、陈利贞、侯仲庄、柏良器,乌承玼、温儒雅各有升赏,

当然,这其中充斥的,无非还是搞那种先施恩,再用权势地位,从内部分而化之的把戏,或者叫阳谋。

为了平衡,又敕命安东大都护府下,成立左右讨击军,定员各三千,又准许在朝廷直接任命官员的十七所归化州,置团结营,募藩汉百姓以结境自保。不过钱粮还是自筹,只是免十年赋而已。

说实话这又是脱裤子放屁,这些前身为羁縻州的地方,大多数从来就没有真正交过什么税赋,不过是拿安东派遣军这些年一点点的清洗,反复的血腥镇压和威逼利诱的招抚,才将这些世袭番官的州县,转变为派遣汉官,并建立有效治理的成果,做了老大一个空头人情而已。

但是在安东用兵打战,不可能不需要从当地征发钱粮夫役的,不然将士靠什么维持,这样朝廷是得了好名声,安东派遣军却成了不肯体恤百姓的罪魁祸首,说到底,搞的也还是那套外重内轻的分化手段。

说是以此组成对境外叛贼的封锁圈。

可是给河东军物资钱粮,大肆封赏却不给编制,给安东派遣军编制和名义,而不给任何援助,朝廷的用心也很明确,无非是制衡加挑拨两个词。

用崔光远的话说。

河东军人多编制大,而要控制的地域也大,却多是北部草原和东部多山密林,开化不高的穷地,后勤全靠河东、河北等地千里迢迢的输送;安东派遣军人少而占据的地方小一些,却都是南部和中部这些,靠近安东大都护治所,相对人烟稠密,经营有年的富地,既有接壤的新罗诸国可以打秋风,还有海上贸易之利。钱粮补给,直接从淮南、江东的富庶之地调发,依靠海运便利损耗很小。

说起来差别很大。

最好是有人为这些东西去争去斗,并由此打破内部的权利平衡,或者因为分配不均而产生嫌隙和离心,这样来自外部的引诱,才有可乘之机。

这些年朝廷一直致力于促成在朔方、河东、河西这些因为战事而崛起的藩镇集团的分化,

按照某些大老的设想,最好能够多几个象扑固怀恩那样,自立门户分家出来的将帅,才是朝廷之福,象河西军已经是名存实亡,朔方军是家大业大底子厚,主帅郭子仪看的开,人家不在乎,不过在已经有所警惕,治军严厉且近乎残酷,以蕃将居多的河东军中,这种效果不是很明显。

只有一些外围或不得志的将领,才响应了朝廷。于是朝廷又把目标转向二三线的将领,这些人手中有兵,且地位不算很高,更利于拉拢和分化,以相对较少的代价获得效忠,可以说朝廷重建的南衙十六卫,全是靠这些人充实起来的。

至于龙武军,目前好像还没有人能够成功过。当初倒是有人送人送钱送装备和编制,扶持在扶风一战被打的山穷水尽的卫伯玉所部,搞了个铁拔军,结果我带领本军一回来,他们在军中的布置和小动作,几乎一边倒的全部回归了龙武军的体系,倒是平白便宜了我们。

因为在我这里,按照传统那种,仅仅收买军队几个主要将领,就可以压制军中大多数声音,而导致一整只军队倒戈的事情,几乎没有多少生存的土壤和机会。

有些东西比如荣誉、成就、归属感等,不是一些恩惠手段或者是名利地位的期许,就可以轻易买到的。当然这种忠诚也不是没有价格,但是他们未必出的起这个价码。

“报君上,有南平快件三百里加急。”

一个虞候高捧着铁盒,站在门外。

“恭喜主上。”

当场由值日参军验过过火漆和封印无误,才启封对了密码本,隽抄后由外面坐堂的薛景仙接了过来,看了两眼,突然眉开眼笑的对我说到。

“军三所在南平的研究,已经有所眉目了”

这是从一种南平发现的苦柳树种提取的汁液,浓缩成药物,南诏人用这个来治疗和预防当地多发的瘴瘟。对丛林多发的热症,有特殊的效果。

经营南海问题不大,麻烦的是向内陆的垦殖,因为海岛雨林中的瘴毒蛇虫,都有具体办法解决,但是一些通过蚊蝇传播的传染病,却没那么好防患,比如疟疾,往往会在造成更多于战斗的减员,因此大量使用的开垦劳力,都是都是当地的土生唐人和被驯化的土著,因此形成一个独特的阶层,叫做垦民和垦奴,他们不擅长战斗,却很擅长开荒。

龙武军回师后,南平第二年的瘟疫,也影响到了留守的驻军,病倒的人数甚至要超过战斗减员,好在执行了严格的防疫措施,很快就控制了规模,大多数士兵痊愈后,就对当地的疫病产生了相对的抵抗力。

其中但在其中损失最大的,也不是身为土著南诏人,而是试图南下捡便宜的吐蕃人因此倒了大霉,南诏特有的气候和环境给他们上了深刻的一课,他们从剑川城南下轻易夺取了几乎不设防的宁北城,但是很快就因为蔓延的腹泻和发热,让这些习惯了苦寒气候的雪原雄鹰变成了趴窝的母鸡。

大部分战马因为马瘟失去活动能力,因为极度不卫生的习惯和传统,在吐蕃兵中上吐下泻症状蔓延的极快,许多人衰弱的连武器都握不住,两天就死了数百人,还有更多的人在临时搭出来的天葬台上等死。

哪怕,通过随军的苯教巫师举行瘟鬼神的血祭也没有用,很快连这些巫师也开始病倒。这个时候的吐蕃士兵再怎么漠视生死,也不可避免的人心慌慌,这个时候,如果有一只军队乘机发动进攻,这些吐蕃人根本没有抵抗的能力。可惜南平诸镇边军,也因为蔓延过境的瘟疫和此起彼伏的叛乱土蛮,自顾不暇。

最后只有在南诏生活多年老兵组成的林字营,在都尉曹全豹的带领下,冒险越过疫区,化装成南诏军队,奔袭了吐蕃人盘踞的宁北城,将被瘟疫困扰的吐蕃大营,搅的天翻地覆,顺手烧毁了大部分的谷草,可惜因为人数太少,未能造成更大的战果。

尽管如此,吐蕃主帅零力论还是不得不丢弃了大部分生病的士兵和所有牛羊辎重,在更炎热的夏天到来前,撤回更加凉爽干燥的高地。

如此丧师失地,对崇尚武勇的吐蕃人来说,是莫大的耻辱,军中群情汹然,作为先锋夺城有功的吐蕃牦牛青部酋帅,兼剑川都监统唆祁力,负责联络南诏人的遣蕃使论颊没藏,以及蕃使区类赞,都被当作罪魁祸首下了水牢,本来作为十六家小王出身的主帅零力论,也要受到本祢的追责,但因为吐蕃大弗芦的内乱纷争,反而安然无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