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幻之盛唐 > 第四百七十四章 真相与祸心

幻之盛唐 第四百七十四章 真相与祸心

作者:猫疲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2 00:46: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皇城大内,咸池边上的望云亭,我居高临下的纳凉,一边拿着咫尺镜四下观望,虽然已经是入秋,但秋老虎还是嚣张的吓人,因此宫里的女人们都穿的很清凉,高腰的薄纱笼裙,低胸的短襦透杉,行走起来可以轻易看见底下窈窕有致的身段。

“好像多了很多新面孔啊。”

我对着一旁拱手待命的内官姚恩,如此感叹道

“那是自然。总府大人有好些日子没来大内了。”

他恭声回答道

“新朝初立,大赦天下,宫里也开释了一批宫人回家嫁人,这不,液庭局有选了一批补上来了。”

“唔。”

我这才想起前段日子,出席了好几次北军将官集体结婚的仪式,给他们祝福什么的,却是这个近水楼台的缘故。

今天是黄道吉日,诸事皆宜,因此我全家都在宫里参加活动。

皇帝小白那边,我是来参加册典的,今天皇帝改封皇长子奉节王李适为鲁王,又册封皇子益昌王李邈为郑王,李延为庆王,李迥为韩王。按照惯例,这些稍大点的皇子受册后都将搬出十王宅百孙院,独自开府别居宫外。照例会赐给相应的内官和宫人为听唤服侍,另分给仪卫为出入前驱、蔽翼,从文学馆和臣子中挑选学问资重的饱学之士,为师傅和左右侍从。

而小丫头那边,是因为独孤贵妃生了女儿,赐封华阳公主,召诸命妇往观礼,洗儿仪式,有礼物也有赏赐,作为我家代表的自然是小东西和阿蛮两位正室。

另外,住在端云殿崔昭媛也生了一个女儿,赐封升平公主,如果不出意料的话,她将来会下嫁郭子仪家的老幺――郭暧,上演一幕醉打金枝的传奇大戏。不过这位规格就低的多,由小丫头的尚仪张云容,带着孺人身份的萧雪姿、林素昔、苏夙、雨棠儿她们前往探视,

因为我还有个宗伯(宗正寺左丞)的身份,皇帝小白让他家一群传黄裳的小p孩,在李适带头下齐刷刷向我姑父请教什么的,少不得又要掏见面礼,大大的出血一回。

象鲁王以下每人一棵三尺高的珊瑚,一盘拇指大的珍珠,几件翡翠雕琢的小玩意,都是南海邑司的特产。此外还有一个随即抽取的红包,里面包括诸如一座宅院,某片特产的田地,乃至一套南平府特产的浪刀、南蛮甲什么的奇奇怪怪的东西。

册典之后就是会宴上演《庆善乐》,由太宗所创。太宗生于武功之庆善宫,既为天子,宴于庆善宫,赋诗谱曲,以成《庆善乐》。舞者六十四人,穿紫色宽袖裙襦,黑发皮履,舞蹈安徐,以象征文德和洽,天下安乐。

在皇帝小白把他其他更小的儿女都叫出来吃我的大户念头,产生之前,我赶紧以天气太热,有点不适为由告辞出来,躲在这里散散心,告慰一下因为大出血而受伤的心灵。我家虽然有钱,可也经不起这么折腾,皇帝家的孩子就是多,每个都要过生日,还有七七八八的年节庆典,要是都来这么一回。老子这个侯爵家也没有余粮啊。

按照惯例内眷探视会被女主人留下赐茶的,也就是规模不等的茶话会,所以我乐的在这个偷闲一下。

想到这里,我突然夷了一声。

就见不远处一行宫中女眷鱼贯而行至,走在最前面的身穿红色花鸟锦绣大衫,什锦绣披帛,衫长拖地,内穿牡丹花诃子;后面跟着几个品级比较低的大衫女官,头仅戴平凡的翠钗,短大衫,内穿蓝绿色高腰抹胸裙子,再后面跟着一群穿高腰花间裙的普通宫人,有掌灯的有捧香炉的有拿团扇的.一路走来,回廊里三三俩俩的宫人皆左右分让开,低首避礼于一旁。

“宫里又纳新人了么。”

我转头问道。走近看,那为首的女子生得芙面凝肤娇美可人,年纪不大,自有一种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头上插的是象征嫔妃的四久,拥有相当基础的西域大圣火坛,也常常会派来一些人手,支援在中土的事业。这些人正好是其中之一。其中个别与西域教坛的上层,关系密切。

“他们与北边教团来的那些人走的很近。”

玛格看了他一眼,才低声道

“也是京兆府一直追查的人。”

这句话顿时在魏思唐的心中,掀起偌大的风潮。

三夷教之中,作为基督诞生之前中东最有影响的拜火教,也是最早传来中土的,但是本朝以来的发展势头,却隐约有被景教后来者居上的模样。

景教本代的大教长伊斯,不但以襄助朝廷定难之功,身在朝中任官,还发展了这个国家最有权势的郭子仪为信徒,在官方拥有了强大的后盾,隐然已经打破了外来教门,只能在其聚居地活动的限制。不要说其他的,就是在信徒们日常发生的冲突和争议中,光是来自官方的优势,就足以让本教派落了下风。

但他更担心的是另一个教派,

因为作为比景教更晚出现的摩尼教,则更要灵活变通的多,与走上层路线的景教不同,为了方便在中土传道,摩尼教不但在翻译圣典《两宗三际经》时按照中土的哲学进行重新解释,还吸收了东土本地的神话理论,以便吸纳那些市井下层,通过简单而更加彻底本土化的轨仪和期许,吸收的信徒虽然不免良莠不齐,但是却迅速扩大了影响。

作为数百年前拜火教一度的竞争对手,这些被安息人、罗马人还有后来的大食人先后镇压,并驱逐出西方的丧家犬,由此也在东方土地上泛发出强大的生机,这些年不但在草原上混的风生水起,隐然渗透进那些信奉拜火教草原部族的传统地盘中,甚至在回纥内九族中,已经出现供奉大明尊的祭坛。

摆脱纯安息人宗教的桎梏,还有通过撒珊王朝的后裔,复兴国教的野望和经营,与公与私,他不能失去这个潜在的靠山和助力。

“薛大人,可以借一步说话么。”

瞬间权衡过各种利弊,他心中已经下了决定。无论西北圣火坛是怎么想的,也不管西北的教团上层如何权利斗争。

他绝不会放弃好不容易经营这条线,这些教众多在本地落户,有些已经是数代的渊源,繁衍出相当规模的一个家族,不能说放弃,就能放弃的。放弃了他们,也等于放弃了东方教团,在中土大地的将来。

哪怕为了弥补这位大人的怒火,付出足够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至少这次来的不是那位大人的金吾军,也不是大名鼎鼎的巡城营,而是武装城管,事情或许还有所转机。

那些缅怀在昔日身为安息国教高高在上的荣耀与辉煌,而不肯放下身段也不肯面对现实的老家伙,给教门在东土的发展,造成了多少的麻烦,在西域,他们或许是叱咤那些城邦小国,让那些君王大臣们们都无法忽略和震撼的存在,但是在中土大唐,要面对的是一个何等庞大而强力到恐怖的世俗皇权。

从过往的经验看,甚至可以说,如果大唐的皇帝愿意付出足够的努力和代价,那些西域国家,未必有胆量抗拒将教门连根拔起的力量。

河东道,太原府,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北都为北京。”太原称为北京、与西安长安,东京洛阳并称“三京”,府治晋阳(太原市西南汾水东岸),下辖14县:太原、晋阳、榆次、阳曲、盂县、寿阳、乐平、太谷、祁县、文水、交城、清源、芦川、广阳(原名石艾)。

一个偏僻的院落里。站满了皂色罩衣下穿着钢丝背甲的公人,只是这些公人的武装精良,除了漆鞘横刀和叉头哨棒之外,人人都有一具看起来短小精悍的手弩,还有些人背着沉重的军用连发弩机,另一些人身上缠绕着勾索和链网,还有个别人腰上绑着整排的飞标和手斧。所有的武器都用染料涂色过,看起来灰扑扑的很不起眼。

“这是我们勾稽司挂名刑部后第一次与外围的联合行动,。”

“虽然军中和公门都有人接应,但依旧不可掉以轻心。凡事还得靠自己,这毕竟是对方的地头。说不准有怎样的反扑和意外。”

“上头已经在帮我们争取时间。吸引他们的注意。但不会太久,速战速决才是,就算弄不出来,也要毁掉。”

“打草惊蛇计划开始,动手。”

众人都离开的差不多后,角落里动了动,站着十几名罩着斗篷的人,身上斑斓的涂装,直接与阴影和建筑融为一体,如果不注意看根本看不出来,他们也是这次行事的支援力量和监督者。他们扯下外面的遮掩,露出里头护院的打扮,把特大号的伸臂弓拆解,和披风一起团成一个包裹,直接跃墙而出。

很快太原城内的街市上发生骚乱的消息,传到了某处。

“李叔明不见了。”

“混账,谁叫你私下收留的。他不是死了么”

“还不是为了他手中的东西,当年他在朝中的位置,为大家的联络。”

“有内线密报,梁剥皮五史之一的崔光远,那个剥皮地下京兆,已经来河北了。”

“怕什么,在我们的地头上,敢来就叫他死无葬身之地。”

“那不是欲盖弥彰,惹火烧身啊。”

“你以为我们什么都不做,就脱得了干系么。”

“范阳卢已经完了,荣阳郑这些年摇摆不定,陇西李已经和皇家妥协,两崔都有人在朝入相,自有打算。”

“对朝廷来说,这是千载难逢的时机,你以为他们会轻易放过么。”

“我们家已经是出头鸟了,家主那些人还在做重新入阁的梦。”

“权势也要有实力来保障的,手里有兵,心里才不慌,。不然我们早年把家里的子弟,送到李胡帅的帐下去打拼,又是为了那般。”

四方院,大食国使团驻地,

刚按照教规,用净水清洗手面,做完一天五功第三功的书记官屈波里,望着外面突然增加的全副武装的军人,有些很不好的预感和担心,虽然派人出去交涉,却被“保护”为名重新劝回来。

而作为使团名义上的首领阁之,正在唐人的宫廷中参加外事活动,还没回来。作为大食使团首领的酋长阁之,其实是个吐火罗人,因此整个使团的底线心,是由身为首席书记官的若屈里所掌握。

若屈里是个正宗波悉林人,阿蒲罗跋的后裔,(唐人称阿巴斯人为波悉林、皇族为阿蒲罗跋)。他的母亲,就是殉道者阿里家族的成员,从血统上比那位曼苏尔大君,更接近先知穆罕默德流传下来的直系血脉。

他的老师更是阿拉比亚世界的一代传奇人物何羯达,这位从伍麦叶王朝到阿巴斯王朝的高级密探,也是两代王朝众多历史事件的见证者参与者,早在唐人的开元二十一年十二月,他就曾经作为向导和通译,随伍麦叶王朝的使者摩思览达干等七人来朝,并授果毅都尉诰身,各赐绢二十匹放还。

虽然他不是纯血闪米特出身的阿拉比亚人,但是却是伍麦叶王朝对外征战最有力的秘密武器之一。

开元二十二年(734),伍麦叶王朝的哈里发朱奈德卒,新哈里发希沙木,委任阿西木为呼罗珊总督,并扩大丁税征收范围,及于过去享有豁免特权的穆斯林,呼罗珊军将哈巴斯率众抵制,遭到镇压后,逃到突骑施汗国,为苏禄可汗收容,力图卷土重来。

当时何羯达,已经是后突厥突骑师的大首领,阿悉吉.阙俟斤最亲近的心腹,借助这个身份,他向当时北庭都护府,告发突骑师攻打庭州的密谋,并由此成功促成了大食和唐联手攻灭突骑师的历史事件,随着河中缓冲突骑师的覆灭,大唐和大食也变成直接接壤和对抗的国家。

在随后的岁月里,利用唐人在西域所犯的错误,在他不断的奔走挑拨和活动下,大量不满唐人的势力被他集中起来,最后在恒罗斯之战中达到**,反戈的葛罗禄部,导致了唐人远征军的功败垂成,他也和名将麦立白一样,成为回光返照的末代哈里发,功高震主的对象,而不得不失去一切亡命呼罗珊。

阿巴斯人的政权崛起后,同样也借鉴了他的经验和力量,从追杀逃到埃及的伍麦叶王朝末代哈里发末换二世;到在众多信徒的掩护和保护中,对穆罕默德的直系“殉道者”阿里的玄孙易卜拉欣和穆罕默德,暗中抓捕和处死;乃至对功高震主的王朝缔造者,曼苏尔的叔父,亲王阿布杜拉的秘密处刑,名将和功臣阿布穆斯林之死,都有他的影子。

但他毕竟是个前朝的投降者,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知识和经验,都逐渐被转移给了若屈里这样,纯正阿巴斯人出身的年青一代身上。

作为何羯达的弟子中,最色的一位,若屈里也有值得自豪的过去,作为宫廷直属的密探首领之一,从分化瓦解栗末人的抗税活动,到平定辛巴德派、波斯拉万派、什叶派、哈瓦立及派等的反抗,都有他参与的痕迹,但让他最得意的成果,还是在布哈拉信仰之乱。

布哈拉是中亚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伊斯兰教传入中亚前,萨满教、拜火教、佛教、摩尼教、景教、基督教都曾在布哈拉流行过,据说,布哈拉就是源于梵语“维哈拉”,是“佛教寺院”的意思。布哈拉自诞生之初就和宗教有着紧密联系。

但自从五十年前,阿拉比亚的军队攻占布哈拉,把许多教堂、寺庙变成清真寺,强迫当地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布哈拉人为反抗阿拉比亚的统治进行了长期斗争,在拥有大量财力物力的栗末人和希伯来人的支持下,一次次发起暴动和起义,他们甚至从草原雇佣来游牧人组成军队以对抗大马士革的政令。

伍麦叶王朝覆灭后,掌握新王朝的阿巴斯人并没有实现他们许诺的诸多条件,于是布哈拉也变成反抗阿巴斯人的大本营。作为哈里发宫廷最得力的耳目,他用黄金、土地为引诱,用暗杀和镇压为手段,成功的在那些不同信仰的族群中挑起仇恨和分裂,以至于布哈拉历次反抗,对安底里的总督来说,如果没有穿衣服的舞娘一般一目了然。

如果不是东方边境诸行省,出现了危险的动向,那些逃亡境外的反对的势力,重新集结起来,与隐藏在境内的同类呼应,试图动摇王朝的统治。他也不会追随老师何羯达的道路,踏上这片古老而陌生的土地。

由于与唐人的商业之路繁盛,沿这条黄金大陆公路东来的穆斯林商人历年不断增多。频繁往来大食贡使与穆斯林商人在长安经商侨居,叫做“住唐”,成为了长安最早的穆斯林,他们也是使团的消息来源,但这些来源,在近些时间,几乎被断绝了。

但最让他在意的,是新进随商队来到长安,首席大臣伯克麦尔家的次子海迪尔,已经很久没有消息了,地方上的另一位关键人物赫尔曼,也不知所踪。虽然他已经对巴格达发出求援的消息,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心中的不安,就象阴云一般越积越重。

“大事不好了。他们要搜查使团驻地”

他外出采买为名,打听消息的侍从,失魂落魄在楼下的高喊出来。

“什么。”

话音未落,驻地所在的大门被轰然砸开,涌入衣甲铮亮的士兵,淹没了偌大的院落,又象汹涌的潮水一般向使团高层所在的楼群,蔓延过来。一路不停的闯入各种毛毯和饰物装扮起来的房间,象风暴一样将各种精美的器物和用具丢出来,随意的践踏在脚下,

“唐人刚刚发布了教门禁。以我们国家的高层人员,在唐人的土地上组织不法行为,妄图刺探国家机要,。宣布我们的信仰为不受欢迎的存在,查禁一切在中土行事,凡举告者有赏。”

脸色苍白的侍从喘着气说道。

“什么。”

听到这个消息,巨大的打击和挫败感,饶是若屈里心智坚定无比,也不免觉得一阵天昏地暗,

“他们在喊什么。”

这时,刚刚结束唱诵没有多久,其他的使团成员,惊慌失措声音也在楼道中响了起来

“他们在喊,所有使团有关人等就地听候处置,敢妄动这格杀勿论。”

“我们是阿拉比亚的使团,请给予身份对等的尊重。”

又有精通唐话的通译喊了出来,却传来被打倒的惨叫声。

“包藏祸心的敌对者,是不需要尊重的。”

有人用阿拉比亚的语言,大声的反斥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