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幻之盛唐 > 第六百二十七章 在河中

幻之盛唐 第六百二十七章 在河中

作者:猫疲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2 00:46: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六百二十七章 在河中

泽拉夫尚河的低洼灌溉河谷边缘,阿福沙纳山中,白衣起义军营地尽头的山洞中,

穆盖奈耳,也就是所谓的蒙面先知,先知阿布穆斯林的继任者,绿色金边的面巾,已经被取下来,露出一副典型褐卷发颊骨消瘦的安息人面孔,几封密信放在他面前。

关于他的真实深有有众多的传说,有说他是在木鹿山中得到神启的洗衣工,也有说他其实是一位地方伊玛目,更有传说他是一名牧人。

但他真正的本名叫哈希姆.伊本.哈金,作为曾经安息贵族齐哈德家的养子,阿布穆斯林的近卫亲兵,军队大清洗和历次暴动的幸存者,他的前半生几乎是在复仇和逃亡中渡过的。

但每次奋起的努力之后,都是沉重到窒息的黑暗和血腥,作为一个处于上升期的新兴王朝,所拥有的人力物力,军队和权势无比庞大而令人绝望,让大多数怀有刻骨仇恨的人都上去了与之对抗的信心。

所幸阿巴斯人在东方还有一个强大的对手,塞里斯人的边疆军区,而作为两大势力所形成区域缓冲,河中诸国成为了他们这些幸存者得以藏身的庇护之所,作为两大势力相互渗透和斗争的广大舞台,他们这些具有潜力和迹象的人,也自然而然卷入了对阿巴斯王朝及其代理人的地下战争,并由此加入当地一个具有相当实力的秘密组织――基地。

而托庇于拔那汗国境内的反阿巴斯王朝地下联盟――基地组织的期间,也让他看到了实现自己目标的一线希望,

虽然总体上对大规模正面的军事对抗保持克制,但在这片土地上私底下小规模的武装渗透,地下世界的情报和探子的暗战,却总是处于一种激烈对立的状态。

比如以商旅的名义或是盗匪的身份,多次出境行动,有的是来自阿拉比亚商旅的自由狩猎,有的是针对性破坏和暗杀。。。。

在基地组织中的生涯,让他学到了更多的东西,系统的学习和训练,然后频繁的出任务,大量经验教训被总结和归纳起来,也让他逐渐意识到自己过去幼稚、短视、冲动等种种不足之处。毕竟作为一个历史悠远的古老国家,塞里斯人在军事政治经济等领域,拥有相当成熟的制度和经验。

不过这种扶持和资助是有目的性,那些支持他们活动的豪商巨贾,以及他们背后深厚塞里斯官方背景,毕竟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好处,也没有平白的来的援助,他并不意外,也并不不后悔。

所有一切资源,需要他们在对抗阿巴斯人的表现和价值所决定的,于是他终于得到了这个机会。

在基地组织内部各种专长的人才的协助下,采纳各种教义中的元素,建立起一套能够自圆其说并具有广泛吸引力和煽动性的理论和脍炙人口的宣传口号,并效法阿巴斯军队的模式,初步构建起适宜当地情况,的军队组织和管理政权的雏形。

连他这只起义军,也拥有为不少具有安息河中血统的塞里斯军人,作为头目和教官,以维系起义军的组织性和战斗力。

他们最初的武器和军用物资,也是通过山地边缘的国家和草原部落,从塞里斯控制区内获得的,其中有大批阿巴斯王朝制式的武器和铠甲,其真正的来源,自然是不言而喻。

在这些这些富有军事素养和战争经验的军人指导下,虽然起义军膨胀的很快,却总能保证初步的战斗训练和简单的组织效率。

并在大多数时候,尽量避开与装备精良的王朝军队正面对抗的冲动,或是莽撞而随意寻找目标,而是充分发动和利用当地人中的同情分子和熟悉地方的游牧民做向导,袭击和破坏那些地方军队防守薄弱的环节,给王朝的统治制造混乱和恐慌,夺取武装和财富来壮大自己。

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总是不缺乏贪慕富贵的告密者和叛徒,以及大大小小的挫败,但都没能动摇到这个起义集团构成的根本。小心谨慎的计划和相对周密的善后处置,让起义军影响和范围都在不断扩大。

只要能让阿巴斯王朝统治者感觉到痛苦和烦恼,就是他存在和奋斗的意义。但无独有偶,在呼罗珊及周边行省爆发的十几只起义军中,至少有五只的领头人都拥有类似基地组织的背景。

其中既有萨珊时代的马兹达克派信徒武装,也有崇拜阿布穆斯林的孙巴德残余,更有哈瓦利吉派平民暴动,他并不是那些塞里斯人唯一的选择。

但他显然做的最好,从布哈拉到木鹿城的这片广大区域内,至少活跃着三四万起义军,其中至少有一万人拥有各式各样的铠甲和基本战斗经验,其中有四千名来去如风的游牧骑兵。

还有十余万或者更多的潜在的同情者和呼应者,可以作为兵员物资的补充和消息的协助,他们都是从起义军的活动中得到好处的当地平民和穷人。

由于他一次次击败官军,捣毁他们的驻地和据点,打开城镇和堡寨、庄园,烧毁债券和地契,将各地征税所和官衙里积攒的财物和粮食,分发给附近那些穷苦人后。

无论是胡拉米扬的弹唱声中,吐火罗地毯,圆矮桌,大铜盘里盛放着石榴、无花果,金桃等时令的水果,鎏银的器具里加了香料的炖肉和蜂蜜调制的乳酪,正在散发出香气。

这是一场最常见庆祝卡林花拉节(葡萄酒收获节)的富商家庭饮宴,毛毡充绒的大垫子上,坐满了各种肤色和相貌的人,只是主人的身份略有不同。

乌尖帽,窄袖大袍,短马甲,波斯风格的灯笼裤和尖头靴,抹着***香油剪发齐项,喷着香水一大把胡子,让枢密院差遣都尉李睿,看起来与活跃在这里大多数波斯化穆斯林,并没有什么两样。

聚集在他身边的,则是城中大部分的雇佣兵头目,正聚集在室内,他们多是与拔那汗境内的基地组织有关,而通过商旅护卫的身份,分批进入这座城市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他们已经摸清了这座古老城市的大多数情况。

“我们还是没办法进入禁城,只能通过负责提供食材和礼拜用品的商人间接推测,里面八百到一千名卫士。。。总督本身还有一定数量的家族护卫和侍从,他们都拥有武器”

“此外他们还可以从北面和西面的兵营,获得支援。。。”

“两处加起来至少有一万名以上的士兵,目前只看见两面骑兵库勒(千人队)的旗帜。。”

“因为能够为我们通风报信的,只有几名阿里夫(十长)和一名哈利法(百夫长),。。。他们都没能获得足够重要的职位。。”

在他们面前,摆着一个制作精美的微缩沙盘,标示着布哈拉的城市核心,山上的城堡王宫――阿尔卡禁城,是历代布哈拉统治者生活、工作的地方,驻留着外乌浒河省全权总督达乌德的行辕,在王宫和老城墙之间,分布着官衙、兵营,仓库、邮政所、清真寺、贵族和官吏的宅邸,阿拉比亚籍穆斯林的居住区。

“清真寺和官署都是石砌的,如果退守其中,我们需要费很大的气力来清理。。”

“那就跳过去,用障碍物堵塞起出入口。。”

“由于总督驻留此地,禁城附近的盘查变得严格起来,就算是本地穆斯林也不例外。。”

“那我们可以预先把武器藏在集市里。。然后空手在附近的酒馆里集合”

“需要提供大量的引火物和街道障碍。。”

“我们可以将这些东西作为货物送进老城。。”

在城市的另一端

密探罕至的偏僻酒馆里,到处是喝的醉醺醺的下等人,虽然总督下了禁令,但是不妨碍当地居民,在室内进行自己的节庆狂欢,再加上对将来的担忧,哪怕是最下等的酒馆里也是人满为患。

“薇姿。。”

大袍缠巾的赛特,不声不响的坐在墙角,心中还在想着这些天发生的事情,心中默念着少女的名字。只要再过一段时间,城市中就没有人会在意一对失踪的阿拉比亚破落家庭的主仆了

由于教义禁酒,布哈拉城中的大部分酒馆和食肆,都是景教徒和拜火众经营的,因此这里很少有穆斯林的身影,就算有也是改头换面,偷偷过来的,所以无意间变成一种掩护身份的良好环境。

酒馆喧闹中他终于等来自己会见的人,对混在人群中满身酒味的同伴试了个眼色后,循着暗记来到藏酒的窖室中。

推开藏在酒桶和大缸后的暗门,他被引进了一条地道,尽头是一间宽大的石室,异己风化的雕文和沉积的土垢,让这里的一切看起来很是古老。

经常燃烧的熏香味,让他认出这是一间经过改造,用以逃避宗教迫害的地下佛堂,没有大件的造像,只在石壁上镶嵌着一块,缕刻有菩萨金刚力士的浮雕石板。

一群大袍遮脸的人在这里久候多时,部分当地的土地贵族“得赫干”们公推的代表,以违背教义为由被阿巴斯人处死的前代胡马特(藩主)布哈尔.护达的家人,由当地贵族子弟组成的侍卫“沙基尔”,正警惕的戒护左右。

作为当地历史悠久根深蒂固的执政家族,虽然被阿巴斯人总督剥夺了历代沿袭的身份和权势,但是布哈尔.护达家族遭遇,反而引起了那些当地贵族和平民兔死狐悲的同情,在他们的运作下,布哈尔.护达家族总算逃过了灭顶之灾。

呼罗珊的动荡和***,撒马尔罕迫在眉睫的威胁,让他们发现自己,又到了需要重新站队的时候,于是曾经世袭胡马特家族的后人被推了出来,通过某个可靠的渠道作为中介,与当年秘密谈判代表团成员之一的赛特,进行初步的接洽。

只是对方开口的拿一霎那间,赛特吃了一惊,这位胡马特家族代表,居然是一位女性。

在距离布哈拉更远南方的土地上,一只衣衫褴褛疲惫不堪的军队正在跋涉在湿热的林地中,

在距离富楼沙城第七天的路程,哪怕是在秋季,波特瓦尔高原潮雨的天气和毒虫蛇蚁,甚至比那些溃散在山林中的天竺兵,造成的威胁和减员更大。

仍由冰凉的秋雨滴落在甲衣上,顺着领口袖边的缝隙,渗透进布甲和贴身绒衣,在马背上上头重脚轻,昏昏欲睡的别将叶永星,忽然觉得队伍停了下来。

“怎么,遇到敌人了么。。。”

他沙哑询问自己的吐火罗亲兵道,潮湿阴冷的天气,让很多人都患上了这样那样的毛病,感冒和烂脚反而是最常见的。

“上官,他们好像发现了一个大镇。。。”

叶永星顿时叹了口气,终于能停下来好好睡一觉了,城镇也意味着补给和劳役,还有热汤,现煮的饭菜,遮风挡雨的房间床铺。

随即传来令人雀跃的消息,前锋的捉生队发现一处天竺铁的产地了,这是一整个建立在矿山附近的大型锻镇,以及十数个附属的村落,全部落入唐军的手中。只是其中工匠逃亡了大半,只剩下一些层次较低的炉工奴户。

随即进入镇子后,新炊的大饼和热滚滚的菜汤在与目中被端上来任由取用,分配到驻队的士兵,可以一边光着膀子吃饭烤火,一边将泡的里外**衣甲,还有的烂唧唧的靴子倒挂在火上烘烤发出奇异的味道,毕竟只有少量的军官才有那种可以防水的胶皮靴子,不过也被行军中的砾石和乱枝划得稀烂。

一贯抠巴巴算计着用度的粮料官,甚至破例给大家发放了烧酒,虽然只有几口,但那满嘴的辛辣够劲,也足够让人的精神振奋起来。

作为初级军将之一,叶永星不用和大多数士兵一起挤大棚,而可以拥有一间小小阁楼作为署理公务和行宿所在,三两口喝光配给的烧酒,就抱着大氅在干草垫子上美美的睡去了。

被叫醒的时候,天已经微微放晴,中军传来就地休整的消息,作为当日轮值军将之一,他得检查各团各队武器整备,物资存留,斥哨警备,在中午的时候再次镇压了一下留在镇外那些皇协军的骚乱,将十几个试图逃跑的家伙,连坐吊死在镇子的围墙上。

然后交卸公事后,找上随军的材官,就地参观起镇子中各色设施来。

对唐人来说天竺的制铁法是迥然不同的事务,当地使用的炼铁炉主要是地炉和竖炉。地炉直径约40厘米,深20厘米,冶炼海绵铁。冶炼后取出全部炉料,经过锤打分离炼渣,或者先行破碎,分选后烧结锻造成锭,这种方法称为块炼铁法。

天竺拥有上好的铁矿,经人工选用捣碎到粉末状矿石,用淘洗法反复清洗,这样矿石从杂质中分离出来,就像淘金人从其他杂质中分离出黄金的颗粒一样.

将瘤石(黑锰矿)、竹炭及某些植物叶子密封在一个陶炉坩埚里燃烧加热,当这些东西熔化后,其渣滓形成一团金属,然后将此金属反复熔化、冷却四五次,最后炼成厚度为数寸,重约两三斤的半球形铁锭

此时由于高温融合的缘故,在金属内部形成大量的渗碳结晶,让铁锭非常坚硬,抗酸性强,当被抛光后会呈现出带白色或银色,这就是大名鼎鼎天竺镔铁(乌兹钢)的最初形态。

但制作成兵器需要更多的工序,经正常铸造的钢锭很硬,经锤打后也不会有凹痕.故需用特别含有铁锉屑或粉末状铁矿石之粘土混合物覆盖,从而强化钢锭的脱碳.把钢锭重新加热到火红色约7000c至9000c后,再通过锤打作硬度试验.重复此热处理过程,直到金属过到足够的软度以便锻造.

这样韧性高的波纹熟铁里均匀散布着比玻璃还硬的雪明硬铁微粒.使得刀剑武器可以具有非常锋利的刀锋.而且也非常坚韧而不会折断的刀身.而且由于耐酸蚀很不容易生锈.可以成为世代相袭的传家宝。

但相对的制造的费时费力.是超乎各位的想像.通常要花上两三个月的时间,而烧结的铁饼成功率又很低,让这种金属在当地乃至遥远的安息大食,成为一种价值不菲的特产。

一同起获的还有没能带走的十余万斤玄铁,数十万斤铁矿砂,以及上千件成品和半成品兵器胚子,还有大量财物和钱币,显然这曾经是一个相当富庶繁华的集镇,更够建立起像样的城围,这在他们一路上所见的城邑中是不多见的。

疲惫不堪的追击部队,终于在这里停住了脚步,就地大兴土木,将这里建造修缮城一个新的据点。

就是这么一次大反攻,破天竺小国五个,得城大小二十七所,户口近四五十万,不过其中天竺***都逃散到山中,或是乡野,需要时间慢慢清检出来,才能派上用场。

裹挟而来的天竺兵奴也有万余人,皆有武器,甚至还有少量的铠甲或是坐骑,并且大部分人都参加过三场以上的战斗冲阵而活下来,并经过漫长的行军没能跑掉或是死掉,算是比较有经验的炮灰。为了得到口粮,财物,甚至是女人,他们已经麻木的可以向任何人挥动武器而毫不犹豫。

遇到迎战的敌人,他们会最先发动冲锋,打乱敌人的阵型和组织,为唐军本队创造机会。如果是据点和城镇,则成为他们狂欢的盛宴,只要能打破进去,就可以拿走他们所遇到的任何人和东西,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唐军的伤亡和损耗。

而没有战斗的时候,他们就随唐军小队,组成一个个捕奴队,将那些逃到乡下和偏远地方的天主百姓搜捕出来,补充随军兵奴的消耗,按照人头获得食物或是女人的奖赏。

虽然在他们身后留下的是一地的残败,但是更多来自贫瘠穷苦山区的吐火罗人和安西归化的百姓,会从北方有组织的大量迁徙过来,取代这些天竺土著留下的空白,在他们的土地上建立起新的村庄和市集。

因此对天竺的进一步开垦,也得到了安西都护府的大力支持,毕竟作为客军的金吾军最终总是要回归朝廷中枢的,反而是地缘接近的安西都护府军民,是最大的受益者。

因此安西都护府上下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基本这些年重新聚敛起来的储积大部分都拿了出来,作为行路粮和安置之用,而且基本不用怎么鼓动,就有安西子弟自发参加官府征募开拓的武装屯团中去。用少量安西境内的军户子弟和唐人百姓为核心,以安西归化的各族为主体,用天竺土人为奴工劳役的外围,一气就组织起数十个以城镇为中心的屯垦区。

其中以地缘接近的吐火罗人最多,吐火罗国内多大山绵连,地贫而诸侯攻战不止,历代最不乏南下求食抄掠之众;拔那汗、河中列国次之,因为河中乃四战之地,虽然富有绿洲良田,又兼商贸巨利,但是却是在位于众多大势力的夹缝之中,冲突频频动荡不断,流离失所者亦是不少;大小勃律、梵衍那岭西山中诸国又次之,然后是北地葛逻禄、突骑施等草原沙漠各部也有人加入。

从另一方面说,对这些常年生活在干燥沙漠和贫瘠山地上的人来说,不远数百里上千里迁徙到温暖湿润的肥沃原野,简直是天堂一般的存在。因此他们很容易和作为上层阶级的唐人移民一起,在德干高原东北部地区,就地构成一个外来者为主导的全新社会结构和阶级秩序。

现在这些兵奴被下令,围绕镇子就地营造新的卫星城寨和烽哨。。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