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燕立时掀了帘子出来,看那婆子欢天喜地的在台阶下行礼,问得一声:“当真?”那婆子掖了手直拜:“可不,报信的都已经送了红榜来了。”
春燕欢喜的念了一声佛,今儿确是放榜的日子,叶氏病着,宋荫堂来了几回,回回都说别叫这些小事扰了母亲静养。
老太太那儿去看榜的,这会儿还没回来,不竟报喜的竟这么快就来了,春燕一脑门子事儿,又想着要报喜又想着要发赏,反怔在原地不动弹了,还是繁杏打里头出来,隔着门喜报也听得真真的,出来便满面是笑:“太太这会儿睡着,赶紧,赶紧发赏。”
春燕又念一声佛,实心实意的替叶氏高兴,娘家的亲如姐妹的大嫂没了,叶氏一听就先晕了过去,也不问哥哥瞒报丧事这事儿怎么罚的,先哭起了沈氏来,伤心了这许久,有桩喜事她心里怎么也好受些。
何况宋荫堂中了进士,往叶家去说亲也叫得响亮,春燕知道叶氏最不放心的是叶文心跟叶文澜这一对儿侄子侄女,宋荫堂中了,那便是放下心口一块大石,只这会儿吃了药睡着,要怎么庆贺还得问老太太。
这下子宋家可是双喜临门了,老太太那儿还不知道要怎么欢喜好,春燕得了繁杏这么一句,这才回过神来:“要么问一问二姑娘。”
石桂这才知道余容跟泽芝都在屋里头侍疾,叶氏人是冷淡的,对这两个庶女却也算得上尽心了,叫人帮衬着,让余容很是在赵三太太跟前露了回脸。
赵三太太说是帮手,宋家的诸多事务不明白,还得问过余容,余容十句里能答得上一半,一个没学过管家的姑娘家,能说上这许多已是难得了,不能答出来的,也必寻人问个妥当明白,问一追二,绝不是鹦鹉学舌,问了东就忘了西。
赵三太太心里一百个妥帖,这样的姑娘讨回去,还是她儿子的福气,心里又后悔给大儿子定亲定的早了,可是晚上一年,余容就是长子长媳,家里各样事都得说了算。
她把这意思漏给老太太知道,说这样好的姑娘,全得了老太太的教导,娶回家不当长媳,倒还辱没了她,这话老太太听了自然高兴,也明白赵三太太的意思,拍拍她的手:“你放心罢,我这个孙女儿,是精心教养长大的,嫁到外头去,怕叫人欺负了,我想一回,也只有我娘家还放心些,她不是个爱争的,进了门绝不会那些个污七八糟的事儿。
自家女儿面嫩,当娘的怎么不知,余容还成,泽芝是再不能管事的,甩手不管家,比那管家的要轻省的多,一份嫁妆摆在那儿,婆家再不敢小看了去。
泽芝一见叶氏笑了,面上倒有些羞意,叶氏笑得一声:“你们也不必守着了,叫人备礼盒子去,我记着左邻的余家今岁也有子侄下场的。”
除开余家,还有纪家,也着了人去打听着,纪大人的儿子,纪子悦的弟弟纪子升,纪大家自个儿便是十七岁的进士,说不得这个儿子青出于蓝,纪家这么些个糟心事儿,也是该有喜事冲一冲了。
春燕发了赏钱,拿着空箩儿进来,笑盈盈给叶氏报喜:“太太看看这些猴儿,恨不得多生只几手,一人抓一把,一箩儿都没了。”
说着还把箩底儿摊给叶氏看:“都为着少爷高兴呢,我看这会儿老太太该派人去寻了。”余容泽芝两个掩了口笑,叶氏微微一笑:“他去散心了,着人往雨花台寻一寻,说不准在那儿。”
一茬茬事吩咐下去,余容一面听一面记在心里,原来都是有耳无心,此时用心去记,越发觉着这一大家子的事儿,要理起来且不容易。
叶氏说完了,跟着又道:“老太太怕要欢喜的,防着她心口疼,夜里给她烫一杯合欢花浸酒。”
老太太的衣食,叶氏是每日必要过问的,她吩咐了,春燕着人去办,叶氏想一回,抬头出了会神:“叫人给尹坤道添些香油,让她和千叶小师傅一道打醮罢。”
一场法事没做完,又有一场跟着来,算一算尹坤道年前到年后就不曾歇过,春燕了然点了头道:“我知道了,这就去办。”
有了这番喜事,必要去圆妙观作道场,等的就是叶氏的身子好上些,她替沈氏伤心,又劝自个儿都是命数,走了也有走了的好好处,若真有一日东窗事发,这烂摊子也不知道怎么收拾。
春燕不等叶氏吩咐,已经跟繁杏两个作了主,使了钱替沈氏去东寺做了道场,她们知道的时候已经晚了,也还是得念上七七四十九日的经。
这两个办事妥当,叶氏也想着要为沈氏点一柱清香,在家里祭奠总归不好,头上还有老太爷老太太两个在,不如就往观中去,替她烧一卷经,除了护住叶文心叶文澜姐弟两个,如今也只有这桩事能替她做了。
“我记着,原有个丫头,那个不识字还绣了太上感应篇的,这会儿在哪儿当差呢?”叶氏忽的发问,春燕也是一怔,她正想借着机会提起来,不意叶氏竟还记得这桩事。
春燕道:“我看她机灵不过,调了去侍候表姑娘,跟着表姑娘学了半年字。”
叶氏听了怔怔出神,隔得会子才又点点头:“也是她的造化,这会儿那头也无事了,把她调回来罢,我有事分派给她。”
春燕原就想提,这下再好不过,心里想着怕是要让石桂绣经,绣花旁人都成,只这个非她不可了,应了叶氏,出门就叫过石桂来:“你上回绣的太上感应篇,太太很是喜欢,你这就去理东西,调回来当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