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也不算全然胡诌,厨房油水大,石桂这个月除了发太太赏的东西,得着好几回赏钱,或多或少,加起来总有三百来钱。
葡萄虽是调到钱姨娘院里了,月钱看着翻了一翻,可却是整日不得闲,不独钱姨娘要差遣她,一院子的大小丫头都要使唤她。
呆在厨房又不一样,不往院里去,一天只忙着三顿饭,还得看里头点了甚,到汤水素食了,才是郑婆子上灶,只要菜治得好,就有赏钱可拿,平素吃的花样也更多,石桂在厨房里半年,衣裳裤子都短了一寸。
她自是觉着厨房里好,不必看主子的脸色,跟园子里头的人起的争执也少,不是太太屋子里头的一等二等,厨房里等闲也不必巴结,可郑婆子先还叫她消了回家的心思,这会儿又拿石家需要钱来拖住石桂,让她心生感激,若真是七八岁的孩子,还真叫她哄住了。
郑婆子奔走几日,因着一道素食又挤进了叶氏的小厨房里,原来的那个婆子是挤不走的,把给姑娘姨娘们的菜交到她手里。
还有两个姑娘的细点汤水,加起来也没多少活计,石桂年纪小,跟着去送点心的时候,还往两个姑娘院子里去了一遭。
叶氏这头两个庶女,就住在一个门洞的两边屋里,才十二三岁的年纪,寻常连房门都不出,送上去的东西原样儿撤下来也没动几筷子,撤下来的饭食点心,石桂能分掉一半。
郑婆子既领了这差,自然把石桂派到好地方去,她又有赏又有吃,还把吃不掉的点心包了带回屋里,分给同屋的丫头吃,一屋子都是粗使,反过来倒叫她姐姐了。
石桂如今跟几个粗使丫头住在一个屋里,那几个无有不羡慕她的,说她运道好,认了郑婆子当干娘,才进来半年就能在厨房这么大油水的地方,侍候的还是两位姑娘。
屋里六个,除了石桂,三个是家生的,两个是外边买来的,干着粗使的活计,便是家生的也没正经儿起名字,一屋子倒有两个重名带桂字的,石桂干脆道:“我家里姓石,就叫我石桂罢。”
几个丫头闲磕牙,就没有家生子不知道的,东边长西边短顺嘴就能说出来,可大少爷是怎么倒霉惹了老太爷那么大的气,没一个知道,石桂也不在意这些,横竖同她不相干,她想打听的是什么样的丫头能放出去。
在别苑里半年,头先是听郑婆子说得好,跟着淡竹又给她吃了一枚定心丸,可她这会儿听的看的才是真,一问起淡竹石菊,这几个就没有不知道的,这两个的爹娘连着亲,是大太太陪嫁过来的人,能挤上去的俱是亲信。
石桂拿了一碟子麻糖果仁出来撒给她们吃,一个个的问了姓名,里头有名姓的也不过喊着香扣九月这样的小名儿,石桂看她们嘴快,抓了把果仁给她:“我干娘常说老宅里头规矩大,我如今常往院子里头送吃食,且得细问问规矩,别冲撞了谁。”
香扣捏着块麻糖咬得咯咯响,吸溜着口水去舔里头的松仁吃,一面嚼一面道:“这倒是了,你新进来没学过规矩,府里粗使的丫头也有提等的,得往管教嬷嬷那儿考教一回,点了优等的才能进院子呢。”
宋老太爷一辈子做着文章,把这一套用到家里,凡仆妇优则赏,劣则罚,两年一回考,初行这规矩的时候,确是提了一批好的上来,跟着便是你托我,我托你,一家子都在府里当差的,怎么不遁人情。
宋家没了的大老爷,还专作过文章,以一家之事比作一国,家都难平,徇私舞弊欺上瞒下之事难禁难绝,何谈一国之治事。
这些家生子不过走个过场,绕上几个弯,总沾亲带故,考的不过是外来这些个,香扣还当桂花是怕了考评,宽慰她一句:“你是郑妈妈的干女儿,还怕个甚,总能评个优等的。”
吃了她的东西,到底嘴软,石桂先挑了头,她们自个儿就说开去:“老太太太太是再慈悲不过的人了,只二房那个是笑面虎,吃人不吐骨头。”
甘氏要真是这样厉害,叶氏怎么能压得她动弹不得,越是这么说,石桂越不信真个求了太太就能放出去,便是求,也得有脸面去求,郑婆子想给太太请个安,还足足等了三天,自个儿要一直是个粗使,这辈子也求不到恩典。
她能得着太太的赏,不是为着心思有多巧,而淡竹春燕两个帮衬着,若不是可巧别苑里头没别人,春燕跟前怎么也轮不上她去结识。
石桂当作闲扯问上一句:“就没有外头买了还放出去的?”两个小丫头笑一回,磕了瓜子仁儿抓一把塞到嘴里,嚼了满嘴,这才道:“怎么没有,豆蔻姐姐原就说要放出去的。”
说要放出去,到底也没放出去,不但没放,还当了妾,石桂心里凉了半截,香扣又道:“她也真是死心眼子,难得太太看中她,如今不是正好,真生下儿子来,不定怎么风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