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桂进了宋家的目标就是二等,在她的计划里,给自己预留了三到四年的时间,要提到二等怎么也得到十三四岁,等上头的一茬茬升等嫁人了,才能轮得着她。
再不成想进了宋家没几月,从粗使升到三等,又从三等升到二等,她正眨巴了眼儿,春燕笑了一笑:“你的月钱就到我这儿领。”
石桂立时明白过来,不是提成二等,是领了二等的例,既安了她的心,让她知道二等指日可待,又不乱了那些原来就在三等二等上,按步就班爬上来的丫头们。
春燕塞了一匣子点心果子给她:“你拿了去吃罢。”轻轻笑一笑:“我记着你还有个干姐姐,同她一道分了就是。”
半个字没提郑婆子,却把郑婆子点了出来,石桂正发愁怎么把郑婆子要月钱的事给回了,不是一回二回来个太极推手,而是彻底断了她这个念想,孝敬是孝敬,月钱却不能捏在她的手里。
她跟葡萄定的计策也不定能成,钱姨娘肚里这个还不知是男是女,春燕这么说了,倒替石桂了了一桩难事,郑婆子必然不敢到她这儿来要钱的。
既给了实惠又解了燃眉之急,看起来是桩千好万好的事,石桂心里头明镜似的,这月例是她说有就有,她说没就没,作不得准,跟管事娘子那头盖了戳的二等,再不相同。
石桂笑着接过来,总归得了好处,也要谢她:“多谢春燕姐姐提点我。”
春燕冲她点点头,又把昨儿的事问过一回:“表姑娘脸上伤可重?”若是伤了面目,便不能选秀了,可往后说亲却不易,叶氏见天为了这事儿发愁。
沈氏并不曾回信,连只言片语也没能传回来,只派人来送了节礼,那送礼的婆子说是为了养身,已经把太太送到城郊庄头上了,叶氏一听心头一紧,已经派第二拨人往扬州去了。
春燕一向是叶氏身边最得力也最忠心的,比高升家的还要更合叶氏的意,叶氏着急的事儿,她也跟着一道急,若是叶文心能不进宫,一家子可不都安生了。
叶氏今岁冬日里便不似旧些年身子好,强撑着去了寿宴,回来也有些乏力,这会儿在喝养生汤,春燕进屋回报,她听说叶文心病了,赶紧打发了春燕去看。
春燕理了些药材,又让厨房送了玫瑰糕来,说是给叶文心过药吃的,石桂捧了药,春燕走在她身边,忽的问道:“按你看,姑娘可有想进宫的念头?”
怕就怕叶文心想进宫,负了沈氏一片慈母之心,石桂眼帘一垂,斟酌道:“我呆了这许多日子,从没听姑娘说过要进宫的话。
春燕摇摇头:“我不曾去过,只听我娘说过。”春燕这份忠心是打小承继下来的,看了看石桂:“我去的最远,也就是老宅了。”
两个独处了,倒不说话了,绕过回廊时,在静中观前见着一径小道,春燕盯着雪中的脚印看了看,眉目不动,带着石桂绕过去,进了幽篁里。
看那脚印便能瞧出进观的是个男人,春燕看出来了,石桂自然也看出来了,雪下得越来越大,过一会儿那脚印就会被掩盖住,春燕既不开口,她便当不知。
屋里头一股浓浓的药味,窗户开了一条缝,换了香花来,玉台金盏开得累累缀缀,拿彩带扎着才不倒,轻薄花瓣沾了药味连香都淡了。
叶文心散了头发靠着软枕,盖着厚被,坐在她跟前的却不是琼瑛,而是玉絮,拿了小银勺子舀出玫瑰蜜来,调了蜜卤子给叶文心送药。
叶文心脸上肿已经消了,红痕却还在,石桂的法子有用,玉絮便又去厨房要了熟蛋,给叶文心揉脸用。
春燕一来,玉絮让出座来,春燕年纪比叶文心大不了几句,行事却差不了是一点,替她拢了被子,宽慰她好好歇着:“表姑娘才来了几日,这就生了两场病,报信回去,舅太太且不知道怎么着着呢。”
叶文心眼睛一亮,这便是又送信回去了,春燕看她的神情,端了蜜汁给她喝,又道:“吴夫人家的宴会姑娘也去得了,要我说不去也好,贵人多虚礼多,免得身子才好些,又折腾虚了。”
叶文心嘴儿一抿,露出个笑意来,假借咳嗽茬了过去:“多累着姑姑惦记我,我身上不好,慢慢养着,过了冬天就好些了。”
自个儿把多病坐实了,春燕笑一笑:“姑娘好好歇着,若是舅太太来信,我必来送的,这几日先只清淡饮食。”
石桂送了春燕出门,走到门边遇上了叶文澜,他听说姐姐病了过来看望,石桂春燕避过他去,立在廊下问道:“怎么今儿在表姑娘跟前的不是琼瑛?”
“琼瑛姐姐得冯嬷嬷看重,事儿忙得很,常要往前头去,这会儿怕是前头去了。”石桂把事实说了,跟春燕两个心照不宣,春燕笑看她一眼:“你娘给你寄的衣裳,赶紧试试去罢。”
本来叶文澜听着姐姐夸了两句石桂就有些看她不顺,石桂避之不及,赶紧回了屋,打开包袄里头是件厚厚的冬衣,联珠小团花的纹样,海棠红的色儿,套在身上还长出一截来。
秋娘就怕女儿衣衫不够穿,孙婆子说了家里要发冬衣的,也还怕宋家的冬衣不够厚,往里头填了厚厚的棉花,母女两个不在一处,心里头想的却是一样。
石桂把那棉衣重又叠起来,等太阳好的时候晒出来,把这新棉花晒得香喷喷的,就放在床头,夜里睡觉的时候都能做个好梦了。
石桂抱了衣裳,六出过来叫她:“少爷要回了,叫你打伞呢。”石桂放下衣裳,拿起大油伞,等着叶文澜。
叶文澜出了门就背了手,快走了两步,石桂还没喊仔细脚下,他就转了头,气势汹汹道:“就是你跟我姐姐学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