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王大伦的演艺生涯 > 第一百零九章 人形机器

王大伦的演艺生涯 第一百零九章 人形机器

作者:陈奔驰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11 02:24:47 来源:小说旗

“你怎么这么胖啊?”

自从上次在饺子馆里试镜后,王大伦差不多有四个月没见着刘玲了,咋一见面,吓了一跳。刘玲整个人胖了一圈,尤其是那张圆脸,跟大饼似的,更象江德花了。

刘玲幽怨地看了他一眼,道:“还不是导演要求的,他让我增肥,说戏里的陶兰就应该胖点。”

王大伦点点头,前两天他刚刚和张远到几个选好景的拍摄地点去转了一圈,还参观了保.定女子监狱。还别说,监狱里的那些个女囚犯一个个气色都不错的,而且还都偏胖。刘玲现在这副形象还真挺符合一个在监狱关了十七年的资深女囚犯。

但他还是忍不住笑道:“你都胖成这样了,你那老男友不会嫌弃你吧?”

“老提这个,你有意思吗?”

刘玲最烦的就是王大伦经常用这个话题挤兑她,说起来这货还真象是她爹妈的亲儿子,在这个问题上这货始终跟她爹妈站在统一战线。

“啪!”

她把一叠乱糟糟的发票单据扔到王大伦的桌子上,板着脸道:“签字,报销!”

话说王大伦现在正如他所料干的就是制片主任的活。这部电影张远和马可穆勒都是制片人,马可穆勒压根就不可能过来,主要还是以张远为主。而且之前张远说什么老外监督啥的,其实也没有他说的那么夸张。说到底老外压根就管不了花钱,他们只要确保投入的资金用在这个电影项目上就行。也就是专款专用的意思。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张远是个纯粹的艺术家。只要一到片场,他所有的心思都在电影上。在这方面他跟老贾都属于同一种人,也许恰恰就是这种纯粹的人才能拍出好电影。

以前剧组的其他事务都有宁黛帮他操心,还有老友张建帮着操持。但这次宁黛因为孩子还小,实在走不开,加之张建也因故没有进组。于是他只能使唤王大伦了。

用他的话来说,如今剧组的这些人,别看大部分都是他的老班底,新找的摄影师张喜贵还是他大学的同班同学,但要论信任他还是最信任王大伦。而且去年拍mV的时候,王大伦就已经充分证明了他在这方面的能力。

其实也不用张远忽悠,王大伦既然来了,就已经做好了这方面的思想准备。不管怎么说,张远不但是他的朋友、兄长,更何况对他还有知遇之恩,张远遇到难处,这个忙他无论如何都得帮。

如果说张远是负责拉钱,负责整部戏的拍摄的cEo,那如今王大伦就是cFo,主要就负责花钱。剧组中的每项开支,都需要他签字过目,花多少、怎么花,需要严格把控。除此以外,作为副导演,他还要协助张远,保证拍摄进度、处理演员关系。

这不今天演员进组,他还得负责报销路费啥的。瞅着桌上那堆乱糟糟的发票、单据,王大伦不由皱眉道:“你说,你报销就报销呗,但你总得把这些发票都理清楚,粘在一起,填个报销单吧。你这么弄,让我怎么签?”

“哼,你不是能嘛,什么事都要管嘛,反正你说的这些我不会弄,你帮我弄一下不就得了。行了,不跟你扯了,反正我把票据都给你了,明天找你要钱啊!”这个江德花直接就把他当助理使唤了,说完就拍拍屁股走了。

要是换别人,王大伦早就把这些乱糟糟的单据扔他脸上了,但谁叫她是刘玲呢?没办法,被使唤就被使唤呗,他只能一张一张帮她整理、粘起来,什么出租车发票、长途汽车票,居然还有被套床单啥的,林林总总加起来得好几百。

你可千万别小看这好几百的,来剧组这几天,他已经深刻感受到,维持一个剧组的正常运作还真心不容易。每天花出去的钱跟流水似的,这还不包括演员的片酬,胶片费用这些大头。

这部戏总投资两百万,而且资金是实打实的到帐上,但除去先期购买的胶片,添置了一些设备,这都还没开机呢,就几十万已经出去了。光是王大伦就这几天经手的款子差不多又已经小十万了。

而且他对张远十分了解,张远虽然不象老贾那样随心所欲,天马行空的,想到哪儿就拍哪儿,但这货喜欢死扣细节,一场戏要是不满意,他就能拍上几十条甚至上百条。别看导演在现场牛皮哄哄,动不动就“卡,再来一条”,可你要知道,这每拍一条可都是钱啊!

所以这胶片以及后期制作的费用,王大伦估摸着最起码得上百万,除去拍摄前已经购买了二十万的胶片,剩下八十万无论如何得帮他留着。

这样,帐上剩余的资金就除去一大半了,剩下还有六十多万,不但要支付演员片酬、工作人员的工钱,还得负责这六十多号人在以后两个月里面的吃喝拉撒睡。

来剧组的第一天他就和会计把这账粗略的估算了一遍,发现这钱实在是捉襟见肘。没办法,只能节流。比如目前剧组住的这个小宾馆,四十间房,每间房八十一天,当初还是张远自己订的。光每天的房钱就是三千二,一个月小十万,两个月就是二十万,快要占到总费用的三分之一了。

他对张远这种大手大脚的冤大头做派相当深恶痛绝。别看这种小宾馆挂牌什么一百五十八、一百二十八啥的,其实平时有个50%的入住率,老板就已经偷着乐了。四十间房间差不多占全部的房间的80%,八十一间,貌似已经打了不小的折扣,但绝对还有让利的空间。

于是他亲自找老板谈判,要求降价,一句话,房价再降百分之二十,另外再包一顿早饭,要不然立马就搬走,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经过两轮谈判,宾馆老板不得不妥协,而且当天晚上还偷偷的跑到他的房间,塞了两千块的红包。足以能说明,哪怕就是六十一间,老板都有大把的钱可以赚。

还有就是吃,原先在外面订盒饭,算下来每人每天的伙食费差不多得十五块一天,而且这饭菜的质量还不怎么的。

为此他亲自走访了几家盒饭店,发现基本上都是价高质次,而且卫生问题也得不到保障。正巧宾馆有个小餐厅,平时就是做做早餐啥的,没什么生意。他和老板商议了一番,以每人每天十块钱伙食费的标准给剧组提供饭菜。

由于厨师、设备都是现成的,六十多人的盒饭,每月折合下来近二万块钱的营业额,最起码能养活餐厅的工作人员和设备折旧,老板何乐而不为。而且王大伦充分借鉴了荣欣达的做法,每天熬上一大锅骨头汤,当然不会搞什么三六九等,剧组人人有份,在这寒冷的季节里,能够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浓汤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其实一般剧组都会分成五个小组,比如导演组,有导演、副导演、动作导演和场记啥的;摄影组,有摄影师、副摄影师、摄影助理、机械员、灯光师、灯光助理;美工组,又分美工师、美工设计、服装、道具、化妆等;录音组,有录音师和录音助理。

剩下的就是王大伦所在的制片组,原本还应该分制片主任、现场制片、生活制片、外联制片、财务人员、剧务及后勤保障人员等。

当初张远为了节省开支,极大的缩减了剧组的人员配置,尤其是制片组,王大伦身兼制片主任、现场制片、生活制片和外联制片于一身,手底下就是两个财务、三个剧务外加两个跑腿的后勤保障人员。

原本剧组还没有茶水,即便每天喝矿泉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尤其是冬天,又加上剧组80%都是大老爷们,他从批发市场给每人买了个保温杯,每个杯子上贴上名字,又买了十几个热水瓶,打电话让老家寄来一百多斤茶叶过来,专门指定一个场工负责端茶送水。

就这样,王大伦来到剧组不到一个星期,剧组的生活条件就上了个一层,得到了剧组工作人员的一致拥护,关键还省钱,让张远颇有些老怀宽慰。

但这仅仅还是生活制片的活,作为副导演和制片主任,他还得干统筹的活。啥是统筹?还记得华罗庚的那篇课文《统筹方法》么?一边做开水一边做功课,怎么算下来才是最节省时间的。

实际上,剧组的统筹就是每天给全剧组派活儿的人。每个工作人员“几点起,几点睡,几点干活,几点喂”基本都要听从统筹的安排。

说实话,统筹的这个活儿真心不好干,因为你得考虑到制片组的进度,又得考虑到摄制组的疲劳程度,还得结合演员的脾气,才能制定详细的计划,拟定通告单。

总之王大伦在剧组名义上是二号人物,但干的活最苦逼。尤其是刚到剧组的第一个星期,一切都要熟悉,一切都要考虑,很多需要改变,很多都要亲力亲为,搞的他都快要神经衰弱了。这还没完,张远居然还要求在戏里客串一个角色。

哎哟喂,大哥,我好歹是你的兄弟,是个人,不是特么的什么人形机器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