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王大伦的演艺生涯 > 第二十四章 好评

王大伦的演艺生涯 第二十四章 好评

作者:陈奔驰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11 02:24:47 来源:小说旗

入围主竞赛单元的电影自然会受到各方的关注,尤其是一向被誉为拉丁美洲电影和欧洲电影盛会的马塔布拉塔国际电影节,第一次有亚洲电影入围主竞赛单元,而且还是来自神秘的中国。

所以当三个亚洲面孔加一个欧洲面孔的混搭组合出现在红毯上时,顿时引来那些没有见过世面的南美记者的一顿狂拍,剧烈的镁光灯闪得王大伦差点没睁开眼

“咦,还有中国记者。”王大伦在人群中惊奇地发现了几个黄色人种的面孔。

“不是日本人就是韩国人,不会是中国记者。”张远在旁边小声道。

王大伦细细的观察了一番,那些人似乎确实跟中国人不太一样,不禁有些失望,嘴里小声嘀咕着:“怎么会没有中国记者?”

“马塔布拉塔国际电影节一般很少有中国电影参加,所以很少有国内的记者采访。不过即便有国内记者,他们也不会采访我们。”

“为什么呀?”王大伦奇怪道,“要是我们这次得了奖也算是为国争光呀!”

“为国争光?哼!”张远冷哼了一声,不再理会他。

还是另一边的张建给了他答案:“咱这是地下电影,老张还在禁导期,咱们这次就算是得了金树商陆奖,国内也不会有任何报导。”

王大伦懂了,这就是俗称的封杀!想想感觉挺失望的,好不容易捞到个成名的机会,结果没啥卵用。

在入围主竞赛单元之前,尽管张远和老克到处推介,但《东宫西宫》还是少有人问津。一入围,情况翻转,马上就有片商主动上门联系,不但有南美的发行方,还有不少北美和欧洲的片商。这下把张远和老克乐坏了,开幕式结束后到处跟人洽谈价钱。

王大伦和张建则开启了学习模式——到处去看电影。于是电影票成了此行最大的开销。

但令他郁闷的是电影里的话几乎一句都听不懂,拉丁美洲电影清一色语速极快的弹舌音,欧洲电影除了偶尔有几部是讲英语的,其他的都是什么法语、德语、捷克语啥的,当然也少不了跟拉丁美洲同文同种的弹舌音。虽然底下清一色都有英语字母,但以他的英语水平只能看个大概,根本就不能汇通。

相比之下张建却看的津津有味,一问才知道,这货既听不懂又看不懂,就是看人家的摄影技巧。

十一月十一日,呃,眼下还没有双十一购物节,只能称之为光棍节,马塔布拉塔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入围影片《东宫西宫》终于公映了。

唯一入围的亚洲电影,神秘的中国,同志题材,各种元素的叠加,首映当天,观众、媒体、片商把三百多人的影厅居然挤满了。

四个人当中唯独只有王大伦还未看过成片,所以他很期待。当灯光暗去,银幕亮起,他马上收敛心情,认认真真地看着电影。

开篇随着昆曲《游园惊梦》的背景音乐响起,阿兰在涛贝勒府的花园里游荡,斯汉亲自配音的旁白交代着他同志的身份。

“你丫的就是犯贱!”

“住口!你说我什么都可以,但就是不能说我贱,我不贱!”

“你有病!”

“我是有病,我的病就是我爱你。”

小史总是乱发脾气的的一方,他随意辱骂、修理对方

而阴柔的阿兰则“纵他虐我千百遍,我仍待他如初恋”,除了为自己的纯洁爱情辩护,他对小史从不反抗,始终对他百依百顺,央求他给哪怕一点点的爱。阿兰个性温柔、逆来顺受,在爱情中的盲目表现有如女人,与小史的粗暴和强悍作风形成鲜明对比。

这是王大伦第一次看到银幕上自己塑造的形象,成就感油然而生。回想起拍摄时的点点滴滴,他突然很激动,是他创造了小史,创造了他扭曲的性格,创造了他的屈服。他仿佛看到的不是一段影像,不是一个电影人物,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由自己创造的有血有肉的人。

没错,这就是我的作品!

影片结尾在昆曲《游园惊梦》的背景音乐中,小史满脸的茫然和踽踽独行的被击垮的背影……

画面定格,一排排演职人员的名单快速的打出。

“哗哗……”灯光亮起的同时,影院中爆发热烈的掌声。

首映空前成功。导演张远和主演王大伦自然受到了媒体的追捧,但面对“哒哒哒……”如机关枪扫射般的西班牙语的提问,两人只有面面相觑,无所适从。好在有老克充当翻译,回答了几个英语和法语的问题。

第二天上午,四人齐聚张远的房间,老克一大早就出去买了一摞英文版报纸,用他那古怪的中文口音一份一份念着评论:

“影片恰到好处地运用中国古典歌剧的调子让现实与梦幻自然地交融,使整部片子连贯紧凑,具有较强的统一性。影片在日落后开始主要剧情,以第二日清晨的日出落幕,故事在一夜里发生、发展、**、结束,这样的安排似乎在刻意地追求古典戏剧的“三一律”,然而又反倒使影片具有了形式另类的先锋色彩。”

老克满意的点点头,笑道:“这是《民族报》的专栏,他们打了8.5分,这个分数算是高的。”说着,又翻到下一张,看了一会儿,收敛了笑意,道:“嗯,《纪事报》的专栏就不太友好了。”

“念念。”媒体嘛,任何事总归是褒贬不一的,听够了赞扬的张远似乎不太在乎负面评论。

“《东宫西宫》在许多方面都力图加入新的元素以表现在同性.恋现象上的探索并展示其先锋性,但是片中阿兰充满过多表现意味的独白式叙述给人以一种不自然感,而那种中国古典歌剧的场景的插入,以黑夜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这些种种为影片添上神秘色彩的因素,也在无意识中向观众传递了一种同性.恋者的生活是神秘且奇怪的信息,这大概是同性恋群体不想要的。”

听老克读完,张远马上就不服气了,道:“同性.恋在中国就是神秘的,奇怪的。到现在同性.恋在国内依然是一种病,一种精神疾病,我就是要把这个在电影里反映出来。”

“那是老外不了解中国,我看这种评论挺正常的。”张建插了一句,安慰了一下张远。

老克也点点头,表示同意,继续看另一份报道,道:“咦,这个评论写的倒挺有意思的。”说着就开始读起来:

“我们注意到影片在设置场景时,布置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设计:事件发生地——警察局的构造,这个屋子四面都有门窗,人可以绕着该建筑从不同的角度往里窥视。而那位警察正是一边绕行一边窥视屋内的镜头,不禁让人想到福柯提到的边沁关于全景敞视建筑的设计。边沁是英国的思想家,他针对监狱改革设计出全景敞视建筑,即一个环形建筑,中心是一座瞭望塔楼。瞭望塔有一圈窗户对着环形建筑

在环形建筑里的每一个小囚室,都会被中心瞭望塔里的监督者所监视,而犯人却看不到塔中的人。虽然警察局的这种结构与边沁的全景敞视建筑不同,但本质是相同的,那就是让被囚禁者感到监视的无处不在,权力的不可确知,影片正是用敞式设计的警察局暗喻了权力的控制欲和淫窥性。”

“哟,幸亏这都是外国媒体的评论,要不然有关部门又得说我诋毁社会主义制度。”张远摇着头自我解嘲着。

王大伦听了半天,老克念的那些影评大都是评论电影本身的,也有说阿兰的,但就是没有写小史的。

“老克,你再看看,有没有提到我的?”

老克翻呀翻,一直翻到最后一张,突然笑起来,“这条评论很形象。”

“快念念。”王大伦还以为是评论自己的,连忙催促道。

“这是一个猫捉老鼠的游戏。问题在于,谁是猫?谁是老鼠?”

“没了?”

“没了。”

“就这么一句?”

“就一句话。”

卧槽!

……

十一月十九日,为期两个星期的马塔布拉塔国际电影节终于落下帷幕,闭幕式暨颁奖典礼在当地时间晚上七点举行。

这次电影节片子卖的不错,先后有阿根廷、巴西和加拿大的片商购得了他们本国的发行权,这几乎已经收回了全部投资,以后在欧洲的发行那就全部都是利润了。老克和张远这段时间乐的都快合不拢嘴里。

因为入围了主竞赛单位,有可能得奖,参加闭幕式的时候老克还特地张罗了大家的行头——清一色黑色晚礼服,就是那种前面短,后面长,还开叉的燕尾服。四个老大爷们高矮胖瘦各自不同,穿上站在一起,倒是一道别致的风景线。

闭幕式照例还要走一次红毯,候场的时候,张远和老克说着事,王大伦和张建则很关心那些衣衫单薄的女明星会不会着凉,看的都很仔细。

原本一个都不认识,可这些天看了那么多的电影,总归有眼熟的。

“哎,这个,这个,就是那个里面露点的那个,女二号!”

“我怎么看着不象?”

“电影里人家是素颜,现在是化了妆。你没见人家胸那么大,还有那身材,肯定是的。”

“是吗,感觉电影里好象没那么大?”张建伸长了脖子又仔细观察了一番。

“哟,你还看的蛮仔细的嘛!”

“行了,行了,差不多该轮到我们了。”张远走过来提醒了一声,刚才已经有工作人员过来说过了。

也许是新鲜感已过,尽管今天四个人穿的人模狗样的,却没有象开幕式时那么受欢迎,连爆闪的镁光灯的强度都小了很多,白瞎了王大伦还专门买了副墨镜戴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