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超级生物探测器 > 第三百七十五章汉代画像石

超级生物探测器 第三百七十五章汉代画像石

作者:疯神狂想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2 02:02:13 来源:平板电子书

看着精美的石刻,莫邪他们全都震惊了,他们还真没想到,这座地下祠堂,居然建设的这么恢弘大气。

当然,莫邪他们观看的还是文字,这些北齐刻字真是漂亮之极,看着这字,让人很自然地想起了娲皇宫北齐刻经,还有小南海石窟。

当然,张氏祖祠也能够追溯到汉代,而汉代的石祠,自然少不了雄浑有大气的汉画像。

在石祠内部的三面墙壁上以及三角石梁上,都刻满了精美的图画。

图画大多是阴刻线描,遒劲流畅,难得的是在如此大的面积上,巨幅的图画布局宏大,繁而不乱。

在院落里,还陈列着不少汉画石!

汉代画像石悠久的历史和极大的艺术魅力,就算莫邪这种没有多少艺术细胞的人,也被吸引了目光。

这里的画像石还真有“冢上有石室,制作工巧,其内镌刻人物车马”的感觉。

而这里的一批画像石,如果曝光出来,肯定会引起轰动,因为在清代黄易发现了武梁祠画像石,就轰动了金石学界,对汉画像石的研究和著录也达到了高峰。

翁方纲的《两汉金石记》、毕沅和阮元的《山左金石志》、冯云鹏和冯云鹈的《金石索》以及王昶的《金石萃编》,都对汉画像石做了记述或考释。

虽然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但为后人更加深入的研究开启了先河。

建国后,更多的学者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汉画像石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和研究,有了许多发现和成果,使其为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

首先就是汉画像石产生的时代背景与雕刻技法。

汉画像石艺术存在于西汉晚期至东汉末年期间,历经300余年。

自春秋战国,齐鲁地区逐渐成为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汉初,由于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经济得到了极大的恢复,国力逐渐强盛起来。

至武帝时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进一步巩固,大土地所有制的地主经济得到了发展。

东汉,土地兼并加剧,山东地区诸侯王等豪强地主的势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他们的宫殿、生活、墓葬都是非常奢华的,这就为汉画像石的兴起提供了条件。

文化作为上层建筑,是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齐鲁地区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文化的繁荣。

孔子、孟子及经学大师对文化的广泛传播,使得该地区文化十分发达。

以孝为仁之本的儒家学说,适应着当时的经济基础,孝的思想和行为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和推崇。

东汉袭前代,“世以厚葬为德,薄终为鄙”,有些人倾家荡产也要厚葬以显孝行。

在这种背景下,齐鲁地区的汉画像石的产生就不足为奇了。

汉代画像石有明显的地方特色,整个齐鲁地区发现的画像石都一样,其中就包括了孝堂山石祠。

这座张氏祖祠内部的画像石内容丰富,构图密集,在雕刻技法上,绝大多数是平地阴线刻,把事先画好的线条在平整磨光的石头上刻画出来,与绘画属同一风格。

此外,平地凹面线刻的技法在这里的汉画像石中,亦有少量使用,画像轮廓斜刀深刻,再与里面的石面上用阴线刻划细部,这是汉画像石的独有之处。

而这里的汉画像石的内容也比较丰富,这些汉画像石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贯穿石祠西、北、东三壁的车马出行图。

整幅画面长达8米,人物有117名,马74匹,车8辆,还有骆驼、大象等,其中一车上题“大王车”三字,充分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亦或墓主人生前的威仪和排场。

石祠北壁的正中是3座高大的殿堂,上下两层,中间刻有亭阁式阙门,殿堂内刻画出王侯受礼,朝拜参谒等图像。

殿堂以下,刻有人物和车马行列,人物中有孔子见老子的典故。

石祠东西两壁上部刻有上古传说中的伏羲女娲氏,人首蛇身,手持曲尺状物,只是他们的形象并非常见的两尾相交状,而是分刻于东西两壁的上部,这是早期画像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伏羲女娲氏的下部分别刻有东王公、西王母,两侧有仙人侍奉,东王公、西王母的旁边分别有雷神、雷车和玉兔捣药等,另有大量的祥瑞图案穿插其中。

在西壁画像的下部,以较大面积描绘了人马奔驰、刀枪相碰的战争场面,画面上人滚马翻,众弩齐发,浴血酣战的场面跃然壁上。

胡军高冠,凹目突鼻,形象鲜明,其中的胡人烧烤肉串,或许是烧烤羊肉串最早的图像记载吧。

此外在石祠的东西两壁上,分别见有狩猎的图像,画面中山岭纵横,各种飞禽走兽出没其间,猎者或牵犬、荷戟、执毕,或徒步、骑马,箭射网捕,生动有趣。

东壁画像有一组庖厨的场景,甑灶具备,有屠杀牛、猪、狗的,有烧水、汲水、劈柴、和面的,还有鱼、兔、鸡等,真实生动地复原了生活中的场景。

百戏杂技图位于东壁画像的中部,它是汉画像石反映娱乐活动最具代表性的场面,主要有举重、击鼓、立竿、弄丸、反身倒立等杂技活动,旁坐观者,画面热闹有趣。

东壁中间镌刻有周公辅成王的故事,幼年成王正面居中而立,其上题刻“成王”,两侧左为周公,右为召公,相向互为致礼状。

三角隔梁的东面,刻画有尉佗鼎的故事,图中有一桥,桥中开口如井,岸上8人用绳同时向上拽鼎,桥下船上一人用竿向上托鼎,鼎升至井口,鼎耳断开,拉绳顿时松弛。

三角隔梁的西面,也刻有一座形制不同的桥梁,可见当时的造桥技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三角隔梁底部刻有天象图,图中日月相对,金乌对蟾蜍,织女坐于织机旁,上刻织女星座,日月的两侧分刻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形象地描绘出当时流行的天神传说。

这座祖祠汉画像石中,还刻有大量的祥瑞花纹图案,充分表达了作者带有迷信思想的美好愿望和想象,起到了烘托主题的作用。

除了那些壁画,汉画像石中的文字题刻比较多,这些文字题刻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原创者的题刻;一类是后世的题刻,数量上后者远多于前者。

原创者的刻字在汉画像石当**有五处,分别是位于北壁西间左上方的“大王车”:北壁东间下部的“孔子”;东壁北侧的“成王”;东壁上方的“相”;西壁北侧的“胡王”之下。

此外在石祠的八角柱及祠内四壁上还留有后代题刻多处,还有一些或细小难辨,或漫漶不清。

这些汉画像石的内容包罗万象,揭示了丰富的历史资料,画像中涉及建筑、军事、民族、神话、服饰、民俗等方面的内容,为研究古代历史、社会经济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这里的汉代画像石内容丰富,构图严谨,雕刻精美,置身其中犹如漫步于历史画廊,它代表了汉画像石的最高艺术水平。

更难能可贵的是保存得非常完整,始终保持着原始状态,是研究我国古代绘画、雕刻艺术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

只有看到了这种等级的画像石,才能明白什么是“唯汉代石刻,气魄深沉雄大”。

“发什么愣?快点走,饿死了!”就在莫邪仔细欣赏画像石的时候,他被拍醒了。

“不看了?”莫邪看了看时间,已经过去五个多小时了。

“看这些东西,还不如多看看那些珍宝呢!”张凤岚道。

“灯快没电了,不能继续在这里待着了,反正以后有的是时间!”张凤府也开道。

“要是想看,其实还是有办法的,这里的墙壁上到处都是油灯!”莫邪笑着道。

“有油灯?那还有油吗?”张凤林问道。

“自然是有的,你不会认为,你家老祖连这个都想不到吧?”莫邪靠近了祖祠的墙壁,这边就有一盏油灯,里面的是固体牛油蜡烛,所以保存到现在还能用。

“你怎么不早说,早点点燃了,我们也不用举着灯,看这些宝贝了!”张灵凤道。

莫邪无奈的道:“那是牛油蜡烛油,用光了,我们现在可没法补充!”

“咦,这种淡黄色的蜡烛油,还真漂亮,你要不说,我还以为是玉石呢!”当莫邪点燃油灯的时候,张凤国惊奇的道。

牛油蜡烛其实就是做蜡烛的时候,在熬制蜡油到时候放入一点点牛油,这样蜡烛会更光滑,颜色更艳丽,不过,这牛油蜡烛中的上品,还真是像玉石。

“咦,这盏不错啊!”就在此时,莫天明道。

“这就是盏?”张凤林问道。

“看着不像是灯盏!”张灵云道。

盏是器皿,盛装液体的日常器具,材质通常为陶瓷、木、竹、金属等,常用物品如茶盏、油盏、灯盏,而这里应该是灯盏,但是,它更像是大点的茶碗。

“真漂亮!”张灵凤惊叹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