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良田喜事 > 第一百零五章 好兆头

良田喜事 第一百零五章 好兆头

作者:花期迟迟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7 19:08:04 来源:小说旗

董蓉本觉这个文娘规矩老实,这会儿再见她这般重情重义,心下更是多了三分喜爱。于是就应承道,“好,孩子可以不必签卖身契,若是当真勤快本分也开一份儿月钱。”

“谢东家,谢东家。”文娘大喜,又磕了两个头就要起身。不想傻柱不小心把手边的茶碗碰下了桌子,文娘一个扭腰伸臂,极轻松就把茶碗拖在了手里。

董蓉惊奇,问道,“文娘,你身上有功夫?”

文娘微微红了脸,小声应道,“回东家的话,我爹原本在镖局做过把头,可惜去世的早。我小时候淘气练过几年小巧功夫,后来嫁了人就扔下了,待得夫主病死更…”

董蓉忍不住笑了,这真是意外之喜。怪不得这文娘长得柔柔弱弱,却能带着外甥在千里逃亡中活下来,原来还有这等本事。以后有她在身边,自己出门安全也有保障了。

“既然你有这本事,月银就再加二百文。今晚找张管事把卖身契签了,明日就带着外甥来果园上工吧。暂时同于家大娘住两月,开春儿家里盖好新院子再搬回来。”

“是,夫人。”文娘低头行礼应下,脸色略带喜意的退去门旁等候。

那小姑娘一见自己被拙落许是有些不甘心,趁着众人说话间隙也跪了下来求肯,双眼甚至不时瞄向傻柱,好似期待他能为自己求情一般。可惜傻柱不但没有开口的意思,反倒不耐烦的皱起了眉头。

董蓉示意梅花扶了小姑娘起身,淡淡说道,“明年开春儿还要再选人,到时候再说吧。”

梅花儿许是也看出小姑娘有些不妥,赶紧扯了她告退。董蓉嘱咐几句就送了她们到门口,那小姑娘走在山路上依旧不舍的回头张望。惹得董蓉醋意大发,狠狠在傻柱腰上掐了两记,恼道,“让你回村送锅汤,你打扮这么利索做什么?”

傻柱委屈得都要撞墙了,出门之前明明是媳妇儿给自己梳头换的衣衫,这会儿怎么就成了招蜂引蝶的罪证了…

不提小夫妻俩如何醋海生波,只说过了两日张管事再次赶马车进城,送了文娘的卖身契去衙门落籍贯之后就又到了书院后门儿。喜子早早等在门后,见到张管事就笑眯眯跑出来嚷道,“张叔,公子今日有课啊,吩咐我在这儿候着。”

张管事从怀里拿出一包糖炒栗子递给他,笑道,“你是等着拿好吃的吧。”

喜子接了栗子却不服气的小声把自己帮忙推销洗衣篮子的事情说了一遍,末了又道,“公子说,要张叔再送五十只书箱和三十只篮子,必定都能卖得出去。”

张管事没想到会有这么多的订货,赞了喜子两句就赶紧回果园去了。

董蓉这会儿正端了一只白瓷小碗喝汤,这是文娘五更天就爬起来用砂锅熬的大骨汤。也不见她多放什么调料,只简单扔进去两粒大枣、几片葱姜,没想到熬出的骨汤居然如同牛奶一般白皙,小小喝上一口好似身体从里往外都暖了起来,直惹得董蓉赞个不停。

张管事带着一身的雪花进了屋,董蓉立时就分了他一碗,文娘自然又得了真心夸赞。董蓉猜得张管事有正事禀报,于是示意文娘把砂锅端出去,嘱咐道,“拿去给福子喝吧,这孩子正长身体的时候,让他顿顿吃饱,别耽搁了长个子。”

文娘眼里闪过一抹感激,赶紧恭敬应了退下。张管事禀报过书院之事,董蓉也很是欢喜。虽然五十只书箱加二十只篮子才能卖五两多银子,发不得什么大财,但这可是个好兆头。于是吩咐张管事把住关口,一定保证质量。至于别的物件儿就不要再往外卖了,否则开春儿果园迎客之时就没有新意了。

张管事认真应下就告辞下山回了村子,一众流民和村人们早就翘首盼着他回来呢,一听说书院的秀才老爷们很是喜爱草编书箱和篮子,又定了好几十只,都是欢喜得恨不能跳起来。

沈老汉几人商量了一下,就把孩子或者妇人们派出去割野草和柳条,回来或浸制或染色,然后以一个公道价格转给手艺精巧的老人和汉子们。这样分工合作,既可以让人人都能赚份辛苦钱,又节省了许多不必要的活计,实在是两全其美。

村里人为了学手艺,日日跟在流民们身后帮写小忙儿,两方相处自然更是亲近。流民们想着开春就要回乡去,又受了村人援手,于是也不藏私,得了空闲就手把手教个徒弟。

一时间整个一面坡村,妇人们没有空闲聚在一处扯闲话,汉子们也没了打猎或者聚赌的闲心,都是空前的忙碌起来。

而果园里,董蓉多了文娘和福子这两个帮手,日子也是过得越发轻省,偶尔下山去曹家看看,送些吃用之物。曹婆子不知是想开了,还是被先前那头年猪彻底收买了,除了偶尔抱怨曹大姐儿进城享福不肯回来之外,倒也没再找儿媳的麻烦。

于老太原本对儿媳有些不喜,但相处下来,眼见四莲孝顺又勤快,待自家儿子也是千好万好,渐渐心里也就软和了。但多年儿媳熬成婆,老太太每日还是照旧绷着脸,端着婆婆的架子把儿媳使唤的团团转。

于桂生虽然心疼媳妇儿,但也不敢招惹老娘,只得每日扎进木头堆里,卖力的打制窗框木门,为明年开春建房做准备。董蓉每每见到这一家子,都觉好笑,闲来无事也就常去坐坐。

如此,日子一日日平静的滑了过去,转眼就要到了腊月。书院里照例放了冬假,董平和喜子终于回了果园。

董蓉一见弟弟有些冻得红肿的手背,忍不住大骂书院吝啬,为何不在书舍地下铺上火龙?偌大的屋子只有屋角放了火盆,简直同窗外没有什么区别。

董平笑嘻嘻看着姐姐给他洗手涂药膏,也不多解释。读书讲究刻苦坚持,若是环境太安逸温暖,学子们昏昏欲睡,哪还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读书做学问?但他可不打算同姐姐说起这些,反倒一会儿嚷着伤口痒痒,一会儿嚷着疼,末了又说晚饭要吃水煮鱼热乎热乎。

董蓉怎会看不出弟弟撒娇,伸手拍了他一记,说道,“你手上冻伤抹了药膏,这几日要忌食辛辣,只能吃清淡的!”

董平立时苦了脸,这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就连喜子都瘪了小嘴儿。原本傻柱坐在一旁,眼见媳妇儿围着小舅子忙碌,心下还有些吃醋。这会儿见得小舅子弄巧成拙,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

董蓉扭头瞪了他一眼,又道,“你这几日也有些咳,晚上熬粥炒白菜,谁也不能吃肉!”这下轮到董平大笑不止了,他终于找到难兄难弟了。

小小的茅舍,因为董平主仆的的归来越加热闹起来。待得喝了腊八粥,日子好似就过得更快了。眼见进了腊月二十,董蓉拉着弟弟商量应该回趟董家了。

虽然姐弟俩对那个自小长大的地方都没啥留恋之情,但他们毕竟头上顶着个董字。在这规矩礼法大过天的地方,还是要耐着性子应付一二才好。

董蓉拾掇了两盒点心,两盒茶叶,一套崭新的文房四宝,一块黛蓝绣云水暗纹的料子,预备作为送去董家的年礼。至于曹姑母家里的那份儿可就实惠多了,大筐的水果,一袋子粳米,一袋子细面,一小筐麻花和酥饼,还有给孩子们准备的两只小爬犁。

于桂生听说这爬犁是要送给孩子玩儿,特别在爬犁上嵌了两只小竹管,有风吹过的时候就会发出呜呜的哨音儿,惹得喜子眼馋之极,缠着他又多做了一个。

傻柱亲自赶了马车,拉着年礼和媳妇儿小舅子慢悠悠去了槐树村。董蓉生怕牛氏那个贪心婆娘把所有年礼都留下,于是一到村头儿就跳下了马车,嘱咐傻柱先去曹姑母家里拜访,等她们到董家转一圈儿就过来汇合。

三人谁也没提起若是董家留饭的问题,毕竟要牛氏那般大方,天上要下红雪才成。而老天爷每天指挥着北风呼啸,玩耍的开怀至极,哪里像受伤的样子…

董家往年每到这时候就会折腾着打扫屋舍庭院,准备过年了。不管天气多冷,牛氏都会骂着长子长女打水擦洗窗棂、屋檐,甚至井台,完全不顾他们双手冻得比萝卜还红肿。而董老爷总是忙着同城里的几位“好友”赏梅喝酒,哪有闲心理会“儿女”琐事。所以,对于别人家的孩子来说,过年是件开心事,只有董蓉姐弟不喜,甚至痛恨。

这会儿站在董家门外,眼见院子里残雪凌乱,窗纸灰蒙蒙,姐弟俩不自觉的同时挺起了腰背。这个院子哪怕脏乱的再也住不得人,今时今日也绝对不会有人敢支使她们擦抹打扫了。

姐弟俩对视一眼,笑着推开了院门。牛氏正坐在屋子里哄劝哭闹的小女儿,因为她一定要做套新袄裙,过年时候穿出去同小姐妹们显摆。但先前的牢狱之灾掏空了家里多年存银,董家早就不似先前那般富庶,牛氏真是有心无力。

她被闹得实在没办法,就转向董老爷嚷道,“老爷,你都说句话啊!这眼见过年了,家里还没置办吃食呢,到底去哪里寻银子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