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良田喜事 > 第一百一十二章 春又来

良田喜事 第一百一十二章 春又来

作者:花期迟迟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7 19:08:04 来源:小说旗

曹姑母回过神来,伸手拍了拍有些不安的儿媳,安慰道,“你放心,娘心里有数。你只管好好养胎,给娘再生个大孙子就好。”

杜鹃脸红,害羞道,“娘,我想生个像蓉姐儿那般厉害的女儿。”

曹姑母愣了愣,末了就笑道,“成,孙子孙女都好。我原本还羡慕你舅舅一家呢,如今看来,咱们一家也跟着沾光了。”

婆媳两个说着话儿就商量起这银子的用处,最后一致决定等到秋日时候再盖新院子,到时侯村里人问起盖房的银钱从哪里来,就说是杜鹃夫妻做工两年的工钱好了。

不提曹姑母婆媳如何计划秋日盖房子,只说董蓉从住回曹家那日就开始忙碌起来。她原本打算保留山顶的茅舍,再周围扩建成两进院子就好。于桂生一个人担不起这么大的工程,于是禀报过东家之后就去请了他师傅、两位师兄还有三四个泥瓦匠过来帮忙。这些大师傅在青县周边的村落里都是小有名气,为人也厚待又随和,待得在山顶走了一圈儿之后,几人商量了好半晌就建议董蓉直接把茅舍推到,建一栋完全砖瓦结构四合院。

董蓉想了想,倒也没有反对。虽然茅舍隐与花海这样的景致更风雅,但家人居住自然还是要以舒坦为主。茅舍夏日里住着还好,冬日里取暖实在有些费力气,相对来比,砖瓦房确实冬暖夏凉。于是,她就拿出图纸请几位师傅一起参谋,最后定了图样,然后就近选在一个黄道吉日推倒茅舍开始了大建设。

四百流民这一冬,日日有热饭吃,有热炕睡,有银钱可赚,不过两月功夫身体都养得胖了许多,眉眼间也去了愁苦之色,偶尔闲暇就聚在一处说着回乡后如何,对未来的日子都是充满了希望。

都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听说主家要盖院子,所有人都停了手里的草编活计,自动自发赶到破院子里等着张管事分配活计。

张管事也不客气,男子们一律去果园听从于桂生吩咐,或者担石头砖块上山,或者帮忙做些刨木头之类的粗活儿。妇人们不必说,操持众人一日三餐外加洗涮,至于老人孩子们或者在工地做些力所能及的小活儿或者打柴挑水,总之人人都忙碌了起来。

董蓉不是刻薄之人,眼见众人做得都是重体力活,日日累得泥猴一般,于是就带人打开了后山的藏窖,先前存下的苞谷面和细面、粳米运出了大半,甚至还在村里买了一头猪杀掉。

每日早饭是粳米粥就苞谷饼子和咸菜,中午和晚上都是两合面儿的馒头加大锅炖菜,不限量管饱吃。若是遇到了雨天,晚上男子们还有一碗苞谷酒去寒气。

流民们顿顿吃得满嘴流油,干起活儿来都更卖力气了。若是有哪个偶尔想偷偷懒,拎着木棍的老头儿老太太们就会走到跟前骂得唾沫纷飞。人没了什么都成,就是不能没了良心!别说主家救了所有人的性命,就冲着这吃食用度也该流尽最后一滴汗,拼劲最后一丝力气啊。

董蓉换了半旧的粗布衣衫,同傻柱一起每日都要去工地转两圈儿,偶尔听几位大师傅说说进度,或者拐个弯儿去果林看看赵青山带着杂工们打理果树,最后下山时候才到于家旁边的草棚里问问菜伙食如何。

于家的三间房子,如今东屋住了一家三口,西屋则被几位大师傅占领了,于家婆媳两个孵出的小鸡装了满满两只大柳条筐子,稳稳当当放在屋角,只等着新的鸡房子建好就把小鸡们挪进去。

董蓉很喜欢毛茸茸的小鸡雏,只要见到就要抓起来逗弄几下,惹得楚四莲总是心疼的嗔怪,“东家,小鸡仔要被你掐死了,快放它活命吧。”

董蓉也不气恼,笑嘻嘻应道,“知道了,鸡队长。让你家生子赶紧把鸡房子建起来,然后一个月孵一百只小鸡分批养,有你看着厌烦的时候。”

楚四莲撒了一把小米,小鸡仔们疯跑过来争抢吃起来,她迟疑着问道,“东家要养那么多只鸡,要卖给谁啊?”

不等董蓉答话,于老太却是笑嘻嘻教训儿媳,“你这傻丫头,东家自然有东家的考量。你只管好好养就是了,保管剩不下。”

“好啊,我这就进村找鸡蛋去,过几日就再孵一窝出来。”楚四莲脆生生应了就挎着篮子走了。

董蓉同于老太又说了一会儿话也回曹家去了,这般忙忙碌碌中,残雪很快就化得干干净净,山林间隐隐已有微微绿意,有些心急的老农整日里都要背着手在田间地头转悠两圈儿,看看冬麦的长势,盼着老天爷开恩,今年也要风调雨顺才好。

曹家的暖居宴在一个晴朗的好日子开席了,曹家的如意门四敞大开迎接亲朋好友,院子里一溜儿放了六张大圆桌儿,刘嫂子带着帮忙的小媳妇儿们在灶间忙碌,流水一般端了大盆的炖菜出来,无论是土豆白菜,还是粉条酸菜,盆盆里都有大片肉甚至是大骨头,外加两合面的馒头,吃得一众前来道贺的乡邻各个都是嘴巴鼓鼓,哪里还有工夫说话。

曹婆子原本穿戴的喜庆之极,只等着众人奉承呢,见此极是后悔把酒菜做得如此丰盛。倒是曹老头儿同一众老兄弟坐在一处,滋溜溜小口喝着苞谷酒,听着众人极羡慕的说起自家什么时候也能盖上这样的院子,乐得心里都开了花。

董蓉跟着忙碌了一日,还没等好好歇歇,槐树村里又来人报信儿说杜鹃生了大胖丫头。不必说,她和柱子一定要代表曹家在洗三那日去观礼。

到了那一日,董蓉和傻柱就在曹婆子的唠叨下穿上了最好的衣衫,然后拎了一筐红皮鸡蛋和半串铜钱坐车出发了。不知王家出于何意,洗三礼操办的比之别家生了孙子还要热闹,请了好多亲朋好友观礼,正房堂屋里挤满了人,就是院子里也站了几十口子。

董蓉自小在槐树村长大,自然也认识许多人,一路婶子大娘叫下来,好不容易才挤进了屋子。曹姑母抱了小孙女笑得眼睛都眯在了一处,一见董蓉进来赶紧喊她到跟前,小声说道,“蓉姐儿,你快贴贴妞妞的脑门儿,让她也沾沾你的福气。”

青县周边倒是有这样的习俗,若是孩子洗三日能同贵人亲近一下,就能沾些福气,一生衣食无忧。董蓉听得曹姑母这话还想拒绝,毕竟她也只是个农家媳妇儿,不是什么公侯诰命。但曹姑母却是不容她犹豫,高高抱起孩子就往她脸上贴来。董蓉无法,侧脸在孩子脑门儿蹭了蹭。

孩子许是有些饿了,微微睁开了眼睛,眸子乌黑极惹人喜爱,董蓉忍不住又亲了她几口。曹姑母大喜,哈哈笑着嚷道,“成了,我们妞妞借到福气了,以后必定多福多寿,衣食无忧。”

收生姥姥这会儿已是准备好了铜盆等物,笑着接过了孩子,众人都围在一旁凑个热闹,然后或者一枚铜钱或者几枚铜钱往盆里扔。董蓉拿出曹婆子准备的半吊铜钱挂在盆边,乐得收生姥姥差点儿失手把孩子连头一起按水里。

曹姑母有些心疼,想要把铜钱拿回来,到底抹不开颜面都送给了收声婆婆。董蓉看得好笑,伸手从怀里取出一块雕花镂空玉佩挂到孩子脖子上。曹姑母虽然不识货,但也知道自己这侄媳妇儿大方,出手必定是好物件,于是赶紧笑着要董蓉把孩子抱回屋去,顺便也见见杜鹃。

众人都是眼尖的,暗暗猜测着那玉佩值银几何,末了有同王家交好的人就低声笑起牛氏如何自断财路,好好的闺女硬是被她逼得不敢回娘家了,倒是便宜王家跟着享了多少福。

杜鹃如愿以偿生了个闺女,这会儿正喜滋滋半靠在床上喝粥,见得董蓉进来喜得拉着她不放,直说孩子三岁过后就要送到她跟前养着,不但要同她学读书识字,还要学算账管家。董蓉听得是哭笑不得,无奈之下只好说到时候看孩子如何再商量。

杜鹃奶了孩子又撑着说了几句话就困得眼皮打架,董蓉扶她躺下,又给她们母女盖好被子就出去了。

王家还要开席五六桌儿,董蓉不喜众人把她当猴子看就找了个借口辞别曹姑母回家了。路上傻柱揽了她在怀里,一手摸着她的肚子却不说话。董蓉猜得他的心思就红了脸,自己心里忍不住也嘀咕起来。

他们小夫妻俩这些时日也没少“运动”,按理说应该有好消息了,但她的肚子却始终没有动静儿,难道是缘分还没到?再等几月吧,实在不行就去找冯大夫把把脉。

这般思量着,小夫妻俩就回了曹家。曹婆子听说王家热闹,也是瞄着董蓉的肚子皱眉不已。董蓉生怕她说出什么羞人之言,赶紧装做头疼回房了。

又过了两日,张管事请了董蓉去破院子报账,两人说起节气都是有些心急。眼见再有不到俩月田里就该收麦子种苞谷了,而南方四州那边的春耕比这里还要早,而流民们回乡要赶奔千里,哪怕乘马车最少也要走半个月日。如此算下来,最多再有一月,不管果园里建设得如何都要送流民们离开了。

董蓉想起草编生意就问道,“草编如今存下多少,家里预支了多少银钱?”

张管事麻利的拿起一本账册,说道,“各式箱柜不多,只有三十套左右,其余小物件倒是存了一间房了。家里总共预知了二百三十八两银子,手艺好的师傅手里多攒了几两,就是妇人和孩童手里也都有几百文,只要不乱花用,足够他们回到家乡再活两三月了。”

董蓉点头,“那就好,再有一月送了大伙儿归乡,咱们果园也该开始迎客了。记得先进城找些人手散散消息,最好说的模糊一些,引人猜测热议。”

张管事原本也有这般想法,听得这话就笑着应下,末了又提醒道,“东家,书院那里是不是也请二少爷邀请先生或者同窗来果园坐坐…”

“这是自然,等平哥儿这次回来我就同他说说。”

主仆两人商量计定就散去了,流民们许是也心急回乡春耕,歇息之时总是忍不住望向南方,但手下活计却是没有敷衍半点儿。

好在董蓉设计的院子也不大,只是个二进的四合院,众人齐心合力,眼见几栋房舍拔地而起,架梁上瓦,几乎是一日一个样子,很快就只剩下一些琐碎的小活计了。

(这章有三千五百字噢,足够字数了。下面是我一个朋友的新荒的朋友去看看锕。

《绝不为后》简介:新婚之夜,帝王中毒而死,皇后纳兰嫣然成了顶罪之人,整个家族满门抄斩。

出逃路上,她巧遇他,兜兜转转重回皇宫。

再一次步入皇族,她发誓不做刀俎上的鱼肉,定要将所有仇敌血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