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良田喜事 > 第四十二章 未雨绸缪

良田喜事 第四十二章 未雨绸缪

作者:花期迟迟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7 19:08:04 来源:小说旗

董平如何听不出姐姐是在安慰他,他睁着微微肿起的眼睛仔细打量姐姐的面容,见得那眼角的皱纹和粗糙许多的皮肤,比之当日祸起之前可谓是苍老许多,他心里一痛,差点儿又掉了眼泪。

但他一个大男人,到底不好同女人一般软弱哭泣,只能极力压抑了泪意,说道,“姐,当日之事,我们只听了个皮毛,船工们都说不清楚。你若是这会儿不觉得累,就同我说说可好?”

董蓉对当日之事也是耿耿于怀,听得弟弟这般说,当下就把张扬和守在门外的甲一喊了进来。张扬还没如何,甲一却是直接跪在地上请罪,他十年前就已经立过血誓,成为董蓉的家臣,这一辈子甚至子孙儿女都会誓死为了保护董蓉而战。结果这一次,他偏偏因为第三个孩子出生,被董蓉撵去安在海宁的家里小住,结果家主就差点丧命,流落在外。

说起来,这不是他的失误,但作为一个忠心的家臣,任何理由都不能掩盖成为家主无人护卫的事实。他当日一听得家主出事,当即就咬碎了两颗大牙,出门时,妻子只拦阻了两句,被他顺手也打飞了出去。

这半年他几乎跑遍了整个沿海州府,每听说哪里有浮尸或者单身妇人被买卖,他就会第一时间跑过去。结果往往都是失望而归,如今终于见到家主,他放心的同时,愧疚之意也更深,恨不得卸上一条胳膊,以赎前罪。

“家主,属下失职!”

甲一跟随身边多年,董蓉怎会不知他的脾气,不等他开口多说就亲手扶了他起来,正色说道,“我知你心里所想,但莫说先前是我强迫你回家休假,就是你在身边,那等突发祸患想必也是救援不及。前事既然已经过去,我也平安归来,我们还是图谋以后吧。家中护卫有了反叛,我能信任的人手不多,你就不要提出什么惩处了。”

说罢,她就拉着甲一坐下,然后说起当日海上遇刺一事,末了沉吟分析道,“虽然紫竹和乙八嫁了以后,我身边也没新升什么大丫鬟,但是能上岛之人也多经过调查,哪里想到会被弥勒教策反渗透进来。”

张扬想起这半年寻人之时受到的阻力,以及弥勒教和官府的勾结,恨声说道,“先前只是觉得弥勒教行事日渐嚣张,我也没想到他们居然隐忍这么深,如今在大齐各州府几乎是说一不二,极少有官府不同流合污。实在不知弥勒教背后有什么高官显贵在支持?”

甲一带着属下没少深入弥勒教堂口打探,生怕董蓉落入他们的手心,比之董平和张扬倒是知道的内情更多一些。

“弥勒教背后势力极大,他们私下里同朝廷命官都是称兄道弟。而有几个平日风评极清廉的官员,虽然不曾附和,但也是敢怒不敢言。有一次一个护法说话时透出一字半句,好似他们教主与京都里某位人物关系很是密切。”

董平想起姐夫下落不明,九死一生,恨得一巴掌趴在桌子上,咬牙说道,“不管他们背后是什么人在撑腰,都要为他们的莽撞付出代价。我明日就传信回京都,请我几位同窗留意弥勒教的动向。”

董蓉也是点头说道,“弥勒教得了那印鉴,许是这会儿都赶去安州提取现银了。咱们也尽早赶过去吧,明日一早就上路。”

张扬听得她把话说到这里,就顺口问出了心里隐藏多日的疑问,低声道,“嫂子,那印鉴可是极重要之物,为何先前不派人去安州知会一声,这笔巨额银两就可以不必损失了。”

董蓉眼里闪过一抹莫名的光,笑道,“你放心,这印鉴在打制之初,我和王爷为了防备有人起了贪心,曾设下一个圈套。弥勒教不去钱庄领银钱还好,若是去了,说不得就惹上大麻烦了。”

张扬心下还是惦记,毕竟如今大齐官员与弥勒教勾结的很多,先前设下的圈套,也不知还会不会有何效力?

但他见着董蓉信心满满,又不好劝说,只得把诸多担忧埋在了心里。倒是董平,自小对姐姐建立的信任很是深厚,甚至是盲目,半点儿不曾怀疑。拉着姐姐说起了三个孩子在草原之事,还有两人别后桃源上的安排处置。

至此,一夜无话,第二日一早众人赶着两辆马车,一辆坐着董蓉和两个小丫鬟,一辆拉着行李用物,车后跟着三四十号护卫和镖局的好手,就浩浩荡荡上路了。

安州位于大齐腹地,南接江南各州府,北临京都,但凡南北走动之人都要路过这里,所以很是繁华。而董蓉当初也正事考量到这点,把董家商行的总部设在了这里,商行下属唯一的钱庄也在这里。

众人从洛州出发,日夜兼程,不过三人就赶出了三百里,日落之前投宿一个小镇外缘的一家小客栈。小客栈虽然简陋,但掌柜和活计都很是热情,见得车队人数众多,难得一见的大生意,于是烧水做饭,安排房间,忙得不亦乐乎。

董蓉流落半年,什么苦头没吃过,自然也不会挑拣。简单吃了碗粥和两样炒青菜,然后就睡下了。第二日一早安歇一晚的众人从容上了官路,午时之前就到了城门口。

原本进进出出,很是忙碌的城门口,今日不知为何更是拥堵,挑着担子的百姓,坐车的贵人,还有穿着长袍的读书人,甚至叫卖兜售小零嘴的商贩都闭上了嘴巴,诡异又安静的聚集在城门不远处,踮脚张望着什么,不时还三五人凑在一处小声嘀咕着什么。

董平看的心下生疑,同张扬商量两句就扯了马缰绳护在马车边,张扬则带了两个护卫挤到近前。

几个担着粗粮进城换细粮的老乡差点儿被一个护卫挤翻了担子,很是恼火的骂了一句,“挤什么挤,也赶着杀头啊?”

那护卫脸色一黑就想发火,张扬却是瞪了他一眼,然后笑呵呵同几位老乡行礼赔罪,“几位老伯,真是对不住了,我这护卫心急看热闹,不成想差点儿闯了祸。咱们农家忙一年才能得点儿好粮食,若是撒了就可惜了。”

领头那老农打量张扬几眼,见他虽然行色匆匆,但穿衣行事都不像普通人,心里也有了几分惧意,于是摆手道,“罢了,还是这位老爷懂俺们农家人的辛苦。左右担子也没翻,咱不说了。”

张扬还指望在他嘴里打探消息,怎么可能让他不说话。他平日在外行走,最擅长与人打交道了,站在老农跟前,不过问了几句收成之类就得了老农的好感。待得再问这城门处为何这般热闹,自然就顺理成章,容易之极。

老农也是个好八卦的,他扭头瞧了瞧四周旁人并没有注意他们这处,于是就低声给张扬解惑,“这位大兄弟,你有所不知。我们这城里,前日抓了一个大盗,听说他跑进一家钱庄,足足偷出一百万两白花花的银子啊。结果那钱庄是太后娘家人开的,这不,官府直接把大盗拉出来,就等着午时三刻一到人头落地呢。”

张扬听得咧嘴,心下很是好笑。平常人若是背了千两银子都吃力,这大盗就是天生下凡也不可能单枪匹马就偷出百万两银子啊。那么多银子,就是装马车也要找齐一百辆才行啊。显见老农也是道听途说,还是掺了水分了。

老农许是见他脸色有些古怪,自觉被人家小看,很是恼怒的提高了嗓门强调道,“大兄弟,你别不信啊。俺可没撒谎,真是一百万两银子,要不然太后也不会生气!”

张扬赶紧掩藏好脸色,陪笑道,“老伯别恼,我信,我信还不成吗?”

这时旁边一个卖糖葫芦的小贩却是反驳道,“老伯,你从哪里听来的消息?这根本就是听拧了,我昨日就在府衙前转悠了,这热闹可是从头看到尾,根本不是你说这么回事。”

“哦,那你说到底是怎么回事,俺哪里搞错了?”老农不服气的挺了干瘪的胸膛,很有斗志的模样,惹得张扬几个都是好笑。

那小贩倒也不隐瞒,凑到跟前就得意说道,“咱们这城里口碑最好的那家大通钱庄,前日里接待了七八个客人,他们拿了个戒指模样的印鉴,说是要提取一百万两白银。你们不知道,这大通钱庄是有名的只认信物不认人,若是平日直接就付银子了。但是,偏偏这印鉴是京都一位贵人的,当初他家里进了盗贼把印鉴偷走了,据说当时就在大理寺报备过,算是赃物。钱庄之人这会儿见到了,自然要告诉失主啊。那位贵人是当今太后的侄儿,恼怒之下就告到太后那里去了。贼人如此猖狂,太后也生气了,这不,直接下了一道懿旨给咱们知州大人,今日就拉人出来砍头了。”

“哦,原来是这样啊。”几个老农听得是津津有味,点头附和道,“该,好好的汉子干点儿什么活计不吃饭啊,非要当盗贼。躲了这么多年,还是被抓住了。真是老天爷有眼啊,绝对不会放过一个恶人。”

“就是,就是。”

张扬机械的开口附和着,其实心里早已惊得翻江倒海。他本就极聪明,这小贩也说的聪明,他如何会听不出这其中的蹊跷。恐怕这就是嫂子当日不曾说明白的地方了。R638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