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超星空文明 > 第九章 一篇关于黑洞的论文

超星空文明 第九章 一篇关于黑洞的论文

作者:永恒炽天使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2 03:30: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Nature》上,科技类的论文一般可以分为3种类型,分别是学术论文(Articale)、研究报道(Letter)和通讯(Correspondence)。qiuyelou这些论文都有篇幅方面的限制,并不是说你想写多少,就可以随心所欲、洋洋洒洒的写一大片的。

其中学术论文篇幅最长,一般可在5到7页左右,研究报道相对要短一点,一般为2到4页,通讯则最短,一般不超过1页。

因为版面有限,所以投稿时作者要对论文的页数做出限制,文章必需简明扼要,将研究的要点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

总而言之这样的文章书写难度较高,每个字句都必须经过仔细推敲,相对的费时也较多。

但这并不意味着写作时就需要特别漂亮的英文,相反,由于《Nature》通常要面向非英语国家的读者,反而更需要用简单明了的英语来写作。

科技文章的第一要素是清晰,要明确告诉读者你要讲的事,而不是绕弯弯,凸显语言上的高大上。

其实说到底,最重要的还是研究的内容本身,而不是对文字的驾驭能力。

另一方面,《Nature》面向的读者是多样性的,这意味着读者不一定是与作者一样的专业人士。

一篇好的科技文章,不仅要让本专业的人能理解,还要让非专业的读者也至少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意义。

尤其文章开头的一段,更是要让读者一眼看懂文章的背景,内容和结论是什么。

它要求作者尽量少用偏颇冷僻的技术词汇,能不用尽量不用,必须要用时也要注意将定义解释清楚,让读者看懂。

另外,向《Nature》投稿的时候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细节,就是《Nature》不允许“参考文献”中,在一个参考文献号下列出一个以上的文献,也不允许在参考文献下加入简要注解说明。qiuyelou

诸如此类的细节还有很多,投稿时必须注意,不然导致的直接结果可能就是退稿。

当然,投稿论文时还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准则,那就是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不能一稿多投。

一稿多投不仅反映出投稿者的职业素养之差,同时其品德也会遭到编辑们的质疑。绝大多数期刊都有这方面的规定,一旦发现作者一稿多投,不仅所投的稿件会被枪毙,其本人也极有可能登上期刊的黑名单,数年内不接受其投递的任何稿件。

对于一个作者而言,这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

晚上九点,夜色一片朦胧,如一块浓稠的墨砚泼洒在天空中,让人看不清它背后若隐若现的繁星。

周晨的论文终于完成了,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错误了之后,周晨将它制成PDF文件,试阅了下效果。

嗯,不错,算上参考文献一共7页的论文,看上去整整齐齐,隔着显示屏似乎都能够闻到油墨芳香的味道。

标题是《关于一种特殊黑洞状态及“极端克尔黑洞”与“宇宙监督假设”的联系》,名字起得很长,翻译过来有一种不明觉厉的冲击感。

周晨对这个名字非常满意,隐约中展现出了作者的逼格。

下面是作者的名字、地址,及联系方式。

接着是摘要、关键词,然后是正文部分。

正文中周晨层次分明的运用层级标题对文章进行了切分,主要讲述了特殊黑洞的状态和它的数学模型,以及“极端克尔黑洞”与“宇宙监督假设”之间的联系。前者是周晨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内容,后面则是新添加上去的内容。

他通过一组组复杂的数学偏微分方程运算,结合度规张量等描述了在极端克尔黑洞环境下的局部时空几何性质,并用数学工具重新推导论证了黑洞的几大定律,最后严格得出“宇宙监督假设”即“黑洞第三定律”的准确数学推导。

宇宙监督假设,核心内涵是假设宇宙间存在一个监督者,使黑洞的奇点不能裸露到外面。

它脱胎于欧洲的文化传统,据说在古罗马时期,欧洲的城市里会有一名监督官,他不允许任何人不穿衣服走在大街上。

彭罗斯认为,黑洞的视界好比是“衣服”,为保证时空中的因果性,宇宙应该有一个“监督者”,他不许奇点和奇环“不穿衣服”裸露出来。由于视界的存在,黑洞外的人得不到任何来自黑洞内部的信息,当然也就看不见洞内的奇点和奇环,不受它们的“不良影响”,因果性也就不会被破坏。

但“监督者”是谁,彭罗斯没有说,就像大气层被发现前,有人提出“自然害怕真空”一样,实际上没有给出问题的答案。

“宇宙监督”毫无疑问是一条自然定律,它可能是我们目前还不知道的什么定律,然而自然的定律不会太多,所以它更可能是一条我们已经知道的重要定律,只不过还没有把它与“裸奇异”联系起来。

事实上关于“宇宙监督”即黑洞第三定律的猜测一直存在,更因为黑洞定律与热力学定律的高度相似,人们按照热力学定律描绘出了黑洞的几大定律公式。

但在严格意义上的数学证明过程中,仍有未解的地方。

比如克尔黑洞与史瓦西黑洞一样,都有温度,那也应该存在热辐射。

霍金证明了球对称的史瓦西黑洞能热辐射各种粒子后,很快也有人证明了克尔黑洞可以热辐射自旋为整数的各种粒子(玻色子),但在证明热辐射为半整数的费米子上却遇到了困难。

关键是这一过程要用到弯曲时空中的旋量方程,只是这种旋量方程中粒子波函数的各分量耦合得很厉害,很难求解。

周晨这次便十分聪明地运用了一个数学工具,巧妙的做到了退耦处理,并找到了严格解,最终证明了这一过程。

如此一来,周晨便在计算的过程中将克尔黑洞与史瓦西黑洞严格地等同了起来。

同时,他还得到了一个关于克尔黑洞表面引力的新表达式,这个新表达式虽然要比原先的表达式更加复杂,咋一看不仅显得繁琐,甚至有些没头没脑。

要知道公式之美在于它的简洁,往往一个具有美感的公式,其蕴藏的能量与意义是非同凡响的,如果依照这点来判断,周晨的新表达式无疑是丑陋的,也并不具备推广的价值。

但就是这个丑陋繁杂的表达式,却能够在数学换算中展现出它的魅力。

通过一层层巧妙的数学工具运用后,呈现在人们眼前的竟然是一个截然不同的另一面,算着算着,居然得到一个严格解了?

就好像武侠世界中一个沿街乞讨的乞丐,他的穿着肮脏破烂,浑身上下充斥着藏污纳垢的气息,然而接下来的一场冲突,才让周围的人浑然觉知,他竟然是一个绝世高手!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这种朴实无华的冲击无疑是非常巨大的。

而这个公式,正是整篇论文当中最大的亮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