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旧书大亨 > 第三百八十八章 书林大会

旧书大亨 第三百八十八章 书林大会

作者:镔铁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5 21:27:59 来源:小说旗

整个“书林大会”在陆家的私人别墅展出,这片地大约有上万平,位于金陵山脉附近,平日里人迹罕至,只有消夏的时候才会有人过来。

可是现在,金秋十月,竟然蜂拥前来这么多人,爬山的爬山,乘车的乘车,还有的直接抄近道,匆匆忙忙赶赴会场。

林逸拿了请帖,稍作打扮---具体就是黏了胡子,毕竟他和陆三爷认识,准确地说很不对路,本来他应该避嫌不来这里的,不过实在耐不住肚子里那条书虫,书虫作祟下,他就带了黄蓉和曹一刀,也来到这次的“书林大会”。

来了以后,林逸才知道,什么叫做“山外有山”,原本以为自己上次举办的古书展览已经够气派了,可是与人家陆三爷这么一比,可就真的小巫见大巫了。

不说别的,单单前来观看的人数就成千上万,据说展出的古籍版本书画名作更是多不胜数,以至于连各大省市博物馆的领导们都亲自过来观看。

林逸那次展出虽然有很多古籍善本,但是总体展品比较单一,不像这次,还有很多名人字画,玉器古玩,这些东西一般都是在博物馆和拍卖现场才能见到,也是很多大藏家最喜欢的藏品。

俗话说得好,乱世藏黄金,盛世藏书画。道理就这么简单。

林逸乔装打扮,效果还是很明显的,至少在这么多人面前没被认出来,检查邀请函的时候,对方也只是稍微看了他一眼,准确地说看老曹的时间更多些,没办法,老曹那铖亮的大光头,加上他满脸横肉,就算他对人家说自己是大大的良民,人家也不一定相信。

进入书林大会场地,看了活动介绍图林逸才知道,这里一共分为为三个展出大厅,分别是古籍,字画,和文房四宝。也就是说,第一个大厅展出的全部都是古籍善本,第二个大厅展出是名人字画,至于第三个就是一些古玩杂项,文房四宝。

随着流动的人群,林逸带着黄蓉和老曹首先来到古籍展厅。对于这些东西黄蓉似乎不感兴趣,稍微看了一会儿就直打哈欠。

林逸和老曹却看得津津有味,其中最让林逸希冀的就是那部《六经图》,没想到陆三爷竟然也拿了出来展览,再次看到,让林逸不由得心痒痒,真想把那隔着的玻璃隔层打烂,将宝贝取在手里仔细观看。

除此之外,还让林逸瞩目的是一部古色古香的《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疏》。

据林逸所知,这部经书在它的发源地印度已经失传,只有汉文版还流传于世。据史料记载,尤以辽代刊印的契丹藏经版本为上乘。辽代传世的古籍本来就极为稀少,在林逸这位鉴定高手看来,该刻本绝对是一件无价之宝,何况林逸本身就对佛经之类的感兴趣,因此就多看了几眼。

不过这本古籍却不是陆三爷拿出来展览的,而是与陆三爷齐名的冯五爷的藏品。

冯五爷是个瘦小的男人,大约五十多岁,精神健硕,本身也是国内最大餐饮连锁企业苏k的老总,按照熟悉他的人说,最喜欢给下属开会,也最喜欢在大会上做演讲,搞一些“心灵鸡汤”。

实际上冯五爷作为金陵四大藏家,本身也的确不同凡响,据说从9岁开始,他就对收藏就产生了兴趣,但当时没有人引导他,他也没有多少钱,仅仅是凭着自己的兴趣,时而收集邮票,时而收集一些别的藏品。后来,他们学校举办了一次书展,于是他对藏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特意把自己的那些小人书郑重其事地整理了一遍。

但由于那时正赶上“文-革”,他没机会接触到更多的书籍。直到1981年,在石家庄上学的他,上学时发现路边新开了一家古旧书店,一进门他就被满屋的古旧书吸引住了。尤其是一套《古文源鉴》,那是康熙年间由故宫里的古印店以五色印刷的古书。他说:“看到这本书,我才知道自己原以为泛黄卷边、越破越脏的才是古书的想法多可笑。这套五彩斑斓的古书,让我感受到古书的魅力。”当时老板开价80元,这对还是学生的冯五爷来说无异于天价。为了买这套书,冯五爷尽可能省下饭钱等一切开销,攒了4个月才把这套书买回家。这就是冯五爷收藏的第一套古书。

冯五爷表示:“收藏应该有师承,我瞎买的历史很长,不摸门路,有10多年。后来我也接触了一些藏书老先生,尽管他们没有很多的文化知识背景,但在藏书界那么多年,知道哪些书少见。一次,一位老先生告诉我买一个清刻本,但我觉得没什么啊,还是明刻本好。其实这是《赵之谦全集》,后来才知道很罕见。”

从此以后冯五爷买书一发不可收拾。无论新书、旧书,只要是书店卖的全都一股脑地买回来。持续一段时间后,他认识到这样下去自己的精力、财力都会跟不上,于是开始专门收藏古籍善本。

随着多年的古籍收藏,使冯五爷在中国书店和各大图书馆有了非常熟悉的联系,他成为这些地方非常受欢迎的常客。他也是这个圈子里能够被允许进入善本书库浏览古籍的少数人之一

1994年以后,大规模的古籍善本拍卖市场开始形成,古籍的价格一下暴涨起来,翻了100至500倍。古籍涨价,冯五爷亦喜亦忧。喜的是大众和市场开始认识到古籍善本的价值,忧的是自己财力有限,看到值得收藏的宝贝无力购买。为了购书,对商业不太感兴趣的冯五爷毅然投身商海,开起了餐饮连锁公司。

“我下海的重要动力就是买书没钱。我当年看黄裳的一篇文章,说买好书的惟一办法是花大钱,想在僻巷中‘捡’到好书的概率太低太低。这句话对我印象很深。所谓的藏书没有经济支撑根本就支持不下去。”

10年前冯五爷还经常到潘家园等旧货市场淘宝。他曾在黄城根的一个早市上看到别人卖一套旧书,上前一翻,竟是《新元史》的手稿。卖者开价200元,冯五爷赶紧买下了,现在这套手稿最少值几十万元。后来旧货市场上的真品几乎绝迹,他就把目光转向古籍书店和拍卖会了。

如今,在所有的藏书中,冯五爷最得意的就是这卷辽藏《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疏》,而这卷辽藏是他在与国家图书馆竞争中得来的。

辽藏是佛教的一部大百科全书,它收录了大量佛经和历代高僧的重要著述,还记录了佛教发源地印度的部分历史和民俗。这部经书在它的发源地印度已失传,只有汉文还流传于世,史料记载犹以辽代刊印的契丹藏经版本为上乘。然而,这批经书在辽代以后,竟然绝迹人间。

直到“文-革”时,在山西应县木塔一尊佛像的肚子中竟掏出许多经卷,当时绝大部分被烧掉了,其中一位发现者偷偷藏起来一卷《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疏》。1974年,在对山西应县木塔的维修中,从一尊佛像肚子中又发现了18件辽藏。这18件宝贝一经发现,马上就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当年被藏起的那卷《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疏》,多年后被一位火车司机花1000元买了下来。几年后北京一个收藏爱好者又花2000元从火车司机手里买走。1994年,这人决定把它卖出去,国家图书馆及一些藏书爱好者纷至沓来。他最后把价钱抬到了30万元。与冯五爷相比,当时最有实力的竞买者要算国家图书馆了,但因国图是国家机关,在购买时要经过一系列讨论才能付诸实际行动。于是,冯五爷在专家们还在开会研讨时,毫不犹豫地掏出了30万元,最终宝物到手。

如今这件宝物成了他冯五爷赫赫有名的一件藏品,这件藏品甚至连陆三爷也喜欢的不得了,数次想要拿自己的藏品与其交换,却都被冯五爷拒绝了。不过陆三爷对这件宝物那也是念念不忘,这不,举办这次书林大会,死活让老冯把这件宝物拿出来展出不可。

……

冯五爷做餐饮企业久了,是个嘴碎的人,喜欢长篇大论,喜欢讲故事,讲道理。这些故事让他属下员工听了打哈欠,让周围这些书友听了却是流口水羡慕不已。

冯五爷也很高兴,为嘛要参加这个“书林大会”,陆三爷的人情固然重要,可是作为一个大藏家能把藏品拿出来,让人开开眼过过目,羡慕嫉妒恨一番,这也是很舒爽的事儿。

至少林逸对他就蛮佩服的,说起来不管是冯五爷还是陆三爷都是古书界的前辈,他林逸没有赶上古籍善本满大街白菜价的那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可是听他们收藏古籍的故事传说,却能感受到那种浓浓的喜悦以及捡漏的心情。

通过这些故事,林逸相比其他人,更能体会到一种感动,那就是对古书的挚爱。

只有爱书之人才会懂得,什么才是坐拥书山,夜拥书海,朝朝夕夕,伴着书香入眠---(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