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旧书大亨 > 第五百二十一章.惊喜连连

旧书大亨 第五百二十一章.惊喜连连

作者:镔铁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5 21:27:59 来源:小说旗

只见那李钢板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向自己老婆,然后把她拉到一边小声说道:“三喜,我跟你商量一个事儿。”女人秦三喜就瞪他一眼,“想要把那三百块钱要回去,门都没有!”

“啥呀,我咋还会惦记那三百块钱,我给你接了一铺三千块的生意。”李钢板故作神秘地说。

“咦,你还有这能耐?”女人一副不相信模样。

“看你,就是瞧不起人。是这样的,我收的那套《太平广记》,那为小兄弟楞中了,递了价---3000块!”

一听这话,女人直接就揪住了男人的耳朵,“你傻呀,6000块的东西,你卖3000?!告诉他,6000块,一个子都不能少!”

李钢板耳朵疼的要命,又彻底没了面子,很不好意思地走了回来。

刚才去的时候是雄赳赳,回来的时候是软绵绵,挠挠头,看着林逸都有些不好意思,说:“那个啥……兄弟呀,你出的价实在太低了,我老婆说最少就那个价---”

林逸叹了一口气,这女人要的价格着实高了点,六千块,比网上卖的还高,自己如果真的需要,还不如网购来的划算。

见林逸兴味索然,李钢板觉得自己很无能,最主要还是想抓住林逸这个大主顾,要知道能够一下掏三千买套老书的人实在太少了。这套《太平广记》摆在书摊上好几天了,问价的很多,一听6000就都龇牙咧嘴,更别提递价3000的了。

顿时,李钢板觉得自己有责任也有义务把这套大部头卖出去。

于是他就把那部书拿了过来,递给林逸说:“这真是好书啊,不是我那婆娘要的贵,实在是印量少,品相好,最主要的是网上卖七八千呢!”

不提网上的价格还好,一提这个林逸就笑了:“兄台,实际上我也知道网上的价格---你所说的七八千,那可能会有,不过只是挂着的价格,不是实打实的卖价。你如果不信可以查询一下,看看是否曾经卖过3000……”

李钢板脸色有些惭愧,说:“我是不上网的,价格都是俺婆娘查的……”

林逸莞尔,“可是你妻子的价码也太高了。”

李钢板摸着头,“哦,是吗?”

就在这时,那女人秦三喜过来了,对着林逸冷嘲热讽道:“哎呦,怎么着,想让我男人给你讲情啊,告诉你,这套书最低6000,想买就掏钱,不想买就别那么多事儿。”

林逸从没见过像她这么横的卖书的,花钱买难受,谁乐意了。于是就想离开,就在这时,那套中华书局出版的《太平广记》散发出一股清淡的幽香。

很久没有闻到如此浓烈的书香了。

怎么会这样?

林逸仔细看去,这才发现,原来那些《太平广记》地下压着一层封面套纸。以前那些爱书者,都会用报纸或者牛皮纸之类的做成护封,套在新书上面,以便保持书籍的崭新。

这套《太平广记》也是如此,原本是有十个人工制作的护封,可能是秦三喜觉得护封套着太难看,就把护封去掉了,不过却没舍得丢掉,依旧压在这些书的底下。而林逸闻到的那股书香就是从那些护封流露出来的。

难道说那些护封是宝贝?

想到这里,林逸就不再搭理那秦三喜的冷嘲热讽,蹲下来,重新翻看那套《太平广记》。

……

原本林逸并未打算从书本当中发现什么秘密---他的目标主要是那些手工制作的护封。

可是当他翻动那些书籍的时候,竟然又有新发现---在第三本《太平广记》中,竟然夹着一张烟标!

仔细查看,那是一枚上世纪20年代中期由上海南洋兄弟烟草有限公司精心设计推出的“梅兰芳”香烟烟标。

林逸虽然对烟标这种收藏认识不多,不过却从一些收藏烟标的书籍上面了解到很多关于烟标的收藏内容。其中恰恰就有这种。

据林逸了解,这种香烟为“10支装”,烟标规格为74x140毫米,烟标上分别印有繁体中文和英文牌号及南洋兄弟烟草有限公司。主版图案是梅兰芳在《天女散花》剧目中饰演天女的剧照,副版图案是梅兰芳在《洛神》中轻歌曼舞的剧照,画面端庄秀丽、风采动人。这两幅剧照如实地记录了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师梅兰芳艺术生涯的一个侧面。透过这枚小小的烟标可窥见梅兰芳当时的艺术成就之大和影响之广。

该烟标设计精美,色彩绚丽,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品相上乘,它集史料、艺术、观赏和收藏价值于一体,是民国时期一枚不可多得的人物纪念标之精品。

如果记得不错,林逸曾经看过这种烟标的拍卖价格,品相好的,就能卖到3500元左右。

也就是说,不说这套书籍的价值,单单这张夹在里面的烟标,就高达三千多。

想到这里,林逸不动声色,重新将这张烟标夹进书籍里,顺手又拿了另外几本翻看。

那秦三喜一直都盯着他,见林逸看得认真,就一副吃定了他的样子,问:“你看得怎么样了---6000块的,好贵来着,不要翻烂了。”

林逸又好气又好笑,这女的做生意也不讲究了,一副狗眼看人低模样,也不知道她这些书都是拿来卖的,还是拿来做摆设。估计也就自己脾气好,换成其他人,早就拂袖而去了。

她男人李钢板有些过意不去,就招呼道:“兄弟,你别听她的,这书是我让你看的,你尽管仔细看。别着急---”

林逸不得不重新评价这对夫妻,在性格上真是互补呀。

林逸试着又翻看了几本《太平广记》。这才不经意地看了看那些压在书籍下面的人工制作的护封。

一看,怪不得有书香飘出来,原来那些护封都是用一整幅装裱过的字画,剪裁以后做成的。再看那幅字画的内容,林逸不禁大吃一惊,原因是那幅字画赫然就是大画家张大千的作品!

……

对于书画作品,现在的林逸也算是大行家了,不说他本身在这方面的成就,可以说是“书画双绝”;只说他在字画方面的鉴定功力,也是高人一筹。

林逸清楚地知道,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荣宝斋、朵云轩及文物商店,其经营的大多是民国以前的旧字画,价格极低,像民国时期价格最高的张大千作品,那时只有数十元一幅,其精品也在百元左右,像张大千《沧浪渔笛》当时只有百元(此作在2002年苏富比拍卖会上获价552.79万港元)。吴昌硕的画作只有30至50元;金农书法对联为60至80元;任伯年花鸟扇画为2至5元之间;蒲华墨竹四屏条为8至15元;齐白石的作品数元一幅。即使如此低的价格,也没有引起国内百姓的兴趣,只有像夏衍、邓拓、邓永清等层次很高的人来玩赏。那时,夏衍和邓拓都是用稿费来购买名人字画;邓永清是六机部副部长,尽管工资收入比一般人高一点,但也属于“惨淡经营”一类。

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局面,主要是社会环境、政治气候对书画不提倡所致,因为这些东西不是红色或革命的,在“文-革”期间,名人字画更是被列入“封资修”的范围。另外,当时普通百姓生活比较拮据,普通人的收入只有数十元,若是收入百元以上已是高工资了。因此,当时只要购进徐悲鸿、傅抱石、王雪涛、齐白石等名家之作,如今身价已千倍或万倍。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吴冠中和范曾,上世纪80年代初,吴冠中的作品也只有数百元。1984年北京荣宝斋售卖的范曾四尺整张“人物”精品,其挂牌价只有8000元,且这一价格无人问津。然而,10多年后,吴冠中和范曾的作品在市场上动辄数十万元乃至上百万元。可以说这些书画作品的身价短短几十年就翻了数十倍,甚至上百倍。

不过林逸也清楚地知道,如果那时买进吴冠中或范曾的画作并立马转手,恐怕很难赚钱。同样,现在市场上买进字画要转手赢利也是十分困难的。特别是拿到拍卖场上运作,其成本相当高,因为拍卖行对买卖双方都要收取10%的佣金,还要向提供货源的物主收取1%的保管费和图录费等,这样,各种费用加起来也是一个不少的数字。至于香港苏富比、佳士得收取的各种费用则更高。所以,艺术品这东西不太适合短线操作,它的价格上涨是需要有一定的时间过程。

以海派名家陆俨少的作品为例,改革开放后,国家对陆俨少的作品收购价为15元一平方尺,到上世纪80年代初涨至100元一平方尺,以后又升至1000元一平方尺,到1990年陆俨少的作品在海内外销路极好。由于那时陆俨少年事已高,难以应付各种应酬,故自列润格,山水画每平方尺高达1500美元,那时确实吓退了不少人,可是到2000年,陆俨少的作品价格在海内外市场上大幅攀升,精品每平方尺从3万元跃升至5万元乃至10万元以上。

正是因为林逸对这些字画作品有很深的了解,所以在用异能察觉了这些护封所有的裁纸竟然是张大千装裱后字画剪裁而成,那种惊喜,绝对是难以名状的。(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