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大隐 > 第三百五十八章循环

大隐 第三百五十八章循环

作者:疯神狂想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07 08:53:45 来源:小说旗

乾陵外城周八十里,实际占地约20万亩,陵园内城四门之外及司马道两侧列置有华表、翼马、鸵鸟、翁仲、石狮、无字碑、述圣纪碑等精美绝伦的大型石刻120余件,当然,现在这些绝大多数都失去了作用。

这些东西,于山不知道当年到底有多少是起作用的,但他清楚,皇家绝对不会无缘无故的弄出这么多石头雕塑,摆着让后人观赏,而就算显摆帝王的威严,也绝对不会只弄这么些石头作品。

所以,于山知道,这些东西都是有作用的,所以它们才会存在,而且它们的作用还存在了上千年。

于山之所以关心这个,自然是有着他的想法的,他很想研究明白,那些石头雕像到底起到了什么用,到底是因为什么起得作用。

但他此时还没发去亲自看看,所以也只能从网上了解一下那里的情况,看看有什么能够借鉴一下的嘛!

这么一看,于山还真发现了点东西,就比如那些石头雕像,而乾陵之中受到破坏最严重的也是那些蕃臣像。

于山研究了一下,发现,那些守墓石像在明代中后期遭到很大破坏。

而这种破坏,是一个长达千年的过程,直到世纪初,所有石像头部才全部失去。

关于石像无头的原因,至今仍是个谜。

在民间有许多说法,一种说法是石人成妖,糟蹋到附近农民家里去说这些石人晚上成精,把所有粮食都糟蹋粮食,被百姓打碎了,这种说法显然不能成立。

一种说法称,唐代初年,北方有位突撅族可汗名叫阿史那元庆,文稻武略,智勇双全,深受部落民族爱戴,不知何故,有人雕刻了他的石像立于乾陵。

他的儿子阿史那石明得知后,极为不满,于是便扮作喇嘛来到乾陵,一看果然如此,顿时怒从心中起,举起石块就要砸碎石像,却被护陵人发现,毒打一顿赶出陵园,他因此怀恨在心,便想出借刀杀人之计。

一天,趁夜黑窜人石像附近的农田大肆践踏庄稼,却造谣说是石像作祟,只有砸掉他的头,才能免除祸殃。

老百姓信以为真,纷纷冲上乾陵,砸碎了石像头。

阿史那石明趁机捡回了父亲的石像头,用包袱裹着背回家,从此乾陵上的壬宾像就成了无头石像。

这显然也是无稽之谈,因为乾陵附近的村庄,全都是守墓人,他们会因为一些传言就破坏乾陵?

还有,当时唐皇可是被称为天可汗,是所有少数民族共尊的王,他们的父辈能够出现在乾陵,是荣耀的象征,会有突厥族的部落头领来破坏才怪了。

当然,你也可以认为,当年的突厥人,已经被唐王朝杀的成了亲儿子,李唐家的亲儿子,会来破坏祖宗的墓地?

更不要说那些石像还是他们的父辈祖辈,就算我们遇到了这种事情,最多也就是搬走石像,怎么会破坏石像?

另一种说法认为是八国联军侵华时,看见唐乾陵前立有外国使臣的群像,感到有辱洋人的脸面,于是把石人的头砍掉了。

这当然也是胡说的,因为据历史学家考证,八国联军当时并没有到过乾陵。

传说毕竟是传说,但由此不难看出,这些石像的丢失与损坏,无不与人的有意或无意的破坏有关。

从有关资料分析,蕃臣像的破坏有自然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因素。

明嘉靖34年,也就是公元1555年1月23日,这一带发生了强烈地震,震级达到8至11级。

由于地震发生在子夜,人们还在熟睡中,致使80多万人死于这次大地震。

地震中心距乾陵只有100多公里,乾陵也因此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关中大地震。

专家们推断,关中大地震是造成番臣像头部断裂的主要原因之一。

于山也认为这次地震是石像毁坏的主要原因,但绝对不是因为石像的材质不行。

不能因为番臣像和乾陵许多石像石马,毁坏的部分恰好也都是头部,就认为是因为石像颈部脆弱,如果真有这方面的原因,古代帝王绝对能够杀那些匠人满门,所以石像的材质,绝对不是问题。

如果当时雕刻采用的石料,有一丝瑕疵,这些石像都不会出现在乾陵之中,而后来之所以毁了,只有一个原因,地龙翻身破坏了乾陵的龙脉。

一个帝国从无到有,从强盛直到覆灭,也是一条龙脉从形成到巅峰,再到龙气耗尽,走向山穷水尽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龙脉可能耗尽了地气,但绝对不是就直接破坏了。

所以,整个帝陵就算没有了龙脉支撑,还是有些地气滋养的,而地震,也就是俗称的地龙翻身,不是破坏了龙脉,就是泄尽了地气。

没有了地脉滋养,乾陵的石像自然会受到破坏,而石头受损时,最容易从颈部开裂,所以才会有研究人员推断,那六十一尊番臣像,一部分毁于那次大地震。

其余的石像,很可能毁于距今五六百年前的明末清初的屡次战争,因为只有战乱时期,才会有人铤而走险,想要盗掘帝陵。

和平时期,特别是封建王朝时期,不管是谁,挖掘别人家的祖坟,都是会被天下人共弃的,就算是皇帝也不行。

研究的龙脉多了,于山也想明白了很多事情,比如乾陵,这就是一条木龙,所以它扎根在山中,乾陵就是挖空了一座山建造成的。

土生木,所以唐代才兴盛了那么多年,而如果乾陵下面是一条土龙,如果上面栽种了树木,那么就是消耗土龙的龙气,自然就让这座王朝存在不长远。

其实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满清,满清是水德,满清的龙脉就是一条水龙脉,而上面却遍植树木,以为这样能够遮掩地下的陵墓,不让人盗掘,却没先到,这样一来,让他们的龙气宣泄的更快,最后所有帝陵,全部被人在短时间内挖掘一空。

不知道是谁给清王室出的这么一个点子,虽然覆灭了满清,却也泄去了大部中华地脉,让中华国运受损,一直低迷了一百多年,才重新恢复。

明朝是火德,“明”这个国号有传说指出是“三重火”,明是汉人王朝,汉朝是火德,称为炎汉,两重;明朝天子姓朱,朱是赤色,赤色属火,又明字拆开是日月,日者阳之极也,日配朱色,也成一火。

满洲清,自然是水德,而且是三水,所以是三水灭三火。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因果循环报应不爽,满清三水灭三火的明朝,而后被人抽干了三水,所以灭国。

于山所在的于家,现在找了一块宝地,而这块宝地应该是土灵穴,土生木,所以在这里种树绝对合适,不过,种树是宣泄地气,消耗龙脉的行为,如果要滋养地脉,其实什么都不做就行,因为这里地下有火。

原来于山还不能完全明白,这里的一处好好的犀牛饮水局,怎么会那么轻易的被破坏了?

当时他只看到了下面的水坝蓄水淹了这里,而没有看到此地地下是火局,水火相克,自然破坏了一块风水宝地。

而现在,温泉的出现,达到了水火相济的局面,才催生出来这块犀牛望月局。

火生土,所以地下火脉正好滋生了土灵气,所以于山才能够确定这里是一处土灵穴。

土灵之地,加上地下水火相济,所以能够种植一些树木,以平衡地下水,反而会滋养地下火。

土能生木,但是水也能够生木,所以这里种植树木,消耗的土灵气并不会很多,而木生则火旺,火旺催生土灵,这就形成了一个滋养地脉的绝佳循环,所以于山说种桃树,自然不是随便说说的。

说着话,夜色已经渐浓,躺在这万籁俱寂的山中幽谷之中,如果不说话,很容易犯困。

于水和于海听着于山讲古,很快就迷迷瞪瞪睡了过去。

这片山谷无风,加上地下有火脉运行,自然不会太冷,于水和于海钻进睡袋,也感觉不到寒冷,自然睡得昏天黑地。

而于山却睡不着,他此时开了天眼,不停的观察周围的气息流转。

今天于山点开了灵穴,让这座土灵穴变得活跃了起来,也就是说此时是灵气最不稳固的时刻,如果这里的变化被山中之灵注意到过,今天绝对不会错过机会,前来吸取灵气。

而一座龙脉,如果宣泄了地气,自然也就废了,所以才会有人守墓。

钻出帐篷,于山看着升腾而起的雾气,这是水火相济的景象,一般在早上才能看到一些,晚上如果不是开了天眼,普通人是看不到的。

这里地热丰富,所以蒸发了地下水,形成了水雾,而水雾又滋养了周围的树木,树木落叶又反哺了大地,这也是一个完美的循环。

这里有山有水,有火有木,这就有了土、木、水、火,而那座牛角峰,在于山的天眼之下一片银白,加上脚下山丘之中也是一片闪亮,自然是蕴含金属,这样一来,这块不大的谷中山丘,自然是五行俱全。(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