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庄襄王(公元前281年~公元前247年),亦称秦庄王,嬴姓,赵氏,本名异人,后改名楚(一作子楚),秦孝文王赵柱之子,秦始皇赵政之父,战国末期秦国国君。
子楚早年曾在赵国邯郸作质子,后在吕不韦的帮助下成为秦国国君。其子秦始皇建立秦朝后,追封秦庄襄王为太上皇。
——————以上来自百科。
简单的几行字,概括了一个人波澜壮阔的一生,说起庄襄王,大家自然想起商人吕不韦的“奇货可居”,想起他头上的帽子颜色不正常。
想起他有一位美艳的夫人,想起他有个伟大的儿子,是的,伟大的祖龙陛下,赵政之父,便是子楚,又名异人。
嬴姓,赵氏。
先秦男子称氏不称姓,女子以姓称不称氏,是以,始皇能被称呼为赵政,而不能是嬴政。(一般的通俗读物和历史课本上堂而皇之地成为嬴政,不知道误导了多少人。)
成为了回到秦国的子楚,认了身为太子妃的华阳夫人为母,成为了芈(mi,三声)氏,熊姓女人的嗣子。
任务对象么,是仍旧停留在赵国,日子难熬的赵政,王俊生也只能呵呵了。
不过未来的祖龙陛下目前只有三、五岁,而且还留在赵国。
王俊生目前的任务就是讨好各路的大老板,让自己的日子好过起来,刚刚封为世子,不过身为太子的安国君不喜欢自己,这是不争的事实。
安国君除了他自己和华阳夫人之外,谁也不喜欢。有一个长寿的父亲,作为继承人,其实是很苦逼的。
安国君的兄长就没活过父亲,所以安国君作为次子才能成为秦国的继承人。
不过即便是成了继承人,可那又能怎样呢?
安国君基本上就在宫中吃喝等死罢了,能力平平,至于野心,早就被磨光了。
想想后世的几位太子吧,安国君其实还不算是最苦逼的,至少最后成为了秦国之王,而其他几位呢?李世民的太子造反被诛,康熙的太子,两立两废,圈禁至死。
想想安国君的处境,王俊生对于他不喜自己,一副无所谓的态度。
不过他不能一直依靠女人过日子吧?所以他必须要表现出点什么来,赢得祖父的注意力,改善自己的处境。
当然,兄弟太多也是个事儿,所以他的日子可想而知。
好在王俊生有一个天生的优势,他是律师,上学时系统地学习过中国的律法发展史,作为学霸,他自然是记得清楚明白。
尽管对于很多东西的了解都是浮于表面的,不过这就足够了。
秦律也不是没有瑕疵的,卫鞅变法已经过去了很久了,与时俱进的同时,律法也是在不同地完善中的。
王俊生将几百斤的竹简堆放在自己的宫殿中,想到自己要看完这些东西,顿时有些头大。
不过彼此都知道,一切都不一样了。
要不说吕不韦是个聪明人呢,由着一介圆滑商人最后成为一国之相之人,自然有其过人之处的。
吕不韦很快地调整了策略,抛弃了之前以自己为主的做法,现在事事处处都是听从了王俊生的意见之后,才会给出相应的建议来。
至于上战场,他还是不赞同的,不过反对之言也不像之前那般直接了。
委婉的劝说,似乎也没有多少用,王俊生下定了决心,用实力碾压,正是自己的性格。外柔内刚的,那是原主!
武安君白起死后,秦国虽然也有战将,能征善战之辈频出,不过能震慑,让敌人闻风丧胆,望风而逃的,却没有了。
大秦战神世家的蒙氏家族的蒙骜如今还不知道在西北的那个犄角旮旯攒军功呢;战神王翦离着出头之日还早呢。
至于其他人,王龁(he)彻底地被白起的锋芒所掩盖,白起死后也未有大功绩。
王俊生觉得如今白起刚死了自己这个时候正是崛起军中的好时机。
有了打算,安抚了各方之后,这位终于能如愿以偿地上战场了?
没那么简单,想要上战场,他还需要进一步的培训,了解秦军的作战方式,了解各种编制、兵种啊,总之问题仍旧是一大堆。
想要上战场杀敌,此刻的子楚还是不合格的。
很好地完成了延缓了他上战场的时间,任务完成,顿时觉得自己萌萌哒!
吕不韦的表情愉悦~
所以说,玩心眼,耍手段这方面,王俊生还是有些嫩。
不过即便如此,他还是很快地就通过了这些考核,而且成绩优异。
这下子应该没问题了吧?
王俊生这么着急上战场,想要打仗,其实并不为别的,只是想有了资本之后,让秦王通过交涉,让赵人将赵姬母子放归秦国。
现在他这样子,想刷点祖龙好感都不行,任务何年何月才能完成呢?(其实作为祖龙的父亲,你还有差不多九年的好活。)
为祖龙扫清障碍什么的听着霸气,不过实际上,就不大美妙了。
王俊生上了战场,后方的吕不韦就没人当跟菜了,除了一直周围华阳夫人姐弟打转儿外,吕不韦也没事儿干了。
王俊生上了战场,别的一般,不过单兵作战能力极强,不管是侦查还是近身战斗,比起众人来,高出了一大截。
秦王对于前方传来的消息,倒是满意。
老秦人讲究的是以人头换军功,所以在这方面王龁是不会撒谎的!